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
的多篇精编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X届X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刚才,X同志结合中央、省委精神和我市实际,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详细安排,各级各部门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6个单位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介绍了各自成功的经验做法,大家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比学赶超。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实际,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去年“三农”工作的明显成效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农业农村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工作亮点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0%以上,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8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年销售收入220亿元,52家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渠马线休闲农业观光带列为全省休闲观光精品线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万元。脱贫攻坚初战告捷,脱贫人口占全部贫困人口的60%。
二是获得荣誉多。农村综合改革取得6个国家级、省级试点。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县级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省级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蔬菜制种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省唯一的全国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园林城镇”,入选省美丽乡村示范市(县),大峪东沟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三是典型经验多。农村综合改革成为我市的一个知名品牌,多次在国家、省各类会议上进行典型发言。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水利改革等多项先进经验被国家、省级媒体广泛宣传,“公寓式”生猪养殖模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防保联动发展生态畜牧业济源模式”在全国推广,全省林业现场会在济源召开,充分展示了我市“三农”工作的良好形象。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三农”战线全体同志不懈努力、积极作为的结果,是广大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持续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三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关心支持我市“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突出抓好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
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样改,做了详细阐述和全面部署,概括起来就是“抓住一个中心、突出两项重点、守住三条底线”。“一个中心”就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两项重点”就是陈省长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农村工作两项重点,第一项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第二项是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增加发展活力;“三条底线”就是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确保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结合济源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做好今年“三农”工作,要着力做好“三抓一补”,即,抓主线、抓特色、抓亮点,补短板。
(一)抓主线。就是要突出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的发展已逐步由全力解决温饱、注重数量增长,转变为追求绿色生态、关注质量安全,农产品消费进入结构转型期,阶段性、结构性供需不对称的过剩特征明显,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出现脱节,高进口与高滞销并存。这些变化与问题的倒逼,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保障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主要目标,把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重要举措,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实现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无缝对接。
一要保障有效供给。要优化农业产业体系,解决好“体现哪些功能”的定位问题。要向纵深延伸,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从田间到餐桌全覆盖,拓宽增值空间。要向横向拓展,在确保基本农产品生产供给的同时,凸显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光旅游休闲和文化传承等非生产功能,推动农产品向“有特色、有市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转化。要大力发展工厂化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兴业态,拓展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实现生产、加工、物流、营销一体化布局。要优化农业生产体系,解决好“生产什么产品”的结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确定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发挥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加强品牌建设,让消费者看了心动、买了心安。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在品种结构、空间布局和生产投入上的优化调整,构筑产品优良、适销对路、布局合理、高效集约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优化农业经营体系,解决好“怎么组织生产”的规模和主体问题。要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扩大经营规模的主要动力,把经济收益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作为调控经营规模的基本标准,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一经营等多种形式,实现土地规模化。要培育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在传统农户基础上,吸引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城镇居民、工商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要促进多元主体融合共享,推广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产业联合体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关系和组织化方式,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共享收益。
二要调整农业结构。要把粮食品种调优。我市种植的小麦大部分不分品种和品质,部分种植强筋小麦的是混种混收,价格上不去,甚至出现卖粮难。下一步要以发展优质强筋和优质弱筋小麦为重点,把握好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等关键环节,向专用化方向发展,从普通产品向优质产品发展,不断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同时要树立大口粮观念,扩大富硒大米、富硒苹果、富硒蔬菜种植规模,注重农产品“品质、品相、品牌、信誉”,推动农产品供给端向差异化、品质化、绿色原生态化、旅游产品化供给转变。要把经营规模调大。农业经济是规模经济,有规模才有效益。要积极引导、规范土地流转,大力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真正把农业经营规模做大,把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今年要力争新发展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50人以上。要把产业链条调长。大力改变农业等于种粮食、农业等于搞养殖的传统观念,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提升“一园三带十农庄”,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力争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年销售收入突破250亿元。要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打造三产融合发展平台,建设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产业相对集中、特色比较鲜明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要积极探索发展创意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加快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在城市郊区、镇区周边探索发展集种植、加工、观光、休闲、度假、体验、采摘、娱乐于一体的农业试验园,探索将土馍、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土式”生产工艺开发成特色旅游的消费内容,大力发展后备箱经济,以多功能实现农业多效益、高效益。
三要增加农民收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支撑农民增收的传统动力逐渐减弱,必须拓宽新渠道、挖掘新潜力、培育新动能,保持农民增收的势头不减。要推动转移就业促增收。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尤其要把有产业优势的集聚区、重点镇作为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载体,在产业发展、农民购房落户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积极吸纳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就业方式灵活的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不断增加新的就业岗位。要推动产业融合促增收。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加快延伸农业产业链、健全价值链,让农业成为“接二连三”的六次产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着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主动提供平台、提供支持、提供服务,让更多农民参与其中,更多农民从中受益。健全农业社会化体系,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要盘活农村资源促增收。积极探索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的方式方法,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和低效利用的资源、资产、资金,努力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发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为农民创造更多财产性收入。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因地制宜采取资源开发利用、统一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多种实现形式,增强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要提升劳动技能促增收。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突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系统培训。积极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探索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体系。
(二)抓特色。就是要立足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和差异化发展、满足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巩固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要发展特色农业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市已形成了大葱、烟叶、石榴、酥梨、山楂、薄皮核桃、济渎红蒜、冬凌草、花卉苗木、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产品,大有文章可做。要尽早确定发展的优质品种、优质作物、优质草畜,尽快落实种植面积和养殖规模,确保完成年度发展目标。要打造特色优质品牌。积极推进品牌化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制度保障、科技支撑、文化塑造、媒体推介等举措,把特色品牌调响。尤其要充分发挥济源生态优势,突出绿色、生态、健康标志,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做大做强优质粮油、优质畜禽、优质水产等特色产业,叫响济源知名地域农畜产品品牌。要培育特色乡村旅游。近年来,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产生了一定效益,但这一行业还存在季节性、同质化、服务不优、品位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满足不了群众越来越高的需求,也影响到农民致富增收。要开动脑筋,深入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三)抓亮点。就是要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打造农业农村发展新亮点,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经验。
一要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我市是全省农村综合改革的试点,各项工作启动早,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下一步,要结合济源实际,扩大改革覆盖面,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力争取得更大效果。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我市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今年是验收成效、总结经验的最后一年,一定要打好这场硬仗。对于资源性资产改革,我市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基本结束,下一步要在颁发证书的基础上,做好担保抵押、流转入股等转化应用工作。对于非经营性资产改革,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探索建立集体统一经营的运行管护机制,更好地为集体成员和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对于经营性资产改革,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农村金融创新是今后“三农”发展、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我市是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市,一定要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尽快实现更大突破。持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担保贷款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收储、流转、处置服务平台。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引导各类农村产权进场规范交易。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发展基金作用,鼓励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小微、支持“三农”。积极利用“四台一会”承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争创省农业保险示范基地。要深入开展农村“双创”。当前,许多工商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大批农民工、退役军人、大学生和其他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形成人才回流的可喜局面。要抢抓这一历史机遇,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支持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使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种养业的带动力量,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引领者,带动农村发展、农民致富。要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跳出过去“抓种不抓销”的传统思维,既要抓生产、会生产,又要抓销售、会销售。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农业”,制定农产品线上销售三年行动计划,把好农产品质量品质关,提升保鲜储运能力,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用好现代物流方式,缩短运输周期,把我们的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出去。
二要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坚持把城市和镇、村作为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依托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工业强镇,依托历史文脉和生态资源建设旅游名镇,依托省际、市际区位交通优势建设商贸重镇,推进一批城镇供排水、燃气供热、生态环保等设施建设,争创全市城乡一体化样板区。多措并举打造美丽乡村,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创建达标村100个、示范村50个;围绕主干道、主要旅游线路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示范区5个、示范带10个、示范镇2个;选择不同类型、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用好资金,选树典型,抓好示范,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遗留问题整改,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一区一策,认真解决“半拉子”工程和资金浪费问题,确保今年底完成70%整改任务。
三要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要想办法、动脑筋,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区域,集中精力打造一批高标准、高效益、高质量、集中连片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努力在技术手段、基础条件、科技支撑、管理机制上探索创新、寻求突破,为全省提供经验,为全国提供示范。
(四)补短板。就是要尽快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当前,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较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要持续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今年是我市提出“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序列”目标的最后一年,目前还有25个贫困村、2091名贫困人口。要进一步细化扶贫措施,倾斜更多政策和资金。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引导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适销对路的产业。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10个老区村建设项目。扎实做好易地搬迁扶贫,完成建档立卡40户、149人搬迁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要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是着眼于以人为本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这方面我市欠帐较多,基础较为薄弱,必须抓紧补缺补差。加强农村道路、危房改造、电网改造、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制度,整合基层文化资源,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前些年,我们过多强调农业生产功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过多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等,不仅影响了农产品质量,更损害了农业持续发展生态基础。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抓住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有利时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引导支持农民施用有机肥、生物肥,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着力修复生态、改善环境,实现绿色生态发展。
三、持续强化做好“三农”工作的保障措施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认清形势、明确思路,始终坚持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业农村工作提供坚强保障,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继续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三农”综合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积极开展镇、村两级班子换届工作,选好带头人、建强党支部,发挥好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着力打造一批党建示范带、精品区。
二要汇聚发展合力。当前,社会各界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潜力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农业的关心在增加,对农村的投资在增长。要多宣传农村的好山、好水、好前景,引导各类资源要素“走出城市”“回归乡村”,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尤其是农牧、林业、水利、科技、农机等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自觉强化协同配合,共同把任务落实好。
三要强化督查问责。农口相关部门要抓好任务分解、统筹协调和跟踪督办,注重开展调查研究,多到基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充分发挥督查在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推动落实、提高成效中的作用,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好的单位和部门及时通报、督促整改。要进一步加强集体“三资”管理,对不作为、乱作为以及侵犯农民权益的问题,要严厉查处、严肃问责。
同志们,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市上下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真抓实干,求实求效,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快速发展,确保全面完成今年涉农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建设又富又美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谢谢大家!
《在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文档:
在全镇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09-12
煤矿业矿长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5
总经理在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会议上的发言讲话09-16
市委书记在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6
信访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市)09-16
在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3篇)09-18
书记在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9-18
刘一平在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8
书记在某煤矿下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