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时间:23-09-24 网友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单纯的认为:没有病痛,没有恶疾便是一个人健康的表现,同时,这也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唯一标准。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文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因素和客观条件开始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人们的心理健康衡量标准有了新的界定和评判。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心理因素对于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 对心理健康的关切程度也与日俱增。我们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生物体, 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 有着复杂心理活动完整的社会人,是否健康不仅只关乎身体是否患有疾病。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新概念: 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趋于完满的状态。由此可见, 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 和相互作用,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1946年,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一个定义: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上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层次水平、较高自尊心、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主要群体,并且即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主要力量。其他社会成员对于他们的关注也是与日俱增。大学生的作为和贡献都会对社会变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了社会的聚焦。

大学生们渴求知识,关注时事,学习文化,并且将国家发展民族希望和自身的学习成果联系到一起,不仅迎接着未来光鲜的生活,同时也即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挫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学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根据调查统计, 目前我国多数大学生心理是健康的, 有着较高智力水平, 强烈求知欲望, 学习效率高, 情绪稳定, 乐观自信, 充满朝气, 人际关系良好,善于自我调节, 适应性良好,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据一次全国抽样调查显示, 目前, 有23%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 其中一些人因悲观、失望、沮丧、烦恼、焦虑、紧张、抑郁、孤独、恐惧、敌对等各种负面心理情绪和行为紊乱而导致心理极度失调, 有的甚至发生出走、自杀、凶杀等事故。事实上,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仅是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从而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大学校园是一个足够展示人际关系的地点和场所。人类,毕竟是群居生物。学生在校,要深刻地体味和不同的人进行接触甚至是深交的过程。如何待人,如何接物,如何交谈,如何理解,如何倾诉等等,都是在校生们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大家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生活内容。如果只是在学习上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但在做人上却得不到同学们的好评,那么在校成绩只有一半的分数,却不能达到完满的状态。那么,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这样的心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同学们的心理问题呢?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涉及的方面是繁多的,但是,归根结底,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首先就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在不断地革新变化, 各种思潮、观念在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 大学生面临的正是一个情绪多彩的世界。与此同时, 科技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商品极大丰富, 物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加之大学生在日后都要面临就业择业的问题,同学之间,势必要为此而产生不同的矛盾冲突。所以取而代之的是竞争的加剧和压力的增大, 导致了大学生心理负担剧增,心理上容易出现疲惫迷茫和困惑。

其次就是家庭原因,家庭的各种情绪氛围和家庭的教养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的各种情绪氛围是大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形成的前提, 家庭成员间的语言及人际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 对于处在个性形成期的大学生的影响更具有特殊意义。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法和人格气质类型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心理, 潜移默化而非一味宠爱的, 开明的而非专制的, 民主平等而非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的家庭教育才能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作为长辈,平时的行为习惯以及某些言语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会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形成或深或浅的积淀和作用。所以,有的父母因为客观或主观上的原因而不注重自身的言行与举止,甚至对孩子的过错动辄打骂,并且使用过激的言语。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的、甚至是劣行的影响。还有的家长因为过度焦虑而将这种情绪施加到孩子的的身上,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精神阻碍,使得他们要付出更多的注意力去投向学习当中,无疑给他们造成了负担,这些都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隐患。

再有就是学校环境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招生并轨、交费上学、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弹性学制、主辅修制、自主择业等改革方案的实施在大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求学、业过程中选择机会的增多, 以及选择难度的增大, 会使大学生产生更多的焦虑、不安、失落、无所适从。而择业过程中, 人才市场的不规范更深刻地刺激着他们的心理, 学生既希望参与竞争又害怕失利; 既希望有更多的机遇, 又担心失去原有的保障, 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过量的心理压力是产生心理障碍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当今时代的竞争和选择就业及自身兴趣的影响,都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作用。社会的激烈环境,来自身边的对抗,在无形中给予了大学生们一定的压力,使他们产生畏惧甚至是逃避的意识,这些,都不利于他们日后的工作生活。

当然,学生们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是占到了一定的比重,我们常常说:“内因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观因素主要的表现是什么呢?笔者做了如下分析:

首先,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在校学生很少体味社会实践,往往是对成功和荣誉体验得多, 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得少, 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易于形成大学生人格的不完整, 有的学生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 或自卑, 或自负而不愿与他人交往, 有的学生因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 因一门考试的失利而紧张、焦虑, 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不稳定。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观察社会, 往往会一切以自己的意志为标准, 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影响自己利益的事便树为敌手, 甚至产生偏激思想和情绪。

其次,自身思想观念的影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的心理健康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从未成熟到成熟、未定型到定型的变化时期, 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容易左右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从心理上出现不良情绪, 往往很难科学准确地观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如果在这个时候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调节, 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比如: 由于受拜金主义的影响, 有的大学生衡量是非成败的唯一标准就是金钱的多寡, 这种思想观念使其心理产生对于金钱的强烈的归属感, 患得患失, 惟利是图, 致使心灵扭曲。由于功利主义的影响, 有的大学生的做事原则和做事标准就是, 有利则做, 无利便不做, 表现出过度的惟利是图, 这种思想观念导致其形成狭隘、自私的心理定势。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由诸多方面所引起的,不能单一地看待或是直接地解决问题,要做序渐进地、具体地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全面地看待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可以较好的对其进行一个系统的解决。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关文档: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方案汇集9篇10-07

大学生心理课心得体会(共8篇)10-19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心得体会10篇10-19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4篇)10-19

大学生心理课心得体会10-19

大学生心理课程心得(10篇)10-19

关于大学生心理课心得体会5篇10-19

大学生心理课心得体会10-19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10-19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方案最新5篇10-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