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
(2016年4月)
近年来,XXX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三维纲要”,坚持绿色主线,把握生态红线,紧扣环保底线,建设、管护、整治多管齐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镇域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1、建好生态网,拥抱“绿水青山”。坚持把“双修”“双创”作为镇域经济的内核工程,构建生态屏障,推进绿色发展。一是推进“绿满XXX”行动,近三年,全镇累计投入资金近800万元,对城镇带、高速路线、女娲山景区、九里岗、集镇等重点区域进行绿化补植,栽植苗木近20万株;同时,巩固、扩大退耕还林成果,提高了“生态”红利。二是建设生态环保项目,争取整合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项目建成运营。累计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建成了全县第一座垃圾压缩中转站,配全配齐了环卫设施,实现了集镇、中心村环境卫生有效治理。三是加强水系建设和污染防治,争取国土、水务部门支持,整合项目资金近6000万元,全面推进了XXX河、XX河、XX河、XX河、XX河等五大流域治理,新建、复修防护堤近6000米,兴建XX、XX、XX等生态河道3200米,清理河道近10公里。同时,全面推进水源区保护,兴建XX、XX、XX等人工湿地5个;对全镇37个重点塘、库、堰明确专人监管,设置警示标识;依法取缔东河水库畜牧养殖场,关停XX、XX、XX等3个采砂(石)场;对集镇及周边水污染及河道管护实行政府购买服务,配套经费10万元,明确5名保洁人员定期管护,水污染实现规范防治。
2、打好整治仗,守护“美丽家园”。 紧紧围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全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健康权益的突出环境问题。一是开展集镇综合整治。作为县域副中心,XXX集镇吸纳了农村及周边乡镇近4.2万人居住生活,集镇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我们主动回应群众关切,重拳整治卫生,打造宜居城镇。去年以来,我们多次抽调公安、交警、工商、城建、国土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重拳整治镇区占道经营、乱打乱建、乱贴乱画等不文明行为,推进集镇建材、农产品市场划行归市,拆除违法建筑20余处,清理、更换广告招牌近 180个,关闭、转移占道经营建材商户12户,集镇秩序明显好转。二是创新环卫管理机制,建立了环卫保洁、清运分层、分类运转机制。集镇中心区域由政府购买服务,环卫保洁公司规范运转。一方面,加大投入,新建垃圾中转站,添购了垃圾清运车、洒水车、中转箱、电动收集车等清运设备。另一方面,规范运营,拆除集镇道路沿线垃圾箱,由清洁工每天两次定时上门收集,中转压缩,集中清运,去镇卫生状况全面改善。对集镇周边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将铧场、小堰、花栗树等9个村划分为25个网格,定人定责,规范垃圾清理。网格员待遇镇村共担,政府每月拨付500元,村级配套350元,绩效考核,分月发放。偏远乡村通过路长制、河长制、中心户长制,严格加强道路沿线、河道沿线及中心院落垃圾监管,新建垃圾池,通过分类掩埋、焚烧等方式处理生活垃圾。三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省人大秸秆禁烧决定,充分利用村村响、横幅、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传秸秆禁烧工作。在夏秋农作物收割高峰,抽调4名干部,在全镇巡回督查,对2名落实责任不力的村干部实行诫勉谈话,有效遏制了农村秸秆焚烧陋习。
3、走好转型路,做大“金山银山”。树立环保底线思维,加强工业企业综合监管,发展生态产业,助推可续发展。一是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通过建设园区,推进集镇原有工业企业到园区落户,逐步改变中小企业小、散、乱的布局现状。去年以来,我们已成功实施了明宏塑编整体搬迁。下一步,我们将有序引导可盛印刷、诚诚木业等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消除镇区片源污染。二是强化企业综合监管。争取县环保部门支持,严格执行工业企业“三同时”制度,确保环境保护设施与企业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淘汰落后产能,确保企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2012年以来,我们对康华建材公司粉尘排放超标实行限期整改,助推企业开展技改扩能;对污染物排放超标的XXX砖厂、闵丰砖厂实行依法关停;对影响水质安全的车家沟煤矿实行停产整顿,目前,企业正转产投入生态农业建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坚持把“绿色”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色调,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我们严格把握生态红线,绝不以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换取一时的发展,毁子孙健康路。在农业产业培育中,我们大力发展茶叶、核桃、蔬菜、葡萄等绿色产业,推进生态养殖,实现绿色发展。
《生态环保典型材料》相关文档:
优秀班主任典型事迹材料15篇09-04
电子政务典型案例09-15
政府信息公开典型案例09-15
政府信息公开典型案例分析(下)09-15
优秀人民调解员典型先进事迹材料3篇09-22
电力公司职代会典型发言材料09-27
电力公司职代会典型发言材料09-27
公司职代会典型发言材料09-27
2020抗洪救灾抗洪先进个人典型材料5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