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2、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3、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掌握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学习作者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4、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待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解决他们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真正做到“我思考,我释疑”,努力体现课堂教学学学堂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人人争做生活中的强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肖像描写的技巧,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理解“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语s
“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学校”“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磨难能使人优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看来,对个人而言,经历一些磨难,的确不算是坏事,况且,磨难的来临与否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今天,我们走近一位勇士、强者、一个真正的英雄贝多芬。
二、资料汇总(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贝多芬的有关资料,教师出示贝多芬画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__大意
1、同桌间相互合作完成字词的考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畅谈阅读课文的感受。
3、学生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提问:“客人”是这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请简单介绍__的思路。
四、研读课文,揣摩文中难句,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活动设计】
学生思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感触最深的句子,用笔画出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理解句子含义,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巡视全班,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再次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复听,再次感受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就“我心目中的贝多芬”这个话题,畅谈对贝多芬的认识、评价,更深切地感受贝多芬不屈的斗争精神。
3、请学生自由质疑问难,请同学解答,或请教老师。
学生针对文中贝多芬的慨叹:“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提出疑问:写贝多芬低沉的`情绪,是否会削弱贝多芬的精神力量?
教师提示:这样写,更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使全文弥漫着一种悲壮的美,从而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打动人心。
五、品读课文,赏析文中的肖像描写,学习__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
我们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但仍对他“对面应不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贝多芬会是什么样子呢?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贝多芬是一位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艺术家)。
3、教师总结: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其貌不扬、极不讲究,可作者在描绘时,以形传神,显示了人物独有的个性和精神气质。
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脸谱化。
4、教师要求学生学习运用文中肖像描写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
六、体验反思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座的学生,请他们用一句话谈一谈学习__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以“《音乐巨人贝多芬》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400字。
九、板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__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__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知识与技能:
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感知亲情。
方法与过程:
掌握文中的写作技法--如开门见山、细节描写等,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重整体感知、品味。
2、学以致用、课堂迁移。
[教学设想]
力图以此文为例,教给学生学习此类美文的基本方法--感知内容、美点追踪;而且,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教学平台展示]
一、话题谈说,导入新课。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未来;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
……
你有过如此“爱的感动”吗?请把你家里最令你心动的爱的镜头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让学生自由谈说,时间在2分钟左右)
当然,如此之镜头,定然不胜枚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要求:
1、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2、能就你对__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的或理解的角度给__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
(二)明确
1、字音认读
熬ǎo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让学生自由重拟标题,并让学生点评。
如(1)亲情 (2)三代 (3)温馨的家庭 (4)一家人
……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点拨:美点寻踪即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__自身语言、结构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可用句式:“__……美,美在……”说话)
2、示范:__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诗意的镜头。
3、学生讨论、美点寻踪
4、学生发言,加以明确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你看,这里其实有一幅令人遐想的“全家福”:一家人散步是多么轻松、多么惬意,甚至可以说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这初春的美景:那有浓有淡的大块小块的新绿,那树上逐渐显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着春天即将来临的冬水……一切构成了美丽而温馨的图画,可以说就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世界了吗?
例2: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3: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4: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家庭。
四、学法实践:感知内容、美点寻踪
要求:速读《三代》一文,试着实践(1)重拟标题;(2)美点寻踪
1、让学生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中加以评点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重 ①交叉路口
拟 ②家
标 ③感人的画面
题 ④责任
⑤迟缓的背影
……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稍加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又如:美点寻踪
你看,那感人的画面真美--一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拿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觉得“家”的伟大的力量。
……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你们自由地谈了家里最令你心动的镜头;又在课文的指引下,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以及对美点进行了寻踪--其实,对于一般的美文,我们一般要这样去学习:先感知内容,再寻踪美点,这也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望同学们今后能按此方法进行美文欣赏学习。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篇有关“亲情”的__,摘录或记诵其中令你感动或心动的地方。
示例:这里是一位回家探望母亲的大学的一段感人的话:
……我身在城市,心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飞回属于我和母亲的田地里,飞回母亲育我养我的那两间茅屋里,飞回母亲那瘦弱的身旁……坐火车回来时,天还未亮,不顾路途的疲劳,心急火燎地赶着山路,进入我祖居的村子。母亲不在,茅屋的门锁着,我的泪顿时流出来,那是热辣辣的泪,那是滚烫的心……
希望同学们今后养成搜集、摘录或记诵的好习惯,习惯养成的话,一定对你们的写作会大有益处的。那时的你们,一定“文采飞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4(一)导入新课
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了解作者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合作探究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作者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来齐声朗读(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播放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吟诵这首诗,以加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和诗歌艺术美的品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注意积累重要字词;在课堂学习中学习能结合文意品味语言,解释词义。
2、通读课文,能把握__情节,概括__内容大意。
3、在深入的品味中领悟作者写作意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化对__主旨的理解,形成个性化的解读。(难点)
教学流程预设:
一、导:
师:猫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小动物。今天课前,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关于猫的视频材料,请大家欣赏。
生看视频“世界上最搞笑的猫”。
师:看了这段视频,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你觉得猫是怎样的小动物?--生谈看法。
师: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先后养过三只小猫。从这三次养猫的经历中,他又感受、领悟到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猫》。
二、读
1、请速读课文,思考:__到底写了些什么?读完__后,你最想弄明白的又是什么?
2、生谈自己最想搞明白的问题。
3、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请思考:__写了什么人?写了什么物?又写了什么事?--师生互动明了
三、议
1、__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小猫跃然纸上。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你选择,你会领养哪一只小猫?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在师生互动中追问如下问题:这只猫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然后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关键语句。
以下为备用材料:
(1)关于第一只猫
特点:活泼可爱
关键语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阳光里滚来滚去。/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品味其中的比喻句、词语滚来滚去等)
(2)关于第二只猫
特点:更活泼更有趣
关键语句: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品味其中的动词)
(3)关于第三只猫
特点:忧郁懒惰
关键句: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品味若有若无)
2、师:然后,这三只猫的结局各不相同:他们或者病死、或者被抱走,唯有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为什么?也许就是因为这只猫的忧郁懒惰,也许就是因为它的外表丑陋,让人既可怜又可厌,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四、析
假如,一切可以从头再来,你认为文中的“我”会更愿意再养哪一只猫?
1、对第一只猫
“我”的态度:感觉到它的可爱,讨人喜欢,对它的病亡感到一缕酸辛、可怜,表示要再要一只。
2、对第二只猫
对它的被捉感到怅然、愤恨并咒骂,对它的丢失很不高兴,心里牵挂;好久不养猫。
3、对第三只猫
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决定自此,永不养猫。
五、辩
然而,虽然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猫终究是猫,它是不能说话的,生活也无法从头再来。因此,作者只有用质朴的语言、动情的叙述告诉我们他的教训和反思。那么,我们能不能从中读懂他的思考呢呢?
1、有人读了__后得到了这样的启发:从第二只猫的讨人喜欢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让自己活泼些开朗些,这样才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尤其在注重团队精神的今天,更应善于与人交往,把自己融人到集体中去。
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师生互动中完成对__主题的多元解读。以下为备用说法:
(1)从第三只猫的死,我们应该吸取一点教训,那就是: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从家里人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要活泼开朗,有真才实学;应该适当地注意自己的外表,这样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不好印象。
(3)从家里人对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在对人时不能以外貌和性情来喜欢一个人或讨厌一个人。
(4)三只猫都是社会中的弱小者,命运都掌握在别人手中。因此,作为社会中的弱者,应该自立自强,这样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
六、结
1、师:正如刚才同学们多样化的理解和感悟所告诉我们的那样,面对同一篇__,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不一样的收获。但《猫》这篇__告诉我们要有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精神,要学会从生活和经历中感悟做人的道理,这一点是相同的。
我跟大家一样,读了__后也有不少想法。我想借这么一首小诗表达我的感受:活泼可爱小猫咪, 病死亡失人惋惜。
忧郁懒惰丑陋猫,受辱冤死引深思。
2、生完成小诗填写并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6教学内容
望江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词作者的生平创作。积累相关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词曲的朗读及对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对现实的思考。
教学重点
积累相关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 感悟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词的风格导入词的学习
二、简介温庭筠
三、读顺全词
1、读出节奏 。
2、读出重音。
3、 示例:“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 ”“肠断”。
读懂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词的大义。
2、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全词内容。
四、读出层次
建议你再读全诗,从“时间、景物、情感、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说一句话,表示你读懂了课文。
1、从时间来看,全词 描绘了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从清晨到黄昏一天的活动。
2、从景物来看,全司 的景物犹如一个个扫描镜头,从家中→楼头→千帆→江水,最后定格在白频洲。
3、从情感看,全词 女主人公从满怀希望到一次一次失望 ,因而肝肠寸断。
4、从手法看,全词 没有粉饰、刻板之语 ,多 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5、从表达方式看,全词 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 景,第三句抒情 ,[叙一笔,描二笔,抒一笔],构成叙→描→抒的模式。
小结模式:叙一笔、描一笔、抒一笔(或事一笔 、景二笔、情一笔)
五、读出情味
“梳洗”一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满怀信心的期待,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小结:
1、“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选行爱人的归来,写出了这一个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同时又引出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
2、“千帆”点明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改变语序“千 帆过尽皆不是”)
3、“脉脉、悠悠”描绘了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夕阳有意,江水有情,思念无穷。
4、“肠断”写出了女主人公失望之情痛苦到了极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呈收拢回来,集中在“百频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聚焦定格情头)
六、读背全词
屏幕显示关于词的 及特点。
根据学生积累介绍作者
指导朗读
再读全诗
深入理解
建议你再读课文,就课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谈 谈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教学回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7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习借助关键语句及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
(课前请同学们自由结合,4至6人为一小组,围坐一起,便于课堂上的讨论、合作)
这一设计,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怎样合作学习
阅读应该是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速读要求,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方法的学习,借速读来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后面精读作准备。这里的复述设计,并不是流于形式,而是教给了把握课文的方法;对复述也提出了要求,为的是让学生明确怎样的复述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各种阅读能力。
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或事都是值得我们去品味的。但打动我们的,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未必都是轰轰烈烈的事与物。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郑振铎的小说《猫》,看看作者借这篇__想告诉我们什么。
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来阅读课文。请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阅读。
[多媒体镜头1]
速读要求
1、用速读法阅读课文,要求能把握课文主要情节。
2、读后要能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来复述课文,阅读时边读边用笔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请同学在3分钟内完成以上要求。
(阅读后,请个别同学来概括课文)
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
复述时请注意:既要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又要做到语言简洁明了。
(同学点评,补充,老师点拨)
教师明确:刚才同学复述得都不错,这里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对于这一类内容较多但结构清晰的__,复述时要注意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请同学们在刚才复述的基础上,从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三只猫亡失后的感情和态度的语句。
阅读小说,把握主题,重在选准好的切入口。抓住文中表现作者感情、态度的语句,易于把握课文主旨。教师在思想意识上注重随时随处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师生讨论后明确:
这些句子是:
第一只猫:“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第二只猫:“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取我们所爱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教师启发:从上面的句子可以看出,哪一只猫的亡失对作者触动最大或者影响最深?
借助初读后的分析,水到渠成,将学生引入深层次的分析,指导学生在细读中讨论、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比较阅读,是阅读中常用的方法,也是阅读中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方式。阅读方法的学习与阅读能力的训练应融合起来。
明确:显然是第三只猫。
教师启发:请同学们认真比较这三只猫,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镜头2]
思考讨论
1、开始时“我”对第三只猫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和对前两只猫有很大不同?(请从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2、为什么最后“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又要“更难过得多”?
3、作者通过写第三只猫的遭遇想告诉我们什么?
下面请小组同学讨论后回答。
(同学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既然是比较阅读,就要能从多角度展开,将异与同分析透彻。这些阅读都为后面把握课文作准备,学会有步骤逐层深入地分析课文。
好,请同学分别来回答以上几个问题。注意回答时尽量用文中语句来解答以上问题。
师生讨论后明确:
1、开始时,“我”不喜欢第三只猫是因为它从来历、外形、性情上看都不及前两只猫。
(1)来历:第三只猫本是被人遗弃的,是“我家”出于怜悯拾来的,而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要来的。
(2)外形:第三只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第一只猫则白雪球似的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
(3)性情: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只猫更加活泼。所以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而第一、二只猫则是家中的宠物。
教师引导学生选准角度分析,鼓励学生阅读时的合作交流,为的是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发现新的问题;在这种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深度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对第三只猫的死更难过,是因为它的死,责任在“我”。我因为不喜欢它,而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又因为这种负罪感不能消失,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
3、(这个问题,同学可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适当归类。)
从第三只猫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可能有以下几方面,比如:
(1)讲了做人的道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2)作者是一个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人;
时刻抓住整体把握课文这一思路,是正确理解小说主题的先决条件。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并不急于告知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寻找答案。教师能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问题。
(3)我们不要像第三只猫那样,做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这种人常常会被别人误解。
(4)……
教师启发:看来,前两个问题,同学通过文本的阅读,比较容易掌握。而第三个问题分歧较大,那么,到底哪一种看法比较贴切呢?我们又应如何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同学一定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一篇__或把握一篇__的主旨,一定要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也就是从全文的角度,综合考虑各部分内容,才能得出一个较客观的答案。
随着阅读的深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讨论,允许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刚才从写第三只猫的文字中体会到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否能涵盖全文,或者说作者从这三只猫中想共同表达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在同学们讨论前,老师想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在研讨时参考和思考,你们可以用来帮助思考,也可不必理会。讨论时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一定要围绕文本展开,要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要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做到有理有据。
[多媒体镜头3]
思考讨论
1、此文主题反映的侧重点是“猫”还是“我”?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2、这三只猫详略上有不同,是否在反映主题上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
3、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4、对于课文主题,有人认为,是借“我”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或者是做人的道理,也有人认为,是借猫揭示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你觉得是怎样的?
(教师朗读这几道题)
敢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应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效果。
问题的设置,是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允许学生可以不必理会这些问题,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讨论。
好,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课文后,小组讨论解决,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
(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同学自由发言,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关键是教师要注意他们是如何分析的,是否整体把握了全文,是否做到了有理有据。
教师总结:
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是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分析方法讲给学生听,希望对他们有所启示,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教师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同等的位置去分析问题,体现了平等的民主氛围。
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分析问题较全面,较有思想;有的同学则把握得不够到位,但大家多多少少都讲出了一定的道理,这是值得肯定的。
下面老师也谈谈自己的理解,同学们听听看,和你的看法有哪些异同?
我认为,作者在文中不论是写“我”,写猫,还是写其他人,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揭示了做人的道理,或者说是想告诉我们应做一个怎样的人这个做人的道理,不仅仅指的是“我”严于律己的精神,因为如果为了反映这一点的话,前两只猫在文中就显得是多余的了。这一点仅仅是做人道理的一部分。从猫身上,也能反映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去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如写第二只猫中捉去猫的过路人和“周家丫头”又分别代表了损人利己和不闻不问的两种世人。第二只猫遭到丢失的悲剧,难道不是和它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有很大关系吗?所以,我觉得作者写出了人间众生像,各种小人物的处世态度、做人风格在这篇__中都活生生展现在我们面前。
同学们是否同意我的分析呢?我说这些,并不是要大家一定要接受我的观点,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分析、理解。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让大家学会把握__主旨的方法。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真正把握全文的主旨,不能脱离对全文的整体把握,而开头通过比较的方法对第三只猫的分析能帮我们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不知我的分析对同学们是否有启示。希望同学们课后再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与理解。
作业
1、对于一篇__,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下面老师发给大家一些__资料,看看别人是怎样来理解和分析这篇__的主题的,读后是否对你有所启发,你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写一篇小的评论__,谈谈你的新认识。
设计目的:
从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就渗透了这样一个理念:阅读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方法应是科学的。要有令人信服的见地必须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思路,这个作业就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个开放的阅读理念。读读他人的评价,听听他人的理解,说说自己的体会,都是精读一篇__可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争议较大的__,怎样分析作者的思想,怎样看待他人的理解,怎样阐述自己的看法,都是值得学习的。
2、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通过整体把握课文来明确主题的方法。当然,课上学到的方法,我们还要能灵活地运用到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去。以“猫”为题的文学作品很多,同学们可以借助网络搜索一下这类__,先用学到的方法分析理解一下所选__所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可以将这些写“猫”的__作一个比较阅读。
设计目的:
课堂上教师教给阅读方法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能活学活用。通过让学生上网搜索写“猫”的作品并进行阅读,旨在将课内的学习引入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生活的体验。同时教师又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对阅读的范围及阅读的方法都作了一定的建议。这说明每节课布置的课外阅读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系统地、有计划、有步骤展开的。这样的学习,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把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情节简单、结构清晰、思想内涵却较深的小说。所以此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把握全文的主旨。教师有必要借这一课的学习教会学生分析、把握课文内涵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学习、知识的传授,不是被动地让学生接受,而是采用了让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使学生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得学习这一类小说的方法。这种自主学习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自主不是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放任自流,也不是说只要是学生阅读获得的感受都是正确的。这种课堂上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不抛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追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最佳结合点。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中学阶段需要逐步地有计划地进行,落实到每一课也应有所侧重。所以一课一得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篇__在教学中整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都为了让学生明白,一定要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主旨,不能割断课文,孤立地借某几个片断的分析就得出某种结论。但为了整体把握,我们又可以选准突破口,先从对某些重要片断的分析、理解入手,从而扩展到对全文的把握。
本设计注意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注意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即借一遍遍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明白,每一次阅读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对课文的理解不是读一遍就能获得的,每一步的阅读方法指导与阅读要求又是不同的。第一步,方法:速读;要求:借助关键句能复述课文主要情节。第二步,方法:有侧重的细读;要求:借助比较法,把握关键片断的几个重要问题。第三步,方法:精读;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几个细节问题,深入分析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这样的阅读过程,由浅入深,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意味着,师生的交流是平等地与文本对话,教师的引导与分析,并不是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师生可以在课堂上共同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更主要的是把学生带入正确的思维轨道后让他们任意驰骋。
在一节课内完成这篇并不简单的小说的理解,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引导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实在而有效地进行。多媒体的运用,充分体现辅助作用,重在以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作业紧扣课堂教学,在师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推荐阅读他人的评论__,用课上学到的方法,学习正确评价他人的结论。这样能帮助学生在课后更深地把握课文主旨,从而使学生明白,一篇__的理解,可以是不断深入的,这个过程并非一节课所能达到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迁移阅读,借助网络可阅读大量的写同类事物的__,而比较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课上学到方法,为的是到课外进行更大量的阅读。这样的作业设计,大大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与视野,是大大有益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8【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之“我的语文生活”要求最终实现的学习目标是:一是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二是尝试拟写广告词、对联,通过小组评比,创建分享园地等文学活动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初步了解到语文学习的范围不仅仅包括课堂,还包括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招牌、广告语和对联等事物非常熟悉,但是如何鉴赏、评价却是困难的。同时,学生的关注热情也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被压制。
【教学目标】
1.搜集并了解各种各样招牌的含义。
2.发现招牌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招牌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解读名字,走近招牌文化
提出问题:(出示“千仞冈”羽绒服店的招牌)猜猜看,这样起名是什么用意呢?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对名称含义的思考,以趣味引入,让学生认识到招牌和姓名一样不仅仅只是一个称呼,其中蕴含着不同的独特含义。
活动二:交流收获,解读招牌文化
提出问题:各小组已经收集到了相当丰富的关于招牌的信息,小组代表依次展示。
1.首先指出招牌中的错别字现象,组员可以补充。
2.呈现本组对招牌的分类情况,概括招牌取名的规律。
【设计意图】1.全班参与,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让讨论聚焦到招牌的语言文字和表达含义上面。
活动三:回归生活,延伸招牌文化
提出问题:若干年后,你长大了。假如你成了一名创业者,你准备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
1.请你为自己的店铺设计一块有创意的招牌。
2.通过招牌“拍卖”活动,学生展示、解读自己创作的招牌。
【设计意图】换位思考体验为店铺起名的过程,从而了解到招牌的命名,不管运用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大家眼球,招揽四方宾客。
《2023年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档: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精品通用教辅文档】09-05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09-05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精选3篇)09-06
初一下册地理教师工作计划5篇09-07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作文范文6篇09-08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游一一(优秀6篇)09-08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优秀7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