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时间:24-02-27 网友

浅谈《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摘要】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其中《长恨歌》的主题多年以来存有争议。本文认为,这首诗的最成功之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的写出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从这个角度上看,《长恨歌》是一首爱情的颂歌。

【关键词】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爱情

一、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太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二、《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陈鸿为《长恨歌》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层的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摩,去回味,去感受。根据全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将全诗分为四个层次,下面本文将简要分析各层次的思想内容。

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之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了全诗。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治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

《浅谈《长恨歌》的主题思想》相关文档:

白居易长恨歌心得体会07-01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07-01

长恨歌诗词赏析11-11

名家绘名篇吴声于水长恨歌一12-22

长恨歌原文01-06

《长恨歌》拼音版及赏析01-22

浅谈《长恨歌》的主题思想02-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