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雕刻学习心得

时间:23-02-08 网友

红木雕刻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木雕工作者,要创作一件成功的木雕作品,首先要用很长的时间来进行雕刻的基本功训练,因自由创作和表现,不能违反木雕的一般规律,从客观现实和主观构想,到木雕作品的完成有一个思想上的实际制作加工过程。制作技术熟练与否是木雕创作的起码条件,例如一个木工连起码的锯、刨、锤、打都不会,能做成美观耐用的家具吗?同样,一个木雕工作者连奏刀,运凿都不精通,何谈形体塑造,何谈形象的刻画。技术熟练的作者,一木在手,要方则方,要圆则圆,要粗则粗,要细则细,方圆曲直,随手出之,运刀如行云流水。有了这熟练的制作基础,想要创作成功的作品,还要求作者自身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和素养,以及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因只有学问知识的大小,基础的深浅,素养的高低,观察的锐钝与材料自身特有的形状相结合,“因势度形”充分展现木材的天然属性和木材的色泽纹路性能,施以恰到好处的艺术加工,是一件成功的'术雕作品密不可分的条件。

创作木雕则因其材质的特殊,另有一番韧性和柔劲,这得归功于它特有的特征机理,这是其它材质所没有的,刀痕凿迹是“木趣”,木纹年轮的显观和暴露就是“木韵”了。创作作品时都要把木纹作为一种特殊因素考虑在内,使其起伏转折、流动变化。或使规则的整齐排列的线纹在造型的变化下呈现出扭曲,既规则又富变化,既一致又不同,使矛盾统一法则在作品上得到体现。木质肌理的运用可以说是现代木雕艺术语言之一,它和造型变化的手法一起,把作者所塑造的形象从通常人们能轻易理解的状态化成了新的感知对象,并赋予其新奇、深远和隔离的朦胧美,唤起观者的新鲜感和惊奇感,使观者更具有审美刺激性。由于木雕的这种特殊性,把作者的个性表现愿望与社会化视觉交换和价值检验的矛盾拉得更近。作者表达和观者感受驰骋于广阔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审美无限性。木纹肌理造化于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怎样处理运用它则各有奥妙不同也有高下之分。不是所有作品都用上木纹都美不胜收,如利用不当,也会成为累赘,此外在创作时故意留一些天然树、枝、杈、疤、节有时也能深化主题,增添野趣,达到深化美感的作用,但要顺其自然,切忌生硬造作。

其次创作一件好的木雕作品,无论在表现形式上如何变化多端,隐晦曲折,它总是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和作者内心世界感情的激发。作品的内涵和情趣是意念的产物,但是作品的技巧形成的处理,也是意念在先。因创作作品不能光在形式技巧本身上做文章,应该透过它去看看其他诸种因素的配置组合,否则创作出的作品形式技巧无论如何好,无论如何精,也是一件华丽的外衣,但是一件木雕作品总是通过它的艺术形式和人们接触交流才能形成,木雕的语言是外形,外形处理好坏关系到作品的生命。外形表现要求均衡、概括、集中、洗炼,有时又要求有变化、有韵律,应该干净利落,连得起分得开。

由于作者的性格和偏爱不同,素养和感受各异,有的喜欢写实,有的喜欢变形抽象,有的刻意表现静态,有的偏爱动感。不管作者采用何种手法和形式,都应该表现作品的外形、气势、表情、意味,特别是轮廓线具有艺术的魅力,就像音乐,给人以节奏的享受那样,由那大小高低起伏的外形配置组合而成的动静,刚柔、长短、高低、粗细、曲直、方圆、疏密、强弱、缓急、张弛、明暗、虚实、浓淡、隐现、缮种种不同的交赞变化和对比像音乐一样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一件好的木雕作品无论使用写实、夸张、变形或抽象的方法,它的外形处理都应是通过疏与密、轻与重、动与静的交赞变化做到繁而不杂,简而不空,密而不乱,疏而有致,并使其穿插变化,才能具有魅力,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内涵,创作出好的作品。

《红木雕刻学习心得-准编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红木雕刻学习心得》相关文档:

红木购销合同范本(5篇)09-24

红木圆餐台销售文案10-29

红木长餐桌文案10-29

2023年红木购销合同12-17

红木木材购销合同范本(2篇)01-02

红木合同范本3篇01-02

红木雕刻学习心得02-08

红木购销合同范本7篇07-07

下载文档

微信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