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新诗作品,我个人非常喜欢。每次阅读时,犹口含甘饴,回味无穷,所以在这首诗上,我下了很大的功夫,我希望我的学生会和我一样,喜欢上这优美的诗句。但事实上,并非我想象的那样美好。于是我反思这两课的教学如下:
赏识诗词进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朗读,背诵环节。鉴于本人所教两个普通班预习语文积极性不高,所以,赏析前的泛读,全班读,个人有感情读。这些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感知,更重要的是为下面的分析奠定作品基础。第一次感知作品,学生理解不理解作品,理解得深刻不深刻并不重要。关键他们对作品形成一点认识、看法,也就带着个人主观性去学习,将大大提高其学习兴趣。另外,背诵的篇目一多起来,学生背诵积极性就会下降,尤其较长的词,学生就更抗拒。对于这种情况我只能在课堂上多腾出时间让其多堂上背诵,有时进行个人比赛。有时进行小组比赛。并且把背诵的情况记入平时成绩。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背下来容易,巩固起来难,所以,平时“回灶”环节亦不可缺失。此外,应当在发现学生对新月派诗歌有一定的兴趣后,就该抓住时机,适当地扩展学上的阅读范围,介绍一些与课本相近的或有关联的名篇给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以上几点做法,是我在诗词教学上改进的地方,在实践后,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反思是为了更好地进步。希望我在不断地探讨中,能让诗词赏析课上得更有诗味,让学生读懂诗词,喜欢诗词。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我的教学设计
课题: 《再别康桥》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高一
课时
1
提供者
吴冰
单位
太原市第五十五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丰富情感世界;
2. 培养鉴赏现代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听读和自我反复诵读,体会作品“三美”,品味作品的丰富意蕴;
2. 小组合作探究,探索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志摩其人及其创作风格、情感特点;
2. 学习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初步掌握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进行赏析。
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
“343”新课堂教学模式,是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向全市中小学提出的新的课改要求。具体指:课堂教学要体现三个特点——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课堂教学要体现四个环节——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达标训练与测评;听课评课要体现三点精要——学生整体学习状态如何?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课标与学情?教学行为是否致力于目标达成、达标效果如何?
三、学情分析
诗歌与青年有天然的联系,少男少女喜欢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所以要捉住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其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做到知人论世、把握意象、进入意境体会情感。程度较好的学生要鼓励其进行拓展阅读、尝试写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确定了以下三点教学方法:1、读:学生个性化选择阅读方式,诵读以进入文本,获得审美体验;细读以发现文本,解读文本精妙;赏读以把脉心境,提高阅读能力。2、领:以“别”字贯穿课堂,让学生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3、探:引导学生入乎其中,出乎其外,从一首诗解读一种生活。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鉴赏诗歌意象,体会作品“三美”;
2. 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诗人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去了。
那么这样一个太熟悉的人,究竟是怎么样子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内心去探寻 。
学生认真聆听
进入情境
整体感知
1) 播放歌曲《再别康桥》,并附上剑桥的图片,循环播放。
2) 补充介绍作者生平及本文写作时间、背景。
3) 学生有感情朗读
学生个人诵读、同桌间朗读比赛
多感官感知文本,激发兴趣。
诗歌鉴赏要有感情投入,要多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这是鉴赏诗歌的首要方法。
1.独特意象
1) 提问,大家比较熟悉的离别诗都有那些?
2) 追问,这些诗歌与《再别康桥》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3) 总结:这就是本事在一项选择上的独特之处,他跳出了人离别时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一种清新飘逸的感觉
4) 提问,请同学们找出本文中的意象?
5) 提问:那么这些独特的意象是怎样与诗人的情感融在一起的呢?
2.形式之美
1) 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3.分析鉴赏
1)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
学生集体回答
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分别负责“三美”之一的总结并举出实例
连用三个“轻轻的”,像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分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考察诗歌积累
情景交融
考查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1.课堂检测
2.总结、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
2有思路的背诵。
八、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独特意象
形式之美 “三美”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相关文档:
读《再别康桥》有感10篇12-01
读《再别康桥》有感范文8篇12-01
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12-01
读《再别康桥》有感(精选3篇)12-01
华锋重读《再别康桥》12-01
再别康桥读后感(通用24篇)12-01
再别康桥读后感15篇12-01
读《再别康桥》有感(3篇)12-01
再别康桥读书心得(精选7篇)12-01
再别康桥读后感(15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