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汪钥龙 莫海燕 魏炜 满莹莹 牛钦文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0年第08期
【摘 要】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顶层设计不足、学生参与度较低、团队组建不合理、经费支持不足等问题,提出高职院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策: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活动宣传,提高学生参与度;合理组建团队,提高活动针对性;加大经费投入,健全保障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暑期“三下乡” 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019-03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经过20余年的发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早期教育宣传、农业知识普及和卫生宣传等方式,转变为响应和服务“建设美丽乡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志愿服务、文化宣传、科教兴农、医疗法律服务、环境保护、土地规划和创新创业等内容,为推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方式,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改善和提高其活动成效,充分发挥其实践育人功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扎实推进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工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总结近年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提出提升高职院校暑期“三下乡”实践育人工作成效的对策,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
一、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情况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每年均组建数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进行实践活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河池市东兰县的扶贫工作相结合,深入开展实践育人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依托交通行业优势,立足交通特色,依托挂职干部,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开展学校暑期“三下乡”系列脱贫助困活动,为东兰县部分貧困村屯开展土地规划、水源检测和环境治理等主题活动,锻炼青年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助力脱贫攻坚的能力,不断提高本领,树立工匠精神,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近7年来,学校团学组织共派出40余支暑期“三下乡”团队在东兰县6个贫困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获得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美丽广西服务团全国级重点团队”、“弘扬志愿精神·服务乡村振兴”村土地利用规划服务团全国级重点团队、“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等称号。截至目前,学校社会实践团队被评为全国重点团队5个、自治区级重点团队9个。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不足。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几乎都是由学校团委和学校各级团组织负责承办,缺乏学校其他部门的参与。以2018年为例,共青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共组建8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东兰、百色、北海等地积极开展参观考察、国情区情调研、学习体验等形式的活动,但是在此过程中,几乎没有学校宣传部、教务处和思政部等行政部门的参与。
(二)学生参与度较低。根据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统计,每年全校各系部主动报名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比例约为6.5%。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工作部分别对2018年和2019年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您是否为学生干部或党员”这个问题上,2018年有91.3%(160名学生中的146名)的学生选择“是”,2019年有91.7%(313名学生中的287名)的学生选择“是”,表明历年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员均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为主。在另一项针对全体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认为作为活动志愿者在暑假前期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会影响自己的期末成绩。另外,部分学生做暑期“三下乡”活动志愿者的功利性太强、动机不纯,将活动视为学校布置的暑期作业,或者只是为了给就业面试增加筹码等,这说明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志愿精神,没有从思想上认同活动的重要意义。
(三)团队组建不合理,针对性不够强。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制只有三年,很多学生读完大二就开始进行专业顶岗实习,这导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人员普遍由刚读完大一的低年级学生组成。这些学生在大一基本学习的都是基础课程,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还比较薄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服务当地群众。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别组建了新农村规划服务组、测量服务组、水质检测服务组、生态种植服务组、居住环境检测服务组、美丽乡村服务组、道路规划搭建服务组、家电维修服务组、红色教育宣讲组、文艺下乡服务组、教育关爱帮扶组、精准扶贫服务组,但是根据后期各村第一书记对各组服务村民的跟踪了解,大部分小组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并不能真正为村民提供专业服务。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学校团委书记和系部书记全程指导,学校团委老师和各系部辅导员带队,各团队均能维持良好的纪律。但是,由于各实践团队专业指导老师较少,甚至存在系部很多专职教师从未参与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导致大部分情况下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因此,在当前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情况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缺乏思政方面专职教师的参与,不能充分发挥活动的实践育人功能。
此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要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应该因地制宜。但是,调查发现,不同的活动团队所开展的活动基本是相同的,缺乏对当地的前期调研,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东兰县,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包括韦拔群纪念馆、韦国清纪念馆、列宁岩、韦拔群故居、魁星楼(红七军会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却未能充分利用东兰县的红色资源对学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四)经费支持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离不开相应的经费支持。为此,必须合理安排经费支出,为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但是,调查发现,40%的老师和55%的学生认为暑期活动经费不足。一位参加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干部在问卷调查中提到,“由于经费限制,我们一些活动道具无法购买,导致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希望学校可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系部的一位老师表示,“由于每年分到系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费有限,导致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较少,部分学生失去锻炼的机会,而且由于经费不足,很多项目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校实践育人的成效”。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扎实推进实践育人的重要方式。作为贯彻落实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应当对此制定具体的教学标准。但是学校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度还不够,缺乏关于利用此活动加强学校实践育人的长远规划。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不健全。制度建设是做好此活动的保障,学校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活动的各个阶段,都没有做到标准化和制度化,比如在活动前期缺乏志愿服务培训,在实施阶段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不足,在结束阶段的总结提高不够等。二是激励机制的缺乏,未能将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计入工作量,不能明确将此活动与教师职称评定、绩效奖励挂钩,难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三是未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各项权利和义务进行有效保障,导致部分家长不支持、不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加实践活动。
三、高职院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高职院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应由高职院校党委统一领导和协调,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协同。成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整合、明晰各职能部门、人员的职责和行为,形成系统、完整、有力的暑活动组织架构。二是建立协同议事机制。定期召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协调会、联席会,明确活动各个阶段的分工与合作,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运作协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三是建立运行评价机制。组织全校各实践团队推广评价机制,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控制,不断提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成效。
(二)加强活动宣传,提高学生参与度。大力宣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原则、目标等内容。每年举办活动之前,认真研读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通过活动的主题分享会、动员会、前一年度活动先进事迹报告、调研和讲座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结合文件精神整理好学校当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要求、方案等内容,并认真贯彻下去。每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之后进行活动总结提高,通过微信、微博和短视频等方式宣传活动的成果,达到感染、教育其他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
(三)合理组建团队,提高活动针对性。坚持“大思政”教育观,选派思政方面专职教师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实践育人。通过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活动,对学生进行脱贫攻坚方面的理论辅导,讲清活动的党情、国情、区情大背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认知,明确参与活动的目的和使命。同时,鼓励专业老师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各专业活动小组的服务水平。鼓励广大学生学以致用,将自身专业技能学习融入脱贫攻坚实践,利用自身掌握的思想政治(下转第61页)(上接第20页)理论知识,向当地群众宣传国家战略,讲解党的相关政策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专业知识和理论认识,提高团队整体服务水平。
提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深入挖掘其实践育人元素,系统化设计、构建实践育人模块。一是针对活动地的特点,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与当地政府共建实践基地,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二是通过参观、考察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成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三是学以致用,对当地农业、产业等情况进行调研,因地制宜地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新农村建设,并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四是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加强爱心教育,如可以让师生与当地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通过写信或者邮寄物品的方式帮助留守儿童等。
《新时代高职院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文档:
心得体会:人民幸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最新)09-01
筑梦新时代奋斗正青春演讲稿(7篇)09-03
筑梦新时代青春勇担当演讲稿13篇09-02
奋斗新青年追梦新时代教师演讲稿(5篇)09-02
新时代税务工作者心得体会09-02
新时代税务工作者心得体会09-03
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演讲稿600字5篇09-06
新时代的护士演讲稿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