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教案(公开课)

时间:23-12-22 网友

曹操《短歌行》教案(公开课)

一、导入(写作背景):

在《三国演义》第48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是来了兴致啊,拿起长矛,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二、曹操简介

(请生叙述所了解的“曹操”)初中已学诗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

《世说新语》“贼喊捉贼”“望梅止渴”

《三国演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1)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

2)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3)精通音律,善诗歌,“建安风骨”的领袖。(代表作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三、文化常识

1)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2)《短歌行》本是古乐曲的名称,属汉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作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集体诵读

2)思考:“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能不能从诗中找出关键词句?(板书:忧)五、具体品味

1.第一层:

1)文本解读(字面义):曹操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这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是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

2)(板书:知人论世):A知人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能人志士都想捉住机会建立功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辉煌的功绩也花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此时已54岁,况且他也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比方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急促感和焦灼感不断地向他压来,这使他禁不住发出“人生几何”的感伤;

B论世再者,在其时,“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在壮志未酬、抱负不得伸展的文人中央很是流行,糊口在那个时代的曹操不成制止地受到这种影响,只好借“对酒当歌”的方式来排遣心中的忧思。实在,曹操说可以靠美酒来解愁,恰好说明这种忧虑是无法排遣的。李白有诗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碰杯消愁愁更愁”,看来这个借酒消愁是不成取的。后文中有“忧从中来,不成断绝”一句,也证清楚明了这一点。

3)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借代)情感?(板书:人生苦短)

2.第二层:

1)仅仅把感叹人生苦短来作为诗歌的起点和终结,这只是一般文人的思想境界,而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只是把这样的慨叹作为本诗的基点,以这种倾吐低唱的方式,为下激昂大方激昂的心曲打下基础。

2)曹操是如何展示他的忧?(用典、比兴)

提到用典,《陋室铭》“孔子曰:‘何陋之有’?”“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第九》),丰富内涵,更精炼含蓄,富于文采。

第一个典故来自《诗经·郑风·子衿》,该诗第一章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通“贻”,音yí,给、寄的意思)“衿”是古代人的衣领,诗中指代姑娘所思念的情人,原意是说“我深爱的人儿啊,你让我深深牵挂,虽然我不能去找你,可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个音呢?”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引用这句诗,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慕。正是这些有才识的人让他牵肠挂肚思念到如今,曹操的意思很明显,他想告诉那些有才识的人,“即使我不去找你们,你们也应该给我个音,主动投奔我”,这才识曹操的真正目的,只不过说得十分委婉巧妙。(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曹操虽然有一批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

第二个典故来自《诗经·小雅·鹿鸣》,曹操间接引用了原诗的前四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义是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同样地,曹操有建立功业的机会,也会召唤人才。要是有贤才来投奔我,我一定会鼓瑟吹笙,以“嘉宾”之礼来款待。曹操此言不虚,他光脚迎接许攸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臣许攸,多次为袁绍献计都不被采纳,袁绍甚至把他当成了曹操的奸细,许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降,大喜过望,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就赤着脚奔出账外迎接许攸,这与“鼓瑟吹笙”相比,那是有过之而不及。许攸也由于感激曹操的礼遇,归服以后立刻献出奇计,让曹操立刻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的粮仓,最终使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这是我国战役史上的典范案例,也是曹操求贤纳才的一段佳话。

3.第三层:

1)句意理解(小组讨论,请生回答)

“诗无达诂”——A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甚么时分我才可以摘取?难过正从中而来,绵延不绝从未截止。想象着贤才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访问,久别相逢长谈痛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实写或虚写)

B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事实上,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已经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而到来。

2)诗的第三节,曹操再次强调他对求贤的忧愁,重申他对人才的礼遇。曹操清醒地认识到,要建功立业,人才是多多益善。尽管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曹操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士子和军事人才,如建安七子,钟繇,司马懿等等,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但他仍嫌不够,对于“求贤之忧”和“礼遇人才”这两个主题,曹操在诗中再三强调,反复咏叹,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还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做出了郑重承诺。他延揽人才的心不会停止,只要贤才前来投奔,无论何时,都一律给予优待。这显然是为了让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人,早日打消顾虑。

3)“忧从中来,不成断绝”,(板书:贤才难得/求贤不得)

4.第四层:

1)比喻:

月明星稀的夜晚,一群乌鸦向南飞去,它们围绕大树飞了一圈又一圈,却找不到符合的居住之所。这样一幅形象生动的写景画面,也是一个寄意深刻的比喻,那些绕树飞翔的乌鸦,实际上就是指犹豫不定的人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对三国鼎峙的局面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依附于谁。曹操对这样的人才是充满着同情和关怀的,也是十分欢迎的。

《曹操《短歌行》教案(公开课)》相关文档: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11-18

短歌行公开课11-18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曹操《短歌行》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1-26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1-28

《短歌行》教学反思12-01

曹操《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12-11

曹操《短歌行》教案(公开课)12-22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12-23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12-31

《短歌行》教学反思经典阅读与朗诵课题研究公开课01-0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