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教学心得体会(多篇)

时间:22-12-30 网友

高考题教学心得体会(多篇)

假期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针对十套高考题进行了回顾和再学习,从中总结了一点自己在做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共勉。

1、试题主导形式依然是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为特征三新试题“为主。

近几年的高考题的共同特点材料型选择题为主,包括图片材料、图表材料、文字材料等形式。从表面上看其发展趋势非常明显,高考命题不再拘泥于课本而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从本质上说其价值导向非常突出,新课程高考考查的是课程知识,不是课本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课本虽然是师生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课程改革已经实现了"一标多本",高考命题不可能依据某一个版本,而"三新试题"则成功地回避了版本之间的差异,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史论结合能力,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

2、试题考查重点仍是主干知识。

近几年的文综卷考查的知识点有:科举制度、铁器牛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经济体制改革、雅典民主制、欧美资本主义经济、七十七国集团、黄宗羲、孟德斯鸠与近代民主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等,全是立足于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主干知识、基础知识,这也是全国各地其他高考试卷命题的共同原则,其特点是:"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即试题材料无论如何新颖,其落脚点还是教材主干知识,因为知识是能力的依托,能力是知识的运作,离开知识能力是空洞和没有意义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考试题依托主干知识,并不代表单纯依赖教材知识,还指历史课程知识,高考试题突出基础性,并非单纯考查知识记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科能力。

3、仍然十分注重阶段特征的把握。

注重考查一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例如:考查新中国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考查"工业文明下的世界";考查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考查的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考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等。

4、仍然注重学科价值观的引领。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中学历史教学的归宿不是培养专业人才,而是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因此课程改革后高考命题已从过去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变为学科价值观立意。例如:突出公平、公众的人才选拔制度有利于全国的团结统一和人民参政的热情;突出民族主义;突出司法的公平公正;突出全球视野下的民主、传统和交流问题;突出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等。

5、不回避现实热点。

如教育社会的公平公正;周年纪念的隐形考察;三农问题;民族主义;工业化等。

鉴于上述分析我也有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

1、依然抓主干知识和抓基础。

近几年的高考以学生掌握的主干知识为主,通过对主干知识的应用,来考查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复习中,仍然是抓住主干知识和抓住基础。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尤其是基本能力。在基本能力的训练方面还要注重体现新的史学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这些在今后的命题中,越来越凸现,各地命题基本都要考虑到这些。

2、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为近几年的高考考题几乎都是文献材料,而文献材料的阅读往往是制约学生发挥得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部分学生不会阅读。这就要求平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阅读、分析、提炼、理解、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对关键字和词以及知识的条理性,包括每句话的标点符号都要认真仔细的阅读,注意前后语句之间的关联,进行查找、分析、提炼,以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快较完整地形成必要的知识结构。

3、利用各种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

今年的高考,强调考查学生的方法和能力。强调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归纳能力,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过程和方法。考试知识点超出了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才能有效的应对高考。

4、注意政史地三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学科角度解答历史问题。

文综三门学科的知识点有相通的地方,历史现象的发生有时间、空间,地理与它们有联系,政治的一些基本原理,如:政治常识包括经济常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些哲学常识都在历史问题中有体现。历史学科中的民主政治、一国两制、民族问题在政治学科中都有。因此,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

5、教学中要适当地采用史料教学。

已有学者指出,近年来,史料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史料教学,就是把史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及探究历史的证据,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所以史料也就成了史料教学的基础。一般来说,史料教学主要包括: (1)史料的收集; (2)史料的甄别; (3)史料的运用。

上述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其中的史料甄别就是对史料的真伪和价值的高低作出初步的考证、判断,即在真实性和准确性方面进行推敲,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求真实可靠,所以史料甄别是史料教学的关键一环。

6、教学中要适当地介绍、引入史学动态。

7、要增加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平时训练试题要与高考试题“对路”

训练不能只追求月考、周考的数量,更要追求试题的质量,否则忙忙碌碌,劳而无功。现在高三老师有一句话,教高三是体力活,跟智力无关,一般都是拿别人的试卷,押着学生一套一套的做,一套一套的改,很少自己命题。所以这两年有一种现象,平时考试成绩非常好,在班级、年级的名次很靠前,但一到高考就不行,平时试题不对路可能是一个原因。有一句古老的诗: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模仿这句诗,可以说,我们已经考得太多,但忘记了为什么考。我的建议:一是多训练近4年来的高考试题,二是自己命题。 (2)适当增加开放性小论文式题型的训练

第41题,是这几年考查的方向。得分之所以低,从教师备考的角度分析,这样的开放性小论文式题型的训练比较少,直接造成考生没办法把握答题技巧,如有的考生要点式作答,没有形成论述;有的以政治学科的理论作答,诸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有的考生思维角度不准确,不能列出很好的知识框架进行答题;有的考生时间定为不准,中国史主要是在明清时期,不少考生居然答商鞅变法的历史史实等,因此即使有些考生有时间作答,也是挂一漏万。 高考时人生的大考,老师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每个教学环节,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踏踏实实,把教学工作落实到实处,成绩就会提高,高考就会胜利。

高一年级

刘晓静

第2篇:历史高考题做题心得

做历史高考题心得

历史组:吴洋

通过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十套全国高考卷,自己再次对高考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做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新课标下的历史科高考命题趋势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可以比较明晰的估计新课标下高考命题的一些基本趋势及特点。我认为,新的高考命题趋势大概有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1)注重创新。今后高考将更加注重题目的原创性和题型的创新,试题将体现当前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最新成果。 (2)贴近生活。近几年广东的高考选择题中这样的题目已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近年上海历史高考题中图片较多,也体现了贴近生活的新特点。全国卷更是注重材料,生活。

(3)多元开放。根据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别,多元开放,给予学生答题更多的自主发挥的空间,也可能设计出一些具有多元、多解答案的题目,考生答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学科综合。根据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化不断加强的趋势,新的历史高考改革将在试题中渗入有关联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其他人文科学知识,如渗入哲学原理、地理知识等。

二、历史学科高考备考策略 。

那么,我们中学历史教学应如何积极备 考,以在未来的高考中争取主动呢?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优化教学理念 加强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 用心思考高考方案,在教学中体现出高考要求。要再读课标及其相关解读材料,进一步领悟课标精神,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抽象教学为兴趣教学。

(二)突出教学设计,尽显师生作用,优化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的优化。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其次体现在教学方法的选定上。

2、学生活动的优化。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3、教学结构的优化。从时间分配上,以还时间给学生为原则。从教学内容处理上,教师要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构建,了解知 识内容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思维背景,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精髓。

(三)坚持适时、适度、适中的原则。优化训练过程 坚持适时、适度、适中的原则,

1、训练原则。一是适当做题,二是分析错因,错题分析的作用不 仅仅是使学生弄清一道问题,而是要通过错题分析,总结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 特别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认识 上一个新台阶。三是总结规律和技巧

2、精选题目。

3、合理应用。

(四)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

1、加强备课。个人备课要备到点子上,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强化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2、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一是人力资源,既要重视校内集体备课,又要重视 校外的集体研讨交流;二是资料的交流与使用,既要做好本校内上下届高三的资 料传承,也要做好学校间资料、试题的交流;三是网络资源,广泛搜集网上信息, 搜集各地的资料和模拟试题;四是加强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一是各学校要打破壁 垒,加强交流与合作;二是利用各种途径,加强与外地信息的交流。这样,学生就可以打好基础,提高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取得高考的良好成绩。

三、总之,通过以上的认真分析对于帮助学生参加高考大有好处,目标明确,少走弯路,自己做题都爱错的情况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自己都做错了,学生也一定爱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讲解有了侧重点,有了对高考的整体把握,让学生少犯错误,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效果。

第3篇:高二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二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我有幸搭上课改的这列快车已一年多了,身为第一线的科任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从得与失两方面来进行一下高二年级的教学反思如下:

成功的经验:

1、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我是一名课改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基本上能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从生活中导入,在生活中学习,到生活中运用。如:我在上等比数列一课时,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采取直接从概念导入,而是提前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关细胞分裂若干次以后的细胞总数问题,独立探索,由此知道细胞在整个分裂过程中不断增加个数,而这一问题可以由等比数列来处理,再让学生验证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让学生在活动中捂出等比数列数学模型与实际的细胞分裂问题的关系,建立了数学中等比数列的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明白了等比数列的重要性,产生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2、课改使我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水平。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意识到:“学习方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而且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传统课堂一味地采用灌输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是踏着别人踩出来的路走,而新的学习是要学生自己去找路走。“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能关注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能关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水平和能力。

存在问题:

一是组织学习活动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面不是很广,往往让少数学生参与,而大部分学生成为“旁观者”;二是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部分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能热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课堂舞台的主角,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但细细观察会看到,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根据两点所想到的:要想改变上面的状况,我认为:首先要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并进行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与研究。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再次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纯粹追求活动数量的多少,而应以追求活动的质量为宗旨,这样才可以保证各个学习活动都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还可以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力争做到“好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可提供各种层次的弹性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实践和解决。

《高考题教学心得体会(多篇)》相关文档:

毕业设计心得体会(精选5篇)09-01

公安干警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09-01

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多篇)09-01

最新 公安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心得体会-精品09-01

公安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心得体会09-01

精选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4篇09-01

公安干警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09-01

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例文09-01

检察院工作心得体会【三篇】09-01

检察院工作心得体会09-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