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五种教学境界

时间:23-09-02 网友

教师的五种教学境界

具有不同学识、能力、阅历和不同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热情的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驾驭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将课堂教学理解为现成知识的传授;有的将其看成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的认为它是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的过程;也有的将教学看成是教育的一部分;还有的将自己炽热的爱融人课堂,并将其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自觉与不自觉地处于某种教学境界。下面,笔者就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将教学划分为五种境界,并依次加以讨论。

一、境界——授之以鱼

课堂教学起码应传授知识,因此,教师需拥有足够的知识,并能分辨知识的好坏优劣,还要有传授知识的必要技能。若教师对教学的认识仅达到这一步,且其教学又是以单纯的传授现成知识为主,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不顾学习欲望的激发,几乎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和热爱,那么他只进人了教学的第一境界——授之以鱼。

这里的“鱼”指的是知识。鱼有死、活、鲜、腐、大、小之分,知识也有优、劣、好、坏、有用、无用之别。《墨辨》将知识分为亲知、闻知、说知(其中亲知是亲身经历的知识,闻知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知识,说知是推演出来的知识)。现代课程论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因此授之以鱼中的“鱼”,主要是指闻知中的陈述性知识和部分策略性知识。另外,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知识载体的发展,传授知识的方式也不一样。口语时代,口耳相传,口语就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抄书和印书的书面语时代,教师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辅之以解释讲解。多媒体时代,传授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更是多样化。

处于“授之以鱼”这一教学境界的教师只能算是拙师。因为比较而言,这种教师更多的是用事倍功半的笨拙手法进行教学的。拙师,只是把教书当成其求生的饭碗。当前的教师中,拙师是极其少见的。

二、境界二——授之以渔

如前所述,只注重单纯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是拙师。那么有没有更巧妙的传授法宝呢?有,那就是“授之以渔”。此处的“渔”是指获取知识的方法,即学习方法。如果将学习方法当做鱼,则获得学习方法的方法就是更高层次的“渔”。实际上,“渔”仍然只是一种知识,它主要是策略性知识和部分元认知知识。授之以渔,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位教师只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能力的被动改者,把传授现成知识、方法,以及能力的培养当成教学的全部,而没有意识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性,也没有将教学提高到教育的高度,更没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那么他就处于教学的第二种境界——授之以渔。

处于第二境界的教师深信,授人以鱼,仅得一餐食;授人以渔,可终生享用。因此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顶礼膜拜的施教信条,从而过分夸大了“授渔”的功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是授之以渔,是以必要的“鱼”为基础的,即没有必要的“鱼”为基础和前提,“渔”也是无法传授的;二是“渔”与“鱼”一样,也有好坏优劣之分。如,有死记硬背之“渔”、应付考试之“渔”、探索创造之“渔”、获取知识之“渔”、反思领悟之“渔”,等等。难道授之以探索和创造之“鱼”还不如授之以应试之“渔”或死记硬背之“渔”吗?三是并非每一种方法都具有普适性。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不能不分对象地将教师自以为好的方法倾囊相授,即对于“渔”也要因材而授。更何况,“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教师一样,都是“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这一传统教学观的持有者。“鱼”和“渔”授得再好,他也只是个教书匠。因此,达到第二境界的只能算是匠师。

 匠师对教学的认识只达到方法的教学论层面。匠师的突出特点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应对考试,不管对学生发展是否有益,也不管学生是否喜欢,只要是自己为有用的、好的知识和方法,他就强行灌输,强迫学习,使学生普遍产生厌学情绪。匠师只是把教书当成一份工作。目前,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中,师是大量存在的。其中有表现平平的教书匠,也有颇具表演才能的赛课能手,还有长期教出高分和“状元”的授课“巨匠”。

三、境界三——激之以欲

 拙师的教学效率是事倍功半,匠师的教学效率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除此之外,还有效率更高、事半功倍的教学手段,那就是“激之以欲”。

 当一个人既没有食鱼的需求,也无捕鱼的欲望时,哪怕水池里的鱼再多,捕鱼的方法再好,他可能也是终身无鱼可食的。因此“授之以渔”还不如“授之以欲”。对于教学也一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现成的知识和方法,更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处于“激之以欲”这一教学境界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已经达到心理学层面。他们不仅有精湛的授课艺术,而且有高超的引导才能,因此他们堪称是能师。能师会充分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能师不仅能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兴趣、自我实现、自尊心、好胜心、上进心、责任心、荣誉感、义务感、理想等内部诱因,而且能适度利用奖励、惩罚、表扬、批评、各种竞赛、同伴的赏识、“三好生”的荣誉、奖金等外部诱因,激发学习动力,使学生自觉自愿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同时,能师还十分重视学生快乐情绪体验的培养。因此,能师对学生的心理了如指掌,并能以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微妙的引导艺术,带领学生自觉而快乐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能师虽然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但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并且仍然没有把教学提高到教育的高度,也不是出于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对学生的热爱而进行教学的。因此,这离教学的最高境界还有一定的距离。应试教育、建构主义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等环境下,都会造就出能师。目前我国已达到第三境界的能师正在增多,但总量偏少。

四、境界四——化之以育

 化之以育中的“育”是指德育、教育、培育。既教书又育人,这是教师的两项最基本的本职工作。然而,目前中小学和大学教师中,普遍存在“只教书,不育人”或者“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一是科任教师普遍认为,只要自己教好学科知识就行了,对学生的教育和思想工作,那是班主任、辅导员、德育主任和校长的事。二是以教书代替育人,认为只要把课本知识教好,也就完成了对学生的教育任务。三是没有将学科教学上升为学科教育。教学时,只是就知识论知识地传授现成的书本内容。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教学是为教育服务的。这其中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学科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智育),教学是育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是应将学科教学上升为学科教育。即学科课堂教学,除了要传授学科知识外,还要进行学科内部的学科意识、哲学、美学、人文、价值观、道德观等的培育和教养。三是教学时,除了要进行学科内部的教育,还要进行学科以外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教育。

 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即使他是授课技艺精湛、引导才能超群的能师,也不能算是优秀教师,甚至不能算是合格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方可真正称为现代教学论意义上的教师—真师。真师对教学的理解已达到教育学层次。真师既向学生传授对其成长和学习有用的知识,又传授获取知识、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方法,还注重学习欲望的激发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育。真师不仅力求教学技艺精湛、引导才能超群,而且力图使其教学超越知识、超越教材、超越课堂,使学生得到全面培育、和谐发展。真师的教学如春风化雨,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全面的熏陶和教化。

 素质教育、全人教育、人本教育等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就属于这一境界。真师把教书当成自己的事业。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已自觉达到“化之以育”这一境界的真师,数量还很少。

 

五、境界五——奉之以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的思想、人的灵

魂。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充满对学生、对课堂的热爱,其次还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教师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祖国人民。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也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难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以人为本、以爱为体、无私奉献的教师,才能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的教师方可成为人之师表,才能称作人师。

首先,人师应对学生充满炽热的爱心。即人师要有奉献之心、耐苦之心、淡泊之心、责任之心,以及对学生的尊重之心、宽容之心、平等之心和理解之心。其次,人师要时时以身作则,事事为人师表。人师本身就应该是一部丰富、生动、深刻的活教材,是一个具有巨大教育力量的榜样。再次,人师应是知识广博,对教育教学的理解独到、深刻。人师教的不仅是书本里现成的事实知识和方法,而且更是无法物化在书本中的人生智慧、哲理、思想、情感、快乐和爱。人师能培养出令自己崇拜的学生,使教师和学生的智慧、思想、情感在生命中都得到不断的提炼和升华,直至达到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人师的教学追求的是学生主体化、教育人性化、学生发展全面和谐化,以及为学生谋求未来幸福和人生的价值。人师追求的是真爱的感染力和教化力。人师对教学的理解已达到哲学、人性和爱的崇高境地。人师把对学生的热爱融人教学,把教书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和谐教育、愉快教育、主体教育、人本教育、赏识教育、充满爱的教育等教育理念下的教学,都可达到“奉之以爱”这一境界。目前,达到“奉之以爱”这一最高境界的人师,当属凤毛麟角。

 总之,根据教师的知识、能力、教学理念、教育思想和对学生的热爱程度,可将教师的教学划分为以上五种境界。但是各种境界之间又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既是后者包含前者,又有相互交叉的关系。另外,前三种境界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属于教学的技术层面;第四境界的“化之以育”解决的是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问题,属于教育层面;第五境界的“奉之以爱”解决的是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奉献精神的问题,属于教育哲学、人性和爱的层面。

努力使教学达到“奉之以爱”的最高境界,使自己成为人师,当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教育的振兴与国家的富强,需要千万个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人师。

《教师的五种教学境界》相关文档:

生产车间的五种安全措施安全生产10-25

烟草二三五演讲稿两个至上,三个始终,五种意识04-03

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五种方法04-05

仓库分区分类的五种方式04-18

五种最基本的货运方式05-04

演讲稿的五种精彩开场白06-09

促销方式的五种形式(1)06-10

五种有效提高团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07-03

个人发展的十五种能力08-21

教师的五种教学境界09-0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