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佳枚,李晨虹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7期
姜佳枚,李晨虹*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201306)
摘要:新生研讨课是一种相对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本文是笔者对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奇妙的鱼类世界新生研讨课开设情况进行的回顾和总结,目的是为后续更好开展此门课程,并提供师生互动的评价方法及互动方式的效果比较,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生物;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60-02
基金项目: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ZF1206);上海海洋大学085工程海洋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水产生物类(A-6005-11-0015-2);上海海洋大学校级课程建设经费项目(A1-0209-14-0300)
作者简介:姜佳枚(1984-),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系统与演化。
通讯作者:李晨虹。
新生研讨课是大学一种新型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是为引导新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完成学术性转变的一种课程教学形式[1,2]。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以小组方式与开课教师就某一专题共同开展研究,在教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口头辩论和写作训练。与传统课程相比,新生研讨课没有指定教材,开课专题涉及广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的自主探讨学习方式。
我校的新生研讨课实践开始于2014年,经过学校批准,笔者在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为2014级新生开设了一门生物类课程专业选修新生研讨课———奇妙的鱼类世界,学分为1学分,可记为通识教育学分,总学时为24学时,其中讲授、讨论、参观实践各8学时,现在已经圆满结束。《鱼类多样性》新生研讨课计划每学年一次,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并准备长期开设下去,为了在将来更好地开设奇妙的鱼类世界新生研讨课,有必要对第1次开设的新生研讨课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更好的进行该课程实施及其他主题的新生研讨课开展提供借鉴。
一、课程简介
奇妙的鱼类世界新生研讨课主要讲授并讨论鱼类在形态学、形态学、生理学、运动学、行为学、发育学和进化学等方面的多样性,旨在通过对鱼类相关知识的交互讨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鱼类在形态、生理、行为、繁殖和进化等方面有趣的知识,掌握基本的查阅文献、提出问题、设计验证问题的科学研究流程,进而为将来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实施
鱼类多样性新生探讨课设置的具体主题内容为:
(1)鱼类的基本形态、分类和科学研究的方法;(2 )鱼类的大小、体形和年龄;(3 )鱼类的适应性;(4 )鱼类的超级感觉;(5 )鱼类的运动;(6 )鱼类的行为;(7 )鱼类的发育;(8 )小组研究课题申请展示。共8次讲授讨论。此次共有20位学生选课,学生经过自由组合分成5个组,每组负责一个主题内容。第1次课针对学生的选课目的,对鱼的了解和大学目标做简短调查以建立起师生互动基础[3],简介鱼的形态和分类,重点是介绍信息获取途径和分辨方法,课后小组从主题3–7中认领各自主讲方向。由于学生没有准备,第2次课题仍由教师主讲,后面几次课则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小组选定的题目需要到图书馆以及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做成PPT格式的幻灯片,由学生主讲。每次课课堂活动基本分为3环节:(1)学生主讲展示及教师引导讨论:由学生展示相应主题内容的小组研讨成果,随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问和讨论,建立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互动型、自主式学习环境,在探索过程中学会相应主题的内容;(2 )主题相关文献讨论:教师提前布置好主题相关的一篇中文或英文文献,课上大家一起进行分析,讨论文献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意义和启发;(3 )科学研究方法交流讨论:对小组展示准备的过程和问题共同交流,启发学生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搜索资料,并讲解撰写研究项目申请书的基础知识。
传统的课堂活动之外,本课程还包含了8个学时的实践活动,具体包括校内鱼类神经及感观研究室、鱼类发育学研究室、鱼类演化研究室和鱼类标本室参观、及校外水族馆参观。校内参观先由相应负责人简单介绍研究室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再由研究生讲解仪器的使用和演示实验操作。水族馆参观要求学生提前查找某种鱼的资料,然后在参观现场进行一个视频录制配合本人讲解。
三、课程考查
以小组自行确立研究课题并撰写申请书并进行展示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查。教师在课程中期收集题目,进行初步审查,和各小组沟通、修改,共同确定研究题目,课程结束后进行统一的展示答辩。
四、课程效果调查
奇妙的鱼类世界新生研讨课共使用了教师讲授、学生讲课、课堂讨论、团队项目(小组课题申报)和个人项目(水族馆参观视频录制)5种互动教学方法。笔者在课程结束后设计了两份问卷,分别调查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和师生互动关系的效果[4],后者问卷内容如下:
1.选这门课的最主要原因是:a.学分b.对课程内容(鱼类世界)感兴趣c.对研讨课的形式(自由讨论研究)感兴趣d.看了宣传片觉得比较有意思e.之前接触过授课老师,感觉不错f.其他
2.完成课程后,你觉得自己的最主要收获是哪方面:a.增长了鱼类多样性方面知识b.了解了如何做研究c.对科研生活产生兴趣d.认识了学院的几位老师及相关研究方向e.没什么收获f.其他
3.(单选)其次的收获是哪方面:a.增长了鱼类多样性方面知识b.了解了如何做研究c.对科研生活产生兴趣d.认识了学院的几位老师及相关研究方向e.没什么收获f.其他
4.你最喜欢哪一种课程活动是:a.听老师讲授b.准备小组展示讲授c.阅读和讨论文献d.实践参观(实验室和水族馆e.小组设计研究项目
5.你觉得哪一种活动学到更多:a.听老师讲授b.准备小组展示讲授c.阅读和讨论文献d.实践参观e.小组设计研究项目
6.完成课程之后,你对该课的组织形式:a.非常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
7.我的老师热爱他/她的工作:a.是b.否
8.老师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a.是b.否
9.老师上课很有激情:a.是b.否
10.老师值得我信赖,今后有问题会愿意向他/她咨询:a.是b.否
11.我不喜欢这门课:a.是b.否
12.老师让上课变得有意思:a.是b.否
13.即使不考勤,我也不想缺席这门课:a.是b.否
14.如有可能,我想选修由老师上的其他课程:a.是b.否
15.是否打算或者已经接触科学研究活动(进实验室、大学生创新项目等):a.之前就有接触或者一直在做b. 之前不了解,现在有意向或者已经联系要做c.之前没打算,之后也不打算做
16.你觉得这门课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欢迎给出建议。
共收回有效问卷17份,结果显示:
(1)学生均认为完成该课后有所收获,包括增长了鱼类多样性方面知识、了解了如何做研究,了解了几个课题组的研究内容等;
(2)88%的学生对该课程的组织方式非常满意,余者(12%)基本满意;
(3)59%的学生之前不了解科学研究活动,上过此课程后有意向联系进入实验室;
(4)小组课题申报方式的知识获取效果最好,学生讲课方式次之,老师教授效果最差;
另外,学生反映存在的问题有:
(1)针对学生讲课的形式,感觉知识来源不权威,老师虽然会指出来一些问题,但是没指出的不知道是不是全部正确;
(2)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讨论时候不习惯,参与度不够;
(3)小组组队作业的形式使得部分学生仅关注自己小组的主题内容,对其他小组的展示不认真听因而提不出问题。
五、总结与展望
从课程问卷结果上看学生对奇妙的鱼类世界新生研讨课基本上是认可的。这种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新型课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辨能力、锻炼语言组织和文字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对研究活动的兴趣,为其日后主动学习、参与研究工作打下基础。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调动积极性后如何让每个人积极参与、如何提高学生对英文资料的阅读力以及如何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是在未来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作为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型课堂教学的辅助,新生研讨课这种师生互动、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致谢:感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统和神经科学研究所宋佳坤教授研究团队、鱼类发育生物学鲍宝龙教授研究团队以及上海海洋水族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刘俊霞,张文雪.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46-148.
[2]秦涛.高校有效开展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35-37.
[3]Hedin E. Qestions from the edge:using informal surveys to build rapport with students [J].Journal of College Science Teaching,2007,36(4):60-62.
[4]Wilson,J.H. and Ryan,R. G. Professor-student rapportscale:six items predict student outcomes [J].Teaching of Psychology,2013,40(2):130-133.
《奇妙的鱼类世界新生研讨课探索与实践》相关文档:
海洋鱼类奇闻多心得体会10-27
奇妙的鱼类世界新生研讨课探索与实践10-27
幼儿园小班认识鱼类教案02-02
鱼类供货合同范本(精选7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