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按照深入推进农业协作,将打造农业协作典范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蔬菜产业实际,起草了《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一个标准供外”原则,充分发挥我市气候资源和农产品品质优势,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和其他国内大中城市,放大出口蔬菜品牌效应,大力推广绿色提质增效技术,建设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创新社会化服务,强化产销对接,利用综合保税区优惠政策,扶持培育进出口企业,发展订单生产,连接产业链、构建利益链、完善服务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高质量农业发展平台的新格局,把我市打造成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二、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建立完善直供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蔬菜产品质量标准,打造具有可辨识、易流通、有内涵的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产业链全程可监管、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到2025年,瓜菜面积达到120万亩,培育带动能力强的蔬菜销售企业100家以上,发展出口出口蔬菜备案基地60家以上,备案加工厂10家以上,培育进出口龙头企业10家以上;建设蔬菜现代配送中心30家以上;建设大型集约化育苗中心15家以上。通过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带动我市蔬菜产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将建成高标准蔬菜基地,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
三、区域布局
以推进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冷凉蔬菜、西甜瓜产业。
(一)设施蔬菜
以平原区为重点区域,发展日光温室、拱棚茄果类、叶类精品蔬菜、拱棚西甜瓜生产。日光温室蔬菜9月~翌年6月上市,销往本地及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内蒙等地区;大中拱棚蔬菜6~10月上市,销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
(二)出口蔬菜
以外贸区为重点区域,种植菜心、芥蓝、西兰花等蔬菜,5~10月上市,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三)露地蔬菜
以平原区为重点区域,发展茄果类蔬菜,以番茄、辣椒等为主导产品,6~10月上市,销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发展番茄、芹菜、菠菜、韭葱等脱水加工蔬菜,6~10月上市,销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四)西甜瓜
以沙土地区为重点区域,建设西甜瓜产业带,以大果型晚熟品种为主,搭配种植小果型高端品种,7月中旬~9月上市,销往各大中城市。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标准建设,统一质量管理
对接目标市场,根据市场需求严控质量,按照“一个标准供外”原则,制定生产管理、采收分级、分拣包装、品牌标识、冷链运输及质量追溯全产业链一体化标准,指导企业建立全程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建设蔬菜信息追溯服务平台,把生产基地与目标市场销售企业纳入平台管理。宣传引导我市企业积极申报出口澳蔬菜种植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备案。
(二)强化龙头带动,完善利益链接机制
进一步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建立“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现代化生产经营体系,连接产业链、构建利益链、完善服务链,构建全程产业链条。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品牌打造,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大出口模式推广力度,按照“市场需求、季节互补、品质优良、以销定产”的原则,与目标市场建立稳定的订单生产,鼓励区内外龙头企业采取土地流转、土地入股、股份合作、共建基地、协作销售等方式,创建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的“五优”蔬菜生产基地。
(三)推进产销衔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深化产销对接,发展订单生产,扶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蔬菜外销能力和半径。“走出去、请进来”,对目标市场供需结构考察调研,了解市场、了解需求;每年邀请客商前来体验,签订生产订单和销售协议。推进农超对接、连锁经营,加大外阜市场专销区、直销窗口、扶贫蔬菜销售窗口建设。加快市场流通主体培育,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开拓市场,鼓励销售能力和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
(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
突出我市绿色生态特色,瞄准目标城市,放大出口蔬菜品牌效应,做靓“蔬菜品牌。制定供外蔬菜质量标准,打造可辨识、易流通、有内涵的蔬菜区域公用品牌,设计区域公用品牌标识和包装箱。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和保护,建立品牌营销体系和宣传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宣传,推介农业品牌。
(五)聚力科技支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优良品种、优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技术到位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设施结构,大力推广新型日光温室及全钢架拱棚建造技术;加强新品种展示园、大型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蚯蚓种养生物循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轻简化栽培、农机农艺融合等绿色提质增效技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标准化生产水平。
(六)强化智力建设,构建人才体系
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合作,引进院士专家,建设设施农业人才高地,研发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起点设计、高层次谋划编制《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培育产业领头人、营销经纪人,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强化社会化综合服务,以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公共服务机构为支撑,按照“服务有合同、作业有标准、
人员有培训、过程有记录、产品有监管、质量有保证、能力有提升、效果有考评”八有标准,建设蔬菜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开展技术指导、农资超市、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信息服务等“一站式”社会化服务。
五、重点项目
(一)培育产业大县
紧盯目标市场需求,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我市蔬菜优势产区集聚,按照布局规划产业发展,打破县区界限,一县一业或多县一业,做大优势产品规模,实现集聚效应。建设出口蔬菜、番茄等产业大县。每年培育产业大县5个以上,每县打造1-2项主导产业,单品规模3万亩以上;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蔬菜专业村,单品面积300亩以上。
(二)建设蔬菜集配中心
在优势产区建设蔬菜现代集配中心,开展蔬菜集散、贸易、分拣、加工、包装、预冷等,形成多功能市场交易中心,提升我市蔬菜外销能力。每年建设蔬菜现代集配中心10家以上,每个集配中心占地面积100亩以上,冷库面积1万平米以上,分拣加工车间2000 平方米以上,交易大棚2万平米以上,配套办公室、检测室、信息中心、结算中心、客房等设施。引进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参与我市蔬菜生产、加工和销售,推广“互联网+蔬菜”的销售模式;培育规模化、专业化蔬菜冷链物流企业。
(三)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
每年建设新品种展示园5个;建设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2个;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2个;示范推广大型精准水肥一体化设备10套以上,适宜于农户应用的小型水肥一体化设备1000套以上。到2025年,主要瓜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提质增效技术推广普及率达85%以上,机械化装备水平达50%以上,节水节肥20%以上,节药30%以上,蔬菜单产提高10%以上,全区蔬菜产品农残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40%实现质量可追溯,商品化处理率达到50%。
(四)建设大型集约化育苗中心
在蔬菜生产优势区,每年建设大型集约化育苗中心5个。每个育苗中心占地面积200亩以上,年育苗能力达3000万株以上,育苗设施以日光温室为主,连栋拱棚为辅,适度发展现代连栋温室,配套增温保温、通风换气、遮阳降温、育苗床架、潮汐式灌溉或行走式喷灌、催芽室、播种机、种苗运输等设施设备和培训、检测室;建成集育苗、新品种展示、新技术培训为一体的高标准综合育苗中心。
(五)建设蔬菜社会化综合服务站
每年建设10个蔬菜社会化综合服务站。鼓励企业、合作社或农机服务公司,购置蔬菜耕整、起垄、移栽、施肥、采收等机械,建设集技术指导、农资超市、测土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信息服务、市场营销、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化综合服务站。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联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推进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和分工,积极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紧密合作,形成合力,推进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
进一步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各部门整合项目、资金,抓好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引导;创新产业扶持机制,采取补贴、贷款担保贴息、产业基金引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支持培育产业大县、建设蔬菜集配中心、完善冷链体系、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建设大型育苗中心及社会化综合服务站,打造知名品牌,完善全程产业链条。
(三)加强东西部合作交流
建立东西部合作长效机制,加强、企业、协会、商会在标准制定、质量监管、品牌宣传、联动互检互认、展示展销、外贸金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发与推广;互派人员开展访问和交流学习。聘请品牌营销顾问,学习先进省区冷链运输、市场运营、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四)建立蔬菜销售联动托市和风险保障机制
建立蔬菜滞销风险调节基金和蔬菜销售联动托市机制,遇到滞销启动销售风险保障机制,对蔬菜销售环节予以补贴。完善蔬菜价格政策性保险机制,投保范围覆盖全区各县区,投保作物拓展到主栽作物。完善农业气候保险制度,对降雪、冰雹、暴雨等自然灾害进行投保,运用农业保险手段,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效降低作物因灾损失程度。
(五)严格考核考评
强化“蔬菜基地建设”市长负责制,把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列入各县(区)效能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与奖惩。各地建立健全“年初建账、年中查帐、年底交账”的工作机制,年初各县(区)申报建设规模和项目,审核确认下达计划,年中检查督促进展情况,年底进行检查验收。
《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相关文档:
护理高质量发展建议和措施09-15
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园区高质量发展暨政银企合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10-05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比学赶超做好全民阅读工作发言材料10-22
市委书记在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10-24
农村小学学校创建高质量学校工作方案10-30
2022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篇11-06
2023年度工业工作总结:加强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11-06
在推动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稿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