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汇报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汇报篇一
我县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资产清查、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产权登记等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现将我县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我县明确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本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财政局内部专门设立国资股负责管理全县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按照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单位占用使用、财政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总体思路,通过制定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占有使用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三级监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建立了“单位申请—政府(财政)批准—财政拨款—政府采购(或构建)—产权登记—资产处置—收益收缴”的业务流程。
二、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运行程序
(一)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与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工作相结合,国家投资项目经财务竣工决算审计完成后或政府采购物质供货后,将批复决算或物质采购的情况同时通知国资股,由国资股及时监督单位将已完工程或采购物质记入固定资产。
(二)进行国有资产清查,摸清家底,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去年我们对全县124个单位展开了国有资产全面清查工作。清查过程中,首先让单位自查,并把自查结果上报财政局,采用深入到每个单位对会计账簿与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核对、询问的方式,查看固定资产是否帐账相符、账卡相符、帐实相符。采取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对资产闲置、处置数量较大的单位及单位的大宗资产(如车辆、房屋及土地)进行重点清查,对土地、房屋建筑物采取现场测量与查看相关产权证件相结合,进行重点核实。通过清查,我们掌握了相关单位资产的具体情况,使单位的资产真正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为处置、出租或调剂闲置资产提供了依据。
(三)开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根据上级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产权登记的步署,我们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要求资产占有单位结合推进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总账、明细账、台账和卡片账,并明确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人,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
(四)明确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做好对闲置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求各单位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发生国有资产调拨、转让、置换、出售、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问题,以及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行为时,按照“单位申请、部门审核、财政审批”的程序办理。在发生国有资产处置和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行为时,由财政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或资产评估,在审计或评估的基础上采取拍卖、招投标等公开交易方式进行。特殊情况不宜公开竞价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可以协议转让。对产权不明确的,先进行产权界定,在未明确产权归属前不得擅自处理。在办理房产、车辆过户、工商登记、土地出让手续时,未出具政府或财政部门审批的资产处置证明材料,相关职能部门不予办理。(五)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我县印发了《xx 县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处置国有资产形成的收入属于国家所有,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和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担保、处置以及利用国有资产经营取得的收入,属于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搭建平台、科学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我县124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安装并运行了财政部门统一配发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将所有固定资产数据和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实现了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通过对软件的“登记、申报、查询、分析、
统计、审核、处置”等系统功能,基本实现对全县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监管。
三、存在的问题
(一)执行会计制度不规范、不明确。一是会计核算不规范。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从核算上对经费的收入、支出账都算的很明白,但对资产的增加、减少核算不严肃、不规范,往往是一支了事。尤其是基建工程完工,不能及时按照基建财务的要求及时进行财务决算进行资产移交,将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按国有资产进行登记。二是执行会计制度不明确。表现在经费开支形成的国有资产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记入国有资产,按基建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形成的资产也能按要求记入国有资产,但有一部分资产尤其是涉农专项资金形成的资产,单位在会计处理上无所适从,大多没有按国有资产进行反映,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漏洞。(二)账实不符,”家底不清”。有些单位由于开支渠道不同,增加的固定资产,不列入固定资产账,这样就有一部分资产成了账外资产,无人管理,处置时不上报、不审批;有些单位接受其他单位的捐赠资产,不入账,视为己有,用完了自行处置;有些单位拆迁、报废资产,不报告,不办手续,有账无实,致使国有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管理混乱
(三)日常管理不完善、账务处理不及时。一是日常管理不完善。通过资产清查了解到,虽然大多数单位设有固定资产明细账,但部分单位存在不及时记账的问题。有的单位只设总账进行核算,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乡镇政府机关大多数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基础工作和日常管理不完善。二是账务处理不及时。部分单位虽然根据县政府安排进行了资产调整,但相关单位没有根据资产管理规定办理交接手续,致使单位无法进行账务核算。清查中还发现,尚有部分单位没有根据上次资产清查的结果及时进行调账。
(四)职责缺失,配置资产的职能无法落实。从目前的管理模式看,财政国资管理部门只行使资产的处置权,而没有真正落实资产的配置职能,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谁想买啥就买啥,造成资金开支增大,形成国有资产不必要的浪费;在资产调剂方面,有些单位办公用房和办公设备过剩、闲置,而有的单位没有办公用房,设备紧缺,还要政府拿钱租赁办公场所。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
(五)监管手段单一,资产管理手段落后于实际。目前,我县国资管理部门用于行政事业资产的监管手段主要是产权登记、资产处置审批、清产核资等,基本局限于资产处置环节,而无法管理单位的资产“入口”。同时,各单位的资产管理是否到位,并不影响财政资金分配部门对他们的年度资产预算安排。管理的好与坏,对下年底资金预算没有影响,无形中使单位只注重资金管理,注重资产的购进,而不在管理上下功夫。致使各单位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
(六)经营性资产和收入管理需要加强。事业单位由于国家专项资金的投入,积累了规模相当大的经营性资产,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中尚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的管理机制不完善,预算执行监督、财会管理没有与经营性资产监管相结合;二是经营性收入不能及时、足额上缴。目前虽然明确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缴财政专户,但在具体征管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如单位经营性收入的具体范围界定不清;对经营性收入的征收主体尚不明确;经营性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后,其支出管理尚不明确等。
(七)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资产管理越位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有的单位,尤其是主管部门越权擅自行使本应属于财政部门行使的资产管理权,随意报废资产、随意调拨资产、随意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等。还有部分单位办公用房临街,单位擅自将门面房对外出租,租赁费自行支配,没有遵守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四、加强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严格国有资产配置。坚持资产配置与各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相适应,通过设定前置性审批环节,严格资产配置审批。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充分考虑各单位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努力实现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制紧密结合,加大对各单位国有存量资产的调控力度,逐步建立国有
资产调配和处置的有效机制,推进国有资产的整合、共享、共用和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
(二)强化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到位是管好行政事业资产的前提条件。县政府应明确将资产的配置,调剂职能真正落实到财政国资管理部门,明确县政府及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各行其职,以有利于国有资产管理。
(三)完善制度建设。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我县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以资产产权管理为基础,以资产配置为核心,以资产处置为关键一整套可行有用的制度办法。
(四)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是资产管理的重点,也是资产管理工作的难点。要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公共房产统一管理、公开招租的制度,防止低价出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完善资产经营收入管理制度。单位使用有形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内部经营产生的收入都应做到应收尽收,及时、足额收取。同时,资产经营收入要按照“收支两条线”原则上缴财政专户,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杜绝隐瞒、截留、坐支、挤占和挪用资产经营收入。
(五)加强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要与纪检、审计、财政监督检查等部门一起加大监督力度,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内容纳入日常审计、监察范围,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占、私吞国有资产的违法行为,对那些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无视管理法规,随意购置、处置国有资产,低价处置国有资产,隐瞒、逃漏国有资产收益,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浪费、流失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进行处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维护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篇二
各位领导:大家好!
按照今天座谈会要求,下面,我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以下汇报。一、基本情况
截止20xx年x月x日,全县共有行政事业单位343个,其中行政单位37个,事业单位276个。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12.6亿元。县财政局内设了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明确有分管领导,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其职责是专门负责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配置、处置、调拨、资产网络系统管理等工作。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都配备了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各项资产管理均按相关制度、办法、标准执行。
目前,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已全面做到了管理有机构,机构有人员,人员有职责,执行有标准,办事常态化、制度化。
二、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我们依据中、省、市财政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印发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办法、标准和程序。我们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业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强化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机制
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机构改革中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类资产配置标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车辆处置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等办法、通知、标准、方案、制度等。以上所述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极大地提升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绩效。
2、全面履行职能,积极推进工作
一是加强资产配置管理。目前我县各单位资产配置严格按照我县《资产管理配置办法》和《办公类资产配置标准》执行,单位提出资产配置申请,国资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
政府采购。
二是加强资产处置管理。各单位资产处置均严格执行《xx县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凡涉及资产调拨、捐赠、报废、出售等处置事项,均应报县财政国资部门批准,单位不得随意处置资产。对大宗资产的出售,还应报县政府批准,由申请单位、财政、住建、国土、审计等部门组成专门资产处置小组,通过市场化的形式,公开拍卖,评估机构和拍卖机构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确定,拍卖收益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近年来,我县体育场、招待所、中医医院等房地产处置,党政机关车改取消车辆的处置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的。
三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的通知》,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所用,必须报财政国资部门批准,经营合同最长不得超过两年,经营收益应按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执行“收支两条线”。
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的管理。随着近年来机构改革、撤乡并镇、撤并学校、单位搬迁等,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许多闲置房地产。20xx年来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调查摸底,基本弄清了这部分闲置资产的底子,除一部分划入了xx县投资发展集团公司外,其余资产也明确了管理单位和管理责任,规范了管理行为。
五是加强监督检查。20xx年,我县财政、审计、监察三部门联合对全县各单位的资产管理进行了一次大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在每年例行的财政监督检查中,将资产管理做为一项内容,每年都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单位整改,对严重违规问题进行了处罚。六是认真完成省市安排的工作任务。(一)按时完成每年的资产更新数据上报;(二)完成20xx年清产核资工作;(三)编报完成20xx年经营资产和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报告;(四)完成检、法两院上划涉及的清产核资工作;(五)积极参与车改,完成了机关车改取消车辆的处置,事业单位车改取消车辆的处置也正在进行当中。
三、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力量薄弱。从局机关到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着人员不足,力量单薄的问题,制约了业务工作的时效性。
2、在资产配置环节,我县个别单位不能严格按标准配置资产,超规格、超价格、超数量问题时有发生。在资产处置环节,部分单位未经审批,自行随意处置国有资产。
3、个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保管和使用制度不够健全。未明确管理人员职责,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资产盘点和清查工作不及时,个别单位资产长期不进行盘点和清查,出现了账实不符现象。
4、资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操作技术水平不高。
四、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市财政局有关资产管理工作的政策制度规定,全面做好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资产配置和处置工作严格按规定办事,没有发生任何有悖于上级精神的违纪违规事件,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保障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行政效能的正常发挥。
对市上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有以下两点:
(一)建议市上制定一个更加全面细化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尽最大限度扩充配置目录范围,能将行政事业单位必需的特种设施、设备的配置目录纳入其中。
(二)优化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一是将配置审核能纳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二是简化信息系统后台管理功能,方便基层调整;三是加强对资产信息系统的操作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操作水平。
篇三
近年来,各行政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构建了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管理,进一步完善了信息系统、产权管理等基础工作,有效提升了资
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但是,通过审计,特别是近期开展的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心项目的审计,我们发现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责任主体缺失,主体责任不够明确。
(一)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履行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从事事务管理工作,主要业绩体现在办事的效率和成效上,资产管理只是附属的工作事务,单位拥有的资产主要是作为办公使用,数额较小,因此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对单位资产管理重视不够,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和明确的资产管理责任人,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就会出现重复申购、各科室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管理混乱的情况,从而导致资源的闲置、浪费。实物的保管主要是具体使用者,资产使用状况、保存情况等单位不是很清楚,主要看使用者的责任心和爱护程度,单位也没有形成资产的计划管理、职责分工、定期盘点的管理制度。
财政部门按预算安排资金,资金拨付后并没有进行跟踪管理,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严重脱节,只要单位在年终报表中反映了资金拨付情况,如资金在两年内使用完毕即算通过,至于形成的资产如何管理、是否完整入账核算并不过问,致使财政部门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目前,虽然初步有一套绩效评价体系,但针对性和适用性还有待提高,绩效数据主要靠行政事业单位自己上报,财政部门难以逐一进行核对,存在监督不主动、不经常和评价过程形式胜于实质的问题。
对于国资管理部门来说,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点多线长,存在形式多样,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国有资产管理者很难对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此外,资金由财政拨付,土地由国土部门划拨,前期建设项目和采购过程国资管理部门并没有参与,而形成的有些资产不由行政事业单位控制和管理,如一些具有公益性质的项目,往往建设单位不一定是建成后资产的管理者或使用者。特别是拥有下属事业单位或企业的行政机关,资金由单位拨付到下属部门或企业,下属单位或企业如何核算往往不再跟踪,有时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都难以分清。相关部门如没有将资产情况报到国资部门,国资部门就不了解情况,也没有主动调查了解各单位每年形成的国有资产情况,因此国资部门由于没有介入资产管理过程,这些资产就处在国资部门的监管之外。
(二)财务核算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人少事多,特别是一些小的部门,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由办公室人员甚至是驾驶员等兼职处理单位财务,财务知识、财经法规掌握不全面,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资产,只是财务在核算时按规定登记账务,不能完整的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等,对购入的、自建的、无偿调入的、接收捐赠的资产不能及时计价、验收、入账,因此往往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许多单位对应收账款的内部管理制度不严、措施不力,造成账务不清、责任不明,没有建立一套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收账款长期不进行清理,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报账、回收、催收等
责任制度和追究制度,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催收不力,人员变动时交接、责任划分不清,有的金额较大,年限较长,领导和经办人员已换了几任,接任的人新官不理旧账,怕得罪人,所以长期挂账,容易造成损失和违纪违规问题。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单位资产处置、报废时要按程序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有关部门由于情况不清,又没有专门做深入的调查了解,怕贸然批复处理造成资产损失,不愿承担责任,许多时候不作明确批准,资产管理单位也不敢擅自做账务处理,部分资产已无法使用或已经不在,但财务账上依然存在,形成账实不符;部分单位的资产已经损失或由于技术进步应进行淘汰报废,却一直疏于管理,未及时申请核销,虚增了资产。
二、管理建议
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完善管理制度是根本保证。
(一)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拨付项目资金的管理
目前财政部门主要管理资金,而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特别是各预算单位未入账的资产,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并进行严格审查,以存量控制增量;财政部门应建立资金使用的跟踪机制,加强监督,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构建资产管理体系,预算资金用于物资采购、项目建设的,应要求资金使用单位及时报送资产管理情况,并纳入单位账务核算;充分发挥内部机构如预算、采购、基建等职能作用,与资产管理机构加强联系,相互协调,加强源头管理;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健全完整的资产台账,完整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和增量动态。
(二)资产使用部门对资产管理应负主体责任
加快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配套制度,各单位作为项目主管或资产采购部门,应本着“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按照“谁承担管理维护职责由谁入账”的要求,做到账实相符,对建设项目形成或采购的资产负起监督管理的责任,要做到资产权属清晰、收益分配方案明确。凡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不论其是否纳入预算管理,以及实行何种预算管理形式,都必须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登记。首先要有专门负责资产管理的机构和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做好日常性的管理工作,把好采购、登记、维护、报损等关口;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让相关人员掌握资产取得、核算、管理、处理的相关法规规定,这里的培训不仅是单位财会人员,也要对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资产管理规定和要求,才能做到规范管理。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单位在报送报表时,应做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同时对国有资产变动、使用和结存情况作出文字分析说明。要注重资产的使用管理,切实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对往来长期挂账,未进行及时对账、清理和清收的问题,应制定相关制度,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定期对往来账户进行核对、清收,做到应收尽收,以免形成呆账、死账,造成国有资金流失。
(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掌握管辖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情况
财政的资产管理职责不能完全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因为会出现行政事业单位和企
业国有资产交叉的情况,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与财政预算、国土等部门的制度衔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控制机制,强化责任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形成管理合力,将各种来源渠道形成的国有资产全面完整地纳入管理范围,减少管理上的盲区,及时发现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漏洞,对各部门和各单位在资产管理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做到不推诿、不包揽,按照资产管理规定权限履行职责,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四)审计部门加强审计监督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金额较小,品种较多,所以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往往不太重视,因为在一般审计人员看来这些都是小问题,而且每次审计都会发现,如果经常提这样的问题也显得自己审计水平不高,即使发现问题也是要求被审计单位自行纠正的较多。为规范单位资产管理,审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督,促进单位健全制度,从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单位资产管理审计监督,重点要关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之间的责任是否明确,履职是否到位,对固定资产来源、验收、使用、保管、维修、盘点等手续是否健全,账账、账实是否相符等。
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对单位往来款项的监督管理作用,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中,将往来款项的清理作为单位和领导管理责任落实的主要事项,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应用移送等手段加大追责问责力度,使领导和财会人员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促使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及时清理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往来款项,进一步健全往来款项管理制度,以制度进行约束,明确债权、债务关系,责任到岗、责任到人,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单位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各项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和结果。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汇报》相关文档:
国有资产转让合同范本3篇09-18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总结汇报精选10-29
国有资产委托管理协议10-3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汇报11-18
国有资产转让协议书3篇12-01
国有资产转让协议书范文(模板5篇)01-01
国有资产租赁合同(完整版)01-22
国有资产拍卖流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