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数字化社会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不过作为培育新世纪人才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却效益不高。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前,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观点
新课改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点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分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点,适合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准确理解课程 课程不但仅“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仅仅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体;课程也是复杂的“会话”。课程的内涵已经发展为新的趋势: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会话的本质;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基于这种理念,课堂教学就不再仅仅仅仅知识与技能的单向传授,而是师生共同与教材的“会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会话”。
准确理解教学 教学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的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基于这个理念,课堂上的“师道尊严”就非摒弃不可了。教师心目中的学生,首先是与教师具有同等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快、和谐的。对教师来说,交往意味着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所言所行,既促动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动自身的发展。对学生来说,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心灵的开放、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这样理解教学,教师便不会“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了;学生也不会听你讲,学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准确理解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教学不但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准确的价值观,促动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势必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课堂具有智慧性的挑战,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二、转变教学行为
首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这里所说的组织者,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维持纪律、持续施加压力的监工。作为主持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其次,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一道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那种认为学生们仅仅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点,不变不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第三,由控制者变为协助者。作为协助者,要协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了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水平;协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协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协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第四,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一步步走向学习目标。作为引导者,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生成性。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和自然,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第五,由仲裁者变为促动者。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要求教师必须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者、学生学习的仲裁者,转变为促动学生知识建构和个性发展的促动者。
三、转变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教师使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制作课件上课,改变了粉笔加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信息技术到课堂,节省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挥主动性,同时也传输了新的教育观点;信息技术是促动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动者。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图像处理和视听技术集成在一起,实现计算机对不同媒体的信息存贮、传递加工、变换和检索,改变了传统教育对文字和印刷技术的过度依赖,多通道、全方位、整体化地呈现教学信息。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不仅可以用文字、语音协同描述,还可以用三维实景虚拟现实过程;对于不可视的变化,无法触摸的物体或有危险的场所,甚至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事件,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去展现,而且,同一教学内容还用多种信息形式来表现,这有利于克服书本文字单一和难以协同表现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也促进了个性化教学。
四、转变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对学习方式变革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是学习质量的基本变量,高质量的学习效率必须依赖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决定着学习方式的层次、单一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方式的要求也相对单一,层次也不够高;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方式的要求必然具有多元性,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必然体现出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相关文档:
关于转观念勇担当创效益心得体会3篇11-19
转观念勇担当创效益的心得体会三篇11-19
借车协议书(签字有效具有同等的法律效益)02-24
关于转观念、勇担当、创效益专题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篇06-15
转观念勇担当创效益的心得体会三篇06-15
关于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的建议07-01
2022年转观念勇担当创效益专题发言稿范文精选三篇09-26
2023具有法律效益的借条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