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年度检测报告

时间:23-11-10 网友

消防年度检测报告

建筑消防设施年度检测报告

编号:NZXJ2016No.××× 分编号 总页数:2

工程名称:

检测地点:

委托单位:

维保单位:

联系人:

检测日期:

天气:

温度:

湿度:

检测人员:

检测机构声明:

1.本检测机构经批准具备多种消防设施的检测能力,在许可范围内从事检测工作并出具公正数据;

2.本报告无本机构CMA章、检测专用章或公章无效;

3.未经本机构书面批准,部分复印检测报告无效;

4.本报告无检测人、报告审核人、批准人签名无效;

5.本报告涂改无效;

6.如有异议,请在收到报告后十五日内向本机构提出。

机构名称:

机构地址:

联系

基本情况:

序号 检测范围 检测依据 建筑高度(m) 建筑层数 建筑面积(m²) 建筑类别 使用性质 检测类别

1 委托年检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GA503-20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1995 - - - -

2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GB-2007 - - - - -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GB-20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05 - - - - -

4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 1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2003 - - - - -

5 水喷雾灭火系统 1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1995 - - - - -

6 气体灭火系统 1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2005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07 - - - - -

7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1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10年局部修订)GB-1993 - - - - -

8 泡沫灭火系统 1 《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2010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06 - - - - -

9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1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2009 - - - - -

1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1997 - - - - -

以上报告由本机构具备消防设施检测能力的人员进行检测,并出具公正数据。如有任何异议,请在收到报告后十五日内向本机构提出。

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范》DB33/1067—2013规定了各种消防设施的检测标准,并列出了需要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照度计、声级计、微压计、万用表、坡度计、卷尺(5m)等。

本公司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对某工程的消防设施进行了年度检查测试。主控项目共计项,其中合格项,不合格项。不合格项包括:1.2.3.一般项目共计项,其中合格项,不合格项。不合格项包括:1.2.3.检测结果如上。

对于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检测,需要检测各种探测器、报警器、控制器等设备的正常功能和数量。检测结果显示有不合格项存在,需要进行修复和改进。在消防电源连接方面也需要注意,不能使用插头连接,应直接连接。

1.该报警控制器具备自检、消音、复位、故障报警、火警优先及报警记忆等功能。

2.报警控制器应具备主备电源自动切换功能,并能显示主备电源的状态。

3.备用直流电源供电时,应具备断路故障报警、火灾优先和二次报警功能。

4.该控制器能够接受火灾报警信号并显示火灾报警部位。

5.火灾显示盘应具备消音、复位功能,并能在3秒内正确接受和显示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的信号。

6.联动控制方式应将消火栓系统出水干管上设置的低压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的流量开关或报警阀压力开关等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消火栓泵。手动控制方式应直接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停止。消火栓泵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7.联动控制方式应由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喷淋消防泵。手动控制方式应能直接手动控制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停止。水流指示器、信号阀、压力开关、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和停止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8.防护区域内设有手动与自动控制转换装置的系统,其手动或自动控制方式的工作状态应在防护区内、外的手动、自动控制状态显示装置上显示。该状态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气体灭火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联动逻辑关系的首个联动触发信号后,应启动设置在该防护区内的火灾声光警报器。在接收到第二个联动触发信号后,应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包括关闭防护区域的送、排风机及送排风阀门,停止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及关闭设置在该防护区域的电动防火阀,联动控制防护区域开口封闭装置的启动,包括关闭防护区域的门、窗,启动气体灭火装置,可设定不大于30秒的延迟喷射时间。启动气体灭火装置的同时,应启动设置在防护区入口处表示气体喷洒的火灾声光警报器。组合分配系统应首先开启相应防护区域的选择阀,然后启动气体灭火装置。气体灭火装置启动及喷放各阶段的联动控制及系统的反馈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应立即启动建筑内所有的火灾声光警报器,并通过消防应急广播系统向全楼进行广播,以提醒人员及时疏散。

3.常开防火门所在的防火分区内应设置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作为常开防火门关闭的联动触发信号。该信号应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并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或防火门监控器联动控制防火门关闭。

4.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应反馈开启、关闭及故障状态信号至防火门监控器。防火卷帘应在防火分区内设置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联动控制下降至距楼板面1.8m处,或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联动控制下降到楼板面。非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将防火卷帘所在防火分区内任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联动触发信号,并联动控制防火卷帘直接下降到楼板面。

5.同一防烟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作为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同一防烟分区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的开启,并同时停止该防烟分区的空气调节系统。采用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动作信号作为排烟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联动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动。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应作为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电动挡烟垂壁的降落也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

6.在确认火灾后,应立即启动建筑内所有的火灾声光警报器,并通过消防应急广播系统向全楼进行广播,以提醒人员及时疏散。

3.在火灾区域及相关区域,需要切断非消防电源。从发生火灾的13联动控制功能报警区域开始,启动全楼疏散通道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系统需要在5秒内全部投入应急状态。

4.所有电梯必须停在首层或电梯转换层,并且电梯运行状态信息和停靠位置的反馈信号需要传送给消防控制室进行显示。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序号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结果结论

5.停止门禁系统控制疏散门的功能,开启汽车库电动栅杆,并且消防控制中心需要接收反馈信号。

消火栓给水系统:

检测概述:

产品名称:室内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直接启泵按钮

规格型号数量:消防水泵、稳压泵、气压水罐、消防炮、水泵结合器

该系统主控项目共有项,其中合格项和不合格项都有。一般项目共有项,其中也有合格项和不合格项。

序号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结果结论

1.消防用水来源 1.消防用水可以由给水管网、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2.应保证用水的可靠性,有补水措施。3.合用水池或水箱有确保消防用水措施。消防水源合格。

2.水泵房 1.主备电源为消防电源,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可靠。2.消防水泵应保证在火警后30s内启动。3.控制柜按钮、指示灯及仪表应正常,应能按钮启停每台水泵。4.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应能直接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停止。5.主泵不能正常运行时,应自动切换启动备用泵。6.直接与环状消防给水管网连接的出水管、试验和检查用的压力表和DN65的放水阀门、消防水泵及动力机械直接连接应完好。7.消防对讲电话功能正常。水泵房合格。

3.稳压系统 增(稳)压泵启停运行应正常,启泵与停泵压力符合设定值,压力表显示应正常,当消防主泵启动时,泵应停止运行。1.地上式时应有1个DN150或DN100和2个DN65的栓口。2.地下式时应有明显标志,应有DN100和DN65的栓口各1个。稳压系统合格。

4.水泵接合器 5.室外消火栓 1.应设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部位,有明显标志。2.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筑平屋顶,宜设试验和检查用消火栓(高层带压力表)。室外消火栓合格。

6.室内消火栓 3.同一建筑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水带,栓口直径应为65mm,水带长≤25m,水枪喷嘴口径≥19mm。室内消火栓合格。

消防设施检测要求

消火栓系统:

1.消火栓箱应齐全,箱门应开关灵活,开度应符合要求。

2.充实水柱长度应达到规定标准。

3.栓口静水压应≤1.0MPa,若大于此值应采取分区给水。

4.当栓口出水压>0.5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5.对于高层建筑,最不利点静水压应≥0.07MPa/0.15MPa。

消防炮:

1.控制阀应启闭灵活,回转与仰俯操作应灵活,操作角度应符合设定值,定位机构应可靠。

2.触发启泵按钮时,消防水泵应启动,同时试验出水功能。

3.阀门应保持常开,并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或信号。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消防用水可由给水管网、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并应保证用水的可靠性,有补水措施。合用水池或水箱应有确保消防用水措施。

2.主备电源为消防电源,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应可靠,启动消防水泵时,水泵应在30s内投入正常运行,控制柜按钮、指示灯及仪表应正常,应能按钮启停每台水泵。

3.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应能直接手动控制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停止。主泵不能正常运行时,应自动切换启动备用泵。

4.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接口及附件应无渗漏、闷盖齐全,设置处应有相应的永久性固定标志,并有分区标志。

5.报警阀和控制阀的操作机构应动作灵活、无卡涩现象,组件应灵敏可靠,压力开关动作应向消控设备反馈信号。

技术要求:

1.系统供水:室内消火栓水量应能满足局部应用系统用水量,可与室内消火栓系统共用设备。当无法满足时,供水可从市政管网吸水。如果市政管网也不能满足系统用水,应设储水池(罐)。

2.加压系统:组件应完整,功能正常。

3.报警阀组:操作机构应动作灵活,无卡涩现象。组件应灵敏可靠,压力开关动作应向消控设备反馈信号。

4.水力警铃:铃锤应转动灵活,无阻滞现象,无渗漏水现象。距离警铃3m处,警铃声强度应≥70dB。

5.水流指示器:启动与复位应灵敏可靠,并同时反馈信号。

6.末端试水装置:应便于操作,且排水设施完好。

7.喷头:应采用快速响应喷头,喷水强度应≥6L/XXX。保护区域内的房间和走道均应布置喷头。

8.系统管网:报警阀后的管路上不应安装其它用水设施。配水管道的工作压力应≤1.2MPa。开启末端试水装置后,出水压力不应低于0.05MPa。

检测结果结论:

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局部应用系统)共有**项主控项目,其中**项合格,**项不合格。一般项目共有**项,其中**项合格,**项不合格。

1.配水干管和配水管应该标有红色或红色环圈标志。

2.报警控制装置应该包括显示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水泵和信号阀等组件状态以及输出启动水泵控制信号的功能。

3.未设报警阀组或采用加压泵直接从市政供水管吸水的系统,应该采取压力开关联动消防水泵。未设报警阀组的系统可采用电动警铃报警。

4.水喷雾灭火系统应该具备消防用水供给、自动切换、消防控制中心手动启停消防水泵、雨淋阀组、水雾喷头、监测供水压力等检测项目,并且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

5.气体灭火系统的气体类型应该在检测概述中明确说明。

6.在检测结果结论部分,应该对检测项目的合格和不合格情况进行总结和说明。

操作与控制方式:

该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方式包括紧急启停装置、选择阀、喷头等部位的设置。该系统共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其中合格项和不合格项各有多项。

储存瓶组:

储存瓶组是气体灭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前,应确保装置上设有耐久的固定铭牌,并标明灭火剂的名称、编号、充装量、充装日期和充装压力等信息。储存的支、框架应固定牢靠,并经过防腐处理。此外,压力计、液位计、称重显示装置、泄压装置等设备也应正常运行。

启动瓶组:

启动瓶组是气体灭火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驱动气瓶正面应标明驱动介质名称、对应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名称或编号,并便于观察。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气接线应沿支、框架固定。机械驱动装置应传动灵活,无阻滞现象。

选择阀:

气体灭火系统的选择阀应设有标明其工作防护区或对象的永久性标志。灭火剂输送管道外表面宜涂红色油漆或色环。

喷头:

在灭火剂喷放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通风机及防火阀在系统工作前自动关闭。此外,应有保证人员在30秒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并设有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防护区:

防护区是气体灭火系统的重要部分。在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入口处设声、光报警器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采用气体防护的永久标志。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固定窗的地上防护区,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在灭火剂对人有危害的防护区,应在其入口处设手动、自动转换控制装置,且有手动自动控制状态显示装置。

控制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系统应具备主备电源自动切换并显示主备电源状态、火灾报警、故障报警、自检、显示记录与计时功能等。自动、手动转换功能应正常,无论装置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手动操作启动均应有效。装置所处状态应有明显标志或灯光显示,反馈信号显示正常。

管道:

管网灭火系统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有自动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自动控制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火灾信号才能启动。手动控制装置应设在防护区门外便于操作处,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门外便于操作处,并能在一处完成系统启动的全部操作。

度宜在5~35℃之间。

2.泡沫液储罐应设有液位指示装置和安全阀。

3.泡沫液储罐应定期检查,如有沉淀物应及时清理。

4.泡沫液的比例应符合设计要求,比例混合器应定期检查和

清洗。

5.泡沫喷头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喷头数量和位置应满足

灭火要求。

6.固定式泡沫炮应设置在易燃易爆场所的重点部位,炮口高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

7.泡沫消火栓应设置在易燃易爆场所的重点部位,数量和位置

应满足灭火要求。

检测结果结论

泡沫灭火系统的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技术要求,系统合格。建议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靠性。

过规定的范围。

泡沫液储罐的储存应符合使用温度,同时应该有防晒、防冻等措施。在储罐上应标明泡沫液的种类、型号、出厂及灌装日期等信息。不同种类、不同牌号、不同批次的泡沫液不得混存。储罐的安装支架应固定在基础上,安装时不得损坏储罐上的配管和附件。储罐上设置的出液口、液位计、进料孔、排渣孔、人孔、取样口、呼吸阀或带控制阀的通气管等应正常运作。

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与管道连接处的安装应严密,标注方向应与液流方向一致。泡沫液管道上应设冲洗及放空管道。

低倍数泡沫产生器的吸气孔、发泡网及暴露的泡沫喷射口不得有杂物进入或堵塞,泡沫出口附近不得有阻挡泡沫喷射及泡沫流淌的障碍物。低倍数高背压泡沫产生器进口侧的压力表接口应竖直安装,在其出口侧应设置压力表、背压调节阀和泡沫取样口。固定安装的高倍数泡沫产生器前应设有压力表、管道过滤器和手动阀门。高倍数泡沫产生器的设置应便于检查、测试及维修。

泡沫喷头的安装应牢固、规整,固定式泡沫安装在炮塔或支架上时应牢固。地下式泡沫消火栓应有永久性明显标志,地上式泡沫消火栓的大口径出液口应朝向消防车道,室内泡沫消火栓的栓口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泡沫消火栓的墙面成90度。

系统中所用的控制阀门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管道上的控制阀门应设在防护区以外,自动控制阀门应具有手动启闭功能。在寒冷季节有冰冻的地区,泡沫灭火系统的湿式管道应采取防冻措施。泡沫-水喷淋系统的报警阀组、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末端试水装置应完好有效。泡沫液泵、泡沫混合液管道、泡沫液储罐、泡沫比例混合器、泡沫产生器应涂红色,泡沫消防泵、给水管道应涂绿色。

防护区应是封闭或设置灭火所需的固定围挡的区域,门、窗等位于设计淹没深度以下的开口,在充分考虑人员撤离的前提下,应在泡沫喷放前或同时关闭。排气口的位置应避免燃烧产物或其它有害气体回流到高倍数泡沫产生器进气口,排气口在灭火系统工作时应自动、手动开启,其排气速度不宜超过规定的范围。

1.应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的规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全淹没和局部应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同时应设置消防控制中心(室)和防护区内的声光报警装置。

2.泡沫-水喷淋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置安全排放或容纳设施,防护区内不应设置固定的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包括固定式泡沫液桶(罐)和比例混和器。

3.利用防护区外部空气发泡的封闭空间,应设置消防设备,如辅助泡沫枪,用于扑救液体流散火灾。

4.消防自动控制设备应与防护区内门窗的关闭和排气口的开启装置联动,同时应设置故障监视与报警装置,并在主控制盘上显示。

5.泡沫喷雾系统应设自动、手动和机械式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响应时间不应大于60s。

6.防排烟系统中的机械加压风机房内应设置消防对讲电话和应急照明灯。同时,应对防排烟系统中的各部位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

1.控制柜应该有标志注明系统名称和编号,仪表和指示灯应该显示正常,开关和控制按钮应该灵活可靠,同时还应该有手动和自动切换装置。

2.启动后应该保证转速平稳,叶轮旋转方向正确,没有异常振动和声响。机械加压馈信号也应该正确。

3.机械加压送风口的风速应该小于等于7m/s。

4.防烟楼梯间的余压应该在40-50Pa之间,前室和避难层的余压应该在25-30Pa之间。

5.机械排烟口的安装应该牢固,开启和复位操作应该灵活可靠,关闭时应该严密。同时,机械排烟口的馈信号也应该正确。

6.排烟口平时关闭时,应该设置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排烟口的风速应该小于等于XXX。

7.在排烟支管上和排烟风机机房入口处,应该设置能够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自动关闭。

8.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该符合规定,排烟风量(层)应该大于等于规定值。

9.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该自行启动并反馈信号。在火警后,应该联动启动相应部位的送风口和排烟口,启动相关风机,动作正常,信号反馈准确。同时,设有补风的系统,应该在启动排风机的同时启动送风机。当通风与排烟合用风机时,应该能够自动切换到高速运行状态。

10.扩音机、备用扩音机、扬声器和警报装置应该安装牢固可靠,表面不应该有破损。消防应急广播与普通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合用时,应该具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扩音机的仪表、指示灯、开关和控制按钮应该动作灵活,监听功能应该正常,同时应该能够用话筒播音。播音区域应该正确,音质应该清晰。

11.在火灾发生后,应该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如果同一建筑内设置了多个火灾声警报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该能够同时启动和停止所有火灾声警报器的工作。

5.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当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向全楼进行火灾应急广播。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必须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并在确认火灾后触发。

7.每个报警区域内应均匀设置火灾警报器,其声压级不得低于60dB。在噪声大于60dB的环境中,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8.在噪声大于60dB的环境中设置消防应急广播扬声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消防通讯系统检测概述:

产品名称:消防专用电话、外线电话

规格型号数量:详见数据表

该系统主控项目共项,其中合格项、不合格项。该系统一般项目共项,其中合格项、不合格项。

序号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结果 结论

1 系统要求 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应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消防控制室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消控室、消防值班室或企业消防站等处,应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消防电话和电话插孔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通过 合格

2 设置要求 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置处或控制室。特级保护对象的避难层应每隔20m设置一专用电话分机或插孔。消防专用电话分机应以直通方式呼叫。消防控制室应能接收插孔电话的呼叫。通话音质应清晰。通过 合格

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检测概述:

产品名称:应急照明、疏散指示、安全出口标

规格型号数量:详见数据表

该系统主控项目共项,其中合格项、不合格项。该系统一般项目共项,其中合格项、不合格项。

序号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结果 结论

1 应急照明 工作间工作面应急照明照度:一般控制室≥75lx,主控制室:≥150lx。配电室、自备发电机房、消防电梯机房≥30lx。泵房、防排烟风机室:≥20lx。通过 合格

2 疏散指示照明 疏散用应急照明地面最低水平照度: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及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0.5lx。观众厅、展览厅、舞厅、多功能厅、餐厅和商业营业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及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1.0lx。楼梯间、人防工程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5.0lx。消防应急照明、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应牢固、无遮挡;疏散方向的指示应正确、清晰。通过 合格

消防设备的应急电源应符合要求,其中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需要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在避难层内需要达到1小时以上。

消防电梯需要满足技术要求,包括轿厢内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由首层直达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秒,首层设消防专用按钮,其他楼层按钮不能呼叫和控制消防电梯,联动控制的消防电梯需要由消防控制设备手动和自动控制电梯回落首层,并接收反馈信号。

防火分隔需要满足组件齐全完好,启闭灵活且关闭严密的要求,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闭功能,双扇和多扇门应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常开防火门需要采用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火灾探测器与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联动触发信号,并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或防火门监控器联动控制防火门关闭。防火卷帘需要设置探测器组及警报装置,同时具备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功能。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检查组件是否齐全完好,紧固件是否有松动现象,运行是否平稳顺畅,与楼板、梁和墙、柱等的空隙是否进行了防火封堵。同时,还需要设置启闭装置和探测器组及警报装置,确保联动控制的顺畅和安全。

1.在疏散通道上设置的防火卷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防火分区内至少要有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当这些探测器报警时,防火卷帘应该联动控制下降至距离楼板面1.8米的位置。如果防火卷帘有专门用于联动的感温火灾探测器,那么当它报警时,防火卷帘应该直接下降到楼板面。

2.在非疏散通道上设置的防火卷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防火分区内至少要有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并将它们的报警信号作为防火卷帘下降的联动触发信号。防火卷帘控制器应该联动控制防火卷帘直接下降到楼板面。

3.当防火卷帘下降至距离楼板面1.8米处或下降到楼板面时,防火卷帘控制器应该直接连接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并将这些信号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地发现火灾并采取措施。

《消防年度检测报告》相关文档:

试验检测报告的基本格式要求11-26

【推荐】兽药检测报告-优秀word范文 (14页)05-13

金属材料检测报告06-23

压实度检测报告06-29

压实度检测报告10-17

消防年度检测报告11-10

室内环境检测报告12-03

金属材料检测报告02-1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