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共10篇)(精简版)

时间:24-03-01 网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共10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共10篇)

篇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与小白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问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从各个方面说,首先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一个了解。其次为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达到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的练习,避免了集中练习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非常好。 本节课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掌握好学生自学的时间,这个环节放的有点时间多了,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紧,这说明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这一点也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一下。 篇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 教学情景: 1、谈话导入:星期天,同学们喜欢跟爸爸妈妈到公园玩吗?电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里引向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2、重点引到小棒图中,画外音:我摆了4把小伞;我摆了6个三角形;我摆的是花边;我摆了3个五角星;我摆了一所房子和一棵树。 3、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你会摆什么?告诉你的同桌。 摆图游戏: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看你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这样的图案。 4、学生摆图形。 5、汇报交流。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你摆一个图案用了多少根小棒,再算一算摆了这么多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个别汇报: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小棒。 生1:我摆了4个三角形,用了12根小棒,列式是:3+3+3+3=12根。 生2:我摆了2个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列式是:5+5=10根。 生3:我摆了2条鱼,用了16根小棒,列式是:2×8=16根。 生4:我摆了8个三角形,用了24根小棒,列式是:3+3+3+3+3+3+3+3=24根。 师边板书边故做疑难的样子,引导学生怎样才表达清楚。后开展讨论完成乘法的意义。 反思: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篇三: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方案设计时,遵循 “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我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不足之处: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各种渠道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我没有灵活的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出想法。应该灵活的顺学而导,在“导”上下功夫。所以今后我应该在备课时就精心的备学生,精心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情况,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篇四: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设计,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种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摆小棒活动之中,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没有对教材进入深入地研究,比较其他版本教材,择优设计教案,选择教法。上完课,通过课堂效果,反观教材,发现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时,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苏教版主题图先让学生列连加算式,然后通过比较找相同点体会“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摆小棒活动作为练习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课堂也更效。 2、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新知探索的摆小棒活动所用的时间太长,学生摆出的图案个数比较多,浪费了时间,使课堂不够紧凑。上课的激情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比较沉闷。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以前备课只是为了教课本而教,并不懂得从纵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课程的位置作用,以及从横向上研究教材,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择优而教。就自身来说,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心教学。今后应当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篇五: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016-2016学年上学期二年级果力完小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先谈谈对公开课的认识吧。我认为 学校开展公开课的目的就是要大家学习优秀教师的课。一般的 是否有意义呢,我认为同样有意义,并不是为自己找台阶下,而是,我认为,失败的课更有交流的价值。因为失败的课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遐想。有好多个这样上可能更好,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触动了大家的思绪。让大家的大脑有了更为勤奋的思考和假设。 我觉得自己的这一节课应该可以打60分,算是勉强及格吧。回顾这一堂课,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没上两年课,觉得还是有点紧张。留有很多遗憾。如果要为自己开脱的话,我想,也许是十五、六年没有从事低段教学,或许是没有参加数学课程的改版培训吧。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在下一节课中弥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断积累,不断进取,更多的是多与大家交流,向大家学习,争取进步。 我努力寻觅这堂课中自己的几个小优点,夸夸自己,长长自信吧。1.基本能优化教学课件。二年级数学课程改版以后,很难从网上下载完整的教学课件,自己只能从下载的课件中删选,进一步优化。2. 备学生备细节。教材插图是游乐园,而结合我们地方农村,学生几乎不说不出游乐园里的各种项目。所以我特别标明各种项目名称。让学生一目了然,节短了教学时间。3.上课带点趣味。二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集中一般在20分钟左右。为了让学生轻松愉悦地上课,我认为带点趣味的东西是有必要的。比如说,我在教授英国数学家时,就用趣味化来让学生了解并能基本记忆。——奥特曼的的哥哥:奥特雷德。4.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基本认识了乘号,初步掌握了乘法的算式的写法和读法。5.掌握学生特点。学生喜欢被老师夸,于是学生作业能在班上呈现出来,学生特别高兴,特别开心。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是否从夸学生这一点入手,多想学生的优点,多用优点来表扬学生,让他们热爱学习,喜欢数学。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就很多了,在这里我就捡几点与大家交流:1.普通话不标准,还说错话。(几个5根手指)2.时间分配不怎么合理。(还未教授“乘数和积”这一概念、还有三个巩固题没能完成)3.在做一做时,没有特别强调题目,个别同学没能按题目要求完成练习。4.不敢把时间给学生,担心教授不完教学内容。5.不敢放手,担心学生速度特慢,完不成教学任务,如,导入时几个加法题的分类,我只能引导帮助学生很快地完成分类。达不到预期目的。于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少了,6.媒体的运用未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直观化、生活化,教学重点、难点未能迎刃而解。未能达到运用媒体的效果,只起到自己在多媒体运用上锻炼。7.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没有非常好地剖析教材中“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这句话中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含义的一个促进活动。应该有递进地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学生摆小棒的情况分类得到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得出乘法。8.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篇六: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题。 学情分析 :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若干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孩子们,假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大家看这里都有什么呀? 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师:①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4+4+4+4+4=20 同意吗?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 有几个4相加? ②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2+2+2+2+2+2=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 ③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3+3+3=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 好,那咱们一起看看,他们这样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 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 师: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 (雨伞,菱形,房子,树,三角形,五角星) 小明摆的是什么?摆了几把雨伞?每把雨伞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分别观察每个同学摆的图形,请同学说一说摆的是什么?摆几个?每个用几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相同加数的算式写左边,不同加数的算式写右边) (2)分类。 师:仔细观察左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左边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数都一样 师:再仔细观察右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和左边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加数都不相同 师:那这样看来,黑板上这些算式就可以分为两类,是哪两类? 生:?? 师:对!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左边每个算式加数是都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师:这么长的算式读时或写时方便吗?麻烦吗?(麻烦)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想出了用乘法计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 “ 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认识乘法、乘号 观察黑板左边第一个算式 4+4+4+4+4=20 师:在这个算式中加数是几?(板书 4 ) 有几个相同加数?(板书5) 这个算是表示几个几相加? 表示5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 5 × 4 5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 4是什么?相同加数 乘号 这个符号×与我们以前学过的 + 有什么不同地方? 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加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加号,乘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乘号像什么?乘号在写的时候,先写 “/”,再写“﹨”,学生书空。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这个算式读作:5乘4等于20 表示5个4相加 5个4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式4 ×5表示 4 ×5=20 读作:4乘5等于20 你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吗?下面几个加法算式请你自己在练习本上改写 写完后投影展示交流 (4)摆小棒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觉得用3根小棒可以摆什么图形?三角形 老师计时,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摆的多,开始! 学生摆图形,师:摆好了吗?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摆了几个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加法算式写到题卡上,再改写成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三、应用拓展 巩固乘法 1、基础练习: ①、改写加法算式 ②、做一做 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 ③、游戏 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请同学写乘法算式。 ④、延伸应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古诗中的字数)、(药片数??)、(小组人数)等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我们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且写成乘法特别的简便。我们以后还会学习许多有关乘法的知识,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运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战胜每一次挑战,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能不能做到?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4+4+4+4+4=205×4=20 读作:5 乘4等于20 4+1+4+1+4 4×5=20 读作:4 乘5等于20 2+2+2+2+2+2=12 3+3+3+3=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初步感知 在准备阶段,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 2、引导探究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矛盾引出乘法,认识乘法。 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以3+3+3+3+3+3=18为例,6个3,10个3,20个3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老师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较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6×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 4、改写算式,应用比较。 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 课后我想,如果不用书上的情境图,能不能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比赛,摆正方形比赛,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学生会说出很多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情况,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师可以再追问一次,如果100个4相加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这时学生会“啊”的一声或者愁眉苦脸,这时教师还不讲乘法,问学生你为什么会“啊”?你怎么不算了呢?这时学生会说这样太麻烦,教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入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觉得这样做,学生会更加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乘法是怎么得来的,突破重难点会更容易一些。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1:生2:生3:10、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13、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来写再写乘法算式,并说说意思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看来小朋友们对乘法的知识掌握得还真不错,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挑战练习(课件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摆小棒的游戏,接受了老师的挑战,还认识了乘法,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 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到公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 2、练习题可以依据各班具体情况酌情进行加、减训练。 教学反思: 1、学生体验不够,我在课中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了求几个几用加法计算方便吗?旨在让学生体验乘法的简便。学生有的说乘法方便,有的说加法方便,没有真正体会乘法的简便。如果让学生写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这样在说与写的活动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确实很麻烦。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 2、在认识乘法时,我的设计是在学生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表示,从而写出乘法算式,可是学生在看到出示的图后,自己就得出了乘法算式。当时我有些措手不及,所以我决定让这个孩子试着说说他是怎么想的,还好,班里的同学你一句他一句,自己就把乘法学会了。从加法到乘法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应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想到我当时的一个临时决定,不仅能让这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效果远比老师直接传授要好。 3、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上课之前应该了解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也就是备学生,课前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的答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另外就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说话准确,完整。在课后练习中充分开展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注意练习的层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再就是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篇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驰宏小学二(4)班教师:教师 成功之处: 1、我利用本班同学表现非常好,在校园内见到垃圾能主动捡起来,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3个几、5几个用加法来计算很容易,但是数量多了用加法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从而引出了乘法的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卫生习惯。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小棒摆小伞、小树、小房子,五角星,通过交流各用了几根小棒,讨论列出加法算式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相同点从而得出新知识乘法。 不足及改进措施: 1、在教学认识乘法时,发现有部分学生没带小棒,带学具的小朋友偷偷玩学具,使教学内容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2、在做练习时,多数学生不理解几个几,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家数的个数,在以后教学中教师要多强调。 篇八: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16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 这是一节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 教学情景: 1、谈话导入:星期天,同学们喜欢跟爸爸妈妈到公园玩吗?电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里引向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2、重点引到小棒图中,画外音:我摆了4把小伞;我摆了6个三角形;我摆的是花边;我摆了3个五角星;我摆了一所房子和一棵树。 3、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你会摆什么?告诉你的同桌。 摆图游戏: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看你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这样的图案。 4、学生摆图形。 5、汇报交流。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你摆一个图案用了多少根小棒,再算一算摆了这么多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个别汇报: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小棒。 生1:我摆了4个三角形,用了12根小棒,列式是:3+3+3+3=12根。 生2:我摆了2个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列式是:5+5=10根。 生3:我摆了2条鱼,用了16根小棒,列式是:2×8=16根。 xiaoxue.xuekeedu. 生4:我摆了8个三角形,用了24根小棒,列式是:3+3+3+3+3+3+3+3=24根。 师边板书边故做疑难的样子,引导学生怎样才表达清楚。后开展讨论完成乘法的意义。 反思: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 xiaoxue.xuekeedu. 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篇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的设计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表现在:二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受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影响,学生习惯用加减法来理解计算事物,对抽象的乘法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设计时,创设形象直观、贴近儿童生活的数学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意义,如拍手游戏、拼图游戏、摆小棒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于此同时,课堂内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当然,这次授课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特总结出以下几点: 问题一:思维密度不够——折断了学生的翅膀。 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问是课堂中最真实的资源,而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空间大小直接决定了学生真实的思维暴露的程度。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在乘法的引入部分设计了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游乐场的主题图感受几个几个数数,渗透几个几。第二个板块:通过摆图形感受几个几相加,同时引入连加法,感受相同加数。第三个板块通过设计情境感受连加算式的麻烦引入乘法。课后交流的过程中市教研员杨瑞松老师提出: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步骤清晰连贯,但课堂是不是稍显沉闷。一语道破我心中的困惑,是呀,这么清晰的思路学生为什么思维不活跃?经过分析王宏老师指出:教学过于细化留给学生的空间太小!于是,我重新设计:把以上三个板块合并,充分利用主题图,挖掘主题图的内涵,调动学生的思维。于是呈现出刚才的教学效果。 我想: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的思考。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突出主导性问题,适当增加问题的挑战性,使学生经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茅塞顿开的激励——问题被突破的愉悦”的过程。 问题二:起点了解不足——忽视了学生真实的水平。 有时上完了整节课,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面对未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反思自己失误的原因,忽视学生真实的水平。不妨,我们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换位思考就是在备课时多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如果我是学生,希望老师怎样点拨和引导我们学习;如果我是学生,会对哪些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如果我是学生,哪些知识我已经了解了。通过一系列的换位思考,就会多为学生考虑一些,多在一些方法和指导上考虑一些,多为未来的教育留一些空间。 就像《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走进课堂,在生活中他们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乘法这一概念,甚至已经会应用。面对如此的状况从头教学会显出教学的尴尬,同时浪费有效的40分钟,还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作为老师不能漠视这种学情,应该就着学生的学习基础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已知,然后把重点放在对乘法的读法、写法以及乘法的意义更为恰当,从而也成就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问题三:知识信息量小——延迟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在课堂中应充分的利用宝贵的四十分钟给学生以最大的知识信息,学生才能获得广博的知识。有时教科书中一节课知识信息量,可能达不到我们所预设的信息量。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用来充实课堂内容,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比如说本课在练习的设置上:我渗透给学生关于乘法的信息是小红花的奖励中、巧克力的排放、拍手的游戏中和生活中寻找乘法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处处有乘法,乘法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从而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在有效的时间内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往往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时候,你才能够看到数学更广阔的天地。教师要用大的数学观、教育观去培养学生。 篇十: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教师:彭涛 通过数学组教师的交流与讨论后,由我来执教这一节课,我觉得也是给我一次煅练的机会。经过这次的教学后,感受颇多,现反思如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这个内容的教学与以往的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老教材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要求列出的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数当做被乘数,把份数当做乘数,位置不能颠倒。而新教材则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感悟乘法的意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在设计方案时,我思考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是有其必要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思考,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呢 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来进行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在说与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怎样读简便 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先通过观察公园游乐场的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再呈现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道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交流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落,开阔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四,学生小结,畅谈收获,前后呼应。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但课无完课,在教学中,有的环节点得不够多,不够透。特别是在说乘法意义的环节中,学生对于几个几的理解还没有到位。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与练习的处理上不够到位,特别是第一节试教时,练习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点走过场的味道。在第二次教学时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处理得还是有点仓促。在时间的安排上也需要一定地调整,分配得不是很贴切。坪寨小学2016年秋季学期 达 标 课 教 学 反 思 教师:彭涛 日期: 年10月日 201616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共10篇)(精简版)》相关文档: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09-01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5篇09-18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9-18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通用7篇)09-18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选11篇)09-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