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时间:23-05-20 网友

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8日 13:01  新浪财经微博

  金秋昆山,硕果累累。10月19日,以“转型升级再提速、创新发展增优势”为主题的2011昆山金秋经贸招商活动开幕式将昆山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以下为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在全球财经媒体看昆山媒体见面会上的部分讲话实录: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率先达到江苏全面小康社会水平,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自2006年起,昆山就自觉把加快转型升级作为一项最紧迫的任务,立足于“转得早、转得快、转得准、转得好”,深入开展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的“三学”活动,并充分运用经济环境变化和环境资源约束的倒逼压力,坚持不懈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全面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发展动力转型、城市发展转型、社会发展转型、人的发展转型和体制机制转型,巩固和扩大科学发展的领先优势。

  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00.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80.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3.1亿元;工业总产值7001.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6亿元,进出口总额821.2亿美元,其中出口533.4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2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645元,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1~9月,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全口径财政收入471.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21%;工业总产值5845亿元,增长15.2%;进出口总额615.3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2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2亿美元,新增注册内资216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10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9114元,分别增长13.2%和13.9%。

  特别是今年1~8月,昆山外贸发展呈现一些新变化:一是外销占比降、内销占比增,全市外贸企业外销占比从原来的63.5%下降至58.1%,有3115家外资企业开展内销业务,实现内销金额1250亿元,净增290亿元,净增内销金额如果折算到进出口,我市进出口同比增幅将达到8.5%。二是加工贸易降、一般贸易增,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同比分别下降0.1%和1.5%,一般贸易进出口、出口增幅分别为27.4 %、31.1%。三是笔电出口降、其他商品增,笔电出口金额下降9.5%,但在全市出口超亿美元的28类商品中,21类商品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四是龙头企业降、成长企业增,全市累计出口超亿美元企业37家,出口总额263.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77.6%,其中作为全省外贸排名第一、第二位的仁宝和纬创两大集团出口同比下降9.6%,其他企业出口同比增长16%。五是外资出口增幅降、内资出口增,外资企业进出口、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6%和0.4%,而内资企业增幅分别为27.1%、15.9%。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昆山初步实现了“六个转变”:在产业发展上,加快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与功能同步提升转变,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发展动力上,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外资带动为主向民营经济、国资和外资竞相发展转变,出口拉动为主向出口、投资、消费均衡拉动转变,通过开放与创新、外资与内资、资本与人才三个“双轮驱动”,基本构建开放式、网络化、集聚型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载体功能上,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园区向科技新城转变,着力推动园区“二次创业”,实现功能突破、资源整合和政策共享,进一步强化园区载体的承载能力,基本形成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的发展新格局。在城市格局上,由注重城市建设向城乡统筹,拉框架、拓空间向强功能、提品质转变,全面提升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一体化”发展水平,基本形成功能分区清晰合理、优势互补,商贸业态布局集中、特色鲜明,建筑风格整齐协调、精致细腻,人与自然和谐、水乡风貌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城市新格局。在社会阶层结构上,由“宝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增收长效机制,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多功能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由注重经济增长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共进转变,努力使经济发展更加协调、社会建设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基本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一、以经济发展转型为核心,坚持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和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基地化,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的要求,坚持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重点围绕建设十个科技创新载体、十个服务业集聚区、十个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十条主导产业链,实施十大人才工程,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推动制造业产业链高效整合。坚持把电子信息和现代装备制造作为两大基础性支柱产业,致力于集聚发展、高端发展,形成了软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通信等五条电子信息产业链,模具、工程机械(特种车辆)、数控设备、新能源装备等四条装备制造产业链。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近2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7.8%,今年1~9月提高到40.2%。二是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第一方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自身主导产业和衍生产业,重点发展光电、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碳素材料、高端装备、智能电网、机器人(24.100,-0.31,-1.27%)、小核酸、软件和服务外包,以及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去年,全市新兴产业实现产值近16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3.4%,今年1~9月提高到29.8%。小核酸产业几乎囊括了全国小核酸领域最优秀的院士等人才;可再生能源产值突破100亿元。三是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以花桥国际商务城为龙头,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成本优势,加快建设与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化相适应、与国际化相接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金融服务外包、区域总部、软件服务、三四方物流、展示展销等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四是形成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特色。发挥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带动作用,推进高产粮油、特色果蔬、特种水产、花卉苗木等4个“10万亩”建设,提高农业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农业亩均效益提高到2238元,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以发展动力转型为关键,坚持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着力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变,形成创新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坚持“开放带动”与“创新驱动”紧密结合,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才支撑和可持续发展“四大平台”,更大范围地集聚创新核心要素,更大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在国家科技部、社科院组织的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中,昆山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一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力促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推动内外资企业开展产业配套、技术贸易、技术联合开发、技术委托开发,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技术“嫁接”。全市拥有省级外资研发机构56家,高新技术企业298家,共承担国家“863”、“973”计划项目19个。二是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整合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科技园、科教园区、软件园等创新载体,设立平面显示、机器人、小核酸等研究所,加快建设阳澄湖科技园,构建以“1院3区10基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成功与美国杜克大学合作办学,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重点高校的交流合作,全市每个区镇至少与国内1所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设立各类产学研联合体494家,研发机构570家,博士后工作站15个和21个分站。四是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2%,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5%。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力度,规划建设基金园、金融街(6.33,0.06,0.96%)、财富广场,彰化银行、汇丰银行昆山分支机构先后开业,大力发展创投、风投等产业基金,积极鼓励科技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累计上市企业8家,募集资金超50亿元,初步形成资本市场的“昆山板块”。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全市累计专利申请量6.5万件、授权量3.4万件。

  三、以园区发展转型为手段,坚持功能创新,着力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整体提升开发开放水平。不断深化“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的理念,着力推动园区功能突破、资源整合和政策共享,以最优载体“抢最好的牌”。昆山开发区是产业升级的先行区。光电产业园以龙腾、龙飞、维信诺OLED等核心项目为基础,引进康佳电视、旭硝子、东电光电等上下游配套厂商进驻,形成从上游原材料到面板再到下游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奠定了昆山在国内乃至全球光电产业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跻身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平板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正全力打造产出超3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挂牌运作,促进了企业从加工贸易向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的转型。花桥国际商务城是产业转型的示范区。作为全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围绕打造国际有影响、国内称一流的国际大都市的卫星商务城总目标,已初步形成服务外包、区域总部、物流配送和商贸服务等四大产业集群,位居中国10大最佳服务外包园区第四位。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加快建设,全力打造台湾商品进入大陆的“第一平台”。昆山高新区是新兴产业的试验区。去年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步形成精密机械、可再生能源、有机发光显示等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了小核酸、机器人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围绕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新目标,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特色产业基地是我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10大特色产业基地坚持以“特”见长、以“新”抢先,集聚了全市5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60%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7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品,正加快培育2~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3~5个五百亿元级产业集群、5~8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四、以城市发展转型为支撑,坚持统筹兼顾和制度创新,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市。

  坚持用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解决“三农”新问题,从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入手,着力提升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一体化”发展水平,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园区更像园区。一是以科学规划优化城市布局。按照“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总要求,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确立片区发展理念,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一核五城”等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小城市和特色镇、新型社区、自然村落等五个层面加以推进,基本形成清晰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城市化率达74%。二是以能级提升优化城市品质。顺应城市建设由高速公路时代向轨道交通时代转变的趋势,完善以“三环四轨五高”为重点的大交通框架,推进快速交通系统建设,构建纵横贯通、内畅外联、安全高效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优先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每年实施一批路水电气等重点实事工程项目。建设第二饮用水源长江引水工程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具备“江湖并举、双源供水”和饮用水深度处理的城市。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实现公共交通村村通。以 “四老”改造为重点,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计划。三是以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管理。积极争创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示范点,推动信息化向城乡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生产生活全方位渗透。同时,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带动智慧产业的发展,集聚一批智慧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行城市管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全面实行“数字化城管”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四是以绿色发展优化城市环境。坚持环保优先、集约优先,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大力建设“绿色昆山”,工业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100%、95%,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每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以上,成功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去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五、以社会发展转型为目标,坚持富民优先,着力推进民计民生改善,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和谐度。始终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把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前全市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的农户达80%以上,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占比下降到40.1%,投资性、经营性、资产性收入上升到43.7%。一是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和服务网络,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就业机会和优惠政策。政府每年拨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为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买单”。二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造性地建立创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鼓励全民创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深化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投资富民、保障富民、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帮扶经济薄弱村带动富民等“八项举措”,形成较为完善的持续增收机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75∶1。三是推进社保制度并轨。建立以低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征地补偿、拆迁补偿为主体的农村“五道保障”,确保社保标准随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增长,在应保尽保基础上,全方位构建城乡各项保障并轨的政策制度和运作机制,目前,城乡低保为每人每月515元,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为每人每月310元~340元,全市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9%以上。四是优质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增加教育投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科学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健全市级医疗集团、专科医院、区镇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村)卫生服务站等五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五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载体,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安全、党建活动等六大服务功能,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全覆盖。完善大调解、大信访机制,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和各类社会矛盾,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政商关系、劳资关系、新老昆山人关系。创建“法治昆山”、“平安昆山”,推行综治、警务、调解、治保和外来人员管理“五位一体”的治安管理模式,建成覆盖全市城镇的路面监控电子系统,连续四年获得“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称号。

  六、以人的发展转型为要求,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着力提升干部素质、推进“人才生根”,构建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干部和人才队伍。坚持把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努力形成人才竞相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激励机制和浓厚氛围。牢固确立“以科学发展论英雄、以创新作为看干部”的鲜明导向。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办法,淡化GDP考核,对民生保障、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自主创新能力、和谐社会建设等加大考核比重,并与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部门效能考核、机关中层干部评议等一起,构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四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新人才引领新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人才生根”战略。每年按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的标准,设立人才和科技专项资金,建设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昆山)创新创业基地,实施百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百万科技项目启动扶持、百万人才安置资助、百万技术标准和发明专利奖励、百万重点实验室建设资助、百万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等“六个百万”工程。目前有25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5名省高层次“双创”人才在昆创业。拥有8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大力推进“文化昆山”建设,以思想文化引领人的发展。弘扬 “三创”精神,开展和谐共建示范活动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让百姓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打响昆曲艺术节、旅游文化艺术节、国际啤酒节等重大节庆品牌,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当前,昆山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昆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向全市发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动员令,我们的目标是:到2012年,初步形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形态,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2015年,初步形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格局,总体发展水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并在此基础上,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昆山。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国际化提升、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全力增创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城乡一体、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七大领先优势”, 全力当好“两个率先”、科学发展和改革开放“三个排头兵”,全力打造国际现代产业、中国和谐幸福、江南人文宜居“三大名城”,又好又快地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一是打造国际现代产业名城。坚持把服务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把新兴产业作为第一方略,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加快完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使昆山产业结构更优、创新能力更强、内生动力更足,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形成更大优势、谋求更高地位。二是打造中国和谐幸福名城。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改善民生质量,促进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充分享受更加优质、更加均等的公共服务,充分享受有尊严、有体面、高质量的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使昆山成为社会和谐的首善区。三是打造江南人文宜居名城。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文化建设,更加注重社会文明,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彰显开放融合、现代文明的人文魅力,营造安居乐业、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展示水绿相依、城林交融的水乡风貌,使昆山成为最富竞争力、最具吸引力的创业宜居城市。

  为此,我们要全力增创七个方面的领先优势。一是增创转型升级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昆山制造基础地位、加快提升服务经济比重,巩固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加快扩大新兴产业规模,巩固三大需求拉动作用、加快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巩固园区经济品牌特色、加快促进区域协调联动,全力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增创科技创新领先优势,以打造创新资源集聚高地、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科技金融服务高地为关键,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幅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是增创现代农业领先优势,进一步强化现代都市农业特色,提高农业生产组织程度,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加快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体系。四是增创城乡一体领先优势,围绕“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总要求,更大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构建大城市发展格局,完善现代化功能设施,塑造高品位城市特质,提高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五是增创社会建设领先优势,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创新社会管理,更加注重促进公平正义,更加注重维护平安稳定,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科学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六是增创文化建设领先优势,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强化宣传思想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地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昆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成“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市。七是增创生态文明领先优势,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加快生态修复和环境再造,构建低碳发展的绿色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碧水蓝天的生态环境体系,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环境持续优化。

《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相关文档:

2017昆山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405名公告10-12

昆山市发展县域经济经验05-20

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05-20

昆山市房产新政《昆山市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实施意见》06-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