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春酒》。
一.说教材:
《春酒》,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四单元的第四课。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了解民俗,更让我们多了一份细腻的情感体验。在本单元中,本文是一篇略读课,语言典雅、蕴藉,但又很平易,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
2.领会到文中流淌的思乡怀旧之情;
3.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 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年龄和阅历有限,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出过远门,没有亲身体验过思乡的滋味,所以我把体会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
2、读书指导法,在学生读课文之前,先提出要求,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美点寻踪法,让学生在把握全文概要之后,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赏析,教师再加以点拨指导。
4、拓展延伸法,通过学生收集抒写思乡之情的诗文和聆听余光中的《乡愁》等活动,解决本课难点。
由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又是一篇洋溢着诗意的散文,所以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思,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春节不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压岁钱,可以买很多想要的东西。请听琦君为我们讲述的过年的故事——《春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强调需要积累的生字词。(多媒体显示)
家醅(pēi) 炮制(páo) 挑剔(tì)
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2、识春酒——什么是春酒?
(三)品春酒,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1、体会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或情节,并说出理由。(小组交流)
情节:新年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的兴奋、快乐,家长的紧张、繁忙,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民风之美
人物:提示:分别从“我”“母亲”“乡邻”的角度来品读细节。
以“这是一个 的‘我’,你看 ” ;
“这是一位 的母亲,你看 ”;
“这是一群 的乡亲,你看 ”的形式品读。
比如:“这是一个充满孩子气的天真可爱的‘我’,你看母亲给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点点……也是个酒仙呢。” ;
“这是一位热情好客的温柔慈爱的母亲,你看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 请大家尝尝……,她又向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这是善良淳朴热情的乡亲,你看‘花匠阿标叔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
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要起个会……正月里,会首总要置酒表示酬谢,而母亲很乐意把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明亮,人人兴高采烈,母亲因别人的赞美高兴得“两颊红红”。笑眯眯的母亲,本本分分的村民,令人难忘。——人情之美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个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文中有代表性的语句,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用富有指导性的话语对学生适当加以点拨,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文本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水到渠成地进入关注细节环节。)
2、本文中描绘的春节的气氛同学们熟悉吗?
春节时大人的忙碌,孩子们的喜悦,这样的场景是我们自己也经历的,供佛,祭祖,要讲吉利话等等,这是有中国民俗特色的新年。
(四)酿春酒——体会作者的思乡怀旧之情。
1、你品出了春酒的真正的味道吗?
故乡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故乡的春酒,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故乡的春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光阴荏苒,她还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吗?
提示:了解作者生平。
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她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
让学生带着这份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伤,齐读结尾。思考:
(1)、我酿出的春酒与我小时候喝的春酒有哪些不同?
(2)、“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大家对此有何建议?
教师小结:那份挥之不去的美丽乡愁正是萦绕在作者心中一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它借春酒让这份乡愁在温馨的怀念中透着一股隐隐的怆痛。
(这个环节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愉悦。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2、说说你读完《春酒》的体会。
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五)迁移拓展。
1、仿照句子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漂泊在外几十年的游子们,乡愁是一曲悠扬的笛声,是一张永不褪色的邮票,是一杯值得永久回味的八宝酒,……对于我们这些学子,家是 。
2、配乐朗读《春酒》。
小时侯
过年是一杯甜甜的春酒
酒中浸润着我的幸福与娇羞
长大后
回忆是一杯苦涩的春酒
酒杯满载着我悠悠的情与愁
而如今
到哪里去找我家乡的春酒
清清的
香香的
沾着母亲味道的
哪怕是一指甲缝的春酒啊
(六)课外活动(任选一题):
⒈从古至今,抒写思乡之情的诗文很多,请课外收集这方面材料,与同学进行思想上交流,并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鉴赏性文章。
⒉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一个自己经历的传统节日,感受其魅力。
(这个迁移活动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既巩固了以往知识,又扩大了知识面,同时还升华了课文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七)聆听余光中的《乡愁》。
(第三、四、五、六、七环节设计说明:课标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质量。这几个环节正是围绕这个要求来做,而近年来中招试题也要求:让语言活起来,让学生在语境里运用语言,让语言转化为实践中可操作的行为性的知识。)
(八)结束语(多媒体展示):
故乡是一道永远也看不厌的风景,故乡是一段永远也忘不了的过去。那融入生命的故乡情结不仅镌刻在每个游子的心中,它也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无论走得多远,故乡这个生命的根,精神的根会依然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记住:心灵的故乡永远是我们心中一座丰饶博大的精神家园。
五.说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以读为平台,在默读、朗读、精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中,让学生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总之,力求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充满灵性地自主感悟,热情洋溢地自我解读,满怀激情地自由发挥。
《春酒说课稿》相关文档:
春酒学生说课稿范文09-11
八年级《春酒》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09-11
春酒的说课稿09-11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春酒》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09-11
春酒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