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不了链接自己百度 儿讯网
每日更新上千个资料。
资料包含小学到高中所有科目的课件、试卷、教案等。
如果找不到你想要的资料还可以在服务中心发布需求,网站将通过其它渠道帮助你寻找。
认识公顷 认识百分数 公开课或优质课数学教案 苏教版解压就可以了,望采纳`(*∩_∩*)′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二) 教学设计婴幼儿睡眠专家-乐平方 婴幼儿睡眠专家-乐平方 乐平方以 科技睡眠,绿色睡眠 为品牌理念,致力于婴幼儿睡眠产品的研发。
乐平方制造的更适合婴幼儿娇嫩肌肤的针织苎麻系列和快干导湿系列产品,已荣获国家专利。
乐平方 是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平安和幸福的地方,尽力让每一位婴幼儿得到更周到、更.苏教版五年级上:公顷和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的认识 苏教版五年级上:公顷和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书上第82-83页的例2、试一试 练一练,练习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猜想.公顷、平方千米教案设计(二)公顷、平方千米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教学内容.《公顷和平方千米》备课稿《公顷和平方千米》备课稿教学内容 课 题认识公顷 讨论记录教学建议 课 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1985是两个平方数的差吗 1985是两个平方数的差吗 1985 可以写成两个平方数的差吗
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及教学反思活动内容: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课文第33—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1、理解一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2、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100粒大米。
2.教师准备:练习本,秒表五个,天平三台,电子称一台、卷尺一把。
一、活动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
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
板书课题:一亿有多大。
2、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
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引入一亿,回顾亿的组成。
3、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算一算一亿到底有多大
今天我们就来开展几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同学们感受一下“一亿有多大”。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二、开展活动。
(实践活动)
1.宣布实践操作活动的要求。
我们的活动工具有:天平、电子称、秒表、卷尺、计算器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选好活动的材料并确定好主题。
组长根据活动主题和要求在组内将组员自由组合,再细分工后活动,要确保每一位组员都能参与活动。
请及时的记录好活动中统计的数据,并在记录单上完成相应的分析(设计意图:分析中引导学生将最终数据与生活中常见数据作对比,加深理解。
活动主题预设:
一亿张纸有多厚
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多大地方
1亿粒米有多重
一亿个字是多少
数1亿个数字要多长时间
数1亿本练习本要多长时间
1亿个硬币有多重
活动方案及步骤:
活动小组及活动方案
步骤及结果 第一组
一亿张纸有多厚 第二组
1亿个小朋友站多大地方 第三组
1亿粒米有多重 第四组
1亿个字是多少
步骤一:
基数的测定(小组合作完成)(师有选择性地)准备100张纸让学生测量厚度,学生测量出:
100张纸约厚1厘米 实地在1平方米的地方站一站,以舒服、自然为度确立1平方米内站4个小朋友 数1克米的粒数:
1克米约有53粒 通过查阅超过封底说明,知道五本一套的《十万个为什么》共227千字
步骤二:
推理计算
(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计算器完成)100000000÷100
1000000厘米
10000米 100000000÷4
25000000平方米
2500公顷
25平方千米 1克米53粒
1000克米53000粒
100000000÷53000
1887千克
1887千克≈2砘 100000000÷227000
440(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实际测量,亲身感受100张纸的厚度,进而体会1亿张纸的厚度。
充分发挥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结果:1亿张纸大约10000米高 每平方米站4个人,1亿个小朋友要站25平方千米 1亿粒米大约重2吨 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共227千字,要440套才够1亿字
三、交流推广
小组汇报,师根据汇报的情况帮学生建立实体模型,感知1亿有多大
1、引导学生把1亿张纸的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相比
1亿张纸叠起来高约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高8800多米,因此,1亿张纸叠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2、引导学生把1亿个小朋友站的面积同我镇的面积相比
1亿个小朋友要站25平方千米,我们学校总面积为30平方千米,这样,1亿个小朋友还站不满;要站满全校,则要1亿个多个小朋友。
结合课本第21页图片对学生进行人口、资源教育。
3、帮助学生建立13亿粒米的实物模型
1亿粒米大约2吨,我国有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1天就要节约13亿粒米,约26吨,用载重量为4吨的货车运送,要运7次!因而,我们要爱惜粮食、节药粮食,积少成多、利国利民。
4、引导学生探讨读完一亿个字,要多长时间
如果以一年365天为计,若每天读5000个字,则1年可以读完1825000个字,那么读1亿个字要100000000÷1825000≈55(年)。
这就是说,一个人每天看5000个字,要坚持55年才有可能读完1亿个字。
教育学生要多读书、勤学习。
(设计意图:全班师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具体事物的对比感知一亿有多大,是本课的重点。
四、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004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
(设计意图:把一亿这个具体数量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初步感知了一亿有多大
一亿有多大
把我们这节课知道的结果回去讲给家里人听。
简单的说,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字,如果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数字乘以一亿,都会变成一个大数目;如果用除法来算,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一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我国的铁路运输密度居世界第一,但人均铁路长度却是世界上最短的,还不够一根烟长。
(设计意图:通过一亿的反面比较,突出我国的国情,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爱国感情,激发学习动力。
板书设计
一亿有多大
一亿:100000000
1、一亿张纸撂起来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2、一亿个小朋友可站25平方千米,相当于我们横沥镇面积的一半
3、一亿粒米大约重2吨,全中国每人一天节约一粒,可节约26吨,
如果用载重量为4吨的货车来运,要运7次4、一亿个字要用人毕生来读,如果每天读5000个字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1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1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
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学生准备了一定数量的稿纸、有的学生准备米粒、或一定数量的1元硬币…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准备的东西自由结合成活动小组,各组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等,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
事实说明,学生的内在潜力是很大的。
通过实验他们推算出了:1亿张纸有6000多米高;1亿本数学书的面积约315公顷;1亿粒大米约1吨重…。
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些结果比较抽象,很难想象出来,我适时出示了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学生不禁唏嘘一片。
一亿张纸摞起来竟然有3个多王屋的天坛峰那么高;1亿本数学书有74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学生直观的感受了1亿的大小。
整节课,我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去探究,切实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
三年级数学下册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首先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 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
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
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办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
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来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
第二课,是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测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厘米2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使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
学生有了对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
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后续教材引导学生认识1分米2与1米2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1厘米2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体会学习1分米2与1米2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获得它们所示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
因为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是根据具体情境或场合加以选择使用的。
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探索活动从估测3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培养估测意识;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3 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能够分别把这些长方形铺满,从而获得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 的关系数据;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乘法的联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个实验、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合情推理、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的过程。
有了建立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经验,经过类比推理,学生就能够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课“铺地面”,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进率)。
教材创设了“铺地面”的问题情境,探索1分米2与1厘米2的换算关系。
先让学生估计1分米2=100厘米2的换算关系。
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可能类似地推出1米=100分米2、1米=10000厘米2等结论。
在掌握厘米2、分米2和米2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之后,再认识米2、公顷和千米2之间的换算关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例如,1米2=10000厘米2、1公顷=10000米2,这两个换算关系有相同的进率;1分米2=100厘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顷,这三个换算关系也相同的进率-利用这种形式上的联系,也许有助于保持对它们的记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1厘米2、1分米2、1米2、1公顷、1千米2的实际大小。
2、会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3、会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5、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会应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
1、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重点
2、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要重视估测活动的过程,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化。
4、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集体备课中的讨论稿怎么写《“公顷和平方千米”备课稿》摘要:1公顷的大小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图片,在操场上画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 知识点 梳理分析 通过观察,计算,推理,想象,实际测量等活动丰富1公顷的表象,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相 关:◇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试卷(B)◇综合能力训练(五)◇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试卷(A)◇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教学内容 课 题认识公顷 讨论记录教学建议课 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1公顷〔要领指导〕形成1公顷的观念,知道它有多大,学生可以在听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体会.教学中要为学生选择多种渠道,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的印象.可以让学生经历以下活动:想象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计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实际感知1公顷,联系实际寻找参照物等.教学难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要领指导〕通过具体形象的活动,让学生借助可感的事物体会1公顷的大小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课前准备 图片,在操场上画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知识点梳理分析 通过观察,计算,推理,想象,实际测量等活动丰富1公顷的表象,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景,引入公顷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2,欣赏一些图片,读一读文字.问:你有什么发现 你想知道什么3,揭题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1,认识1公顷的含义.(1)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2)找一找:1公顷有多大(阅读书本)(3)算一算: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3,尝试单位换算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开展评价.2006-2007学年固城中心小学五数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讨论稿 主备人:赵幸龙教学内容 课 题 认识平方千米 讨论记录教学建议课 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1平方千米〔要领指导〕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对已学的面积单位的认识,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接着揭示1平方千米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算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 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以及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要领指导〕学生很难借助熟悉的情境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课前准备 图片,知识点梳理分析 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指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再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景,引入平方千米二,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平方千米1,告诉学生1平方千米是多大2,算一算1平方千米是多少平方米.3,想办法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三,活动总结,明理内化.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求百分率的应用问题。
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材围绕这一知识点,只编排了一个例题(例2)、让学生理解表达增加或减少幅度的语言、“做一做”和一个练习(练习二十一)。
根据本班实际,我安排两节课授完。
这节课是第一节课,属新授课。
教学时,我并没有照本宣科的讲解书上的例2,而是首先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且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接着引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
改编成例2,导入新课;教学例2后,改变例2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再与例2比较,让学生弄清由于问题变了,单位“1”就有了变化,列式也就不同了,自然结果就不一样。
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预防了“负迁移”的产生。
二、组织有效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不管复习,还是新授、巩固,练习题都是先让学生独立试算,再进行互动交流。
如,新授时,根据课件出示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
后,让学生说出含义“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试算,然后,让学生交流解答方法、总结规律,我随机予以点评。
就是在这样一系列有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是培养问题意识。
复习旧知时,我并没有出示完整的题,而是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
教学例2和改编例2也一样,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二是注重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正初步形成。
本节课,我让学生根据例2得出: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
就用“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除以原计划的”;再根据改变的例2得出: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就用“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除以实际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就用“相差数除以单位‘1’的数”这一规律。
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在教学时,我总喜欢问学生“还可以怎么算
启发学生求异、发散思维。
如:例2,学生“(14-12)÷12”这样算后,启发学生这样思考:先求“实际造林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再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
列出算式“14÷12-1”。
四、注重了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形成反思意识。
下课前,我安排了几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采取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的形式进行交流。
有的说学会了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方法;有的说进一步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有的说知道了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乙数不会比甲数少百分之“几”,因为单位‘1’不同;还有的说保护环境十分重要,我们从小要树立环保意识;还有的说“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第二种解法掌握得还不太熟练,还得加强练习。
等等。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描述1平方千米大约有多大·公顷与平方千米测试题 公顷与平方千米测试题 一、达标体验题。
1.填一填。
(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三乡文化广场的面积大约是5()。
三乡镇的面积大约是96()。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大约是1095()。
三乡镇小琅环公园的面积大约是80(.《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材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
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公顷和平方千米 课后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再到估计各省的面积,阅读 你知道吗,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
我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平台,需.《公顷和平方千米》备课稿《公顷和平方千米》备课稿教学内容 课 题认识公顷 讨论记录教学建议 课 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2)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的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求百分率的应用问题。
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材围绕这一知识点,只编排了一个例题(例2)、让学生理解表达增加或减少幅度的语言、“做一做”和一个练习(练习二十一)。
根据本班实际,我安排两节课授完。
这节课是第一节课,属新授课。
教学时,我并没有照本宣科的讲解书上的例2,而是首先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且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接着引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
改编成例2,导入新课;教学例2后,改变例2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再与例2比较,让学生弄清由于问题变了,单位“1”就有了变化,列式也就不同了,自然结果就不一样。
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预防了“负迁移”的产生。
二、组织有效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不管复习,还是新授、巩固,练习题都是先让学生独立试算,再进行互动交流。
如,新授时,根据课件出示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
后,让学生说出含义“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试算,然后,让学生交流解答方法、总结规律,我随机予以点评。
就是在这样一系列有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是培养问题意识。
复习旧知时,我并没有出示完整的题,而是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
教学例2和改编例2也一样,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二是注重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正初步形成。
本节课,我让学生根据例2得出: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
就用“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除以原计划的”;再根据改变的例2得出: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就用“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除以实际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就用“相差数除以单位‘1’的数”这一规律。
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在教学时,我总喜欢问学生“还可以怎么算
启发学生求异、发散思维。
如:例2,学生“(14-12)÷12”这样算后,启发学生这样思考:先求“实际造林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再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
列出算式“14÷12-1”。
四、注重了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形成反思意识。
下课前,我安排了几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采取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的形式进行交流。
有的说学会了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方法;有的说进一步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有的说知道了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乙数不会比甲数少百分之“几”,因为单位‘1’不同;还有的说保护环境十分重要,我们从小要树立环保意识;还有的说“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第二种解法掌握得还不太熟练,还得加强练习。
等等。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体验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分以下三个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
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
2.探究活动范例。
教材呈现了一个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范例,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3.讨论交流。
教材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
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借助具体事物,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3、学会用生活周围的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培养主动、自觉地运用和理解数的意识。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2、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纸、实物投影、计算器、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100 000 000\",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应该怎样读
同学们都会读、写这个数,可是1亿实际有多大,谁能大胆用身边的事物来描述。
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亿有多大。
(揭示课题板书:一亿有多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通过谈话引入,简洁明快,直奔主题。
二、自主探究,培养数感
1、猜一猜。
师:大家眼睛闭着,在大脑里大胆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
(师生共同猜想)。
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想象中1亿的大小。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奇,不知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有什么好方法进行验证吗
2、操作验证。
第一步:确定方案
(1)确立研究的问题—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
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教师继续提问: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不取125张、1028张呢
教师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2)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描述活动过程,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第二步:进行实验
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分A组和B组进行测量。
(1)让A组的学生取1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2)让B组的学生取10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
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3)以100张纸为例。
①测量高度:约1厘米。
(为了计算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选择。
②问:1000张呢
10厘米
10000张呢
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
10米
1000000张呢
100米
10000000张呢
1000米
100000000张呢
10000米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
问:你们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学生如不了解\"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可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我们教学楼的一层约4米高,1万米就相当于2500层楼那么高。
(4)以1000张纸为例。
(方法同100张纸相同)
①测量高度:约9厘米。
②提问引导。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9000米。
(5)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
(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
基数越大,误差越小。
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取1亿张纸来进行测量,还会不会有误差。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步: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以上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第四步:表达交流
(1)小组交流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①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②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3、直观感受
(1)师: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那么全国1天大约可节约多少粒
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吃400克,13亿粒米又够多少人吃1天呢
师:了解到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
(渗透思想教育)
(2)请10个小朋友的胳膊伸直,手拉手,量一量长度,接着推算1亿个小朋友将手拉在一起的长度。
课件演示说明:地球赤道长40000000米,1亿个小朋友的手拉起来,围赤道大约要转3圈。
(3)阅读有关\"1亿有多大\"的信息。
①1亿张纸叠在一起,比珠穆郞玛峰还要高。
②1亿秒的时间约是3年需62天。
③1亿滴水可汇成3333升水,可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④我国移动电话用量去年已突破2亿多部。
⑤1亿粒米大约重2500000千克,用载重量为10吨的卡车来运,需250辆同时运才能运完。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是怎样来进行研究的
教师指出:1亿确实很大,浪费的确严重。
但它再大,基数还是1。
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设计意图:在应用中巩固方法,进一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1、写一篇数学日记。
2、从下面选择你感兴趣的题材开展活动。
(也可自定题材。
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吨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附整节课设计意图:
1亿有多大是第一单元学习结束后的一节综合应用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一、重研究方法的训练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以“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为研究素材,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方法的训练上。
“怎样才能知道1亿张纸的厚度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
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有了这种思想,学生再遇到像“1亿粒米有多重”、“一亿枚硬币摞起来有多高”这样的问题,便可以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引导学生组织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本节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亿有多大。
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活动小组的结合,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切实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中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教学思想方法。
如一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测量一百张或一千张纸的高度,再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一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以测量,就以测量一本书的面积,在推算一亿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有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教学反思:这节活动课,我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开始上课,我设计了猜想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有的学生说:“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
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个房间吧
有的学生说:“大米粒太小,能装满一个衣柜吧
还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杀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给学生10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1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高度,再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1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测量,就测量一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1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1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
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学生准备了一定数量的稿纸、有的学生准备米粒、或一定数量的1元硬币…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准备的东西自由结合成活动小组,各组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等,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
事实说明,学生的内在潜力是很大的。
通过实验他们推算出了:1亿张纸有6000多米高;1亿本数学书的面积约315公顷;1亿粒大米约1吨重…。
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些结果比较抽象,很难想象出来,我适时出示了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学生不禁唏嘘一片。
一亿张纸摞起来竟然有3个多王屋的天坛峰那么高;1亿本数学书有74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学生直观的感受了1亿的大小。
整节课,我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去探究,切实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
课中我有点遗憾:就是当有学生问用数学书整本数的页数研究的问题,我却说: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我如果再放手一点,让他按自己的方案研究那课应该更精彩,亮点也会更多的吧
就是确定研究方案、载体、方式这一环节没能与学生深入讨论,大胆让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研究,今后要多灵变,灵通些,课上得更好些。
《四上认识公顷教学反思》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