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2010—2012年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广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10—2012年)》和《全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我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改善我区学校校点过于分散、城区学校大班化严重、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的现状,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城区学校建设力度,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快速发展。从2010年起,用三年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综合改革。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区基本情况及学校现状
(一)学校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共有中小学校120所,其中:高级中学 2 所,职业学校 1 所,初级中学12 所,小学 106 所(其中中心小学 6 所,城区小学4所,村总校96所;另外村级以下教学点 47个)。教职工2896 人,教学班1180个,在校学生48684人,其中普通高中 2697 人,职业学校800 人,初中15243人,小学30708 人、幼儿园 6449 人。
(二)学校校舍及用地状况
全区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359528平方米,其中高中28094平方米,初中138502平方米(职业学校),小学192932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305920平方米,占全区校舍总面积的85.1%;砖木结构53608平方米,占全区校舍总面积的14.9%。
全区中小学现有危房面积246049平方米,其中高中17230平方米,初中81323平方米,小学147496平方米。高中、初中、小学危房率分别为7%、33%和60%。全区高中、初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10.4平方米、8.83平方米、6.4平方米。按标准化建设标准,中小学校园用地严重不足。全区现有校园占地面积1235691平方米。
(三)教师住房情况
我区现有在职教职工2896人,现有教师住房35154平方米,其中小学教师的住房面积为9773平方米,中学教师的住房面积为25381平方米。全区平均每位教职工住房面积为12.41平方米。如果按小学解决50%、初中解决60%的教职工住房,按每位教职工35平方米进行测算,全区需建设面积为35420.64平方米的教师住房。建议在城区规划建设教师新村,进一步解决城区教职工住宿问题。
二、开展学校布局调整的意义
“十五”期间,我区共撤并了不合理、办学规模过小的教学点84个,其中初中校点5个(太安初中、罗田初中、**三中、**二中、**二中),小学校点79个(**镇5个、**镇6个、**镇25个、**镇14个、**镇8个、**镇21个)。我区教学点由原有的126个中小学不合理、细小的校点调整为目前的47个(后有5个边远山区村小学教学点恢复)。教育布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以来,我区以推进“两基”攻坚、职教攻坚、 危房改造为重点,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玉-北-福”一体化、城镇化的推进、人口出生率下降、进城务工人口增多,城乡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观念陈旧、办学模式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散办学、规模 小、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低、城乡差别大的状况不能很好地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我区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需求。我们要从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城乡教育布局调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抓紧、抓实、抓细、抓好,确保教育布局调整的顺利完成。 三、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方便和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陆川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结合陆川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对中小学校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积极而稳妥地进行布局调整。在切实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使中小学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为促进和谐陆川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校点布局调整原则
中小学布局调整始终坚持“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满意”、“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建后撤,确保普及”、“坚持标准,确保达标”和“四个集中”(高中向区城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原则,处理好需求与调整、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努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按照到2015年**城区重点建设1所寄宿制高中、人口密大镇所在地重点建设1—2 所寄宿制初中(中学寄宿率达到85%),每个镇重点建设 1—2 所寄宿制小学(寄宿率达到 50%)、1 所镇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加大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到“十二五”期末,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校舍建设达标、配套设施完善、教学设备配置齐全、食宿条件明显改善、校园环境优美、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的标准,彻底消除校舍不安全因素,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学前教育实现建设1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每个镇建设1 所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 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中,还要注重以下几项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1)高中阶段
高中全部集中城区办学,全部高中办成独立高中,全区办成容纳0.5万高中生的办学规模。建议我区普通高中整体上划玉林市统筹建设,以满足我区初中毕业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需求。
(2)初中阶段
中学相对集中,重点办好镇所在地的初中,扩大办学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的初中。同时,加强对保留的薄弱初中的标准化建设力度。全区将办成容纳1.5万初中生的办学规模,其中城区能容纳0.5万初中生。
(3)小学阶段
办好镇中心小学、村级完全小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一批教学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保留必要的教学点。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小学就近入学、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小学教学网点的服务半径一般约为2公里左右。农村小学低年级走读生上学途中单程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小学高年级走读生上学途中单程时间不超过45分钟为宜。在山区、偏远地区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对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大建设和改造力度,尽快建成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对规划撤并但暂时不能撤并的学校要加强管理,在保证其办学条件、维持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不再新增基本建设投入,校舍如系D类危房的要及时予以拆除。原则上100人以下的教学点将撤并到村总校(每所村校最多只能留一个教学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撤并校点的村校将规划建设寄宿制小学解决撤并后的学生上学难问题。全区将办成容纳2.5万小学生的办学规模,其中城区能容纳0.5万小学生。
2、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原则。
要综合考虑当地地理环境、人口变化、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等因素,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要求,坚持城乡统筹规划。规划要与全区教育事业的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相结合,做到小区规划与配套学校同步建设、同时交付使用;与农村中小学校安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在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根据我区人口分布情况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学校,把校舍建设与教学设施设备配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3、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原则。
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以集中办学为方向,综合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以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沿革的因素,制订布局调整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具体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原则上低年级学生应就近入学。同时,要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避免出现由于调整撤并校点所造成学校班额过大、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全面紧张的问题;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暂不调整,先易后难进行撤并校点。
4、确保普及、提高效益的原则。
要把保证入学率、普及率作为底线,既要积极进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又要注重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撤并的学校主要是办学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危房率高的学校。防止因过急、过快、过度撤点并校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等现象的发生。
5、坚持标准、内涵发展的原则。
布局调整的学校规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平均班客、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学校建设标准,在确保学校建设达标和校舍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经济、节约的建设方案,避免大拆大建,严禁建设豪华学校。要科学选址,避开地震断裂带、高边坡地段、泥石流沟口、不稳定斜坡、矿山采空区等地质灾害隐患区,将学校建在交通便利的安全地带。要积极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建设生态校园。
6、加强管理,严防浪费的原则。
要严格防止以布局调整为名减少教育投入,又要严格防止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校园、校舍等办学条件较好,又具有一定生源的学校,要尽量予以保留;确需调整的学校,调整后的教育资源应主要用于举办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等机构,对原产权不明确的闲置校舍,有关部门应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为学校补办有关校舍产权手续,并免交契税、土地登记费和房屋所有权登记费。对因中小学布局调整需异地新、扩建校舍的,允许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进行置换。确实闲置的校园校舍,应由区教育局统一处置,处置所得应用于当地发展义务教育。
(三)布局调整的目标和任务
我区布局调整目标:通过布局调整,使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全区基本消除大班化现象。合并部分镇初中、撤并部分分散且布局不合理的村级教学点、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和调整后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是校点布局调整中的主要任务。具体目标规划:
1、城区中小学规划
高中规划
现有独立高中2所(**高中、**高中);由于高中向城市集中,**高中将容纳高中生0.5万人。需新建校舍15000平方米,征地40亩,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等等;总需资金3000万元,其中校舍投入2200万元,配套设施(设备)400万元,征地480万元。
初中规划
现有城区初中3所(**一中、二中、四中)。布局调整将对**一中撤并,纳入**四中,城区将容纳初中生0.5万人。需新建校舍6500 平方米,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等,总需资金1000万元,其中校舍投入900万元,配套设施(设备)100万元。
小学规划
现有城区小学3所(**小学、**小学、青岭小学、围福小学)。布局调整将改扩建枥木小学、围福小学、青岭小学,在福西新城新建一所小学,全区将容纳小学生0.5万人。需新建校舍6500平方米,征地30亩,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等等;总需资金1800万元。
教师培训中心规划
需新建一所教师培训中心,占地20亩以上,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校舍能同时承担开展500人以上的培训。
2、镇初中规划
现有镇初中12所,布局调整将撤并1所镇初中(**一中),全区镇初中将保留11所,镇初中能容纳初中生1.5万。需新建校舍6500 平方米,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等;总需资金1000万元,其中校舍投入900万元,配套设施(设备)100万元。
3、镇小学规划
镇中心小学
加大对全区6所镇中心小学的标准化建设,布局调整后镇中心小学能容纳小学生1.2万。
镇村级小学
全区现有村级小学100所。布局调整将保留100所小学,镇村级小学预计在校学生1.8万。全区建成70所村级寄宿制小学。
镇村级小学的下属教学点
全区现有村级小学的下属教学点47个。布局调整将撤并17个教学点,保留30个教学点,教学点预计在校学生0.5万。
需新建校舍15000平方米,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等等;总需资金 万元,其中校舍投入1300万元,配套设施(设备)150万元。
布局调整的工作任务:
1、做好学校布局规划和学校建设规划
一要组织编制本镇(本校)学校布局规划。要将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学龄人口的分布状况、未来发展趋势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合理确定“十二五”期间镇内学校以及幼儿园的地点、服务范围、办学规模,落实好教育用地。要重点做好城区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城乡结合部、成片开发的城市新区、城镇化重点地区的学校布局规划。要明确需保留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合理安排校点建设和撤并的次序,保证各环节无缝衔接。
二要组织制定学校建设规划。按照学校的定位、功能、特色和发展任务制定学校建设规划,做到符合规划、确保安全、符合相关建设标准、体现先进教育理念。要做好项目编制工作,明确项目的性质、规模(面积)、用地,建立项目储备库,列出项目建设的优先顺序。
2、理顺学校管理体制
严格按照“一村一校”的总体要求,每个村保留一所学校,其他均作为该村小学的教学点(教学点最多不超两个),以便统筹规划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理顺镇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的管理体制,村级小学下属的教学网点作为村级小学的教学点由村级小学具体管理,村级小学由镇中心小学管理,镇中心小学、镇初中、职业学校、城区各中小学均由区教育局管理。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均由镇中心小学统一调配使用,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业务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方面工作,由镇中心小学具体负责管理,真正形成“一乡一统管,一村一校”的格局。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一要加大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力度,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达标。
二要统筹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等有关教育专项工程,努力使学校各类教学、生活、办公用房达到国家标准,着重解决学生宿舍、食堂、厕所、供水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三要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保障教师基本工作生活条件。推行城镇集中建设教职工住宅小区试点,让广大农村学校教师在城镇“居有其屋”、“安心从教”,逐步改善教师住房条件。
区管委将中小学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调整和优化学校布局,科学规划校园校舍,加强学校基础建设,保证校舍数量和质量,使每所学校的校园、校舍达到自治区学校办学标准要求。积极推进仪器设备和图书配备达标,增强教学保障能力。
4、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严格按照编制标准配备教师,创新教师补充机制,重点配足、配齐紧缺学科教师,确保满足教学需要;实行区域内教师资源统筹管理与合理配置,逐步实现区域内、学校内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大体均衡。采取多种模式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和校长培训,大力提高教师、校长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加强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为教师和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服务;统筹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管理,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校长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教师和校长队伍。
5、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要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遵守《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增强学校的办学吸引力,确保小学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级中等教育阶段适龄少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消除大班额现象,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超过50人。
四、布局调整的分阶段实施
全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面调查,摸清底数(2010年11月5日至2010年11月15日)。重点摸清全区中小学(教学点)的校舍、学生人数、服务人口、服务半径、校舍情况、校园占地面积等情况。
第二阶段:拟出规划方案,广泛征求意见(2010年11月底前)。拟出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提交区管委讨论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第三阶段:科学安排,分步推进(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按照村级小学、镇初中、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总体规划,对部分具备撤并条件教学点进行合理撤并。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对撤并(或准备撤并)教学点所并入的学校,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进行规划建设。先易后难,逐步分阶段撤并,对撤并条件成熟的先撤并。采用标准化建设、寄宿制示范学校先行,示范带动全面的方式。
第四阶段:分期验收,认真总结(2011-2012年)。2011年底对我区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期验收。2012年底对我区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终期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成立**区学校布局调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由区长为组长,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建、人社、编制、公安、各镇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我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若干工作小组。
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建、编制、人社等有关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积极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要承担起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改革试点的牵头责任,做好中小学校的布局规划、工程建设、监督检查、评估验收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中小学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要积极筹学校布局调整改革试点的建设资金,加强建设资金管理,按照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国土资源部门要盘活土地资源,合理保障教育用地。住建部门要做好学校建设的技术指导,依法履行安全监督检查职责,督促建设单位执行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编制部门要严格按照编制标准,配齐、配足教师。人社部门要对学校教师人事管理实施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推进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镇政府要做好切实本镇布局调整的组织、宣传、协调和稳定等工作。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实施、确保质量,建设一批结构布局合理、校园建设规范、教学设施齐全的新型学校,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开放型教育发展格局,促进我区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镇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要把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每撤并一个学校都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要把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的考核范围,确保布局调整顺利推进。
(二)加大统筹力度。
各镇政府在布局调整工作中要始终把广大群众及其子女的根本利益与受教育的权利放在第一位,科学、合理、积极、稳妥地做好“撤”、“并”、或 “调”、“增”的布局调整工作,最大限度地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以保障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到优质的学校教育,实现从“有学校上”到“上好学校”的转变。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农民群众的可接受程度的基础上,分地区、分阶段逐步调整,避免调整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不稳定。原则上把规模较小、条件较差或者地处偏远、位置不合理、生源不足的中小学纳入撤并范围。
(三)经费保障。
政府把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列入重大教育项目,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确保落实教育布局调整的工作经费和实施推进经费,同时在多方争取上级投入的同时,区城市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区财政按照改革要求,足额落实投资资金,保证学校基本建设资金不留缺口。整合教育专项资金,同时适当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布局调整,多方筹措布局调整所需资金。各镇(学校)充分利用本次土地修编的大好时机,科学规划教育用地,涉及到布局调整中的校舍建设费用政府优先给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在服务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适当予以减收和免收。
多方筹资,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妥善解决寄宿学生的吃住和安全问题,帮助特困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严防因为调整布局和集中办学而影响学生入学和造成辍学。
资金来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1)上级专项目资金;(2)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教育;(3)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65%用于教育。(4)商品房开发的教育附加费(按商品房交易价的3%收取);(5)社会力量捐资;(6)其他。
(四)完善配套设施,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保留学校要按照有关标准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和改扩建要按照标准将配套设施建设列入规划。要积极推进寄宿学校后勤配套设施与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充分重视撤点并校后寄宿制学校经费投入,切实落实好学生吃、住等生活方面的配套设施,保障学生和教师的最基本生活需要,强化学校饮食和交通等安全管理,同时,教育、编制和人事部门要从实际出发,配备专职生活管理教师、校医及心咨询师等,以保证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学习与身心健康的有效管理与引导。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安排教师,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配齐音、体、美、信息技术教育和小学英语专任教师。
(五)用地保障。
城区及各镇总体规划要预留学校、幼儿园用地,对非营利性的学校、幼儿园实行划拨供地。因撤销、搬迁等原因停止使用的农村学校土地,经区管委批准可收回土地使用权,依法进行处置,处置后的收益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全部用于教育建设。
(六)政策保障
区管委要研究制定教育布局调整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有法可依、规范管理,要根据自治区要出台的教育用地保护条例、城市中小学教育用地标准、城市住宅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依法保障教育用地规划和学校建设标准的落实。要出台教育建设项目的优惠政策,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要对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开展督促检查,建立教育布局调整进度监测和信息反馈制度。区管委将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教育布局调整的检查,检查结果作为考核各镇教育工作水平、安排教育项目和资金的重要依据。
(七)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标语、广播、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广泛宣传校点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争取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为布局调整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相关文档:
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06-25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06-25
赫章县中小学校点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10-07
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