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
(2)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拼摆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教学中渗透爱学习、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能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数学上册( P44~46)
(2)教具、学具:课件、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大家想到迪士尼乐园玩吗?
今天,开心游乐场里真是热闹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呢? (学生汇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纸上写出算式。听汇报,评价。
(二) 拼摆图形
有几个小朋友围在桌子旁边,不知道在争论些什么?我们靠近一点,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好吗? (出示近图)看看他们摆了些什么?
1、小组讨论,合作拼图
同桌讨论,你们想摆些什么? (学生汇报)
请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小棒来摆刚才你们想摆的那个图形,看看你们能摆多少个这样的图形?
2、汇报结果
请你来说说你们摆了什么图形,这样的图形你们摆了几个,并把计算的算式写在纸上。
3、听汇报,从不同角度发掘汇报学生的闪光点。并将同数相加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4、谁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个算式变得简短一些?
5、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出乘法。(板书:乘法)
(三)学习新知
1、初步认识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和意义
(1)你们看到这个乘法算式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2)那么,这个符号我们知道它叫乘号,那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2、教学读法、写法:
3、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那刚才的这些加法算式,你能把它改成乘法吗?
4、引导学生比较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
(四) 体验成功
(1)下面,我们再到游乐场的别处去看看。
(巩固练习:P46 做一做 )
在游乐场的另一角,有几位小朋友正在高兴地荡秋千,请认真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把你看到的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表示吗?
(2) 看书质疑:
(五)回忆总结
今天,米奇老鼠带我们去了这个开心游乐场,你们玩得开心吗?那你有什么收获?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我们可以用乘法解决?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2【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1.尝试创造。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有序展示。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x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统一: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x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x”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六、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书设计:
乘 法
6+6=12 2x6=12 2个6相加8+8+8+8=32 4x8=32 4个8相加 ??x3=60 20个3相加 20
【设计思路】
一、关注设计的理念,引领教学的思路。
在课标版倡导“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本课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乘法的需求。而后“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认识乘法的产生的必要性,进而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与应用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学情,把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状况,才能沟通教与学的联系,明白教师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
1.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
三种版本教材分别创设了不同主题情境图
我们看到不同版本教材教学情境图虽不同,但设计意图一致: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学习新知的动力。这就说明本课学习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就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设计贴近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为低年级的学生架设生活与乘法学习的桥梁,进而认识乘法。
2.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认为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掌握了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正如课标中指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调整中帮助其完成正确的认识。
三、 关注经验的积累,沟通数学的“形与式”。
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最大的创新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数学内涵和数学目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本课的教学中,师生一起经历了“看图列算式”“创造算式”“看算式写算式”“看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数学味十足的活动,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数学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更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同时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积累着各样的“经验”,有活动当时的经验,还有延时反思的经验,有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有受别 人启发得出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地转化和建构为属于学生本人的东西,从中获得并积累可贵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关注思想的感悟,传递教学的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绝不仅仅以教会数学知识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据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数学模型,初步感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引导学生将加数相同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思想。而贯穿本课始终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形与式的对应、比较与分类,“以形助数”!让学生对乘法学习达到理解的目标层次。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也许每一位数学教师对“一堂数学课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有多大的力量起多大的作用”都不应当忽视,因为,不就是这一堂又一堂的数学课汇成学生整体的数学教育的吗?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3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x4=12。
(4)认识“x”号。
“x”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3x4=12 读作:3乘4等于12。
(6)教学“3x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x4=12,也可以写成4x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
(7)请同学们将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
(8)听学生汇报,评价学生的汇报结果。
2、玩游戏。
(1)同学们喜欢用小棒摆图案吗?现在我们就和图中小朋友们一起摆一摆图案,比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案?
(4)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
A、组织学生交流(教学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B、让学生仔细观察,将板书的算式进行分类。
C、引导学生发现上面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一边加数相同,一边加数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不能改写,只有加数相同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这两个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成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2、3、4题。
3、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6x3读作( ),表示( )
5x4读作( ),表示( )
2x7读作( ),表示( )
4、我最棒。
( )+( )+( )+( )+( )=( )x(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3x4=12读作:3乘4等于12。
4x3=12读作:4乘3等于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4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重、难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准备
课件
学案
导案
一、智慧总动员
(观察课件)
1、你能看图写算式吗?
①图1一共有多少梨?(2+2+2+2或4+4)
②图2一共有多少太阳?(3+3+3+3+3+3或6+6+6)
③图3一共有多少星星?(4+4+4+4+4或5+5+5+5)
2、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什么?(如:4个2相加和有2个4相加是一样的;6个3相加和3个6相加是一样的。)
3、如果我说5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会想到哪个算式?
3、老师报算式你能算一算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如:10个5相加;20个2相加等。)
4、报100个50相加?(学生可能面露难色)
二、智慧大闯关
(一)我是智慧星
1、自学45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①你自学到了什么知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②你还有什么疑问。
2、请将黑板上的一些连加算式改写乘乘法算式并说一说:
①他们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
②体会像上面一样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AxB或BxA)
③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智慧小能手
(课件出示)
以所摆的小伞、三角形和五角星为例进一步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①试着用乘法算式3x6=18或6x3=18算一算所摆的三角形用了多少小棒。
②读出所列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及:6个3相加等于18、
③用乘法算式10x3=30或3x10=10算一算所摆五角星用了多少小棒。
④在小组内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3个10相加等于30、
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图,请看!
板书算式
报算式,表扬写3个10,2个20等相加的。
这样写下去些到什么时候啊?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计算呢?揭示用乘法。
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引导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
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算出所摆三角形和五角星用的小棒,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检测案
三、智慧大比拼
1、用最简便的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同学?(见课件)
2、做一做(见书的46页)
课堂小结
四、智慧大盘点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在这节课中举了几次手?在今后的学习中你准备怎样做?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5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师: 小朋友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玩呀!
生:喜欢。
师:那今天你们愿不愿意跟蔡老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看看呢?
生:愿意。
师: 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呀!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
师:你能根据你所说的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瞧;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生1: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
生2: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3.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的问题呢?
(1)算一算:(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3+3+3+3=12 2+2+2+2+2+2+2=12 4+4+4+4+4=20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寻找。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 3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x”,向学生说明“x”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
③把写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x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x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
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了教材“游乐园”的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的意义。
2、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只要是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培养或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6【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
(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x4或者4x8来表示。
板书:
8x4读作:8乘4
4x8读作:4乘8
想一想,8x4等于多少?4x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x”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
(2)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在应用乘法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乘法的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激发学习乘法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准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前面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学习的乘法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前面学习的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二、基础练习,巩固意义
补充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x□5+5=□x□
(1)生读题,独立完成。
展示:3+3+3+3=3x4,5+5=2x5。
(2)思考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第一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3,有4个这样的3,所以可以写成4x3或者3x4;第二个加法算式是2个5相加,相同加数是5,有2个,所以可以写成2x5或5x2。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练习一第5题。
(1)第(1)小题。
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采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2)第(2)小题。
仔细观察,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面包?采用什么方法?看第二种方法,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受:两个因数,其中一个为1,另一个因数为5,最后的积是5。
(3)第(3)小题。
有多少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所以是几个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第1幅图中,是几个几相加?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第2幅图中,可以填几个几呢?怎么列式呢?(4x6或6x4)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完成练习一第7题
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再集体评议。
4个6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和是多少?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2x3=()+()+()=()+()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第一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3个)所以2x3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第二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2个)所以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
4.练习一第8题。
仔细读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什么样的算式才是朋友?
分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小兔子3x4的朋友有哪些?一共有几个朋友?熊猫呢?……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一第9题。
先观察这幅图。
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再集体交流: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2.补充题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3条)。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每一个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条边?
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1)第一个图形有3个三角形,一共有3+3+3=9条边,因为是3个3,所以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x3=9;
(2)第二个图形有4个三角形,包含了4个3,一共有4x3=12条边。
(3)第三个图形有5个三角形,包含了5个3,一共有3x5=15条边。
五、全课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8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逐步对乘法有初步的认识,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和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概括出每道题是几个几相加,并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列式。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场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朋友在玩哪些游乐项目?
生:有玩小飞机的,有玩小火车的,还有玩过山车的……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体会加法含义。
师:从小朋友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咱们先来看看小飞机里有多少人?
出示:
师:怎么算出来的?谁来列算式?
生:3+3+3+3+3=15
师:我们接着来看看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式呢?
生:6+6+6+6=24
师:我们最后来看看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来列式呢?
生:2+2+2+2+2+2+2=14
2.认识“相同加数”和“几个几”。
出示: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师:请你观察上面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一个加法算式中,如果每个加数都相同,我们就称这些加数为“相同加数”。这些算式就是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说说每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是在求几个几相加?
3+3+3+3+3=155个3相加
6+6+6+6=244个6相加
2+2+2+2+2+2+2=147个2相加
3.理解乘法的含义。
师:刚才写了这么多个2,算式很长,写起来比较麻烦,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们今天学习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乘法。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师:2+2+2+2+2+2+2=14表示7个2相加等于14,也可以写成:
2x7=14或7x2=14
师:这是一个新的运算符号“x”,它叫乘号,读作:乘。
这两个乘法算式读作:2乘7等于14。7乘2等于14。
小结: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列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然后把这两个数相乘。
出示:3+3+3+3+3=15
6+6+6+6=24
师:请把这两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三)拓展延伸
1.师:今天咱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运算“乘法”,认识了“乘号”,咱们就来看看“乘号的由来”。
2.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9【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用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园里的一些娱乐活动,提供素材,为认识乘法作准备。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等,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点、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哪儿玩?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这么开心?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1)游乐园里的确很好玩,其实在这里还藏着很多数学秘密呢!
a)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根据咱们观察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咱们一起来数一数。问:一共有几架小飞机?一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一架小飞机就是1个3,数一数,有()个()相加?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b)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问: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个人?那你能不能用刚才数小飞机的方法来数一数小火车的人数?一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个)想:()个()相加,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c)课件出示过山车图。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2)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算式的加数都一样。)3+3+3+3+3=15 6+6+6+6=242+2+2+2+2+2+2=14
(3)这三个式子最长的是哪个?看到老师写你们有什么感受?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x7=14或7x2=14。说明:“x”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2x7=14,读作:2乘7等于14;7x2=14,读作7乘2等于14。(板书)
2、用乘号算式表示。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x3=15,3x5=15,并读一读。6+6+6+6=24,这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6x4=24,4x6=24,指名读算式。
三、巩固练习
1、“找朋友”游戏,拿着乘法算式的同学去找拿着相应的加法算式的同学;
2、智力大比拼,共四关。
3、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收获到什么了?小结:求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其实呀,我们平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乘法算式,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希望同学们用心去观察,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小小的数学家。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0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题。
学情分析 :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若干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孩子们,假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大家看这里都有什么呀?
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师:①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4+4+4+4+4=20 同意吗?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 有几个4相加?
②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2+2+2+2+2+2=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
③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3+3+3=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
好,那咱们一起看看,他们这样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
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 师: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
(雨伞,菱形,房子,树,三角形,五角星)
小明摆的是什么?摆了几把雨伞?每把雨伞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分别观察每个同学摆的图形,请同学说一说摆的是什么?摆几个?每个用几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相同加数的算式写左边,不同加数的算式写右边)
(2)分类。
师:仔细观察左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左边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数都一样
师:再仔细观察右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和左边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加数都不相同
师:那这样看来,黑板上这些算式就可以分为两类,是哪两类?
生:??
师:对!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左边每个算式加数是都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师:这么长的算式读时或写时方便吗?麻烦吗?(麻烦)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想出了用乘法计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 “ 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认识乘法、乘号
观察黑板左边第一个算式4+4+4+4+4=20
师:在这个算式中加数是几?(板书 4 ) 有几个相同加数?(板书5) 这个算是表示几个几相加? 表示5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x4表示
5 x4 5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4是什么?相同加数
乘号
这个符号x与我们以前学过的 + 有什么不同地方?
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加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加号,乘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x”,乘号像什么?乘号在写的时候,先写 “/”,再写“﹨”,学生书空。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这个算式读作:5乘4等于20 表示5个4相加 5个4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式4 x5表示 4 x5=20 读作:4乘5等于20
你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吗?下面几个加法算式请你自己在练习本上改写
写完后投影展示交流
(4)摆小棒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觉得用3根小棒可以摆什么图形?三角形
老师计时,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摆的多,开始!
学生摆图形,师:摆好了吗?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摆了几个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加法算式写到题卡上,再改写成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三、应用拓展 巩固乘法
1、基础练习:
①、改写加法算式
②、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
③、游戏 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请同学写乘法算式。
④、延伸应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古诗中的字数)、(药片数??)、(小组人数)等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我们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且写成乘法特别的简便。我们以后还会学习许多有关乘法的知识,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运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战胜每一次挑战,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能不能做到?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4+4+4+4+4=205x4=20 读作:5 乘4等于20 4+1+4+1+4
4x5=20 读作:4 乘5等于20
2+2+2+2+2+2=12
3+3+3+3=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初步感知
在准备阶段,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
2、引导探究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矛盾引出乘法,认识乘法。
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以3+3+3+3+3+3=18为例,6个3,10个3,20个3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老师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较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6x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x”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
4、改写算式,应用比较。
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
课后我想,如果不用书上的情境图,能不能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比赛,摆正方形比赛,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学生会说出很多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情况,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师可以再追问一次,如果100个4相加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这时学生会“啊”的一声或者愁眉苦脸,这时教师还不讲乘法,问学生你为什么会“啊”?你怎么不算了呢?这时学生会说这样太麻烦,教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入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觉得这样做,学生会更加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乘法是怎么得来的,突破重难点会更容易一些。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1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学前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
(略)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5、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学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问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从各个方面说,首先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一个了解。其次为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达到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精心设计的练习,避免了集中练习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x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非常好。
本节课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掌握好学生自学的时间,这个环节放的有点时间多了,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紧,这说明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这一点也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一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篇12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拍手游戏
师:课前,我们一起来玩拍手游戏。老师拍完后,请你模仿老师的动作,再拍一次。
师:老师拍的节奏是每组几下?一共拍了几组?
也就是几个几?
2、三组拍手动作总结:像这样每个算式里所有的加数都相同,我们叫做相同加数。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文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园逛逛,说说游乐园里都有什么项目?哪些项目跟我们刚才做的游戏是相同的情况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
2、小飞机项目。
师:一共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几个人呢?你能圈一圈吗?是几个几?一共有几个人玩旋转飞机呢?你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吗?
3、火车和过山车项目。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档: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09-01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5篇09-18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