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探析

时间:23-03-31 网友

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探析

摘 要:就业乃民生之本,新冠疫情影响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下行使得我国外部需求乏力。国内为达成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构建环境友好型经济以及为实现产业升级转型而进行的《中国制造2025》对传统学科人才需求有所下降,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张长对新工科所需人才培养存在一定滞后性,是的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矛盾。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呈现之间人才供给与需求也出现供需矛盾。毕业生个人在求职理念上期望过高,就业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产生。对此应转变学生求职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终生进步的理念,先就业后择业,适当降低自身就业期望,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以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促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措施

一、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现状

伴随着大学扩招,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909万,预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自2019年12月至今,受新冠疫情蔓延和防控因素冲击,全国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受到了影响。[1]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以来,全球各国经济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仅我国采取有力措施率先完成复工复产,但别国疫情形势仍旧严峻,导致外部需求不足,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际循环进程缓慢,用工数量也随之下降,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摒弃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转而追求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制造2025所带来的产业升级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战略任务,对传统耗碳量高的企业有所限制,耗碳量较低的新兴企业还未壮大,客观上也减少了用工人数。疫情影响致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用工量也随之减少,这一系列因素都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客观上加剧了大学生慢就业现象。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一)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相比于有过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应届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表现在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实践能力有短板,人际沟通能力不足,没有工作经验等进而导致整体的综合素质不够高。特别是实践能力方面,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仅注重理论学习,将精力主要放在构建知识体系上。进行参观实习及假期实践等活动沦为走过场,对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有高校在大四安排毕业实习,并将实习期间的各项内容计入个人成绩、绩点的考核要求。[2]然而很多学生忙于备考编制或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势必不能认真进行实习,只能草草了事,无法达到毕业实习最初设定的让学生提升自身的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并未得到锻炼。因此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竞争力显得尤为不足。求职过程中存在明显短板,降低了就业成功率。[3]

(二)毕业生岗位期望过高,认知不清晰

大学生就业所秉持的观念是要往大中城市,国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以及待遇相对较好的外资企业,私企单位。对于中西部城市,边远艰苦地区,小微企业关注较少,就职意愿较低,造成小微企业无人问津,这客观上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在大中城市,国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以及待遇相对较好的外资企业,私企单位招聘人数的增长速度极大落后于有求职意愿的潜在求职者的增长速度,造成更多人的无法就业。对自身认识不清,对岗位的认知也不够清晰。找不到自己适合的岗位或者是自身真正感兴趣的工作,而是普遍从众,随大流现象严重。对岗位仅仅从字面意思上进行理解,并未深入了解岗位职责,求职时仅仅凭借对岗位的的一知半解甚至是对岗位名称字面意思的好恶投递简历,并未将自身具有技能同岗位要求职责进行比对,产生自身能力同岗位职责要求技能并不匹配,降低求职成功率。

(三)岗位供求矛盾化倾向:理工科内部,文理科之间供求不平衡;基层工作岗位吸引力不足

从我国整体国内大学生求职就业情况来看,求职结构 矛盾情况越来越严重。[4]《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纲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科技领域向高新技术产业链发起冲击国家开始加大对高新技术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5G大数据、云服务,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与之相关的新工科毕业生需求增长较快,而传统制造业的用人需求则增长乏力,同时也是由于对产业升级的重视,在此次产业升级中对文科类毕业生的需求并未增加。对新工科毕业生需求强劲,传统工科毕业生需求发力,文科类需求增长微乎其微。产生用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也是造成人才供需结构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艰苦边远地区的用人单位,基层各单位所提供的岗位与大学生所期望的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岗位相距甚远,这打消了大学生前往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单位就业的意愿。同时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工作岗位的晋升机制不完善,在基层就业很难得到上升空间,这也让毕业生就业选择基层单位的积极性打了折扣。产生基层大量岗位无人问津,大量待业人员找不到工作的局面。

(四)人力资源需求降低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陷入到衰退期,特别是自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各国为应对危机不再能全力进行经济发展。我国采取了强有力的疫情应对策略,将疫情稳住,率先完成复工复产,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是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任务,实现中国制造造2025所规划的产业升级愿景,产业结构做出大幅调整。老旧高耗能耗碳产业被关停,人力资源需求降低,新兴产业正在培育,人力资源需求增长缓慢。因此从国内来说,人力资源需求总体减少,招聘岗位也同样随之减少,从国际来说,各国忙于应对疫情,无暇顾及经济发展,导致我国外部需求不足,企业也因此无法开足马力生产,提供岗位也因此减少。从职业来看,高校毕业生在房地产开发/ 经纪/中介、销售业务、教育培训等职业的就业前景较好,表明在这些职业中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5]但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教育培训产业受到冲击,招聘人数同样减少。

三、促进毕业生就业措施探析

(一)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先就业再择业。

一劳永逸找到完全与自己匹配的工作,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想法。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下,这种观念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以及岗位所必须的相关经历,招聘时不能提供让应届毕业生满意的工作岗位和薪资。因此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在自己能力达到更高岗位要求后再选择让自己满意也更适合的岗位。同时在就业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认清自己适合的岗位,这也对以后的择业有所帮助。

(二)引导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

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毕业生对自己未来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存在一种得过且过的观念,从众心理严重。面对考研和就业并没有做出自己的坚定选择并坚持下去,其中最明显的事例就是考研人数逐年激增而最后有相当的学生没有参加考试。对自己的规划不清晰,造成考研和工作两项都落了空,产生就业难题。

(三)加强对毕业生的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增强就业竞争力。

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应贯彻三全育人的理念,将就业的理念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首先应根据所处年级开设不同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不断加深对就业的想法,让学生认识到顺利毕业后更应该顺利就业。其次还应在课外举办类型多样的就业活动,简历设计大赛,面试大赛,让学生熟悉招聘流程和所需要的材料。重点利用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加速自身社会化进程,实习等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所学与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同事检验还可以让学生的短板显现出来,进而促进学生补足自身短板。

加强专业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等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识课程在树立理念,转变观念提升修养上有很大作用,但是专业核心课程则是能够直接决定就业的课程,因此应将强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关注就业困难学生,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加强对毕业学生申领求职创业补贴的宣传,为学生求职提供经济上的帮扶,同时还要借助网络工具广泛收集招聘信息并及时发布给求职学生,加强信息帮扶,以此提升就业成功率,促进学生就业。

结语

就业是民生之本。[6]就业不只是毕业生个人的事,每一位毕业生还连接着一个家庭,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对家庭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对我国在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毕业生本人应该首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先就业再择业,在大学期间就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积极参加以事系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人才培养单位的高校,应及时更新就业指导课程,提供就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机会,加强专业核心知识的教育,让学生掌握并不断提升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的社会化,帮助其顺利进入社会就业,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也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晓蕊,苏敏.新冠疫情下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慢就业”现状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6):90-91.

[2] 雷宏宇.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指导对策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10):140-141.

[3] 李露芳.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5):39-40.

[4] 张强.经济下行背景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对策研究[J].商讯,2021(5):195-196.

[5] 张强.经济下行背景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对策研究[J].商讯,2021(5):195-196.

[6] 王晓蕊,苏敏.新冠疫情下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慢就业”现状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6):90-91.

作者简介:豆璞 (1991.06-) 男,汉,河南永城,研究生, 江苏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探析》相关文档: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探析09-12

跨国企业社会责任探析09-12

支持幼儿户外游戏后绘画表征的策略探析10-24

博物馆文物陈列的重要性探析11-23

建筑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方式探析12-12

政府招商引资合同性质探析12-13

激励教育方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探析12-24

不动产登记廉政风险防控策略探析01-18

机关事业单位政工干部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探析02-15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主任工作探析03-0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