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城市与旅游资源的相关性
弄清城市与旅游资源的相关性,是我们认识和促进城市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为此,我们有必要追溯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古代祖先筑城兴市除了发展城市的政权职能外,客观上对城乡人民发展商品交换,保护城内工商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促使了城市人口群落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在城市的集聚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这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城市逐步成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成为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摇篮和载体。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类的智慧、文化和历史就在城市打下了一连串的印记,并随着时光的流逝,遗留至今,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宝贵遗产。这不仅具有考古的文物价值,而且,成为我们追寻祖先足迹的极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旅游资源,是城市的孪生兄弟。
不仅如此,由于生产和生活对水资源和交通便利条件的要求,古代人一般又在江河湖海之滨形成群落。或依山傍水,或地处交通要道,又借重于天然美丽的山川湖海环境。这样,不少城市又具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这就是为什么城市普遍具有旅游资源的缘故。只不过不同的城市在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各有所长而已。但是也有不少城市二者都十分丰富。例如,多脑河畔的世界名城维也纳,公元一世纪就是罗马帝国的重要港口和交通要塞,后来成为奥匈帝国的首都和奥地利的首都。多脑河流贯市区。该市西郊山地森林葱郁,自然风光优美。加之,市内圣斯丹芬大教堂、贝尔凡德尔宫等古建筑相映耀辉。1801年又建成维也纳歌剧院,成为世界歌剧中心,音乐之乡。贝多芬等世界著名音乐家,就在这座美丽的城市获得薰陶,成为一代音乐宗师。我国的北京、南京、西安、杭州等城市,既是许多王朝的都城,又是风景优美的胜地。北京的天安门、故宫、十三陵、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古建筑的瑰宝和美丽的香山,为世界罕见,使北京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化名城。
上面,我们简略地阐述了城市与旅游资源的相关性,说明了旅游资源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沉淀的一般规律性。在当代,旅游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产业,上述城市与旅游资源的相关性,又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变化。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和品位高的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反过来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甚至由此产生了新兴的旅游城市。例如,湖南的张家界市,就是因以张家界等武陵源世界罕见的自然风光而蜚声中外,吸引了千万计的国内外游客,为适应发展旅游业的需要,1994年国务院批准更名而成立的新型旅游城市。目前该市已兴建了一级国际机场,开通了全国17条航线,并大力发展铁路、公路等交通网;兴建了国际国内直拨和移动电话网,以及水电等旅游基础设施。改造了旧城区,使张家界向世界一流的旅游城市发展。该市的武陵源管理区(县级城市),就完全是因武陵源旅游资源开发而新建立的崭新城市。因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城市发展和新型旅游城市诞生的新趋势,在全国许多旅游城市中也得到了佑证。认识城市与旅游资源的相关性,及其在当代演变特点,对我们自觉地进行城市规划建设、职能分工,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旅游资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城市蕴藏的旅游资源,在当代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经济资源。在自然经济的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消费需求还局限在吃、穿、住等追求温饱的阶段。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观上还缺乏迫切的要求,客观上也不具备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条件。因此,许多宝贵的旅游资源沉睡千年。在的露宿荒野,甚至坍倒破坏。更有甚者,在愚昧的思潮影响下,还人为地将千百年的文物古迹当作“四旧”破除,酿成民族的悲剧。可见,城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既受到思想认识的影响,又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旅游在我国飞速发展,各地兴起了旅游开发热,也出现了破坏城市旅游资源的新情况。因此,对城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又提到了议事日程。从当前的情况看,城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
旅游业在当代是一项极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据国际上一些著名的经济机构和权威人士预测,它将继石油工业、汽车工业之后,成为21世纪的第一大产业。我国发展旅游业,首先要认清下个世纪世界产业结构变动的这个大趋势,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目前在各级领导中,把旅游业仅仅看成是“游山玩水”、“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人,可能不多了。但是,在重视旅游发展中,对如何促进旅游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都存在着新的盲目性。有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品位又高,很有发展前途,但却不敢以旅游业为龙头,总认为它不是物质生产部门,不能创造物质财富。这样,不能发挥本地的旅游资源优势,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的城市有某些重要的旅游景观,但分布比较分散,或交通条件差,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却又在那里大兴土木,费巨资去开发。这两种情况都脱离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该大力发展的不敢大力开发;不应大力发展的却在那里大力开发。这样,不仅没有合理使用国家资金,更重要的是没有把发展旅游业与发展经济协调起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还有一种思想也值得注意。这就是仅仅把旅游业看成是经济事业,而忽视了它同时又是一项文化事业。旅游业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和风尚。例如,有的城市为了招徕旅游者,大肆宣传迷信甚至腐朽的东西,使沉渣再度泛起。这种只为赚钱,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值得注意。还有的城市不顾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短期行为严重,如此等等,都反映了在发展旅游业时,没有把丰富、健康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作为旅游业的生命。因此,在发展城市旅游业时,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既要从产业的高度,使旅游业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又要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注意保护、弘扬、丰富和发展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传统。这样,发展旅游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形成特色。
统筹规划是国家从宏观上调控城市和旅游协调发展的一项带根本性的措施。它包括多个层面。第一,在上级(国家、大经济区或省区)综合发展规划指导下,搞好城市的综合发展规划。城市综合发展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母规划。它包括经济、社会、科技、生态等各个方面。它从横向协调城市各类产业、各个行业的按比例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旅游业关联着70多个行业,是带动面最宽的产业,其发展本身也因此受到相关行业的制约。孤军发展旅游业是不能持久的,必须协调好它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比例、规模和结构。这样才能提高城市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由市场导向,搞好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城市综合发展规划的子规划、部门规划。在综合规划的指导和制约下,要明确城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方向、重点和特色,与综合规划上下衔接一体发展。制定城市旅游总体规划要注意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避免纯技术性的静态规划。要由市场经济思想来统帅。着重要解决好市场与特色的关系。发挥城市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不能脱离市场,尤其是不能脱离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的旅游事业起步时间还不长,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内陆城市的旅游收入,还是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要来源。考虑到我国2000年实现小康水平后,国内居民的旅游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在相当时期规划城市旅游发展特色时,应该要考虑本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历史文化等因素,不能一味求洋,模仿国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从市场出发,也要考虑和充分利用本地的旅游资源优势。现在许多城市开发旅游,一哄而上盲目雷同。一说搞民俗村,有的城市就搞上10多个民俗村景点;一说搞缩微景观,各地都模仿这种形式,形不成自己的特色,客源减少反而失去了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本地旅游特色,也不会有广阔的旅游市场。因此,我们要妥善处理好市场与特色的关系。第三,要把旅游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结合起来。旅游发展的规划布局要与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城市建设布局形成城市的面貌和特色,这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和人造环境,有利于发展城市旅游业。同时,在城市建设布局中,还要十分注意妥善保护古建筑物、古树等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旅游总体布局也要成为城市建设布局的一个有机部分,使景区和景点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布局规划,浑然一体。这样,景区和景点的建设才能得到城市各方面建设的配合。在这方面许多古城、名城的建设,创造了可贵的经验。首都北京既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又是世界文化名城。近几年在城市建设中十分注意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据报道整个北京的城市建设,就是以天安门、故宫为中轴线展开布局的,这样,使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保持了古都雍容典雅的京都气派和庄严风貌,在具体建设项目上,许多建筑物注意继承和保持京都宫殿式建筑艺术,十分注意保护文物古迹和自然生态。使北京的新老建筑浑然一体。既有现代化的伟大气魄,又保持和光大了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特色和风格。又如青岛市的建设也很有特色,城市建筑风格与其它城市迥然不同。科学地吸取了国外建筑形式的精华,形成了我国海滨城市建筑的特色。整个城市的建筑布局、设计,与蔚蓝色大海的生态环境十分协调,使人感到青岛的每一处建筑物,在大海的映衬下,都是一处美好的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还有西安唐代古城的恢复和建设,也极有古都长安的千年风韵。这些城市的旅游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有机结合的经验,值得其它城市研究和重视。现在,有的城市搞建设,不注意与本地的旅游资源的特点和风格相一致,城市建筑物千遍一律,象堆积着一块块火柴盒式的积木。这样,城市本身就没有自己的面貌了,更谈不上形成吸引旅游者的独特的美好形象。这个问题在民族地区特别重要。我参观过国内一个闻名世界的景区,地处以土家族为主的民族地区,自然风光奇特,民族风情浓郁。那里的旅游业兴起后,建筑不少的现代化宾馆。但建筑形式基本雷同,竟没有一幢富有土家族建筑特色的吊脚楼式的旅舍或宾馆。是否可依山傍水建筑一些外形象土家吊脚楼、内部设施现代化的小型宾馆,或者让景区的土家族居民,将自己的吊脚楼开辟为个体旅舍呢?这样,使旅客更能体味民族风情和山光水色,吸引力可能更大。因此,旅游城市的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问题,很值得深入研究,以期收到两全其美的效果。第四,在城市旅游总体规划中,要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以往我们做规划,往往只重视硬件的建设,即重视景区、景点的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如交通、宾馆、娱乐园厅等方面的建设。这固然十分必要,这方面不建设好,旅游的可进入性就降低了。但是,仅仅注意这个方面还不够,还要注意软件,即旅游管理体制、社会治安、通讯信息、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以优化旅游环境。现在有的城市,尤其是在行政区域交界的景区,管理体制混乱。一个景区往往属于几个城市,各地政策又不一致,常常因自身的利益扯皮吵架。例如,千岛湖就座落在淳安、建德等县。三峡景区就跨越湖北省的巴东、秭归、宜昌、四川省的奉节、巫山五个市县。因此,要在规划中研究和解决统一管理的问题。否则,多家经营一个景区,管理体制上混乱,会使游客感到十分不方便,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就是在一个旅游宾馆,也有个经营管理的问题。有的内部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低下,甚至乱收费坑宰游客,使游客望而生畏不敢再来。最为严重的是有的城市和景区,社会治安混乱,游客缺乏安全感,以至酿成“千岛湖事件”这样的恶性事件。这些软件方面的建设,在规划时都需大大加强。要统筹考虑制定措施,以建立城市旅游的良好形象。否则,因软件建设的失误,恶性事件的发生,也会断送我国旅游发展的美好前景。
3.深度开发,把旅游与经贸结合起来,把专项开发与综合开发结合起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的合理开发利用,还不仅仅体现在自身的良性循环上,还要发挥旅游的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这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开发模式。在这方面,目前一些城市创造了许多好经验,面向世界,突出特色,起点高、效益好。湖南省近几年形成了“三节一会”,即岳阳市的国际龙舟节,张家界市的国际森林节,常德市桃花源的国际桃花节、衡阳市南岳的传统庙会。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会,淄博陶瓷玻璃艺术节,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都影响很大,在引进外资,发展外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城市的对外开放。目前,这种从城市旅游资源出发的深度开发,在旅游项目的设计开发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把专项开发与综合开发结合起来,并向弘扬民族文化的深层面发展,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游客。例如,继深圳市微缩景观“锦锈中华”的开发成功之后,最近,在北京又推出了“中华周易山庄”。有的名山推出富有神话色彩的“祭天文化旅游”。还有的城市和景区推出了科学考察旅游、探险旅游、漂流旅游、古文化旅游、修学旅游、书法旅游、烹饪旅游、中医康复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等。体现了旅游向更高的精神文化消费层次发展的趋势。湖南省张家界市近几年着力于这种转型,目前该市已从原来单纯的游览山川风光为旅游项目的自然风景区,发展成为现在集观光、探险、科研、疗养、民族风情、民俗习惯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这种杂交式的综合开发,更有利于发挥旅游的深层次功能,促进人的内在素质的不断提高,值提提倡。
4.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提高旅游科学技术。
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需要资金和技术的牵动和支持。目前国家资金有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勇于打破国营旅游机构依靠国家拨款、贷款、一统天下办旅游的格局。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法制管理下,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办旅游的新型格局。要把旅游经营单位进一步从事业单位中解脱出来,实行商业化经营,使其公司化、股份化、市场化,以利于吸收海内外资金,引进国外先进的旅游科学技术,促进我国的旅游业向高科技、现代化方向发展。现在许多城市在多渠道引进旅游开发资金方面作出了榜样。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大胆让出经营权,去年初与马来西亚保利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宝峰湖公园。现已到位资金1100万元,整治了索溪河堤,深度开发景区、景点,增建中华奇趣园、国际奇珍异兽观赏园、人造瀑布、升降梯等一批新景观,使高山翠湖在武陵源风光中更为灿烂。另外,长沙市湘江中的月亮岛、常德市桃花源中的宋代道教观,都正与外商协商共同开发。此外,古建筑的恢复、保护、维修、旅游区的生态保护,景区、景点的参观保护设施等,都有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和运用。在这方面,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值得大大加强。
三、城市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尤其是城市人文旅游资源,有的价值连城,甚至为无价之宝,一旦破坏将不复拥有。近几年旅游业大发展,由于我们忽视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掠夺性经营,在景区乱搭乱建,大量的旅游资源被破坏。有关资料指出,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山顶是我国仅有的冻原地带,由于游客猛增,缺乏保护,已遭破坏。泉城济南,过去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一派家乡美好景象,现在已不复存在,甚至连著名的趵突泉、珍珠泉已濒临无水、污染严重。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人间天堂的苏杭,都人满为患,美丽的山光水色也遭到污染。再如许多古墓被盗,如此现象相当普遍。这时状况,促使人们对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进行反省。如不再正确处理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我国的许多珍贵的旅游资源将毁于一旦。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资源得以继续利用,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保护重于开发。旅游资源的保护,当前要切实抓好下述三个方面,尤其是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景观、景点的保护。这是对旅游资源的直接保护,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顾景观、景点的承受能力,掠夺性经营,它直接破坏了旅游资源。可采取的保护措施,一是对景观和景点加强维护和维修。尤其是对人文旅游资源,要加强保护。目前还有许多珍贵的人文资源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例如,湖南沅陵县的大型宋代红字碑,至今还露宿在荒郊草丛之中。许多城市珍贵的古碑字画也在风雨中受冲刷。再如,有的城市,内的古建筑物年久失修,将要倒塌,还有许多古迹在城市建筑中被拆除或淹没,实在令人可惜。这除了要加强人们对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外,还要解决急需的资金等实际问题。二是要加强对景观、景点的防火、防盗、防腐蚀等安全保护措施,例如,有的世界闻名的森林公园,还缺乏一支具有先进设施的防火急救队伍。一旦森林失火,后果不堪设想。再如,有的森林公园遭到虫灾,林木受损。一些溶洞二氧化碳污染严重、甚至钟乳石被盗。诸如此类的问题急需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三是要坚决执行国务院制定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制定相应的保护景观、景点的规章制度,加强执法监督,杜绝破坏景观、景点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2.旅游城市和景区的生态保护。这是对旅游资源的间接保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我们知道,生态系统是特定区域中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生物与非生物进行着物质的交换,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稳定的系统。就人类自身来说,就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群落。生态环境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地球空间。因此,人类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同时受到自然界的约束。自然规律并不因人类的存在而失去作用。我们在改造自然时,必须注意遵循自然规律,注意保护生态平衡。否则,我们将自食恶果,受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一般地说,发展旅游业如同发展工业一样,造成资源耗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对生态环境直接造成了损害。问题是我们要将这种损害,控制在生态环境能够同化和自净的能力限度之内,使生态系统尚能保持稳定的状态。否则,任凭无计划的掠夺性经营和过度开发,将会造成生态环境的退化。最终使得我们向自然索取的利益,远远无法弥补我们将要付出的代价。特别是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旅游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其遭到破坏,无异于“旅游自杀”。上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山顶冻原地带的破坏,济南泉水的枯竭二例,就是破坏了生态环境遭到自然惩罚的实例。对旅游城市和景区生态保护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对旅游城市和景区生态保护的认识。要对全民进行教育和宣传,更新陈旧观念,提高生态保护的自觉性。例如,要改变长期以来,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忽视旅游污染的思想观念。一般地说,旅游者所消耗的能量和物质,产生的废物污染,比当地居民要多。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骤增的人流,且集中在旅游城市和景区,产生了对生态环境的一些要素,如大气、水、地表等污染。这种污染,不亚于工业的“有烟”污染。我国许多旅游城市存在的脏、乱、差就是一个佐证。就是对旅游资源来说,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景观退化、甚至产生物理化学变化。例如,我国许多旅游开发的溶洞,由于游客太多,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超过了景区或景点的自净能力,溶洞内原来洁白的钟乳石都变黑了。这些对旅游资源的污染损坏情况,比起治理工业“三废”代价更高。另外,认为旅游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的观念,也是有碍于保护生态的错误观念。旅游资源除人造景点、景观外,一般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只不过它的耗损一时不易为人们所察觉而已。自然风光破坏后,不复存在,人文资源破坏后,不可复得。虽说某些古建筑和文物可以复建或复制,但其文物价值已经丧失。例如,江西的滕王阁虽已复建,但已不是千年的古楼,没有文物价值了。因此,我们要以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代的高度责任感,千方百计地保护城市美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使之代代相传,永续利用,为人民造福。
第二、防重于治,开发旅游项目时,要认真进行环境效应评估。保护旅游城市和景区生态环境,关键在于把住旅游项目开发关,禁止对生态破坏严重的旅游项目的开发。这比造成污染后再来治理环境更为重要。“防”的主要措施,是认真开展旅游项目的环境效应评估。所谓环境效应评估,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开发项目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生物和物理方面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开发项目对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各个方面造成的正负效应及其程度,并据以形成科学的评估结论,作为有关部门决策时的重要依据。通过环境效应评估,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轻微的项目,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的项目,要禁止开发或实施。这样,从源头把住保护生态环境关,杜绝污染源的产生,以保证开发利用风景名胜的合理性,使旅游资源的开发,既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我们在旅游城市,就应多开发一些绿色工程和污染少的工业,要禁止兴办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的工业项目。在景区中心不要兴办工业。对不同性质的景区的旅游项目,要选择不同的开发方向和规模,控制不同的人流总量,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第三,采取综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一是要加强对旅游城市和景区生态环境的监测,及时治理污染源。要建立和健全旅游城市和景区的生态管理和监测机构,制定科学的生态保护指标体系,培养和提高生态保护的专业技术队伍,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治理。二是建立保护生态环境基金。除由国家从旅游收入中适当拨款外,主要由游客和旅游经营单位缴纳,以弥补生态环境资源的耗费。生态环境基金也要建立有偿使用机制,使之不断增值。三是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国务院已颁布《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环境保护法》、《森林保护法》、《海洋保护法》等10个有关保护生态的法规,并酝酿制定《旅游法》。各地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法规,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条例,并逐步组建一支生态执法队伍,宣传生态法制,严肃处理破坏生态的案件,培养公民的生态法制观念,促使生态保护走上法制的轨道,蔚为风气,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我国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就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城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关文档:
全国及各地区旅游行业相关政策汇总积极发展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技术02-13
城市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02-13
长沙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开发建议05-15
郑州市旅游资源介绍ppt06-01
利用旅游资源开展地方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10-24
宿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02-13
会东县旅游资源分区评价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