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

时间:24-01-12 网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的第一课,也是一节概念课,怎样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那么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创设了孩子们比拟熟悉的而又特别喜欢的游乐园情境,来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目光来观察生活,走进生活,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络。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应用,让孩子们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要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我从孩子们比拟熟悉的坐缆车工程中,让孩子们经历了从“观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用加法算式解决问题游乐工程中的问题时,逐步感受到,像这样加数一样的连加算式,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又通过“x”的自我介绍,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乘号的神奇本领——只要遇到一样加数相加的算式,不管它有多长,都能瞬间都能变短,如:加法算式:5+5+5+5+5+5+5和乘法算式:5x7进展比照,“乘号前面的5,在加法中是什么数?在加法中没有7,为什么乘法算式中会有一个7呢?7是从哪里来的?又表示什么意思呢?”“7x5或5x7的结果应该是多少?等等,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安排,使孩子们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孩子们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思维才能的提升。

三、活动体验,稳固新知

“数学真好玩,”是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对数学的赞美。怎样让孩子们在本课中有着这样的感受呢?我认真研究教材,理解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写意图的根底上,创新习题形式,用“变魔术”和“转动幸运大转盘,”等好玩的游戏来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形式多样,有层次的练习中进一步感知“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进一步沟通一样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络。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来组织数学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来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数学课堂成了孩子们愉快考虑场所,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真好玩”!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但是课无完课,在教学中,有的环节点的还不够透,不够明,特别是在说乘法意义的环节中,孩子们可能对“几个几”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在练习这一环节上,练习的还少,练习的还不够全面,在课下还要加强练习,在时间的调控上还不够合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合理调控时间,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孩子们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课下,我还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形式,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老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根据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老师单向地灌输,学生被动地去学,因此,在教学理论中我有意识地朝着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引导学生探究

本学期,我上了一次公开课——《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尝试着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如何让学生掌握乘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乘法,也许局部学生在平时有听过,但是乘法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因此在引入乘法时我做了很多铺垫。新课标也指出,学生的学习必须是建立在已有的认知开展程度和知识经历根底之上,所以一开场就是通过情景图的引入,让学生去观察图意,然后再列算式,这里我只是做一些引导,写出第一个多个一样加数的算式时,然后就问学生:“你会列这样的算式吗?”学生马上就能仿照列出来,这样使学生对一样加数的加法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步让学生用小棒来摆图形,摆之前提出要求,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发挥,这样比单调地看课本有趣得多,大局部同学都能按照要求摆出许多种图形,并且课堂气氛轻松,学生是乐在其中。其实设计看图和摆小棒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强化一样加数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这样的探究理论活动,使他们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二、注重口头表达

同样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一方面注重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另一方面,也关注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既然是要将课堂交给学生,当然不是只有老师的声音,应该更多的是学生的声音。这节课我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交流想法,说对了马上给予肯定,不对就让其他同学给予纠正,其实学生通过这种交流就是将自己的已有知识经历和新知识进展有机整合的一个过程,而且让他们自己去判断问题的对错,纠正错误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存在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这个课堂中重要的一份子,使其有兴趣参加到这个学习活动中。

三、独立探究与口头表达相结合

《乘法的初步认识》在新课之后,我还设计了相应的练习。练习划分了3个层次。第一层:让学生读出乘法算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第二层: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让学生可以顺利地由加法过渡到乘法;第三层:不同的视角,写出不同的加法算式,然后再列乘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在练习中,我注重采用的是独立探究和口头表达相结合的方法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学习探究和口头表达并不是两个独立的教学方式,它们之间是有联络的,其实在教学新知识时就已经表现了出来,但是在练习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而已。新课后的练习完全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自己评价交流,在这里老师只要学会倾听就可以了,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发如今练习时,学生很喜欢自由的评价交流,这里只要适当做好课堂调控,学生完全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进展有序学习。

四、让学生学会表扬

让学生学会表扬其实很重要,尤其是在低年级,当学生获得全班集体的表扬时,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有时是比老师的表扬更有作用,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也是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所以在课上我会时常引导学生集体去表扬同学,通过这样的赞扬方式,有效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这节课我尽可能多的将课堂交给学生,让自己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虽然有很多地方还不是很成熟,但是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我深化地理解,学生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实在是有着天壤之别,因此让我更加认识到“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朝着这个目的努力,让学生对学习是真正乐在其中。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今日,教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将6+6+6+6+4改写成乘法算式,大局部学生作出:

〔1〕6╳4+4;

〔2〕6╳5—2;

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是7╳4;我立即表扬了他,并且惊叹于他的聪明,从这件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难道就得不到一些启示吗?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单一的,依靠性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的学习方式,即要提倡学生进展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今后的社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在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就是学习知识的本领,作为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本领,而不是一味的研究如何把自我的或书本上的知识经历传授给学生,当一个新知识,新问题出现时,他们就会用自我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去分析^p 、解决,并不是简单地被动理解。就如刚刚那位学生,他根据今日所学将6+6+6+6+4直接改写成7╳4。所以,我作为老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时机,让他们用自我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来学习新知,把新出现的知识或问题和已有的知识经历进展整合,从而拿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老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只是一个促进者、组织者的作用,我们学生的潜力的宏大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信息窗口2的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一样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在详细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再引导学生进展加法与乘法的比拟,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开展、形成的过程。参与“一样加数”、“一样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以3+3+3+3+3+3=18为例,6个3,10个3,20个3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拟算式,刚刚用合并加数的方法,把算式变短了,谁能用一句话表示?刚刚我们用这种方法把算式变短了,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6×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亲密的联络,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然后问:用乘法表示这样的加法简单吗?

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课后我想,假如不用书上的情境图,能不能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比赛,摆正方形比赛,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展比赛。学生会说出很多个一样的数相加的情况,如3+3+3+3+3+3+3;4+4+4+4+4;5+5+5;6+6+6+6……老师可以再追问一次,假如100个4相加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在练习本上进展计算,这时学生会“啊”的一声或者愁眉苦脸,这时老师还不讲乘法,问学生你为什么会“啊”?你怎么不算了呢?这时学生会说这样太费事,老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入乘法,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觉得这样做,学生会更加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乘法是怎么得来的,效果会更好。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今天,我听了王先生的《乘法初步认识》。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和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化的印象。

对乘法的初步理解它是乘法的入门课程,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公式和解决问题的根底。本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乘法的过程并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王老师在课堂一开场就抓住了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设计了以下链接:

一、首先,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进展介绍和提问,使学生可以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并有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

这是本课的中心局部。观察加法公式后,引导学生比拟并让学生知道一样的加数。在活动中,老师说公式和学生写长一样的数连续加法公式,如写:7+7+7+7+7+7+7+7+7+7+7+7+7+7+7。再比方,当老师说加了200个6时,学生们感到不知所措,这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用加法公式来表示一样的加数确实很费事,从而促使他们考虑:如何简单地书写?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报告情况,并及时引导学生进展乘法运算。这样,学生就可以体验乘法的过程。乘法的知识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在学生经历了简化的加法并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能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不再是老师机械解释和学生被动理解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考虑、探究和创新中发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经历的过程。

三、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课的练习课。首先,通过观察公园操场的场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进展选择,并使用今天学到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然后做一些稳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以及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考虑、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找到不同的方法,如3+3+3+9和4+2+2+2+2+2+2+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考虑的习惯,表达多元化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思想。在理论中,沟通和稳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开展,拓宽了思维,培养了技能。

缺陷:

1对添加配方进展分类时,没有真正的粉碎。学生只将一样加数的公式分为一类,而另一类不同加数的公式没有得分,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后面的学生对乘法的含义缺乏更好的理解。假如老师让学生观察,为什么这样的表达式不能写成乘法呢?这样,问题就交给了学生,鼓励他们提早考虑,得出加数不同的结论,这样他们就不会写乘法公式了。我认为学生们会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含义。

2.假如将主题放在新课程之后,展示效果会更好。

3.有个别演习尚未处理。老师的语言不应该太冗长。总之,听完王老师的课后,我认为在将来的教学中,老师尽一切努力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进步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最终进步我们的教学程度和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根底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根底,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根底,《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场,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根底,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一样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根底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费事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那么引导学生观察比照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开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究加法的简便写法局部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泼,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大局部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表达、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老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鼓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可以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老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一开场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拟聪明,可能从辅导班上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今天,在教授乘法初级理解之后,出现了这样一个练习题,6+6+6+4被改写成乘法公式。大多数学生做:〔1〕6╳ 4 + 4 (2) 6 ? 5-2令我惊讶的.是,我的一个同学7岁? 我立即称赞了他,并对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惊讶。我们教育工作者难道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吗?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单一的、依赖性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现代的学习方式,即提倡学生的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在将来社会,学生掌握的知识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即他们学习知识的才能。作为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才能,而不是盲目地学习如何将自己或书本上的知识和经历作为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当出现新问题时,他们会用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来分析^p 和解决,而不仅仅是被动的理解。就像刚刚那个学生一样,他把6+6+6+4直接改写成了7? 根据他今天学到的。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希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时机,以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式学习新知识,将新知识或问题与现有知识和经历相结合,并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起到推动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我们的学生有很大的潜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通过低段组老师的交流与讨论后,由我来执教这一节课,我觉得也是给我一次煅练的时机。经过两次的教学后,感受颇多,现反思如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局部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根底。这个内容的教学与以往的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老教材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要求列出的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数当做被乘数,把份数当做乘数,位置不能颠倒。而新教材那么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感悟乘法的意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拟抽象。在设计方案时,我考虑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是有其必要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考虑,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呢?

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来进展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展学习,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展比拟,让学生认识一样加数。在说与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一样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费事,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考虑:怎样读简便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一种比拟简单的表示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老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承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考虑,探究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先通过观察公园游乐场的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再呈现一些稳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道开放题。放手让学生考虑,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考虑问题的习惯,表达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交流稳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落,开阔了思维,培养了才能。

四,学生小结,畅谈收获,前后照应。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展梳理,从而培养他们的归纳才能。

但课无完课,在教学中,有的环节点得不够多,不够透。特别是在说乘法意义的环节中,学生对于几个几的理解还没有到位。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与练习的处理上不够到位,特别是第一节试教时,练习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点走过场的味道。在第二次教学时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处理得还是有点仓促。在时间的安排上也需要一定地调整,分配得不是很贴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十月一来的第一周也是我们青年老师展示课开场的第一周,假期在家我便考虑这节课上什么、怎么上,于是我认真研读老师用书以及课本,意在掌握重难点,于是我便选择了在二年级上册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乘法局部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根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究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可以进展有条理的考虑;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为到达以上的教学目的,我在教学设计时,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通过游览儿童公园,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说一说游乐园里有什么工程,然后我先做示范,从小飞机入手,让学生观察活动工程中的每架小飞机的人数都是一样,共有几架飞机,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通过列算式让同学们知道几个加数相加,初步感知一样加数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自己动手研究其余的三个工程,让小组成员运用老师的方法来说一说,通过四个算式的比照,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一样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从而为乘法的引入垫定根底;设疑问同学们假如有20个2相加,30个3相加还能用加法算式吗?引出今天的新知识——乘法。并让同学们熟悉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学会改写乘法算式,总结得出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接下来便是带同学们进展闯关,读一读乘法算式,纠正同学们在读作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比方把“乘”,读成“乘以”,以及对于几个几表述不清。最后一关便是动手操作题,让同学们通过摆小棒来表示几个几,并写出加法算式及乘法算式,在动手中让学生知道几个几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这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过多学生掌握的不够好,本应该由同学们说的话被我给总结了出来,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会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这样他们可以记得更结实,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更应该注意这一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做。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它是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二年级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理解和认识。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通过出示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游乐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p 、比拟,以学生的活动情况呈现出几个一样加数求和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

华应龙老师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心中有数,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数中有趣吸引人,数中有味吸引人。”秉承这一思想,我让学生在观察连加算式的过程时,都参与“一样加数”“一样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反思这节课,有几点缺乏。第一:在教学时候,打破难点“几个几相加”,学生只是概括性说了说。这一环节,应该丰富课堂形式,让孩子用小棒、磁珠摆一摆、说一说,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第二:学生在比拟加法和乘法算式,只是在理论上看出乘法简便,并没有实际体验。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多创设一些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一、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气氛

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老师从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入手,先让学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然后通过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你喜欢的那个图案,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老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一个图案用几根?,这么多个图案用几根?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络,就组织学生进展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如今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假如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时机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历和表象,感悟出了假如加数一样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二、注重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

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开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究加法的简便写法局部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泼,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大局部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表达、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老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鼓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可以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老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接着老师根据6个3相加这个算式制造了一个悬念,假如摆100个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费事。在充分感知的根底上,使学消费生假如有一种简便的写法那该多好啊,这时候,老师让学生合作讨论有什么好的方法来使长的加法算式变短。这种讨论是有效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本课内容主要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因为是初次认识乘法,教材非常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出发,有层次的组织学生认识乘法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乘法的读法孩子们会读,也让练习了,比方2×7=14读作:2乘7等于14,没让孩子写一写,导致写作业的时候出现问题,数字写成了汉字;

2、由于考虑到时间关系和课堂纪律,没有让孩子准备小棒,学生没能参与到动手的过程中去,只是让孩子画了画,最好还是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去摆一摆,在操作中丰富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进而稳固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的问题是: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训练学生说话准确,完好。在课后练习中充分开展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注意练习的层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渐进地进步学生的知识程度。再就是信任学生,但凡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但凡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但凡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老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构造、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施行鼓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真正表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一样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考虑,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稳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络,就组织学生进展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如今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假如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时机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历和表象,感悟出了假如加数一样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存在问题:

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局部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只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本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其中的根底知识包括: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乘法算式的意义、一样加数连续相加的加法算式与成乘法算式之间互相转化的方法。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一、知识梳理、建构网络;

二、质疑问难、总结规律;

三、综合训练、稳固提升。

一、知识梳理、建构网络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回忆根底知识,包括概念型的知识和方法型的知识,并将所学的零散知识建构成知识网络。从而让学生宏观把握知识框架。所以,在横向上,主要复习了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意义以及各局部的名称,回忆对乘法的认识;在纵向上,通过与加法进展比照和转化,加深了对乘法的理解。

二、质疑问难、总结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规律和技巧等,来打破易错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平时的练习反应,学生主要在一样加数连续相加的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转化上存在问题,这一知识点也确实是难点。如5+5+5+5,为了突出乘法的意义,要求在写出乘法算式时,第一个乘法算式必须写成5×4〔一样加数×加数个数〕的形式,然后再写成4×5的形式。但是,很多学生不清楚到底应该先写哪一个,于是就很混乱。为了让学生正确、顺利地写出乘法算式,本人总结出规律:加数是几,第一个乘数写几;有几个加数,第二个乘数写几。再如,很多学生不知道9×4表示几个几,根据这一乘法算式写出加法算式时也存在问题,于是,总结规律——在解决“表示几个几”的问题时,要“从后向前说”,所以9×4表示4个9相加;在根据乘法算式,写出加法算式时:第一个乘数是几,加数写几;第二个乘数是几,写几个加数。通过总结规律,让学生先掌握操作方法,进步应试才能,然后再渐渐加深理解。

三、综合训练、稳固提升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习题的形式,来稳固知识,查缺补漏,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置,学生不仅对根底知识和根本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根本思想和根本才能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的根底上,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场,由于一年级学生一直利用加法解决数学问题,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因此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他知识奠定非常重要的根底。现就本节课学习内容突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首先我通过学生比拟熟悉而又特别喜欢的卡通小熊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每张图片有3只小熊,引出1个3、2个3、3个3……由一样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为接下来深化认识乘法作准备。

二、创设认知冲突,理解知识含义。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还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出示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来提问题,例如: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在自主探究算法过程中,有的孩子列出加法算式,有的孩子列出乘法算式,通过比拟,让学生认识到乘法算式的简便性。然后通过微视频,明晰的引出两个知识点:

一是初步认识一样加数和一样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了乘法。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各局部的名称,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根底。让学生识别一样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初步认识到乘法算式中,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的道理。以及只有有着一样加数的算式中才可以用乘法进展计算。

大局部学生都已经理解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有少局部学生只是单纯的去记忆,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致于在转换加法算式变乘法算式过程中,多让学生去区分加数和个数,稳固理解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

三、重视反应,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由于低年级学生才能有限,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及时的反应,便于及时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思维闪光点,同时及时准确地知道他们身上的缺乏之处。

本节课中,重点还是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乘法的意义,即几个几相加可以更简便的用乘法进展计算。所以在课堂自主练习中,我多鼓励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机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乘法意义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且在解决问题探究过程中,逐步提升他们的认知程度。

当然,在本节课中,我也非常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缺乏之处。例如:

1、本节课设计比拟流畅,但是缺乏高潮,情趣化色彩不够浓重,导致整堂课的进程比拟平淡,应该在个别环节中形成更加锋利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2、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放的还不够,例如在强调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不同意义时,应该多给与学生自己去体会和表述两个数表示的不同意义,使两个【关键词】:^p 内化为学生的深化理解。这样,无论从加法算式中改写成乘法还是直接列出乘法算式中,都能真正明白乘法的意义。

3、在课堂练习中,情趣化色彩不够浓重,可以增加游戏的方式解答习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稳固训练,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4、学生参与范围不够广泛,个别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组织教学时应对全体学生进展广泛关注。真正做到民主课堂。

总之,在本节课中,通过我自身的教学理论和与同事们的讨论中,发现的这些缺乏,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以改良和进步,我也会继续努力进步自己的授课程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数学教学上获得更有本质性的进步。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档: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09-01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5篇09-18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9-1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9-18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通用7篇)09-18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选11篇)09-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