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开展的可行性及思路研究

时间:23-05-03 网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开展的可行性及思路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对小学生们在生活和知识应用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新要求,力图促进小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对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及进度情况需要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开展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创造出一套满足新课程要求的、利用小学生们全面发展的教学之路。

如今虽然广大教师们积极探索关于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创新之路,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不同程度地向传统教育靠拢,对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并没有带来很好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就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开展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探究。在此之前,充分了解现今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现状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没有充分了解

由于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甚至是学校对其都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些学校甚至都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认为其对小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不会产生积极影响,不予重视。以上情况即是因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了解不够,以至于“盲人摸象”,不能考虑到开设这门课程的深层含义。所谓的综合实践课程,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现今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很多,但能用于社会实践中的内容比较欠缺,为了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避免培养出大批只懂学习而对社会实践一窍不通的人,在小学时期开设社会实践课程,起到一个启蒙的作用,对孩子们在今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与传统的课外活动课相混淆

不少地方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或多或少地与传统的课外活动课程相混淆。传统的课外活动课是利用课外的条件资源,结合教师的讲授,给学生更为直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课堂的进行。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传统的课外时间课程是有区别的,其不单单时将授课平台转移到了课堂之外,更是一种授课模式的转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孩子们需要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发挥其主人翁的精神,更利于孩子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有助于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从而切实提高每位孩子的综合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以旁观者的角色,对孩子们的实际表现有全面的掌握,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每位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制定各自的教学策略。这样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且对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开展的可行性及思路研究》相关文档:

【精品】 市国土局新常态下做好国土工作的思路计划10-13

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心得体会11-12

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工作汇报11-12

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工作汇报11-12

大学生常态化疫情防控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5篇)12-08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亮点特色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材料)12-12

常态化疫情防控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最新2篇01-01

[经验交流]统计局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信息简报01-30

城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经历简报01-30

新常态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3-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