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很好的把教学内容转化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学问,经受学习过程,把握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欢乐。“课桌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不用尺子测出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这三个问题是本课的核心,这也是本节课的三个大环节,学生在解决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经受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认识了直尺和厘米,建立了厘米的意义,实现了在生活中拓展应用。
二、学生已有阅历是教学设计的重要根据。
学生对长度单位了解了多少?这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重点思索的内容。在尝试过程中我们发觉城里部分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尺子,知道用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这些孩子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是不清楚的,表象也没有建立。学生不清晰1厘米到底有多长,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厘米为单位)来测量。依据这样的认识,我们比较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先认识尺子,建立长度单位厘米的意义和表象,学会应用尺子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然后通过时光倒流到没有尺子的时代,来体验尺子的作用和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另一种是先借助各种身边的物体表示课桌的长,体会不同的工具表示出的数据不同,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认识直尺,学习厘米的意义,建立厘米表象,学会正确测量方法。第一种方案敬重学生的认知起点,但学生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理解不是特别深刻;第二种方案注重对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的理解,在教学时,遵循了学问产生的过程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已有认知起点。经过不同地区学生试验比较发觉,同一种设计在不同的班级中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认识较多的班级的学生采纳第一种方案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长度单位认识较少的班级的学生采纳第二种方案比较简单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较好地经受学问产生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教材编写的规律意图综合把握教学目标,敏捷的设计教学活动。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探究性操作,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基本上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分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师的细心预备、学生的全员参加,的确使学生对学问的把握、兴趣的激发、阅历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必需得完成一个教学难点,就是“总长度与标准量的关系”,这个好像和高年级的“商不变性质”有点相像。呵呵!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加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学问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阅历,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推断力的进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布客体而获得客体的学问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看、操作、商量┉┉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试验、试验及观看,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查找到答案。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简单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育学生观看、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支配了以下几个环节:
1、猜一猜。让学生先依据头脑中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很多学问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问储备状况。
2、看一看。通过观看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新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学问,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阅历了。所以这样的课我盼望能做到以下几点:
1、在原来学问阅历基础上构建新学问的框架,发觉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
2、纠正老阅历的错误认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学问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阅历检验和加深对新学问的理解。
于是依据以上的认知我将这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先观看我用不同的标准测量长度相等的彩带,通过发觉得出的结论不同从而引发“为什么同样长的彩带,结果会不一样?”让学生感知“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桌合作去验证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
2、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关心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我分三步走:先让学生认识尺子,明确尺子上0到1是1厘米。再让学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比方1到2、2到3.最终查找身边的1厘米,比方手指甲、图钉等。借助具体的食物构建好1厘米的长度单位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两物体的长度。因为没有实物投影仪,没有请学生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画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只好实行了自己正确示范、学生仿照和自己错误示范、学生纠正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育雪深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在教学中我特殊留意力估量的教学,在测量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估量。以此来培育和提高学生估量的方法和精确度。
5、是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我主要选用同桌相互合作的方式。一个画好之后,要求同桌再帮他测量一下,以保证对方画线段的正确。
几点思索:
1、厘米和米的混淆。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在长度观念上的混淆。
2、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我盼望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相关文档:
长度教学反思(通用6篇)09-14
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09-14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05-16
4.解决问题确定长度单位教学反思05-16
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05-16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通用9篇)05-16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05-16
2021年《长度单位》教学反思05-16
《长度单位》教学反思.05-16
《长度单位》数学教学反思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