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

时间:23-06-30 网友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在读书中反思

反思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意味着,一个反思型的教师首先应该是学习型的教师,他不仅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而且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因为,这些理论和素养能提高我们对问题的敏感性,能丰富我们看问题的视角,能使我们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教师不读书,就不知道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落后到什么地步。只要读书,心里就会敞亮得多。要不断学习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在与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书读多了,认识自然会提高,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

二、在课堂上对学生行为的反思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课堂上学生精彩的作答、独特的解法、创新的思维,都会给老师带来课堂上那份窃喜。教学中,学生“创新的火花”一旦迸溅,我们教师应及时或延时予以充分的肯定,这无疑是对学生的激励和赞赏。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见解、好思路得以推广和拓宽,同时,也是对课堂难能可贵的补充及完善。对学生课堂上出乎意料及个性化的见解,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和及时反思,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适当加以调控。及时记下学生的疑问,由此进行判断和分析,找到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然后按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给予解疑答难。也可作为今后教学的材料养分,认真反思总结,以便拓展我们的教学思路,丰富教艺,优化教学设计,更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

三、在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及教学机智上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否定了以“课本为中心”的狭隘教育观,提倡活用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更广泛的选择空间,以多元的内容,丰富的活动体验,为教学注入鲜活的机制,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这一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但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教材中生活场景的选择、问题情景的创设,并不是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课程内容在综合性和弹性上都有所加大,教材、教参为我们留有较大的余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机智的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要有应用意识和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和调整,给学生创设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不迷信老师和文本作者,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与组织,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在不违背教材原则的要求下,对文本能进行创造性多元理解的孩子要给予大胆地肯定,让他们更积极地去表现自己的个性。促使学生敢提问题、爱提问题、会提问题,从而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激活思考与创造的灵感,激发学习动机和探究的欲望。还要在课后及时反思,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使文本更适应我们的学生。从而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材、教师、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四、在观摩学习及与同事交往中反思

无论是上级组织的名师观摩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还是同级或本单位的集体备课、小组讨论、研究课等,都是最好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教育专家和同事的教学、报告和发言,都是他们多年潜心探索的结晶,是他们感性经验的升华和先进理念的具体化,因而要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在扼腕叹息时仔细观察,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反复推敲,探其精微,寻其奥妙,找出自己的差距,然后博采众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切忌抱消极心态和逆反心理,拒先进理论和经验于千里之外。平时也不要封闭自我,与同事相互保密,“老死不相往来”,而应积极主动地与同事密切合作,坦诚交流,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和方法上的差异,取长补短,从而提升自己,创建一个富有建设性和发展性的教研“共同体”,随时随地相互学习,相互“碰撞”,相互鞭策,共同成长。

五、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反思

评价有管理部门的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同事评价和学生评价等。无论哪种评价,都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反馈,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较为客观的信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往往会“当局者迷”。因此,教师应正确对待各种评价,将其看作是自己准确了解自身优势、不足和进步情况的大好机会;要分析自己进步和不足的各种原因,以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重新制订发展目标,促使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创造力。

六、在课后交流中反思

各教研组的教师课后聚在一起聊天,其实就是大家在一起进行教学反思,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所共享。这种模式给在教学上缺乏阅历的年轻教师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机会,特别是与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起聊天,收获特别大。同时,在聊天中,年轻教师只要将自己在教学中产生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难说出来,其他老师都会帮助想办法,共同克服困难。在交流中各自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在不断的思索碰撞中,又不停地产生出新的火花,使大家越聊越有想法,越聊越有干劲。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接受的是理论,而聊天是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聊天,老师们接受的是实践经验,这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提高特别有帮助。

总之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让教师真正意识到并切身体验到反思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对于督促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自身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创造良好的反思氛围,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使自己能逐渐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初中诗词名句及文言重点汇总

[ 2011-1-16 10:31:00 | By: 义安一中李胜 ]

 

0

推荐

诗词名句汇总

(一)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二)生活情趣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三)读书

   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四)奉献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五)战争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六)雄心壮志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七)爱国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八)立志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九)思乡、念友人、思亲人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十)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十一)长江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十二)高风亮节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十四)舍生取义

   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十五)勤奋

   1、 一勤天下无难事。(韩愈)

   2、 读书勤乃成,不勤腹中空。(韩愈)

   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华罗庚)

   5、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十六)读书方法

   1、 学者先要会疑。(朱熹)

   2、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十七)惜时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5、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十八)江南风景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十九)夸张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二十)比喻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一)拟人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二二)月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6、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听杯一问之。(李白)

   7、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李白)

   8、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三)山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二四)水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二五)花

   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六)鸟

   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3、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杜甫《望岳》)

   4、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二七)马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6、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二八)春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九)夏

   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三十)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一)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

   3、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

   4、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

   5、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绘春

   ①春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春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2、绘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花鸟虫鱼类

   1、绘花

   ①不带“花”字的诗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勉《墨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②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宋·李清照《如梦令》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绘鸟

   ①不带“鸟”字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②带“鸟”字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3、绘虫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维《鸟鸣涧》

   三、咏雪类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里黄云白日曛,被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四、梅荷竹菊类

   1、咏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勉《墨梅》

   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汤·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梅花》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咏荷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宋·李清照《如梦令》

   3、咏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名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4、咏菊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

   五、治国修身明志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孟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论语》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荀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资治通鉴》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苏轼《浣溪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2、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将终生有益、无憾。

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4、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简析:它蕴涵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简析: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或: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

6、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简析: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八年级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简析: 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1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简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简析: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

1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简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简析:词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寓含一种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别人不能理解的理趣。

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析: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简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2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2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简析: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会改变节操。

22、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简析:在一处失去的,将会在别出找出来。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简析: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简析:表现了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九年级2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简析:景物依旧,人事迥异。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事如棋局局新”的理趣。

2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简析:此诗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不断寻找追求的理趣。

2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简析:人,一生事业与抱负都为天下,必定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28、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简析: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与此诗句有相同的理趣。

29、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简析:颇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奉献之理趣。

30、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简析:有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趣。(也含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31、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简析:寓含世事的无常。也有他《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趣。

32、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简析:锦江流水夹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宇宙万物,自有它的变化规律。

 

 

 

 

 

 

 

(一)   论语十则(二)桃花源记(三)陋室铭(四)爱莲说(五)三峡(六)记承天寺夜游(七)马 说(八)送东阳马生序(九)小石潭记(十)岳阳楼记(十一)醉翁亭记 (十二)出师表(节选(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四)鱼我所欲也(十五)曹刿论战(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

  5、兴正浓兴:兴趣

  6、方出神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观

  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1、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7、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八年级上册:14、《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

  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

  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八年级上册:6、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斯:这

  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7、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答案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年级上册:三峡

  一、解释答案

  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上

  3、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下霜的早晨

  7、飞漱冲刷

  8、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

  11、良多趣味良:真,实在

  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风烟俱净俱:全,都

  2、从流飘荡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热水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 穿着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造饮辄尽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地方

  6、每有会意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旧:朋友们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

   

  八年级下册: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    材:才能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   等:一样

  9、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山水篇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

  25.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

  26.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

  27.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28.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越明年越:到了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制:规模。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在;其:它的。

  5)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以:来。

  6)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胜状:胜景。

  7)衔远山,吞长江衔:衔接。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晖:日光。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10)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备:详尽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霪雨霏霏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连月不开开:放晴。国:京城。

  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去:离开。

  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集:栖止。

  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 小草;汀:小洲。极:穷尽。

  18)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

  19)把酒临风把:持。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不以物喜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

  2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这是什么缘故呢?

  3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八年级上册:核舟记一、解词:答案

  1、高可二黍许可:大约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 。 盈:满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5、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6、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挨着

  7、珠可历历可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若:像。 了了:清楚明白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戴高高帽子。 为:是

  10、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

  1、黄:黄共阅一手卷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舟尾横卧一楫2、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3、总计这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5、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态。

  6、尝贻余核舟一6、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7、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8、技亦灵怪矣哉技艺出真奇妙啊!

  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

  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若听茶声然10、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中心思想核舟,用桃核雕刻的船。“记”在这里具有摹写意味,它全面如实生动地描绘出了雕刻在核舟上的全部人和物,活灵活现,使领会了雕刻家神奇高超的技艺和才华。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从:跟从。

  11.吾谁与归归:归依。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秀:繁荣滋长。

  1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休于树于:在。

  15.山肴野蔌肴:野味。蔌:菜蔬。

  16.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

  17.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弈者胜弈:下棋。

  19.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20.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树林阴翳翳:遮盖。

  22.鸣声上下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太守谓谁谓:是。

   

  二、句子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

  词语解释

  少时年轻的时候尝与人佣耕 曾经

  辍耕之垄上停止;去、往  怅恨 失望

  苟富贵如果若为佣耕你

  太息长叹安知怎么

  適戍强迫去守边。適通谪屯大泽乡停驻

  皆次当行编次;当在征发之列会天大雨适逢

  度已失期估计;误期乃谋曰于是、就

  亡亦死逃走等死同样

  吾闻二世少子也听说数谏故屡次;缘故

  上使外将兵皇上;带领今或闻无罪有人

  楚人怜之爱戴今诚以吾众如果

  为天下唱通“倡”,首发以为然对的

  乃行卜去、往卜者知其指意意图

  足下事皆成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威众威服众人丹书帛曰用朱砂;写

  陈胜王称王所罾鱼腹用网捕

  得鱼腹中书字条固以怪之矣本来;通“已”认为奇怪;

  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之次所旁丛祠中往,到

  旦日第二天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素爱人向来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屡次

  令辱之使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

  陈胜佐之帮助并杀一齐

  召令徒属号令;所属的人公等你们诸位

  藉第令毋斩即使、假若宁有种乎难道

  诈称假装袒右露出右臂

  为坛而盟筑;盟誓蕲下攻克

  徇蕲以东攻占比至陈等到

  数万人几弗胜不

  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会计集会商议

  身被坚执锐亲自;通“披”;紧握着;铁甲;武器伐无道攻打

  诛暴秦消灭社稷国家

  刑其长吏惩罚

  句子翻译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此教我先威众耳。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各个郡县里痛恨秦朝的官吏的,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

  关键问题

  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 《史记》;司马迁

  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阀准备是?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陈涉是怎样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九年级上册:《出师表》------诸葛亮

  崩殂 死(皇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时

  盖追先帝殊遇原来是;优待,厚遇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陟罚臧否善恶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治是以先帝简拔因此

  以遗陛下 给予悉以咨之都;询问

  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躬耕 亲自猥自枉屈降低身份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由是感激感动,激动

  遂许先帝于是;答应二十有一年通“又”,表余数

  夙夜忧叹早晚恐托付不效实现

  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庶竭驽钝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

  咨诹善道询问临表涕零 流下眼泪

  句子翻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关键问题

  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九年级下册:公输――墨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起于鲁出发,动身

  2、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3、再拜拜了两次

  4、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

  5、然胡不已乎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6、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7、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

  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回答问题

  1、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地利有利委而去之放弃;离开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故曰所以

  七里之郭外城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凭借

  环而攻之围固国巩固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威天下震慑

  池非不深护城河亲戚畔之内亲外戚;;通“叛”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多助之至极点

  坚利锐利天下顺之归顺,服从

  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三、中心内容

  1、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舜发于被任用人恒过常;犯过失

  傅说举于被选拔衡于虑同“横”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责任,担子;这而后作奋起

  苦其心志使┅┅痛苦征于色颜色

  劳其筋骨使┅┅劳累发于声吟咏叹息

  锇其体肤使┅┅饥饿而后喻了解

  空乏其身使┅┅贫困法家拂士同“弼”

  乱其所为使┅┅错乱入则在里面。指国内

  所以动心忍性用来;使┅┅惊动;使┅┅坚韧;出则在外面。指国外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

  二、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经这样的人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行拂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三、中心内容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8、妻妾之奉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天性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三、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案

  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攻打

  2、肉食者鄙。3、又何间焉?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间:参与

  4、小惠未 , :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再: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伏:埋伏。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 案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列子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答 案

  1、方七百里,高万仞。方: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

  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且:况且。焉,疑问代词。置: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 案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相关文档:

分享是一种快乐作文(精选13篇)10-10

这也是一种美作文500字(精选8篇)01-29

快乐,是一种能力_学会快乐作文500字02-02

五年级叙事作文:快乐是一种能力_500字_402-02

成长是一种幸福作文12篇04-17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06-30

经历是一种收获记叙文作文范文800字202207-12

奔跑是一种精神追求11-03

珍爱生命是一种责任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11-10

优秀是一种习惯演讲稿优秀是一种习惯11-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