2023年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1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的素养。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已经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实践活动的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学习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这将还原出他们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将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内容融入其中。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还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二更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象以前只注重讲练结合,只要求学生会,而应该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整,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新世纪人才最核心的素质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制定与实施,带给教师全新的教育理念,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自主探究,发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同时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真切的人文关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多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并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第一,它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知识涵盖范围广,更新速度快;第二,它还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和模块化等特点,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是这门学科的灵魂。教师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富有生命力的,独具创意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断探索、积极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插入各种素材并作调整》这一节内容时,我并不局限于某一种软件中怎么插入和调整素材,而以一种软件为蓝本,讲述在多种软件中插入和调整某种素材通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讲完课后,给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练习,鼓励学生将插入的素材进行合理的调整,结果学生不但掌握了各种素材的插入方法,还创作出了很多新颖的素材应用效果,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经验、先天素质、潜能千差万别。信息技术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让学生发挥专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将来在各自的领域中都能创造性地作出贡献,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那么,信息技术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
1.积极运用启发式和任务式教学方法,营造创新氛围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符合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教师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学生对自己学过的东西只有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分析研究,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才会使得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有。如在学习《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方法》这一节课时,我以搜索十多项学生感兴趣且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检索操作的使用方法。
任务式教学是指教师提出一定的问题并设置目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或与他人协作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原则,任务明确,学而有趣。例如,在学习《绪言》一章时,我让学生做一个介绍胜利油田的主题作品,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胜利油田的资料用PowerPoint作品展示出来。上课时,我先给学生展示几种PowerPoint软件的操作效果,从最简单的文字飞入到较复杂的图片动画,学生看了很吃惊,发出了“我们也能做出这样的效果吗”的声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自学、创新的激情。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创新条件,培养学生创新潜能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手段要灵活多变,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将各种信息技术设备用于教学,为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育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呢?
(1)精讲多练,积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和动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用ACDSee6.0软件讲授《图像的效果》一节时,我给学生讲首先要选中图片,并进入编辑模式,然后打开“更改”菜单选项,执行“曝光”命令,学生随着我调整“亮度”、“对比度”等命令中的滑块,看到图像发生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变化,都发出了感叹声。在这种气氛下,我就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体验“锐化”、“颜色”等菜单命令带来的图像效果,于是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制作了很多优美的图片。有的学生还将自己制作的某些效果的图片保存了起来,留待以后欣赏或使用。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学习,在互动中共同创造。
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要求学生具有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作战的精神。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协同作战”的学习形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在智力上相互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相互检查,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例如,讲授必修课“第二章信息获取”这章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以《寻找记忆规律》为题目的主题作品,材料的搜集、表现形式的选择、内容的选择等等都由学生自己做主。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和设计,然后再上机制作完成。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整个过程都有学生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极大的提高。
(3)教师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由于学生所掌握知识程度不同,层次不一,对教师所教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分层教学很有必要。在上机实习时,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个别指导,一旦发现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师指导他们去探索掌握一些较深的知识,引导他们如何去获取知识,通过上机指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我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操作任务,根据自愿的原则,学生自由组合创作小组或独立创作。在操作过程中,我积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部分增加知识容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创新动机,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如果我们用传统教学评价方法去考核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难以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中还需要对评价方式加以改革,使信息技术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将对学生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体现上,给所有的学生以肯定或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我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创意实践”的考核,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创作,使他们完成的作品尽可能精致、生动和富有灵性。这种评价方式带有课题研究的性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完“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方法”后,我让学生写一篇《美丽的黄河三角洲――东营》的作文,以考核学生对这一节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求作品图文并茂、版式优美,其他方面不作限制,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作文完成后,上交到我指定的计算机中,然后我再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学生作品的创意。这种教师仅规定主题和简单要求,学生自主进行作品创作,师生共同评议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做出来的作品创意大多数都比较好。
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通过使用这些注重教学的创造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方法,我欣喜地发现很多学生养成了勤学好问、乐于思考的好习惯,学生的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和创新探索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时代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深入理解和运用新课标中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开放思维,进行创造性教学,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创新学习的空间,积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3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次培训,我又一次认真地学习了《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虽然是又一次的学习,但还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让我在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在教学中我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它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我认为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时候用,讨论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绝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学出现“浮躁与虚假”“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结果却为低效”等现象。教学工作也是脚踏实地、不断革新的艰辛尝试与实践,绝不能使“有效教学”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妆品。
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新教材编写体现了“新”“实”“活”的特点。新主要表现在选材新、结构新;实主要表现在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强调实际运用、更突出实用效果;活主要表现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处理和开发、教法学法要活泼、为生活化学习提供范例。这样既拉近了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系,更体现了信息技术本身的个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更贴近了。使学生愿学乐学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尤其是在课堂上,如何使一节课鲜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曾尝试这样做: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在探索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情景创设的形式力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最好是能够在共同的学习探索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实践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感情体验的过程。老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所谓的教学秩序而剥夺学生探索和体验的权利,而是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体验是个体生命独有的心理过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允许有差异,不要把专家的实践操作体验强加给学生。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讲对操作的了解,对结果的理解,对不同问题的见解。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忘我的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乐感,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也使得教师的讲课更富有激情与活力。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下面以我上的的一节信息技术课为例,浅谈一下我在整合方面的一些体会。
我讲的这节课是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信息。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对Internet有了感性的认识,能对相关信息快速搜索,并能制作简单网页的基础上学习的。考虑到大部分同学都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到了如何将找到的信息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将网络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从这一方面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完成任务相结合。
针对学生平时的各科进度,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趣味性强、与各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设置几个任务,由学生自主学习,最终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扩充自己的资源库。具体做法是:
1.设置任务:利用所学知识,搜索相关信息,扩充到自己的资源库中。语文:关于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物理:关于声纳的定位;历史:对陈独秀的评价;地理:对黄河污染的研究。
2.完成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两名水平较高的同学,每个成员选择一科,合理的运用所学知识,在网络上检索信息,下载下来,最后由小组成员们一起将信息汇总,扩充到资源库中,每小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相互讨论,相互研究,使学生积极协作,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3.各组互相交换成果,互相点评。
4.老师总结点评:同学们都做得很好,找到的内容很新颖、丰富,极大的扩充了大家的知识容量,丰富了学习的内容,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同学还有大量的内容没有添加到自己的,同学们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找一些更多的相关内容,扩充到自己的资源库中。
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而且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有机整合也必能进一步促进现代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
信息技术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的目的是要做到知识的传承与知识的探究并重。对于初中学生、特别是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许多探究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否则一节课45分钟,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对初中学生而言,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件新事物,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起始阶段应当以讲授的知识点为载体,设置各种问题情景,以探究过程为主,从中渗透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同时可选取较简单的题材让学生进行一些只包括部分要素的探究活动,以后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及各方面能力的增强,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主设计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包含所有探究要素的开放性探究课题,真正实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目标
新课程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业评价已不再是单纯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是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与成长,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社会接班人。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4一、引言
最新出台的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规定,较之以前的地理课程学习内容有较大的区别,同时由于之前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没有接触,学生对此是陌生的,而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地理信息技术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所以,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值得探讨,尤其是作为一门对信息技术要求很高的学问,它能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及信息技术的掌握。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上学校应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为配合教学建设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时配备专业的设备设施,强调师生都重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这一举措,更好地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技术,为更好地透彻地了解地理知识及将来从事相关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概述
地理信息技术,即“3S”技术,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及GIS(地理信息系统)。三者虽然相互独立,但是通常在应用过程当中又互相之间有联系,需要同时派上用场,一般情况下GPS负责定位,RS负责对数据或者信息进行采集,GIS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现阶段,3S技术应用在我国交通、农业、环保等各个领域当中,并且作出巨大贡献,它对测量的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在工作中解决许多难题,取得极大的成就,在全球都得到极高的重视及关注,是现如今的一个炙手可热的一门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球、实时及全能的特点,完全不受天气的干扰,能连续不断地进行高精度的测量、测速及定位等,目前应用于全球的各个范畴。RS(遥感技术),能通过传感器将在远距离的电磁波信息通过处理成可供人类适用的图像或者其他计算机信息,具有感应距离远、感测范围大的特点,目前被广泛推崇和关注。GIS(地理信息系统),采用现代高科技计算机技术将采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使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呈现出为人类所用的状态。
三、地理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RS(遥感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通过遥感技术,能够监测到土壤土质、土地利用现状、河流情况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使学生更细致透彻地领悟到在土地农作物生长环节的变化,如果配合遥感图像,学习也会更具有趣味性。其次,天气预报正是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得到的,通过监测感应天气变化信息及数据,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将其转化为可以读取的图像和信息;同时它还能监测出自然灾害的变化,时刻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且及时采取措施尽量降低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通过RS技术的应用,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知识原理,更形象化地将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教学效果。
2.GPS(全球定位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相对RS及GIS,学生相对比较熟悉一点,因为它较多应用在生活当中最多的应该各种地图导航及应用在交通工具上的智能导航等,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应用GPS的相关原理进行模拟教学。例如,从世界地图的一点到另外一点,通过GPS技术让其自行导航多条路线路线、直线、最合适的路线、最省时的路线等,然后通过遥感技术将整个路途中的环境及天气变化监测出来并通过图像呈现出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3.GIS(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高中生可能没有很明确的意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地将其引导到那上面。例如,在地理教材上会出现一些立体的或者三维的景象图、气象变化图等,告诉学生这些图都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加工处理而产生的,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地理信息系统产生认知,并且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这些图像是如何形成的,并且是如何转化而来的。同时,通过上机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采用这些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及地理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对各个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四、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就现阶段而言,地理信息技术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探讨地理问题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大势所趋。
1.提高教学质量。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要求自身进步,提高教学质量,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能力,打破“死记硬背”的传统结构,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展开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更活跃。
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并且将计算机上级实验操作运用到其中,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同时创新教学授课方式,不再是传统单一无聊教师口传,有利于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也得到一定的提升。与此同时,使学生更细致全面地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及地理知识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利用探索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深奥有趣的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熟练地掌握地理知识并且灵活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并且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并且通过知识掌握体验到成就感。
五、结语
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今后的发展中一定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以促进地理教学水平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5二十一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全新社会,也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这就必然向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学又是一门有难度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位从事教学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过去的课堂教学是由老师教学生学(被动接受),后来发展为我要学——我会学——自主学——互相交流学,这也是教学的必然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模式也由学生的指名、轮流转化为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迫不及待的抢答,课堂教学更民主化,学生有了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它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我认为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时候用,讨论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绝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学出现“浮躁与虚假”“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结果却为低效”等现象。教学工作也是脚踏实地、不断革新的艰辛尝试与实践,绝不能使“有效教学”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妆品。
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让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每一位同行树立良好的形象,用爱心和睿智去谱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虽然很早以前就参加过课标、教材的培训,但是以前在很多时候只是走走形式,自身并没有真正走进研究与探索中去。现在我校要在开学初对所有的教师要进行专业的测试,我发现我对新课标认识还很肤浅,一次次的自己研究,面对新的体制我在理解新课标时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迫使我不得不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新课标,从而也有了更新的体会。
新教材编写体现了“新”“实”“活”的特点。新主要表现在选材新、结构新;实主要表现在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强调实际运用、更突出实用效果;活主要表现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处理和开发、教法学法要活泼、为生活化学习提供范例。这样既拉近了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系,更体现了信息技术本身的个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更贴近了。
使学生愿学乐学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新教材体现“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新”“实”“活”三个特点,在此,我只想谈谈对“活”的认识,尤其是在课堂上,如何使一节课鲜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曾尝试这样做: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在探索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情景创设的形式力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最好是能够在共同的学习探索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实践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感情体验的过程。老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所谓的教学秩序而剥夺学生探索和体验的权利,而是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体验是个体生命独有的心理过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允许有差异,不要把专家的实践操作体验强加给学生。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讲对操作的了解,对结果的理解,对不同问题的见解。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忘我的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乐感,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也使得教师的讲课更富有激情与活力。
努力做到上课使人喜闻乐见,下课使人回味无穷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6开学初,在学校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下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加上自己参加工作两年的实践教学,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1、关于信息技术常规教学课应该怎样上的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怎样控制?”、“如何让45分钟学生收获的更多?”、“进行教学环节转换时怎样将学生‘‘抓‘‘回到课堂?”等等。这些一直是我经常遇见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调控课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两种策略以供研讨:
A、激励策略——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到课堂上来。
B、运筹帷幄策略——提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学准备、备好教学设备设施、备好教学中所用的教学资源),对所要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心得:
教师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内涵,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取长补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下面提供几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供研讨:
吃透教材、拓展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资源。
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运用教学方法。
A、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B、推行协作学习法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
C、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们的机房大多具备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仅靠教师讲,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中的广播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就听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实例作品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得到感悟,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可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将教案、课件和操作难点录成视频文件(可用“屏幕录象专家”)放在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浏览网页和选取下载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网络互动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
《2023年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相关文档: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9-0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秀8篇09-02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8篇)09-0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09-0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秀14篇)09-02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篇09-0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秀6篇)-最新09-02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7篇)09-0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8篇09-02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15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