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发展趋势

时间:23-07-01 网友

集团化办学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后,教育集团主要为职业教育集团,是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的。随后,以集团形式进行管理的、涵盖各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集团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出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当前,集团化办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视为一种办学体制改革。集团化办学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路径,并非唯一途径。

我国是一个地域非常辽阔的国家,且人口密集,东西两域、内陆沿海的经济发展都存在差异,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涌现,但其产生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既有一定的共性也存在独特的个性。广义的城市化进程指的是社会经济变化的一个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开始变快,尤其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的急剧涌入,致使城市功能开始转变,老城区的人口慢慢向新城区转移,原来生活、居住在老城区的居民慢慢转移到新城区居住。而我国大部门地区的学校,尤其是老城区的学校都拥有着几十甚至几百年的历史。国家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要就近入学,而转移到新城区的居民对新城区的学校不认可,认为新建校的校园文化、师资力量都不如名校,因此便引来了各种“择校”、“赞助费”之风。优质学校创办新校、分校,以及民办优质教育慢慢往集团化发展的形式便应运而生。

除了带来城市功能的转变,还有人口的迁移。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年轻人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是经济困难为了养家糊口的家庭主力人员来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工作,随后举家迁入工作所在地区,致使流入地人口激增,适龄入学儿童数量增加过快,导致了教育资源学位紧张,政府财政投入无法满足所有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尤其是广东珠三角等地。200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该决定的核心精神在于流动人口流入地区的相关管理部门需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可接受基础教育,同时针对教育投入不足的现状提出应该引入民间资本,应引入民间资本,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所以早期基础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都来源于民办教育集团。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要素,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以高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体系。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市场对人才的渴求正在提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在上涨。基础教育主要取得的是社会效益,具有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处于不断增长。

马斯洛层次发展理论中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五层。在我国经济日新月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对温饱、安全都得到满足的同时,家长对小孩接受教育的满足已经不再是只要接受普通的基础教育即可,而是追求更加优质的教育。对此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以及教育培训机构,“重金购买学区房”、“赞助费”“择校”等现状已经屡见不鲜了。

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分配不均,是历史遗留与现实发展带来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资源不足,教育财政经费有限,因此政府采取“举办重点学校”政策,致使基础教育发展不均。且一个新校以及薄弱学校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才能逐渐在教育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当薄弱学校要求发展,而一所优质学校原有的发展空间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时,就面临着扩张问题,或原地改建,或搬迁新建,发展存在瓶颈制约;两者的对接点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集团化办学形式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因素都来源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充分发展。

集团化办学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风险小、成本低、成效大的特点,能够快速提高新校、薄弱校的办学质量,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品牌与管理力量。集团化办学这一办学模式自身具有的特点也促使了集团化办学在我国的运用广泛。

1992年6月《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颁布,首次将教育并为第三产业,并说明教育科研作为产业经营,加快了民间资本投入,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开始迅速发展,主要以民间力量为主。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的核心精神在于:应采取优质的公办学校与薄弱学校整合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核心精神在于:各地可根据实际,探索多种办学形式,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资金补助下,探索如何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试验在我国迅速推广开来,其中最具带头作用的就是集团化办学的发展。

为了响应国家推行的将优质教育资源扩张,提升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水平,部分省市也出台了响应的政策,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上海市关于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发展,2014年出台了《上海市国家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其中主要手段是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打破小计壁垒,促进校际均衡。2015年上海出台了《关于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全面试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并“提出要在2017年底,基本形成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新格局,要实现覆盖全市50%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广州市也做出了《关于计划推进市属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的请示》,白云区教育局印发了《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关于推进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2018~2020年)》,2018~2019年,是白云区集团化办学完善推广阶段,白云区将扩大三大集团范围,组建微集团、成立教育联盟,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

教育集团的融资政策提出,2001年《关于进一步拓宽教育融资渠道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到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组建教育集团,广泛的吸纳企事业单位、捐赠以及个人投资。要严格八号审批关卡和评估,选配好教育发展公司和教育集团的领导班子,并且财务制度和内部管理都要有严格的规范,不得挪为他用,必须全额用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学校名校的认定标准与方法,教育集团内部教师流动编制的划转问题,以及名校集团化实行之后的考核评价方法都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为了保障在集团化办学的实施可以切实地提高成员学校的办学水平。

针对规范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成都市教育局提出了《规范名校集团管理八条规定》,其中指出中心城区不再组建新的名校集团,积极推动郊区教育集团的组建;明确集团成员范围和集团基本形式;严格名校集团成员数量;制定集团章程科学管理;规范集团成员收费行为、办学行为;创新办学机制,对干部教师的福利待遇、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提拔使用等方面做出制度性安排。研究制定针对集团成员的发展评价标准,建立黄牌预警和红牌淘汰机制。

从以上各地区在各个阶段集团化办学的政策文本中,可以发现从2001年到2018年每一阶段集团化办学各地的总体思路都在变化当中,紧随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总体目标也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地域推进方式都是由中心向四周发散,逐步扩大覆盖范围,阶段也呈现出一种由单一学段向上下延伸。集团化办学中政府审核越来越科学、合理、严格,主要以保障、监督、服务为主,还处于逐步完善之中。例如深圳、广州等地,还处于逐步探索、学习之中,政策出台相对缓慢,且以积极推进为主。

集团化办学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资源共享:集团化办学实现了集团学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相连企业之间在理念、资金、人力、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2)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集团化办学的最大优势是体制的灵活性,其内部运行机制灵活,互补性强,整个组织运作按照一会(董事会)三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的模式进行,校长们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决策,实现规模效益;(3)有利于品牌打造:集团化办学建立的“学校形象规范体系”,组成了教育集团独特而鲜明的品牌形象,也成了集团化办学质量的代言,是学校传递给教育消费者的最真实而亲切的体验,引领着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目光。

《集团化办学发展趋势》相关文档:

深入剖析超市客服年度工作总结,揭秘服务行业发展趋势09-25

21世纪的中国及世界养羊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03-04

人口发展趋势与教育战略规划研究05-0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06-26

集团化办学发展趋势07-01

程序员职业发展趋势07-16

程序员职业发展趋势07-16

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08-08

深入剖析超市客服年度工作总结,揭秘服务行业发展趋势08-13

最新整理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09-0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