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300字(通用6篇)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1在教学平均数的问题时,我结合学生刚刚考完的单元成绩,让学生计算了男生和女生的总成绩,由于男生16人,女生8人,男生的总成绩高。我说还是男生得到的分多,考试考得好。女同学很不服气地说,不公平,男生人多。那怎么才能公平呢,还能比出胜负呢,这时学生说计算平均分合理,从实践中学生理解了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又以比比哪个小组成绩好的理由进行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计算每个小组的平均分练习。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认真计算着自己小组的平均分,唯恐算错,影响成绩。平均分高的小组,其他小组的成员对他们的成绩进行验证,通过计算平均分,学生无意中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在比较平均分,分析平均分与个个数据的关系,来鼓励成绩较差的同学,要努力学习,不给小组拖后腿。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增加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26月12日我执教三年级“平均数”第二课时。在教学时,我首先多媒体“丽丽分糖果”让学生觉得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分比较方便。在新课时,让学生计算开心队和欢乐队的平均身高时,我让学生分成7个小组,让他们选择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其中有6个小组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在计算时,他们都觉得很困难,我提议他们可用另一种方法计算。只有一个小组用“总数÷份数﹦平均数”的方法计算,而且能正确地计算出来。我因此向学生说明:两种方法的特点,移多补少的方法只宜数据相差不大,而且份数不多。用“总数÷份数﹦平均数”的方法比较方便,计算结果也准确,这个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和以后的学习中也经常用到。
之后我出了两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效果也很好。整个教学可能时间控制得不够好,使学生练习的机会少一些。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3本单元重点理解“平均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下了大功夫:
1、强调对平均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课程标准》4至6年级学段“概率与统计”领域的目标要求是:“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平平均数也叫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描述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的大小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化。本单元首先通过两个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和体重的素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平均数的价值。
2、把读统计表、统计图贯穿于统计学习全过程。现在信息社会中,统计图、统计表已成为人们用来描述、表达信息的一种普遍的工具和手段,读懂统计表、统计图也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进而增强学生的数感和统计意识。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4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求平均数。平均数这个概念早在三年级时就已经接触过,并做过简单的练习题。今天的学习是更深层次的挖掘关于平均数等量关系的一个变化。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学习重点应该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在例1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简单的小数,图形的表示能够较好的理解并吃透。但还存在一部分同学对其平均数的意义不理解。其实平均数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并不是每个数都是这些,也不是真实存在的。即使是这样解释,依旧有同学无法理解平均数概念。而在例2的教学中,虽然部分同学无法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但是他们知道这样求平均数,这也是一点进步。例2是通过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使学生明确: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合适,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即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在随后的练习中,学生对公式总数÷份数=平均数的应用还是不错的,多数同学都能正确运用公式求出平均数,对于求总数的运用,就会有个别同学无法找到关系式的正确运用。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5平均数的练习课”是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统计表及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能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用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数学问题。本节教材中的几个题目,都是以应用题的方式呈现,学生用“总数÷份数=平均数”的方法即可解决。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解决此类问题不是很难的。因为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经常接触到求平均数的问题,已有一定的'感知。所以在四年级安排求平均数的练习是合适的,符合学生的实际。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统计初步知识,应用问题等较为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因而在本学段的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主动参与中学会数学思考,在获取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解决数学问题等方面得到充分发挥。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6这节课,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分组计算平均身高和年龄学生们有兴趣,很快就能算出来,并且会有自己的思考,有的同学还能把不同意见发表出来,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在这种前提下,简便算法的推出就水到渠成了。教学设计也努力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如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课内外结合等等。
但有的学生基础并不好,对数学没兴趣,上课时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被动地学习,收效一定不高。有的学生没有带计算器,在课堂上的计算时间增加了,教学用时出现了不应有的浪费。在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讲解上,教师显得较为匆忙,定义讲解怕基础差的学生并不能完全接受。新课改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可如果课堂学习我们只顾少数基础好的同学,那就与新课改理念相背了。所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我们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2023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300字(通用6篇)》相关文档:
《平均数》教学反思10-26
《平均数》的教学反思10-30
《平均数》教学反思15篇11-19
《平均数》教学反思11-27
2023年《平均数》教学反思15篇12-18
《平均数》教学反思15篇_201-10
2023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300字(通用6篇)01-13
冀教版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01-14
2023年《平均数》教学反思15篇01-24
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反思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