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解读的书籍叫《拆掉思维里的墙》,本书一共13万字,我在这跟大家解读书中精髓:怎么样才能打破自身的局限,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
有句名言你肯定听说过,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很多人就想,现在不优秀没关系,只要我耐心等待,总会有发光的一天。
其实啊,这个想法没错,但是这个说法是错的,因为蕴藏在地下的金矿,他们的常态是不发光的,所以即使是金子,当你被挖掘出来的时候,也要经过痛苦的碾磨、冲刷、浸泡,要把你身上的杂质、不好的习惯、污点融掉,然后还要成型、打磨、抛光,最后才能变成会发光的金子。
发现了么?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其实都有自己的局限,想要成为更优秀的热,就必须打破这些陈腐的固有认知。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遇到过迷惘的阶段,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对未来的道路没规划,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
如果你正好处在一个迷惘的阶段,或者走到了职业发展的瓶颈期,那么这本书简直就是为现在的你量身定制的。
如果你还没经历过这个阶段,那么不妨听一听,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你已经走过了这个阶段,那么不妨听一听作者的说法,总结一下自己的经历,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这本《拆掉思维里的墙》2010年上市以来,畅销300万册,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畅销书。
这本书的作者古典,是新精英生涯公司的创始人,国内资深生涯规划师,清华大学“生涯规划”客座教授,在国内的职业发展咨询领域,古典是走在行业前沿的探索者和引领者。目前国内顶尖的职业规划咨询师里,80%是他的学生。
远洋地产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明是这样评价他的:“古典是这个浮躁时代中为数不多的独立思考者。任何困于现状无法突破或者试图追求更大成功的人,都应该读一下这本书,它将有助于你改变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推到束缚自我的思维之墙,就会发现改变命运的钥匙。”
介绍完书的概括和基本信息,下面我就来为你详细解读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主要包括3个部分:
第一,升级心智模式。
第二,直面自己的恐惧,拒绝当安全感的奴隶。
第三,做出更好的人生选择,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内容,升级心智模式。那么什么是心智模式呢?
心智模式就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思维习惯、心态、经验等等,所有这些的总和。这么说,可能你还觉得有点懵,我先给你讲个小故事。
有个货车司机,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爬坡,快要爬到坡顶的时候,迎面开来了一辆车,车上的司机对他喊了一声“猪!”,两辆车擦肩而过,这时货车司机本来,开了三个小时的车有点昏昏欲睡了,听到这个一下清醒了,马上反应到回头骂了一句“你才是猪!你们全家都是猪!”骂完,他回过头来,看到前面下坡的路上有一群猪。他刹车不及,掉沟里去了。
你看,在这个故事里,本来对面的司机是出于好意,想提醒这位货车司机,结果这位货车司机却以为对方在骂他?结果他就失去了躲开危机的机会。
为什么会这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在货车司机的过去的经验里,“猪”就是和骂人联系在一起的,可能他曾经有过被骂的经验,也有可能他用这样骂过别人。
总之,我们会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来理解自己看到的世界,在我们的脑子里构造一个自己的世界。换句话说,我们会给自己创造一个世界运转的模型,然后根据这个模型来生活。这个模型,就是作者说的心智模式。
理解了这个概念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心理学理有一个现象,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从字面上来理解,讲的就是我们内心所期待的东西,会变成真的。你可能会说,怎么可能,哪有这种心想事成的好事。
别急,听我继续说。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通过星座去分析一个人,甚至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都会问上一句你是什么星座的?
摩羯座你就是个闷骚的工作狂,处女座洁癖比较严重,还很龟毛,射手座比较花心,不适合结婚等等。
信的人呢,看完星座分析常常会说,简直就是在说我啊,太准了。
不信的人呢,往往会对此嗤之以鼻,你在几月份出生怎么可能就决定你的性格了。
那么通过星座去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到底合理吗?答案是,不一定。心理学家艾森克为了验证这件事,就做过一个实验。要知道艾森克可是研究人格的重量级学者,在司法鉴定中,判断罪犯的人格有什么特点?是不是反社会?就要用到由他主编,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艾森克人格量表。
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的呢?他先找来了2000个非常笃信星座理论的人来做问卷。结果发现,这些人的性格特征跟星座描述的性格特征完全一致。
接着他又找来了,1000个孩子来做问卷,这些孩子比较小,不了解星座文化。结果显示,他们的性格跟星座毫无关系。
最后,他还做了一次实验,这些人呢对星座的了解程度深浅不一。结果发现,越是了解星座的人性格跟星座描述的就越相似。越是不了解的人,他们的性格就跟星座没太大关系了。
实验结果就很明显了,人们会因为自己对“星座性格”的相信,而发展成为那样性格的人。简单说,人会慢慢成为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
有个酗酒的父亲,有两个双胞胎儿子。这两个孩子20年后一个成为了成功人士,另一个却穷苦潦倒。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你今天会过上今天这样的生活?他们的回答却是一样的,“谁让我摊上一个这样的父亲呢?”
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周易》里说“仁者见仁而得仁,智者见智而得智”。如果你认为葡萄是酸的,葡萄果然就是酸的;父母觉得孩子坏得都不像自己生的,孩子果然就会坏得超乎你想象;你觉得“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那么你就可能永远遇不到好男人。
所以,心智模式对一个人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心智模式这么重要,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应该如何升级自己的心智模式呢?
心智模式,主要有三种来源。
第一个是自然世界,就是我们对世界的直接体验。
第二个是概念模式,就是我们从比人那里获得的经验,是对世界的间接体验。
第三是推论和归纳,也就是我们思考推理后,获得的结论。
简单说,我们的感官体验、听到的信息、接受的教育、过去的经历、思考的结果都会变成我们心智模式中的一部分。
听到这里你可能发现了,过去的经验,决定了你现在的心智,但你的心智又会影响未来的命运。好像我们一辈子的人生已经被安排好的一样。
但是如果你换个角度,就会发现,我们虽然不能改变我们的过去,却能改变对于过去的看法。这就是心智模式最大的作用。
心智模式怎么升级呢?
心智模式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常年生活其中,就好像鱼生活在水里,不知不觉。
你需要一个机会,让自己意识到两个世界细小或者巨大的差异,比如说那个撞猪的司机。
有了差距的体验,你会对自己的认知有所察觉。这是后知后觉。
这样的差距体验多了之后,你会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这些差距,你就可以在事情发生时,马上做出反应,这就是当知当觉。
最后,你终于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前,提前预知,选择更好的模式来应对,这就是先知先觉,此时你就实现了自我超越。
这段话有点玄,好像不容易理解。我们来举个例子。
坐过火车的人,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从窗口看到对面火车动的时候,你可能以为是自己的火车动了。这时你是不知不觉。
结果你转头看到另一边的窗外,站台的柱子,并没有动,这时你意识到刚刚那是幻觉。这时后知后觉。
下一次,你看到对面的火车在动,你会马上意识到,也许是他们在动而不是我在动。这就是当知当觉。
最后你知道,每次坐火车都有可能会有这样的幻觉出现,这就是先知先觉。
所以,心智模式升级的关键,就在于,是不是能更多地意识到差异,体验差异。有个很简单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去体验这种差异,那就是多问为什么?做事情越顺利,就越要问为什么会这么顺利,哪些因素导致这么顺利?
看到理所应当,或者理所不应当的东西,也多问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保持好奇心,保持对世界的观察。
好了,到这里,我们的第一部分就讲完了。我来给你总结一下。我们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来理解和解释这个世界,这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它包括了我们的习惯、心态、思维方式等等。心智模式对一个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仁者见仁而得仁,智者见智而得智”,也就是说人会慢慢成为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过去的经验决定了我们现在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又会影响未来的命运,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过去的看法,升级自己的心智模式。升级心智模式,的关键是保持好奇心,多问为什么,越是理所当然的想法,越是值得研究。
下面,我继续来说第二个重点,直面自己的恐惧,拒绝做安全感的奴隶。
再说这个重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一位在三四线小城市教书的老师,遇到的问题。
这位老师年纪不大,她的工作稳定工资不高,觉得生活单调乏味,想去大城市里找工作,又怕找不到好工作,想通过考研来改变现状,又担心如果考不上改怎么办?有时候又想谈一段恋爱结婚生子算了,但又害怕家庭会成为未来发展的阻碍,该怎么办呢?
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好像什么都有一点可能,但是又怕自己做不到。想去尝试一种新的可能,又会陷入到万一自己不能成功的恐惧中。
如果这个时候,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其实你陷入了一个“是的,但是”的模式中。
为什么不努力一下考研呢?学历升级可以带来更多机会。
是的,但是我一直都是个学渣。
为什么不尝试找一个能与你一起奋斗的另一半?
是的,但是男生应该都不喜欢太要强的女生吧。
为什么不尝试出去找找工作?
是的,但是我听说工作不好找。
为什么不安于现状,平平淡淡生活呢?
是的,但是我害怕跟其他人一样。
你看,这就是一个安全感的奴隶,对任何的可能和建议都向往,但又有担心和恐惧。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这面思维的墙呢?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我们会恐惧。说出来可能你不太相信,恐惧的源头,是人类的想象力。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会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出反应,比如说未雨绸缪。动物一般只会对眼前的事情做出反应,比如说狗急跳墙。
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的恐惧,主要是关于未来的可能性?还是眼前正在发生的事?看恐怖片的时候,是因为真的看到了鬼而害怕,还是因为声音、情节激活了你的无限想象而让你害怕的?
我们每个人对未来,或多或少都有想象和预期,这种想象和预期,往往跟一个人的性格有关。
具体来说,有些人对未来预期总是很积极,有些人呢就会习惯性的消极。如果一个人既不相信自己,又随时害怕失去,就会成为安全感的奴隶。
那怎么做才能提升自己的安全感呢?
作者给出了几个小建议。
第一,小范围地冒险。比如说,给那些可去可不去的职位打个电话,试着推销一下自己,跟自己的男同事,男同学聊聊对异性的看法等等。
第二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比如说一份混吃等死的工作。这个也很好理解,不做温室里的花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三,少看一些凄惨的电影,少和那些没有安全感的人待在一起。
第四,写成功日记,记录你所有做过成功的事情,每天写5条你的个人成果,任何小事都可以。
最后,面对恐惧触底反弹。其实恐惧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是如果他限制了我们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就需要对它好好进行分析处理了。
恐惧有三个层次。
第一是,恐惧事情本身。
第二是恐惧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
第三才是真正的恐惧,就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比如说,很多人害怕公众演讲,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你发现,自己真正害怕的不是公众演讲,而是怕讲砸。但是在最深的深处,你真正恐惧的不是讲砸,而是自己没有能力面对讲砸的状况,那才是你内心深处的不自信与恐惧。
这个时候,如果你问自己,如果你真的讲砸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呢?是不是其实也不会怎么样?一次演讲并不能代表你本人。
恐惧就是一个这样的东西,如果你触及到它的底线,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么恐惧就会烟消云散了。
如果讲到电脑中央处理器,也就是CPU。可能很多人反应出来的第一个名词,就是英特尔。全球最大的CPU制造商,但你可能不知道,它还是曾经世界上最大的存储器制造商,也就是硬盘。
1968年之前,它的主要业务和利润都来自于存储器。1980年,日本公司的存储器异军突起,以难以置信的低价,席卷世界市场,把美国公司逼到绝境。1985年,英特尔经历了6个季度收入下降之后,当时的首席运营官格鲁夫和CEO摩尔也面临着即将下台的尴尬境遇。有天他们两一起讨论,如果换了新一届CEO,你觉得他会怎么做?摩尔说,他应该会放弃存储器市场,转攻芯片。格鲁夫就说到,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动手。
就这样,英特尔放弃了自己经营了近20年的阵地,重新开拓市场,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CPU制造商。
以上,就是我们说的第二个重点,直面自己的恐惧,拒绝做安全感的奴隶。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的恐惧来自于想象力,安全感的缺失会导致对未来负面的评价。要突破这堵思维的墙,就需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感,直面自己的恐惧。我们可以通过小范围的冒险、远离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隔离没有安全感的人和事、写成功日记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安全感。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第三个重点,做出更好的人生选择,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我们的人生其实都是选择的结果,特别是职业选择,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以说,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选择组成的。你要去什么城市工作?你要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两个追求你的男生,你要选择跟谁一起度过人生。
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需要作出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于是啊,有的人得了选择困难症,迟迟做不了决定,挑来挑去,挑成了剩女;有的人呢,得了选择后悔症,一时冲动下了决定,结了婚才发现,对方不是良人。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呢?先来听一个故事。
有一次,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你看到前面的麦田了吗?你走过那片麦田的时候,摘出一颗最大最好的麦穗,只能摘一次,而且不能回头。
柏拉图第一次走过麦田的时候,很快就摘下了他看到的第一个比较大的麦穗,继续往前走,发现前面还有更好的,但是他不能再摘了,他很沮丧。
第二次走过麦田的时候,他吸取了经验教训,想着前面一定还有更好的,结果他一直向前走,直到发现自己差不多快走出麦田了,才匆忙摘下一颗麦穗。这时他错过了最好的麦穗。
那么如果还有第三次,你觉得柏拉图该怎做呢?
其实啊,这是一个数学问题。怎么说呢,从概率上讲,其实我们有能够计算出最好的选择策略。
柏拉图可以这么做,把麦田的路分割成三段。走前面三分之一段路的时候,只观察,不选择。找到其中大概最大的一颗麦穗是什么样的,在剩下三分之二段的路上,开始做选择,一旦发现比之前看到过的麦穗,更大的马上摘下来。这样就可以有很大的概率做出最好的选择。
我们在生活中的选择也是一样,特别是在进入一个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的观察空间和底线。在这之前,不要做任何决定,一旦超过这个底线,就大胆地开始选择。
去旅游景点买东西,你会如何决定你的购买策略?先不要急着在第一时间购买,而是先逛过去,了解一个大概的价钱,在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候才开始购买,这样最不容易被诳。
买房的时候也是一样,先让自己确定大概要看几套。把前面三分之一纯做参考样本,往往会有很好的收益,甚至我们的职业选择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
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三个重点,如果做出更好的选择。我来给你总结一下,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选择的结果,但是在信息化时代,我们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困难,很多人都得了两种病,选择困难症和选择后悔症。想要破除这两种模式,就要学会一个数学方法,把前面三分之一的选项作为参考样本,确定选择的参考值,不在其中做任何选择,在后面的三分之二中,一旦发现比参考值更好的就立刻决定,这样我们就会有很大概率,做出最好的选择。
好了,今天这本书,我们就说到这里。下面我来为你简单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讲到了心智模式,我们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来理解和解释这个世界,这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它包括了我们的习惯、心态、思维方式等等。心智模式对一个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你期望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慢慢自己就会变成那样的人。过去的经验决定了我们现在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又会影响未来的命运,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过去的看法,升级自己的心智模式。升级心智模式,的关键是保持好奇心,多问为什么,越是理所当然的想法,越是值得研究。
接着,直面自己的恐惧,拒绝做安全感的奴隶。我们的恐惧来自于想象力,安全感的缺失会导致对未来负面的评价。要突破这堵思维的墙,就需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感,直面自己的恐惧。
最后,我们讲到了,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人生就是由一个个选择组成的。想要摆脱选择困难症和选择后悔症,你可以把选择当成一个数学问题来处理。把前面三分之一的选项作为参考样本,确定选择的参考值,不在其中做任何选择,在后面的三分之二中,一旦发现比参考值更好的就立刻决定,这样我们就会有很大概率,做出最好的选择。
《《拆掉思维里的墙》解读》相关文档:
专题六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09-05
逆向思维增强语言的说服力10-12
《拆掉思维里的墙》等10-23
读《拆掉思维里的墙》有感10-23
《拆掉思维里的墙》解读10-23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0-23
《拆掉思维里的墙》10-23
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0-23
《拆掉思维里的墙》10-23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