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境走私犯罪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时间:23-09-28 网友

摘 要 当今社会,在巨大利益的驱使引诱下,尤其是边境走私犯罪愈发严重,许多人都冒着犯罪的危险去边境从事走私活动。走私的猖獗,暴漏了我国在防治边境走私的对策上还做得不够完善;走私直接导致了国家税收流失,社会严重不公平,影响了现如今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文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针对边境走私犯罪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对症下药。

  关键词 走私犯罪 边境地区 防治对策

  作者简介:庞万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13级边防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刑法学、边防管理学、侦查学。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6.034

  一、走私犯罪的概念

  走私犯罪,是指个人或者单位故意违反海关法规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检查、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限制进出口的货物、货币、金银或其他物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或者偷逃应缴关税,破坏国家对外贸易和进出口物品的管理制度,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名的意见》规定,走私罪共有10个罪名,分别是: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罪;走私淫秽物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固体废物罪。从而试图针对其成因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预防的措施,以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走私犯罪的特点和趋势

  (一)走私犯罪涉及到的范围、领域、人员构成、物品类别愈发广阔

  从国家之间发展到洲与洲,各单位之间相互勾结,少数政府工作人员,边民,黑社会相互混杂,物品涉及毒品,肉类,小商品,贵重电子产品等等。

  (二)走私犯罪呈逐年上升态势,诸如厦门远华走私案等大型案件增多,社会危害性极大

  职务犯罪方向居多,涉案金额显著增加,最为著名的就是厦门远华走私案,给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建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近几年来走私犯罪的案件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报道,2014年以来,全国海关共查获毒品、武器弹药、名贵动植物药品及其国家违禁物走私犯罪案件五百余起,占同期走私案件总数的40%,相比之前上大幅增加。由此可见走私犯罪对我国危害极其深重。

  (三)走私犯罪的方式日趋多样化

  我国海关数据表明主要手段包含:瞒关、绕关、转关;制造涂改印章和签名;逃税、偷运、"三假"走私、夹藏进出口货物等。

  (四)走私的销售方式逐步网络化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销售模式,网络化的销售能够很好的对消费者进行购买物品隐私的保护。隐蔽性比较高,不利于公安部门的打击。

  (五)走私犯罪与时俱进,接近国际化

  与以前大不相同,如今的走私犯罪日渐成为国际贸易化、暴力侵权化、集团利益化的趋势,走私与海外集团密切联系。

  (六)走私地多以边境和沿海地区为主

  边境地区紧密接壤邻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沿海地区开发历史悠久、程度较高,具有交通、人脉、经济上的优势。

  三、走私犯罪的危害

  (一)危害我国领土主权完整、国家尊严和人民的安全

  中国海关是我国主权的表现与象征,是我国实现国家核心利益的体现。而社会上进行的走私犯罪是逃避我国海关管理与监督的违法行为,走私直接危害我国领土主权完整、国家尊严和人民的安全,泛滥的走私贸易活动,实际上就是对我国国家主权的轻视,走私必然是破坏国家法制建设,做不到令行禁止,助长社会不正之风的发展,使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扰乱经济规律,严重制约了我国的传统民族工业的生存与发展

  偷税偷税屡禁不止,严重冲击了守法纳税经营的优质企业,破坏进出口管理政策和公平竞争环境。走私活动的猖獗使民族国企深受其害,导致石油化工等行业入不敷出,连年亏损。

  (三)减少我国的国家税收

  (四)污染腐蚀公民思想,导致犯罪率上升,社会危害性极大

  如今走私犯罪不仅包括破坏我国海关监管制度和外贸易制度的犯罪,还往往伴随着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与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紧密相连,贪污腐败成了走私犯罪的保护伞,走私犯罪成了贪污腐败的营养剂,二者联系紧密,从而腐蚀了我国的干部队伍,腐蚀了人们原本纯洁的思想,诱发了其他形式的犯罪,危害我国社会治安的稳定与发展。

  四、边境走私犯罪的现状

  在中国的版图上,地处边陲的地方,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沿边、沿江、又沿海,是中国陆地边境线的口岸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口岸城市走私猖狂的局面。

  五、边境走私犯罪的特点

  (一)境内外相互勾结

  走私分子相互勾结的特征明显。团伙成员多,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实施一条龙经营。国内国外企图走私的违法犯罪分子共同造假的欺骗行为日益凸显。通过国内国外协同合作,弄虚作假的手段,以及境内经营和境外供货的方法,欺瞒欺诈我国海关等相关部门。

  (二)对象以毒品为主   边境地区远离城市中心,加之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条件,种植毒品毋庸置疑;边境地区监管相对薄弱,走私物品相对容易;边境地区贫穷落后,高额的毒品利益驱动着边民们的心里。

  (三)欺瞒商品趋于边缘化

  不法分子把欺瞒重点放在某些边缘化物品上,另辟蹊径冷门商品。进部分进口货物如:瓷器、碗碟被列为冷门商品。此类物品没有被相关监管职能部门划归到其着重监督范围之内,归根于此类物品进口价格不高。海关通关系统也不会专门设置此类物品的风险信息提示,这些商品又大部分是日常用品,名称一般较为普通,不会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注意,因而让部分不法人员通过这种手法申请申报放行。

  六、边境走私犯罪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

  走私犯罪的出现主要是有四个方面:自然资源、生产力、科技水平、关税的差别。我国某些行业产能较低,不能满足需求;我国产品供不应求,不能满足购买需要,因而出现了走私犯罪;我国关税较高,虽然有关部门正积极调整,但是丰厚的利润还是让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

  (二)地理原因

  地理位置优越,边境线长,增大了打击走私的难度。我国有海岸线达18000余公里,陆路边境达22000余公里,监管的难度大,技术力量落后。我国西南地区毗连金三角地区,导致盛产于此地的毒品渗透入境的情况日益严重,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走私犯罪分子的冒险性和活跃性。

  (三)执法原因

  缉私能力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刑事打击不力。现在逐渐倾向于高科技走私犯罪,他们中的大多数利用高科技避免执法检查工作,然后用走私收入的高额资金,更新走私设备。因此,在执法的过程中,很难有效地抑制走私犯罪的增加。

  七、边境走私犯罪的防治对策

  (一)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适当放松外贸管制

  我国实行对外贸易管制,是为了维护本国经济利益。放松外贸管制,确定合理的税率才是遏制走私的根本途径。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才是根本之道。

  (二)增加边境地区就业机会,维护社会公平

  政府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边民就业,稳定边民,有收入才会稳定人心,政府政策倾向基层,倾向边境地区,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三)加强对走私犯罪的打击力度

  在可行的一定范围内适当加大刑罚力度,真正起到震慑走私不法分子的作用。法律手段能够很大程度上对准备进行走私违法犯罪人起到震慑作用,迫使其放弃犯罪;还能有效地对走私犯罪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离开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也能使整个社会风清气正。

  (四)加强缉私队伍建设,开拓更多情报渠道

  走私分子的侥幸心理是导致走私犯罪的重要原因,加强缉私队伍建设,提升缉私能力可以有效进行反走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情报力量渗透到走私的每个环节。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特别是要深入摸查,及时研判,做到有针对性地打击,切实提高成效。要加强对现有的市场监管督促力度,加大对走私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同时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氛围。针对走私犯罪的侦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从情报入手;从发现物品入手;从控制渠道入手;从讯问已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入手开展侦查。

  (五)加强监督,消除保护主义

  一定程度上消除针对地方的某些保护主义,加强中央对各级地方的管理监督力度,令行禁止,适当扩大地方自主经营权,抑制不正当竞争的消极心理,从而减弱地方保护主义。

  (六)加强法制宣传力度,提高法治意识

  尽管很多人没有深刻认识到走私的危害性。但是国家建立关税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工业体系,如果让外国廉价商品随便流通,我国经济建设必然受到阻碍。因此,加大对走私犯罪危害的宣传度,提高民众的社会高度责任感和抵触走私犯罪的想法,将一定程度上使得犯罪率降低。

《论边境走私犯罪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相关文档:

论边境走私犯罪的危害及防治对策09-28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实施办法》的通知10-09

中印边境争议地区06-2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