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篇一《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发生着变化,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由然而生,本文详细阐述了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加这一现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原因;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但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与危机。人们的生活节奏在日益加快,社会贫富分化和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大学生也不例外。在大专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其心理问题也越来越是高校辅导员和各级学生管理部门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人作为一名高校的大学生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努力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提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认为大学生心理问题和管理工作应该分为以下几点:
1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1由于贫富差距产生的优越感和自卑感
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他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以后,他又在多种场合、多次提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但是,每次提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小平同志又会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带动大家一起富裕,共同走富裕之路。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目的基本达到,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富人群体”。但是,带动其他人一起富裕、走共同富裕之路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而产生了三种人,一种是富人,一种是经济还算不错的人,一种是贫困的人。富人越来越富,中间的人群维持在温饱和必须的支出,贫困的人越来越经济拮据,越来越贫困,有的儿女的学费都成了具大的压力。这些人的儿女到了一定的年龄进了大学,在大学生中就产生了问题,一是富有学生的优越感,二是贫困学生的自卑感。这两种学生的感觉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的产生的心理问题,这些学生,成为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管理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
1.2就业难产生的压力越来越大
自各高校扩大招生以来,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成为大众化的教育,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美好形象也已经成为历史。高校毕业生数也在不断剧增,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据调查显示,今年我国高校有220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明年将增至280万人。并且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大学生已将“就业压力大”列为自己的首要烦恼。面对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2009年以来的经济低靡,大学生就业形势犹如雪上加霜,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引起社会、家庭和学生的高度关注,就业压力大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它加重了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负担,部分高校大学毕业生产生了就业前的悲观、焦虑和迷茫心理;求职过程中又表现出挑剔、观望;择业过程中产生矛盾心理,导致各种心理问题产生。所以,积极为大学生寻求多种就业途径的同时,主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调适,成为社会和高校大学生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1.3家庭问题成为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罪恶杀手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婚恋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婚内婚外的人们寻求爱情提供了环境与条件,同时也给很大一部分人降低了道德底线和责任感,家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个病态的家庭很容易产生病态的孩子。一般人总以为,孩子我们只要给他(她)吃饱、穿暖、把他(她)抚养长大,做父母的责任就尽到了。熟不知孩子的成长光靠物质上的需要还远远不够,物质大概占到孩子总需求的20%,80%还更需要精神的满足和安全感。举一个例子,有这样一个家庭,其父亲因为和爱人不和,长年不回家,和孩子也没有什么交流和交往,孩子是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并考入大学的,母亲是一个柔弱的女人,没有表现出坚强和乐观,在一个人带孩子的过程中,母亲的哀怨、无耐给了孩子极其不良的心理影响,该学生的心理问题由此产生,最终以跳楼自杀回报了父母的不和。学生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很多同学不理解:他平时很好,学习不错,对同学也很温和礼貌,怎么会这么想不开呢其实不然,本人认为,这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其实在多年以前父亲远离时就产生了。是父母的不和,给孩子造成了具大的伤害。家庭失和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有:容易愤怒、恐惧、悲伤、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重者心理出现问题不能自拔,最终选择极端,该学生就属于这种情况;高度的精神焦虑,智力和学业明显落后;性格和性别容易异化;容易造成社会关系失调,人际关系不好,容易造成自我心理的封闭、自卑、忧郁、猜忌、冷漠,主观偏见,并以自我为中心,厌恶与他人接触等等。
1.4来自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资源分社针对28所高等院校的747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59%的受调查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比起其他的心理问题相对更普遍。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她)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找良师益友,以求得被人理解和接纳是大多数大学生强烈的需要。但由于交往的机会较少,缺乏主动性,加之青春期的心理闭锁等原因,同学之间不易吐露真情,交换思想,致使一些大学生由于自己找不到知己而闷闷不乐,有的因不被别人理解而惆怅,内心矛盾、焦虑、抑郁、感到孤独,缺乏一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们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可见,人际关系的好坏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生活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人际交往是每个大学生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大学生通过交往、沟通、交流感情,建立友谊,切磋学问,探讨人生,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大学生的交往效果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也影响着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培养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思想管理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2.1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使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组织学生系统的学习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教会学生系统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其次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促使同学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2.2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从大一新生开始就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健康筛查,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下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等心理健康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并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找他们谈心,或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和咨询,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2.3有针对性的和学生进行谈话
学生辅导员或学生管理者,要针对不同性格和有不同问题的学生进行定期的谈话。要尊重学生,以平等待人的方式和学生进行谈话。谈话的方式要真诚、要艺术,态度要和蔼可亲,要和学生做朋友,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可以信任的,让他(她)们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把想不开的事情讲出来,把内心的压力倒出来。“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的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所以,通过艺术的、平等的谈话,了解他们的个性,让他们都能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自尊心就是一种建立在自我评价基础之上、要求社会和集体承认自己的人格和能力的思想感情。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尊心起到了使一个积极向上的作用,他会更加珍视自己在老师心里的形象以及积极向上的意识,以及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3]当学生们把心里的话讲出来了,我们也就能找到解决学生心里问题的方向了。
2.4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和艺术课程,舒缓学生的压力
对大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以文体活动为媒介,将艺术鉴赏进课堂,通过多方位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对美的欣赏;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发掘生活中的美,构建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养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让学生们感觉到,生活是美好的,学习是舒畅的,人本是善良的,未来是有希望的。从而使学生们的压力和负担,变成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胡卸红.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文教资料[J].2009年11月号下旬刊,227.
[2]刘韧.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第3期,90.
[3]隋秀玲.浅谈高校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艺术.教育教学,2012,8,63.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篇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不能回避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的研究。在现实生活申,每个人都以他自己所选定的方式,或快或慢、或迟或早、或直接或间接地在杀死他自己。要想与这种自杀倾向相对抗,首要的一步乃是真正认识别,自我毁灭确定根植于我们的天性,我们必须熟悉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相应的努力来与这种根深蒂固的死亡本能抗衡。
关键字:心理健康;自杀;教育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满怀着对生命的敬意。为那些逝去的生灵而痛心;那些世人眼中的精英,最终却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调试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各大高校,一般要求至少设置一位专职的心理咨询员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但是,这仅仅是表层的做法。东方人本来就内敛含蓄的性格。试问,有多少学生会主动找老师敞开心扉谈自己的心理问题?又有多少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确实已经存在了某些问题?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一位上海的博士以吞噬有毒化学药品外加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看完这则消息,感觉一股寒意袭来,浑身都在颤抖。
每每发生这样的事情,人们总是会感叹着可惜与可悲。确实,家里花了多少心血和精力才培育出了一位博士。而他本人在求学路上又是付诸多多少少才能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然而,这一切都随着那纵身一跳而瞬间不复存在。
一个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对自己下得了这样的“毒手”?吞噬二氯甲烷,然后纵身坠楼……导师和同学在事发前已经发现了他的自杀性举措,大家开始劝慰他,陪着他吃饭说话。他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平静了不少。谁又会想到,导师和同学所做的这一切仅仅只是让他在遗书中添上了一句:“虽然上天想挽留我,但我已经是箭在弦上了。”看到这句话,真的痛心至极!当时的他该是处在怎样一种抑郁心死的状态中呢,现在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了……同学陪着他来到导师的办公室门口,就在敲门的那~瞬间,他忽然飞快地挣脱了同学,奔向窗口,然后轻轻一跃……
他是那么优秀的一个人。从小学到博士,他一直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他有爱他的父母,关心他的姨妈姨父,他走的时候,女友还在美国留学……女友知道他这样绝对非正常的死亡,该受到多么沉重的打击啊!父母的痛苦就更不必多言了,一个20多岁的儿子,一个一直引以为荣的博士儿子,突然间就没了,还是这样没的,这样的事情挨谁谁受的了?
他的父亲还是坚强的,他将儿子的遗书公诸于世,他希望别的大学生能引以为戒,不要再重蹈这样的悲剧了。遗书写得是那么理智冷静,他交代了在自己死亡之后该如何处理和自己有关的一切物品。虽然他交代得够仔细,但是他始终没有给父母一个交代,对于女友,他则丝毫未提。
他已经走了,留给认识他的人和我们这些甚至不知道他是谁的人都是无尽的惋叹和悲伤。他一定跟自己狠狠对抗过,他一定也曾有活下去的念头,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死亡。那么,我们,不想在看到类似的惨剧再一次发生的我们,在悲叹的同时,是不是要花多一点的心思去考虑高学历人群的自杀现象所隐存的原因?
仅仅把这一切归因子自杀者本身是不公平的。人在正常状况下都是有求生的本能的,如果不是真的出现极其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问题,绝对不会极端地选择这么一条路。有人说,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对于学生,我们花了多少时间来对他们进行死亡教育?往往说到死,总是以“睡着…上天堂”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说法打发了之。于是才会出现5岁的孩子模仿电视剧玩上吊导致死亡的惨剧发生。怎么更好地开展死亡教育和避免自杀教育应该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正视的一个问题,逃避从来都不会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社会对高学历年轻一代的高要求、高压力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之一。外人看来硕士生、博士生是多值得羡慕的一个群体,他们学历高,有文化,暗喻着将来可以找到高薪水的工作。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了实现对于自己的高要求,这个群体中的人做了多少付出。然而尚且硕士和博士们在学校面临的是来自于求学、竞争、导师等多方面的压力:出了校门,他们又要面临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那么针对那些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应该怎么办?他们或许除了巨大的压力和竞争以外,还会多上许多的门槛甚至是自卑心理。另外,还有来自家庭的负担,以及情感的问题等等。许多人都是未曾步入社会的学生,想法单纯,又比较极端。
还有一部分的贫困学生,他们又该怎么办?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经济上的困难使贫困学生容易在学习上、生活上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感到自卑。在校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其他同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生活节俭、学习认真;但是由于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的不同,他们往往知识面较窄,学习上有困难,而且大多性格内向,这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遇到打击容易产生自卑意识。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对人际关系很敏感,家庭经济困难使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加入学生组织,他们往往自我封闭、交往面狭窄。迷茫的择业心态和恐惧感。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就业,在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时他们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发展,而且还要想到家庭的经济问题,这给他们带来了现实的压力。加之有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片面,对社会感到不满、失望,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种种问题出现的时候,对于这一部分不能很好地做自我调试的人来说,就导致了不可挽回的迷途。美国有位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名叫卡尔,门林格尔的,写了一本名为《人对抗自己――自杀心理研究》的书。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破坏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如果这种破坏冲动不能施之于外界,其必然结果就是转而施之于自己。”这就是各种形式的自杀的根源。门林格尔呼吁“不能回避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以他自己所选定的方式,或快或慢、或迟或早、或直接或间接地在杀死他自己。要想与这种自杀倾向相对抗,首要的一步乃是真正认识到:自我毁灭确定根植于我们的天性,我们必须熟悉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相应的努力来与这种根深蒂固的死亡本能抗衡”。
我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发言权,对于自杀心理了解也很少很少。但是,我想通过引起整个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和行动:(而不仅仅只是感叹和抱怨)那么我们至少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学生,去真正的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当然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帮助。谁都会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成功地战胜自己并不容易,我们都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美]卡尔・门林格尔著:《人对抗自己―——自杀心理研究》,贵卅1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KarlMenninger, 《ManAgainstHimself》。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篇三《试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
摘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与上级领导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方针,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建设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严格按照心理健康建设工作的总要求,逐步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大力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心理健康协会举办的各项比赛与活动,极力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大学校园。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实施内容
1.1 多方面关注,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作为高校辅导员和老师,心理联络员,大家需要细心地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状况,热心帮助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耐心为前来咨询的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与帮助。
不管是专业老师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大家要积极参加本年级各班级的班干选举班会,及时地与选举出的各年级各班心理委员取得密切的联系,并要求各位班级心理委员在各自所在班级里,以宿舍为单位推举出一名心理信息员,辅助心理委员搞好班级心理健康建设工作,鼓励班级心委与信息员努力配合,从多方面去关注、了解身边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地向各年级各自的辅导员、老师反映。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及时地得到必要性的帮助与指导,有序地维护宿舍与班级的协调性。
1.2 定期培训班级心理委员,保证心理健康建设带头人的优质
高校学院年级确立班级心理委员后,学校一直强抓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多次通知与安排各班级的心理委员去参加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定期召开学院年级心理委员座谈会,在会议上,大家一直都主张让各班心理委员在会议上轮流分享各自在班级心理健康建设中做出的努力,遇到的问题与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心理委员们共同努力把在会议上提出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的教师不忘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心理委员给予表扬,鼓励更多的心委踊跃争当班级心理健康带头模范,以座谈会的形式召开心理委员会议,能为心理委员们提供交流的良好平台,让这批班级领导者在分享过程中相互学习,在交流中不断进步。
除此之外,学院要求每位心理委员每月末上交一份班级心理健康一览表,详细地记录班级心理健康状况,并在上交表时如实汇报月工作总结,尽力做到跟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建设工作。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工作的具体措施
2.1 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以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之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为代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观念深入人心,老师们通知各位班级心委大力鼓励班级的同学参加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体现学校、学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使得班级参赛的人数超过班级人数的五分之四,极大的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为辅导员老师,我们要努力地为这些积极的参赛者准备好充足的心理健康知识资料,让他们在备赛的过程学会如何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在与队友的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与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2.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我们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让广大师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更多的班干部都主动参与进健康教育建设队伍中,并努力配合心理委员的工作,帮助了更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建立了自信,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素质,倡导了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有效促进了心身健康,最大限度的使每位学生都达到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适应良好的健康生活状态,促进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干净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值得高兴的事,通过大学健康月活动的举办,更多的学生懂得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主动去学习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来提高自身心理免疫力和心理素质,树立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正确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3 提高认知度,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举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中,各大学的心理联络员、辅导员、班主任都积极参加了各年级、各班级心理主题班会,心理班会的主讲人为各班班级心理委员,这些经过培训后的心理委员在班级心理主题班会上展现了班级优秀带头人的良好风范,如:以心理健康知识抢答为形式举办主题会,让同学们在快乐的气氛下学习到更多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其独具特色的生日派对举办班会,让全班同学在一起庆生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的温暖,珍惜爱护宝贵的生命。极大的推动了心理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让更多的同学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4 总结
总体而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结合各学院学生实际情况,切实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培训工作。各高校教师分别对多个班级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参加学生座谈会,就学生提出的常见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克服在学校遇到的困难。通过讲座和交流活动,有效的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也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使其顺利地进行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咨询,为下一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工作取得显著的进步,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止境,仍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克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06).
[2]钟庆杰,吴金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中国教育,1994.
[3]闵永胜,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医学教育.卫生软科学,2008,12(22):0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2000字论文》相关文档:
乡镇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选19篇)09-01
关于幼儿园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方案(10篇)09-04
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选10篇)09-09
小学五年级健康教育教学计划(通用8篇)09-09
中学生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选7篇】09-09
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5篇09-09
小学健康教育计划10篇09-09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通用21篇)09-14
2023世界无烟日健康教育教案7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