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的认识

时间:22-09-30 网友

撰写一篇对奥林匹克文化作用的认识的小论文。奥林匹克运动是以教育为核心、体育为载体的国际文化现象。因此,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奥林匹克运动十分必要。奥林匹克文化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是以教育为核心、体育为栽体的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是具有远大理想和催人向上的先进文化。100多年来,奥林匹克运动克服重重障碍,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国际文化活动,也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一个显著标志。仅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例,观看开幕式的观众(包括电视观众)就超过30亿人次,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可以预料,在2008年我国举行北京奥运会时,它的影响和轰动决不会亚于以往各届。面对这样独具魅力的国际文化现象,我们不能不思考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精彩比赛吸引人吗?应该承认这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任何一项世界锦标赛或国际赛事也没有如此激动人心,何况开闭幕式并没有任何比赛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顾拜旦曾经在这个问题上有专门论述,他认为奥运会的各种仪式是区别于一般世界锦标赛的最大特点。自古以来,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就是竞技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我们从《奥林匹克宪章》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规定:“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因此,从奥林匹克文化的视角来审视奥林匹克运动是十分必要的。在古汉语中,“文化”一词是指“文治与教化”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是一个概念。在西方语言中,“文化”一词有教育、开化、教养、耕作、栽培、养殖和精神文明等广泛含义。因此,在19世纪的欧洲,无论是拉丁语系还是斯拉夫语系,都把“体育教育”称为“physical culture”,并沿用至今。在体育理论界,也有人把physical Cudture译为“体育文化”的,它和“体育教育”相混淆了。主张体育文化最好译为“sport Cudture”。“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练习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从以上这些引文中不难看出“文化”一词的确含义很广,但我们也能从中得到启迪,对理解什么是奥林匹克文化有一定帮助。奥林匹克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是指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部思想和活动内容,也可以解释为从古代奥运到现代奥运为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如果我们套用上述的文化概念,是否可以界定为:奥林匹克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古代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也可以把奥林匹克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部分:广义的奥林匹克文化应该包括古代奥林匹克传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理想、奥林匹克精神以及所有的奥林匹克活动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大众体育、奥林匹克文化活动、奥林匹克教育和奥林匹克商业活动等等。狭义的奥林匹克文化是指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文化艺术活动以及各种视觉形象,如奥林匹克标志、旗帜、奖章、招贴画、格言、徽记、会歌、奥运会火炬、奥运会吉祥物、奥林匹克纪念币、奥林匹克邮票以及奥运会开闭幕式,奥运会期间举行的文艺表演、科学报告会和奥林匹克大众传播等等。 奥林匹克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对世界文化也有重大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一定意义上是古代奥运的继承和发展,但由于时代的变迁,顾拜旦多次强调,现代奥运决非是古代奥运的翻版。他说:“恢复奥运会并非是天真梦想的结果,而是当代世界大趋势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他还说:“我还要再一次说,我们必须让奥运会现代化。我们不要进行笨拙而简单的模仿和复原,从过去寻求启发而不照搬是可能的。”我想顾拜旦的这番话是说明复兴奥运会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为从古希腊奥运会到现代,历史跨度非常大,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9世纪,经历了整整23个世纪。也就是从奴隶社会的衰败时期到资本主义的兴起。社会的变化太大了。但作为文化传统,在现代奥运中仍然留下古代奥运深深的烙印。因此,在我们审视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时,决不能忽视古代奥林匹克文化传统。现代奥运兴起在欧洲,已举办的25届(有3届因战争未举行)中有15届在欧洲举行,6届在美洲举行,2届在澳洲举行,在亚洲只举行过两届。这意味着有23届是在西方国家举行,占92%。可以说西方文化至今仍为奥林匹克文化的主导。国际奥运会的主要成员绝大部分是西方人士,奥运会项目绝大部分是西方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所以说,无论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哪方面来讲,西方文化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但是,现代奥运和古代奥运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古代奥运会只限于希腊各城邦的选手参加,而现代奥运会凡被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派运动员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宪章》第7条有明确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是五个连环,它涵盖五大洲。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是全球性的、持续的。其最高层次的活动是使世界上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盛大的体育节日上相聚一堂。”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性质。《宪章》的解释是:“奥林匹克标志代表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会。”奥林匹克运动所号召的全球性必然带来奥林匹克文化的多元性或多样性,也就是多元文化。这是合乎世界潮流的。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通讯发达,地球村已扩大到宇宙空间,各国全方位开放替代了闭关自守的时代。这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全球化有了的可能。近几届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与日俱增,今年的雅典奥运会,有2舵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这是空前的。如果我们回顾100多年前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变化实在太大了。当时只有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其中希腊运动员有230人,占74%。雅典奥运会参加国家和地区增加了近16倍。目前运动员人数严格控制在11 000人,也比当时增加了35倍。可以设想,仅从这些数字就可以理解这样大规模的聚会必然带来五大洲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必然产生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不仅符合时代潮流,而且对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这完全符合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顾拜旦作为一位教育家,他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从教育出发的。在19世纪中叶,当时由于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带来社会风气的败坏,同时普法战争使法国遭受屈辱。他怀着拯救社会和振兴法国的愿望,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和复兴奥运的事业之中。他在1894年7月发表的文章中说:“首先,必须保持过去体育运动的特点,即高尚和骑士的性质,这是为了使体育可以继续有效地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起着希腊大师曾给他确定的值得赞美的作用。”他同年11月在雅典的一次演说中回顾了古代体育史,他认为,古希腊的体育运动是在教育学的指引下出现,雅典人有幸发现了体育这个最有魅力和最好的教育形式,它能促使人体的均衡发展,促使身心的平衡,促使人们愉快地感到生活更加美好。顾拜旦对于古代奥运和希腊早期体育教育极其推崇。他十分重视古代体育的教育功能,这就引发他从教育目的出发来恢复奥运。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明的启明星,在体育与教育的结合上开了人类教育的先河。尽管我国周代和孔子的教育内容中“六艺”有体育成分,但没有像希腊那么明确。希腊的早期教育很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先哲阿里斯多德最早提出过类似于“德智皆寓于体”的教育思想,他的讲堂就设在竞技场。椐历史记载,他本人和一些古希腊哲学家和诗人都曾参加过古代奥运会,这是可信的,因为古代奥运会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社会精英和优秀公民的选拔赛。奥林匹克文化是以教育为核心,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1)古希腊奥运会源于宗教祭祀,它包含以人体美和竞技精神以及高超的技艺对神作出奉献,这必然以教育和训练为前提。它要求运动员不仅具有强健的身体,而且要求有高尚的品德,这一切只能是教育的结果。获胜的运动员受到人们至高无上的崇拜,这对希腊社会和广大人民也是一种崇尚英雄、崇尚美德的教育。正如顾拜旦所说:“任何研究过古代奥运会的人都知道古奥运会最光辉之处在于它的两条原则:美与尊严。”而外在的美和内在的尊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2)现代奥运也要求身心和各种品质均衡发展和结合,这也是体现古希腊的奥运精神和教育思想;现代奥运还要求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这也是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3)奥林匹克主义要求建立的生活方式是必须在奋斗中求欢乐,具有榜样的教育价值和符合伦理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所有运动员具备高尚的体育道德标准,符合公正竞赛的精神,这也必须产生与教育的结果。(4)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就是要以奥林匹克精神教育青年,从而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这说明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一切奥林匹克活动都是教育手段。所以我们说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是教育。体育是奥林匹克文化的载体,这是不言而喻的。从古到今,只要我们谈起奥林匹克,自然离不开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但我们也必须了解,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不能划等号,也就是说,奥林匹克运动并不是单纯的体育,它必须和文化与教育相结合。我曾试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述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文化+教育。但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的体育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是一种组合,或者说是一种融合,所谓融合就是互相渗透,合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并非是我的发现,而是《宪章》第2条明文规定了的:“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由此可见,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文化并不等于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有更多的内涵,甚至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体育文化。当然,最大的特点是奥林匹克文化是以体育为载体,换句话说,离开了体育,奥林匹克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一点中外古今毫无例外。我们说体育是奥林匹克文化的载体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体育活动是奥林匹克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但奥林匹克活动还有体育以外的文化和教育内容,这正是奥林匹克文化和体育文化的根本区别。从另一个角度讲,体育和教育也都属于大文化的范畴。正因为如此,这三者可以融为一体。奥林匹克文化是经过两千多年历史考验和在当代为最广泛的人群所能接受的文化,这决非偶然。她体现了人类的崇高理想,体现了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追求,体现了世间难得的真善美和公平正义。尽管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哲人和先知提出了未来世界大同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但总难免有它们的局限性。惟独奥林匹克文化能为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政治见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乐于接受并不断发扬光大。这是为什么?我们不能不钦佩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顾拜旦的远见卓识,他从历史研究中深刻理解古代奥运的历史贡献和社会价值。顾拜旦曾经说过:“希腊的体育遗产是如此浩瀚,以致当今世界所有无论从哪一方面构想它的人们,都能合乎常理地以希腊为借鉴,因为希腊包含了它的所有方面。”换言之,古希腊奥运所没有实现的理想,将由我们和后代来实现。顾拜旦在19世界末的预言,今天正在成为事实。奥林匹克主义是先进的哲学思想。奥林匹克主义是顾拜旦创立的一种理论和学术体系。他在1929年的一次演说中特别提到他创立奥林匹克主义的必要性。他说:“至于奥林匹克主义这是指一种学说,确实存在,我感到遗憾,有些人——为数还不少——当我在普通词汇中增添一个新词的时候,大肆嘲笑我,但这个词实在非常必要。每一种哲学——宗教学说,就像奥林匹克主义似的,都需要一个名称以便人们记住它,并作为它自己的标签。”他在生前的著作中并未就奥林匹克主义的概念加以阐述,但在他亲手制定的《宪章》中对奥林匹克主义有明确的界定。尽管《宪章》几经修改,但基本原则没有改变。《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主义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国内出版的《宪章》中文版本把philosophy of life托译为“生活哲学”,我认为不妥。)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一是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它们都离不开身体和意志、精神的均衡发展,离不开体育与文化、教育相融合,也离不开奋斗和榜样的教育作用以及尊重基本公德。这里很明显地强调并传承了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倡的“德智皆寓于体”和现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宪章》还对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作了明确规定,“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为达到这一目的,奥林匹克运动独自或与其它组织合作,在其职能范围内从事促进和平的活动。”这一条说明奥林匹克运动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权和保卫和平。这就大大超出了体育的范围,而是使体育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作用。奥林匹克理想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和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一样,顾拜旦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奥林匹克理想(Olympic idea)是顾拜旦亲自创建的一个词汇。他早在1894年为复兴奥运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代表大会上第一次郑重提出这个概念。他说:“我再次保证,并为奥林匹克理想举杯,这一理想像万能的阳光,穿过许多年代的迷雾,并以令人喜悦的希望之光,照亮20世纪的大门。”顾拜且在这次会议上庄严宣布:“古希腊奥林匹克主义经历十几个世纪的黯然失色之后又重返世界。”顾拜旦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后英国政府举办的一次宴会上说:“奥林匹克理想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种强烈的体育文化概念,它一部分建筑在骑士精神,另一部分建立于对优美和文雅的美学概念。我不认为古代奥运就缺乏这种理想。”显然,他的论述还不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全部。实际上他所从事的奥林匹克活动都体现了他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追求和实践。德国卡尔·迪姆研究所在1966年出版了顾拜旦文选,书名就叫《奥林匹克理想》,我国在1993年翻译出版了中文版。原书编者作序时说明,这本书反映了顾拜旦的各种见解和他思想的发展。萨马兰奇在为中文版作序时说:“顾拜旦以极大的智慧提出奥林匹克的基本原则。他以毕生的精力进行奋斗,为在教育、教师和日常生活中重视诸如爱情、忠诚、彼此尊重、努力工作、谦虚、爱心和友谊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既不能用金钱也不能用个人权力来表达,它属于奥林匹克主义。”这段话是对奥林匹克主义的注解,当然还不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全部内涵。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表述:奥林匹克理想是以奥林匹克主义为奁斗目标的一种对未来的设想和信念,并经过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奥林匹克运动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践,奥林匹克运动是奥林匹克主义和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的伟大实践。《宪章》第4条指出:“由国际奥委会领导的奥林匹克运动来源于奥林匹克主义。”这一方面说明二者的从属关系;另一方面说明奥林匹壳主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指导思想。《宪章》第6条规定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目的,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歧视的,和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相互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实践来教育青年,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这一条在精神和内容上与奥林匹克主义是相符的。但它强调了要用奥林匹克精神教育青年;同时明确提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最终目标是“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这就把体育上升到一个崇高的地位,它已超乎一般身心教育的范畴,而是成为实现人类最高理想的手段和境界。历史上有许多思想家提出世界大同和人类理想的哲学和方案,但把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提到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高度,这还是一个创举。这正是顾拜且的伟大功绩。他始终满怀激情,在他1912年发表的著名诗篇《体育颂》中就把体育和世界和平联系在一起: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它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申产生,使全世界的青年会互相尊重和学习,使不同民族特质成为高尚而和平竞赛的动力。关于奥林匹克运动,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国际奥委会领导下,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指导思想,开展经常的、普遍的体育活动,特别是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通过以奥林匹克精神来教育青年,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体现,《宪章》提出了几点,但还不能说是已经很全面,我们甚至可以说凡是与体育有关的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大公无私的精神和体育领域真、善、美的追求都可以归之于奥林匹克精神。我们不妨重温一下顾拜旦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论述。他在1935年的一次讲话中表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基本特点是贯串其中的宗教精神。”我体会他在这里讲的宗教精神并不是把体育当成宗教,而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提倡一种宗教精神。这也就是宗教的献身、纯洁、向上、无私等高尚情操并有志于拯救社会。其次他提出:“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二个特点是杰出人物精英至上。”他还说:“仅仅精英还不够,还要有骑士精神。”所谓骑士精神就是勇敢坚强,精力充沛,崇尚竞争。”他还把休战思想和维护和平也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奥林匹克精神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符合奥林匹克主义的种种表现和激励因素。主要是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和平、友谊、团结、进步;更快、更高、更强:公正竞赛;参加比取胜更重要。

《奥林匹克的认识》相关文档:

奥林匹克的认识09-30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10-23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10-23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10-23

幼儿园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教案10-23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教案10-23

奥林匹克精神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0-23

高中语文奥林匹克精神获奖教案苏教必修410-23

《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教案教学设计10-23

《奥林匹克精神》活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10-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