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词,巩固新闻消息的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新闻消息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朗读和默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诺贝尔奖项的魅力,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学习重难点:
1. 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新闻消息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
2. 体会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知识链接】
诺贝尔奖简介
诺贝尔奖创立于1901年,它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遗嘱以其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他的遗产所产生的利息,便被当作“诺贝尔奖”的基金。
颁奖仪式每年于诺贝尔逝世的那一天,也就是十二月十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发。
诺贝尔奖是按照诺贝尔最后的遗嘱制定的,分成下列六项:
(1)物理学奖:由瑞典科学研究院决定,对于物理方面有重要发明和发现的人。
(2)化学奖:由瑞典科学研究院决定,在化学有重要发现和改良的人。
(3)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的加罗林学会决定,在生理学或医学上,有重要发现的人。
(4)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学术院决定,对文学思想有启发引导作用的人。
(5)和平奖:由挪威议会组成的五人委员会决定。为促进国际的友好关系,且为和平会议的设立和普及竭尽心力,在军备的废除和缩减上有重要贡献的人。
(6)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
【预习案】
(1)注音
颁发(bān) 建树(shù) 仲裁(zhòng)
遗嘱(zhǔ) 巨额(é)
2.解释词语
①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②建树:建立的功绩。
③仲裁: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也叫公断。
④遗嘱:指人在生前或临终时嘱咐处理身后各事的话或字据。
3.大声地朗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此则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答: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颁发首届诺贝尔奖。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活动一
1.1.从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交流点拨】1.导语交代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颁发机构以及获得诺贝尔奖人员的资格等情况。
2.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说说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哪些人?完成下表。
诺贝尔奖获得者
国别
主要贡献
活动二
3.第二自然段作者为什么一一列举了获奖者的名字和贡献?
答: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出的贡献突出了新闻准确详实的特点。
4.文章第四自然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你觉得有什么用意?
答:.进一步强调诺贝尔奖的公正与公平。
2.
诺贝尔奖获得者
国别
主要贡献
伦琴(物理学奖)
德国
发现X射线
范托夫(化学奖)
荷兰
发现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贝林(生理学
或医学奖)
德国
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普吕多姆(文学奖)
法国
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迪南(和平奖)
瑞士
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
帕西(和平奖)
法国
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拓展提升】
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不超过30字)(2分)
河南日报2019年5月9日讯 “传民族薪火、展中原风采”。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郑州登封观星台举行。上午11时,火种采集仪式正式开始,手持采火棒的火种采集使者从观星台顶端楼梯缓缓走向采火器,来自全国不同民族的56名小歌手身着各民族盛装,诵唱《二十四节气歌》,礼赞先贤智慧。以火种采集仪式为标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帷幕全面拉开。
标题: 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郑州举行
理由: 概括了新闻的核心事件,突出了新闻主体和地点,表达了河南人民的自豪之情。
2、美文欣赏:
一辈子与卫星打交道的航天大总师
《人民日报》2019年9月22日02版
他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他,就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孙家栋,这个名字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紧紧相依。
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项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等数个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总设计师或总指挥,孙家栋则被大家尊称为“大总师”。
一次发射中,卫星在转运途中不慎发生了轻微碰撞,试验队员们一下子慌了神,谁也不敢保证这会不会对发射造成影响。
接到紧急报告,孙家栋当天就从北京赶到西昌,一下飞机就直奔卫星试验厂房。了解清楚现场情况后,当时已经快80岁的他马上钻到了卫星底下,对着卫星的受创部位仔细研究起来。“卫星没事儿,能用!”孙家栋的一句话,让大家悬在半空的心踏实了下来。
“搞航天工程,没有好坏,只有成败。要保成功,就必须发扬严格、谨慎、细致、务实的作风。”孙家栋总是这样告诫年轻人。
如今已经90岁的孙家栋,与卫星打了一辈子交道。曾经有人问孙家栋:“航天精神里哪一条最重要?”“热爱。”他不假思索,“如果你不热爱,就谈不上奋斗、奉献、严谨、协作、负责、创新……”
几十年来,正是凭着这个信念,尽管从事着充满风险的航天事业,但孙家栋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愈挫愈勇。
20世纪70年代,孙家栋带领团队研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时出现了意外。震惊过后,孙家栋带着大伙儿在天寒地冻中把大片的沙漠翻了一尺多深,拿筛子把炸碎的火箭卫星残骸筛出来,最终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腾空而起。
2009年,在孙家栋80岁生日时,钱学森专门致信祝贺。钱老在信中说:“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了全新的月球背面探索之旅,举国沸腾、世界瞩目。
时针拨回15年前,当国家启动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时,已经75岁的孙家栋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大多数人在这样的高龄都功成身退,他却冒着风险出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孙家栋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里,大家全部从座位上站起来,欢呼雀跃、拥抱握手。而孙家栋却走到了一个僻静的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在偷偷擦眼泪。
“孙家栋无疑是一位战略科学家,总能确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席科学家叶培建院士说,在困难面前,他绝不低头;在责任面前,他又“俯首甘为孺子牛”。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航天尖端产品也是买不来的。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孙家栋说,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没有专家可以依靠,没有技术可以借鉴,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今天搞航天的年轻人更要有自主创新的理念,要掌握核心技术的话语权。
感想:(50字以内)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答案》相关文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 新人教版10-08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10-28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11-27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答案11-28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12-0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附答案)12-04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附答案12-09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单元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案12-2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一等奖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