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思维发展与提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摇桂花的快乐,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3.审美鉴赏与创造:联系课后“阅读链接”,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蕴含的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揣摩作者借助桂花抒发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教学难点:
掌握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诗歌情感相吻合的浓厚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钓鱼的启示》, 得到了什么启示呢?(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但摒弃个人利益,就能获得正确的选择的勇气,进行正确的选择。)我们有学习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得到了什么启示呢?(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遇到困难挫折,转变思路也能获得成功。),是啊,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这两篇课文的作者都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启示懂得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看作者又是从生活中的什么获得启示,明白道理的。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许地山(1893年2月出生于台湾,1941年8月病逝),笔名落花生,中国现代作家。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1年,与茅盾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学。1927年,回到中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执教。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解放者》、散文集《空山灵雨》等。
2.介绍背景
许地山生逢甲午战败中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变乱时期,父亲当时率部奋力抵抗日侵,不敌而败,年幼的许地山却对这份国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之后随父亲迁居回大陆福建。19岁时,家境拮据,许地山开始自谋生活。21岁那年由于家道贫苦,不得不赴离家甚远的缅甸仰光任教, 在仰光的三年时间里,远离亲人和故乡的许地山,经历了种种艰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许地山写文章、开会、演讲,在示威游行中冲锋在前,不畏强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战士。1919年的“五四”时期,是“人的自觉”和“个性解放”的时代。
3..解题。其实,落花生指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花生,那为什么把花生叫作落花生呢?老师课前查找了一些资料,咱们一块儿来看一下。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之后,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二、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读准字音
亩mǔ(一亩、半亩、两亩地)
播bō(广播、播放、直播间)
浇jiāo(浇水、浇灌、火上浇油)
吩fēn(吩咐、吩示、吩呶)
咐fù(嘱咐、安咐)
亭tíng(凉亭、茅亭、亭亭玉立)
慕mù(羡慕、爱慕、慕名而来)
矮ǎi(高矮、矮小、矮矮实实)
2.理解词语
开辟:开辟,表示创造新事物、新天地、新事业等意思。
居然:就是“出乎人的预料,没想到”的意思。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嘱咐。
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本文指桃子、石榴和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挂在枝头,让人一看见它们就产生喜爱之情。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榨油:榨,压出物体里的汁液,“榨油”就是榨取含油物体的油分。
三、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1.引导学生快速读一遍课文,思考文章围绕“花生”写了哪些事情。(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再次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划分全文的段落,讨论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1):写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3—15):写过收获节时一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详写了父亲和我们的对话,父亲对于花生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四、课时小结
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最适合诵读,所以在学习这首词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读准、读懂、读美,然后再适时进行诵读指导,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体现语文课独特的韵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教师提问:花生的意外收获令“我们”惊喜万分,母亲是个有心人,高兴之余,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一起过一个收获节,一方面让“我们”品尝到花生的香甜,另一方面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一家是如何边吃花生边谈花生,继而又如何谈论到了人生的吧!
二、学习课文,品读理解
1.自由读“种花生、收花生”的部分,理解内容。
(1)多媒体出示第1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是写“种花生”的经过的?这些词语能颠倒位置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的高兴的心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居然”一词写出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说一句话。(注意:写句子时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
5.分角色朗读议花生部分,思考:课文中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姐姐说味儿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之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它虽不好看,但很有用。)
6.多媒体出示父亲的第二次议论,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二、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们”一家人从种花生到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
2.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课文围绕落花生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四部分内容。
3.为什么在父亲眼里,花生“不好看但很有用”?
这句话中的“不好看” “很有用”揭示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谦逊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4.最后一段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写出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以及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议花生”是详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是略写。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向读者揭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而不是为了谈怎样种花生、收花生以及花生的味道如何,因此详写“议花生”部分。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人们常常从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点做人的道理,这叫“寓理于物”或“借物喻人”。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点拨:煤炭—燃烧自己,给别人光和热;石灰—粉身碎骨为人类;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春蚕—吐尽蚕丝为人类;粉笔—耗尽自己,给人类带来知识和力量;扫帚﹑环卫工人—留得一身脏,换来万人洁。)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领悟并揭示出来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花生深埋土中不为人所识,花生以自己的“牺牲”而使自己“有用”。“无我”故能破除对物质的贪恋,“有我”方能主动选择与承担自己的责任,使牺牲成为可能。爱既“有我”又“无我”,以“有我”来实现“无我”的爱兼有着博大与慈悲的境界。
六、课文总结
《落花生》这篇课文,围绕着落花生,作者通过叙述过花生收获节的事情,谈了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这样的写法,我们叫做“以物喻理”。通过写一个事物讲道理的文章叫做以物喻理的文章。(利用板书继续说)这样的文章,往往根据要讲的道理把事物的有关特征写清楚(矮矮地长、果实埋在地里挖起来才知道),然后引申出这个事物的特点(不好看,很有用)最后点出要讲的道理(不做只讲体面的人,做有用的人),也就是说,要“特征”“特点”“道理(启示)”三通。我们学学《落花生》,也选个事物写一写。
七、作业布置:
1.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可以和同学交流,也可以写下来。
2.阅读艾平的《聆听草原》。
教学反思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五年级是训练质疑的最佳时机,课堂伊始,我就让学生自己读书,发现问题,再将解决问题的权力大胆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合作、交流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中间教师顺学而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想学、要学的欲望,真正做到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但是,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往往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学生提问,不是抓住主题,而是支离破碎,不得要领,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偏题、离题,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这时,我们要及时指出毛病并恰当引导,对提问提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对勇于提问的学生,老师要用语言、眼神、手势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
总之,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只等待老师发问的被动学习心态,能促进积极思考意识的形成,改变原有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才能形成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这正是我们新课标所提倡、追求的。
《《落花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相关文档:
《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12-26
《落花生》教学设计15篇12-26
《落花生》教学设计(通用5篇)12-26
《落花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12-26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精选3篇)12-26
《落花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26
《落花生》的优秀教学设计12-26
《落花生》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