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大班幼儿记录能力的策略

时间:22-10-24 网友

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大班幼儿记录能力的策略
作者:李一蕾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9年第12期

        【摘要】本文结合树为主题的户外探索活动,论述培养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发展记录能力的策略,通过对不同记录表现形式的运用,探究科学学习以及记录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科学活动 记录 表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157-02

        科学探究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内容。《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中提到科学探究中一种重要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表达交流能力是指幼儿通过多种方式,将形成的想法和探究结果进行表征、论述,将科学过程和结论进行总结,传达分享的过程。科学不仅是“做”出来的,也是“说”出来的。表达和交流具有丰富的形式,除了口头语言表达,还可以采用图画方式和书面方式。在幼儿园大树统计和测量活动中,幼儿记录的方式有图画记录,也有表格记录,还有数字记录,他们能够以一种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记录,让科学学习真正回归基于儿童的本质。为此,在幼儿园科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各种探究能力,又要帮助幼儿形成学习品质。

        一、白纸描绘,“发现”跃然纸面——尊重幼儿个性化的表达

        符号是一种早于文字,而且比文字更加直观的语言,是幼儿语言世界中最早出现的书面语言,是幼儿用绘画、图像、标记等形式将所见、所闻、所想的事描述出来,弥补幼儿掌握文字不多、语言表达不足的一种手段。笔者尝试借助符号读懂孩子的思维,帮助他们发现并熟练运用表达规律学会有效记录,主动利用符号清晰准确地记录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所思所想。

        (一)活学活用,数字记录

        在统计幼儿园大树数量的活动时,幼儿选择一张白纸、一支笔和一把尺进行数量统计。在活动中,孩子们主动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同时在笔者的提醒下,开始记录大树的高和树干的粗。幼儿首先在白纸写下的是数字,大班上学期的孩子已经学会写0~5的数字,虽然不少孩子在家里也学写其他数字,但是记录本中存在个别数字书写错误的情况,孩子却不以为意,并且在向他人讲解时能够清楚说出自己的测量数值。有的孩子不会书写数字,他会用画线条的方式代替,这是幼儿在中班学习到的技能,他们在大班时已经能够把经验运用到实践探索中。

《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大班幼儿记录能力的策略-准编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大班幼儿记录能力的策略》相关文档:

大班科学换牙了教案09-01

《换牙了》大班教案09-01

大班换牙了详细教案09-01

我换牙了大班教案09-01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大班(8篇)09-02

中大班音乐教案优秀8篇09-02

春节幼儿教案大班5篇09-02

大班关于节约粮食教案40篇社会09-02

大班幼儿元宵节活动方案7篇09-02

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及反思10篇09-02

下载文档

微信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