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演讲稿

时间:23-12-04 网友
诗文演讲稿第1篇:诗文演讲稿

赠少年 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作品大意写浪迹江湖的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会,随即就分手了。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自然地流露出无限的离恨别情,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

如果认为诗中的“客恨”只是一般的离愁别恨,那还未免皮相。清代徐增认为温庭筠此诗是写其“不遇”和“侠气高歌”(《而庵话唐诗》卷六)。这首小诗确是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乡,忽遇友人,本当使人高兴,但由于彼此同有沦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觉颇多苦恨。尤其在这金风起浪、落叶萧萧的秋天,更容易触动游子的愁肠了。“秋风叶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描绘南方萧索的秋色,借以渲染“客恨”,并非实指。和下文的“夜别淮阴市”一样,都是借意,不可呆读。

诗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还比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显露得多了。“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淮阴市”,固然点出话别地点,但主要用意还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块垒。这里显然是暗用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贻笑于淮阴一市。而后来却征战沙场,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温庭筠也是才华出众,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终不为世用,只落得身世飘零,颇似少年韩信。故“酒酣夜别淮阴市”句,正寓有以韩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所以最后在高楼对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共勉,正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这首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暗用韩信故事来自述怀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楼一曲歌”的壮志豪情。“月照高楼”明写分别地点,是景语,也是情语。四个字点染了高歌而别的背景,展现着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缠绵,也有别于“晓风残月”的悲凉,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调相吻合,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这正是诗人壮志情怀的写照。诗贵有真情。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而本篇却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独标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寻”到“醉”的过程。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味,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赏,不能自已;流连称赏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这是双重的醉。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光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情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究竟是因为寻芳之前喝了酒此时感到了醉意,还是在寻芳的过程中因为心情陶然而对酒赏花?究竟是因迷于花而增添了酒的醉意,还是因醉后的微醺而更感到花的醉人魅力?很难说得清楚。可能诗人正是要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写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的相互作用和奇纱融合。“不觉”二字,正传神地描绘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浸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深一层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醉眠花下而不觉日斜,似已达到迷花极致而难以为继。

三、四两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倚树沉眠中,时间不知不觉由日斜到了深夜,客人已经散去,酒也已经醒了,四周是一片夜的朦胧与沉寂。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的人是不会想到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对一个爱花迷花的诗人来说,这样一种环境气氛,反倒更激起赏花的意趣。酒阑客散,正可静中细赏;酒醒神清,与醉眼朦胧中赏花自别有一番风味;深夜之后,才能看到人所未见的情态。特别是当他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象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诗人也就在持烛赏残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深一层的表现,正如姚培谦所说,“方是爱花极致”(《李义山诗笺注》)。清人马位说:“李义山诗‘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苏子瞻‘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有富贵气象。二子爱花兴复不浅”(《秋窗随笔》)。“雅人深致”与“富贵气象”之评,今天我们也许有所保留,而归结。地到“爱花兴复不浅”,则是完全确切的。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鍾,琥珀浓,烹龙炮凤玉脂泣,吹龙笛,击鼍鼓; 况是青春日将暮,小槽酒滴真珠红。罗帏绣幕围香风。皓齿歌,细腰舞。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李贺这首诗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其艺术特色主要可分以下三点来谈。

一、多用精美名物,辞采瑰丽,且有丰富的形象暗示性,诗歌形式富于绘画美。 此诗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情景,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前五句写筵宴之华贵丰盛:杯是“琉璃鍾”,酒是“琥珀浓”、“真珠红”,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令人心醉,无以复加。它们分别属于形容(“琉璃鍾”形容杯之名贵)、夸张(“烹龙炮凤”是对厨肴珍异的夸张说法)、借喻(“琥珀浓”“真珠红”借喻酒色)等修辞手法,对渲染宴席上欢乐沉醉气氛效果极强。妙菜油爆的声音气息本难入诗,也被“玉脂泣”、“香风”等华艳词藻诗化了。运用这么多词藻,却又令人不觉堆砌、累赘,只觉五彩缤纷,兴会淋漓,奥妙何在?乃是因诗人怀着对人生的深深眷恋,诗中声、色、香、味无不出自“真的神往的心”(鲁迅),故词藻能为作者所使而不觉繁复了。以下四个三字句写宴上歌舞音乐,在遣词造境上更加奇妙。吹笛就吹笛,偏作“吹龙笛”,形象地状出笛声之悠扬有如瑞龙长吟──乃非人世间的音乐;击鼓就击鼓,偏作“击鼍鼓”,盖鼍皮坚厚可蒙鼓,着一“鼍”字,则鼓声宏亮如闻。继而,将歌女唱歌写作“皓齿歌”,也许受到“谁为发皓齿”(曹植)句的启发,但效果大不同,曹诗“皓齿”只是“皓齿”,而此句“皓齿”借代佳人,又使人由形体美见歌声美,或者说将听觉美通转为视觉美。将舞女起舞写作“细腰舞”,“细腰”同样代美人,又能具体生动显示出舞姿的曲线美,一举两得。“皓齿”“细腰”各与歌唱、舞蹈特征相关,用来均有形象暗示功用,能化陈辞为新语。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行乐须及春”(李白),如果说前面写的是行乐,下两句则意味“须及春”。铸词造境愈出愈奇:“桃花乱落如红雨”,这是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青春将暮”,生命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日子,须要及时行乐。在桃花之落与雨落这两种很不相同的景象中达成联想,从而创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比任何写风雨送春之句更新奇、更为惊心动魄的境界,这是需要多么活跃的想象力和多么敏捷的表现力!想象与联想活跃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正是李贺形象思维的一个最大特色。他如“黑云压城城欲摧”、“银浦流云学水声”、“羲和敲日玻璃声”等等例子不胜枚举。真是“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杜牧《李长吉歌诗叙》)。

由于诗人称引精美名物,运用华艳词藻,同时又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了色彩、线条等绘画形式美。

二、笔下形象在空间内作感性显现,一般不用叙写语言联络,不作理性说明,而自成完整意境。

诗中写宴席的诗句,也许使人想到前人名句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作》),“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杜甫《丽人行》),相互比较一下,能更好认识李贺的特点。它们虽然都在称引精美名物,但李贺“不屑作经人道过语”(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序》),他不用“琥珀光”形容“兰陵美酒”──如李白所作那样,而用“琥珀浓”取代“美酒”一辞,自有独到面目。更重要的区别还在于,名物与名物间,绝少“欲

饮”、“盛来”、“厌饫久未下”等等叙写语言,只是在空间内把物象一一感性呈现(即有作和理性说明)。然而,“琉璃鍾,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诸物象并不给人脱节的感觉,而自有“盛来”、“欲饮”、“厌饫”之意,即能形成一个宴乐的场面。

这手法与电影“蒙太奇”(镜头剪辑)语言相近。电影不能靠话语叙述,而是通过一些基本视象、具体画面、镜头的衔接来“造句谋篇”。虽纯是感性显现,而画面与画面间又有内在逻辑联系。如前举诗句,杯、酒、滴酒的槽床??相继出现,就给人酒宴进行着的意念。省略叙写语言,不但大大增加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能动地去填补、丰富那物象之间的空白。

三、结构奇突,有力表现了主题。

此诗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的瑰丽夸大的描写,结尾二句猛作翻转,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前后似不协调而正具有机联系。前段以人间乐事极力反衬死的可悲,后段以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了生的无聊,这样,就十分生动而真实地将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揭示出来了。总之,这个乐极生悲、龙身蛇尾式的奇突结构,有力表现了诗歌的主题。这又表现了李贺艺术构思上不落窠臼的特点。篇2:我爱诗词(演讲稿)我爱诗词(演讲稿)

各位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一(3)班的罗淳。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就“我爱诗词”。

在我成长的旅途中,有这么一个朋友一直伴随着我——她与我有缘。也许是厌倦了那让人头昏脑胀的方程式;也许是厌倦了那别口难读的a,b,c;我一次又一次地邀她出来,在她那泛着清香的扉页中,品味难言的感情。不知不觉我已迷上了她。她,就是诗词。古诗词,是炎黄子孙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结。品味诗词,我品出了词人的无奈,南唐后主李煜,被终身囚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愁思是何等的纷繁难解,词人的心境可想而知。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品出了词人的忧愁。李清照悲惨的一生,使她发出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叹,才会“人比黄花瘦”。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变得明智,明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道理。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领悟到: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是能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品出了 诗人的豪气。为了能唤醒国人,谭嗣同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他希望同志们能逃脱虎口继续为变革而奋斗。我们仿佛听到了他的仰天大笑,他笑出凛然正气,他笑澈了这个腐朽的社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让我深深懂得了,从小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我们懂得了,国家兴亡的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但当的责任。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报孝祖国的决心。

古人说,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诗与词,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与内涵,它代表着中国语言的精粹。它凝练飘逸的语言正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诗词,以它卓越的思想性与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人。

诗词,是现实生活的升华,融入了诗人的美好情感与奇特想象。它源于普普通通的生活,却高于生活。我爱诗词,不但因为它语言优美,生动传神,清秀隽永,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纯净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健康向上的奋斗热情和坚强意志,诗词真是中国文化中一颗永不退色的美丽瑰宝啊!。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应对专家提问准备资料:

一、我最喜爱的诗词是:

1、《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浪淘沙》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赠萧瑀》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4、《西游记》吴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5、《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6、《长歌行》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我最喜欢的诗词名言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 游《病起》

三、我国诗歌盛行的朝代有哪些?

东周春秋,汉朝,唐朝,宋朝4个

东周春秋时期以《诗经》为代表,《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汉朝的乐府诗则奠定了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本格式,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严格的格律,并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宋朝以词最为兴盛,词又称为长短句,它使诗歌的形式更为活泼,多样化。

唐诗的代表人物: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以李白最具代表

晚唐则是杜甫,杜牧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四、词起源于什么朝代?盛行于什么朝代? 起源于唐朝末期,盛行于宋朝,有唐诗宋词之说。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欧阳修、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范仲淹、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五、作为文化大使应该具备些什么素质?

六、你认为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以文化交流为纽带,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包容、合作、进步。促进经济交流和合作,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共创繁荣。

七、如果你是文化大使,你将怎样宣传达中国文化

1、努力学习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文化宣伟方面的政策,紧紧把握好文化交流发展的政治方向。

2、继续努力学习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做好文化大使的知识准备。

3、积极向身边的每一个宣传相关的文化知识。

4、积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介宣传,积极参加各项宣传活动。

八、古诗与词的区别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前两首为古诗,后一首为词,对于古诗来说,学生们都很熟悉,词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古诗”和“词”的区别是: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篇3:古诗演讲稿

牛郎织女传说

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四大民间传说其一(其余三个分别是《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它是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3.迢迢(tiáo):遥远。: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河汉:即银河。河汉女,指,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5.擢(zhuó):伸出。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6.札(zhá)札弄机杼: 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7.杼:织机的梭子 8.终日不成章:是用《·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9.零:落。

10.几许:多少。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11.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12.脉脉(mò mò):含情凝视的样子。[1] 13.素:白皙。14.涕:眼泪。

15.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词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篇4:古诗文朗诵讲话稿

(2009年大学生文化月活动中“传统文化校园风”——中华古诗文朗诵比赛的讲话)各位领导、老师、同学: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道德境界和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凯里学院第四届校园文化活动——“传统文化校园风”系列活动之一,即“中华古诗文朗诵比赛”拉开了帷幕。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也蕴涵着古代文人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我们欣赏古代优秀文人的诗文,就能受到古人高尚人格精神的感染。如屈原的“独立不迁”和“上下求索”的精神,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和坚强乐观的态度,就能激励着我们奋进不辍。从范仲淹文中所体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格。我们还可以看到:古代文人不管穷达,都能始终如一地忧国忧民,尽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这为我们增强历史责任感树立了榜样。同时,古典诗文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它可以使我们以诗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并体味生活的多姿多彩,引导我们与大自然沟通,使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即使是描写日常生活的古诗文,也可以增加我们的生活情趣,充实和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古代传统文化中的诗教、乐教,就是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的。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能跟随人的一生,并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我校的德育教育中,正确引导我们大学生诵读古典诗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于提升我们的境界,丰富我们的内涵、开阔我们的胸

襟、净化我们的灵魂、启迪我们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效应。加强古诗文的朗诵与鉴赏,就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举措。也将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经典传统文化,提高品赏古诗文的兴趣和能力,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积淀深厚的美学思想和民族情感。使我们的校园变得诗意、灵动、和谐、文明;使我们的学生变得更富有理想、灵气、睿智。

最后,祝这次中华古诗文朗读比赛圆满完成!

祝各位参赛者取得优异成绩!篇5:诗歌演讲稿

记得有一首歌曲这样唱道:“最爱说的话啊,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每次唱起她,我的心中豪情万丈;每次哼起她,我的胸怀无比广阔!

我骄傲!为那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的“中国话”!

我自豪,为那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的“方块字”!

我骄傲!从独特的四声,音乐般的声调,让中华民族的历史就在这声声传诵中流传千古,生生不息!

我自豪!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真草隶篆,年家风流!孔子写《春秋》用的是它,屈原赋《离骚》写的也是它,司马迁作《史记》,一刀一刀刻在竹简上的,仍然是它!从《泰山石刻》《石鼓文》到《曹全碑》,从《兰亭序》到《颜勤礼碑》。

第2篇:经典诗文演讲稿

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

学校四年级的。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三字经原来也出自于中华的传统文化。后来,在老师那里,我知道了经典诗文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是我们的祖先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我学习的路上让我们又诵读又实践。

大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因此我们要读书就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呢?当然就是经典诗文!诵读经典诗文,犹如穿越时空的隧道,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话,了解历史与文化走向,感受人性的关怀与生命的尊严。诵读经典诗文,更能赋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获得极为丰富的营养,我们在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

经典诗文读本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它告诉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

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于是我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完后,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学习成绩也随之快速提高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0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程语;唱歌能手田园;小书法家薄一飞;剪纸专家曾明月„„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相信在向这些良师益友的学习过程中我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诵读经典诗文,我们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教导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从 “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我们在经典诗文诵读中真正理解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培养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经典诗文,因为

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一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让我们与经典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用最昂扬的激情书写青春,用最执著的信念传承文明,走向更加丰盈有涯的人生。

第3篇:古诗文鉴赏演讲稿

赠少年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作品大意写浪迹江湖的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会,随即就分手了。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自然地流露出无限的离恨别情,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

如果认为诗中的“客恨”只是一般的离愁别恨,那还未免皮相。清代徐增认为温庭筠此诗是写其“不遇”和“侠气高歌”(《而庵话唐诗》卷六)。这首小诗确是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乡,忽遇友人,本当使人高兴,但由于彼此同有沦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觉颇多苦恨。尤其在这金风起浪、落叶萧萧的秋天,更容易触动游子的愁肠了。“秋风叶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描绘南方萧索的秋色,借以渲染“客恨”,并非实指。和下文的“夜别淮阴市”一样,都是借意,不可呆读。

诗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还比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显露得多了。“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淮阴市”,固然点出话别地点,但主要用意还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块垒。这里显然是暗用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贻笑于淮阴一市。而后来却征战沙场,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温庭筠也是才华出众,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终不为世用,只落得身世飘零,颇似少年韩信。故“酒酣夜别淮阴市”句,正寓有以韩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所以最后在高楼对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共勉,正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这首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暗用韩信故事来自述怀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楼一曲歌”的壮志豪情。“月照高楼”明写分别地点,是景语,也是情语。四个字点染了高歌而别的背景,展现着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缠绵,也有别于“晓风残月”的悲凉,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调相吻合,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这正是诗人壮志情怀的写照。诗贵有真情。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而本篇却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独标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花下醉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如诗题所显示的,这是一首抒写对花的陶醉流连心理的小诗。

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寻”到“醉”的过程。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味,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赏,不能自已;流连称赏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这是双重的醉。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光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情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究竟是因为寻芳之前喝了酒此时感到了醉意,还是在寻芳的过程中因为心情陶然而对酒赏花?究竟是因迷于花而增添了酒的醉意,还是因醉后的微醺而更感到花的醉人魅力?很难说得清楚。可能诗人正是要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写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的相互作用和奇纱融合。“不觉”二字,正传神地描绘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

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浸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深一层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醉眠花下而不觉日斜,似已达到迷花极致而难以为继。

三、四两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倚树沉眠中,时间不知不觉由日斜到了深夜,客人已经散去,酒也已经醒了,四周是一片夜的朦胧与沉寂。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的人是不会想到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对一个爱花迷花的诗人来说,这样一种环境气氛,反倒更激起赏花的意趣。酒阑客散,正可静中细赏;酒醒神清,与醉眼朦胧中赏花自别有一番风味;深夜之后,才能看到人所未见的情态。特别是当他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象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诗人也就在持烛赏残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深一层的表现,正如姚培谦所说,“方是爱花极致”(《李义山诗笺注》)。清人马位说:“李义山诗‘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苏子瞻‘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有富贵气象。二子爱花兴复不浅”(《秋窗随笔》)。“雅人深致”与“富贵气象”之评,今天我们也许有所保留,而归结。地到“爱花兴复不浅”,则是完全确切的。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鍾,琥珀浓,烹龙炮凤玉脂泣,吹龙笛,击鼍鼓; 况是青春日将暮,小槽酒滴真珠红。罗帏绣幕围香风。皓齿歌,细腰舞。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李贺这首诗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其艺术特色主要可分以下三点来谈。

一、多用精美名物,辞采瑰丽,且有丰富的形象暗示性,诗歌形式富于绘画美。

此诗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情景,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前五句写筵宴之华贵丰盛:杯是“琉璃鍾”,酒是“琥珀浓”、“真珠红”,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令人心醉,无以复加。它们分别属于形容(“琉璃鍾”形容杯之名贵)、夸张(“烹龙炮凤”是对厨肴珍异的夸张说法)、借喻(“琥珀浓”“真珠红”借喻酒色)等修辞手法,对渲染宴席上欢乐沉醉气氛效果极强。妙菜油爆的声音气息本难入诗,也被“玉脂泣”、“香风”等华艳词藻诗化了。运用这么多词藻,却又令人不觉堆砌、累赘,只觉五彩缤纷,兴会淋漓,奥妙何在?乃是因诗人怀着对人生的深深眷恋,诗中声、色、香、味无不出自“真的神往的心”(鲁迅),故词藻能为作者所使而不觉繁复了。

以下四个三字句写宴上歌舞音乐,在遣词造境上更加奇妙。吹笛就吹笛,偏作“吹龙笛”,形象地状出笛声之悠扬有如瑞龙长吟──乃非人世间的音乐;击鼓就击鼓,偏作“击鼍鼓”,盖鼍皮坚厚可蒙鼓,着一“鼍”字,则鼓声宏亮如闻。继而,将歌女唱歌写作“皓齿歌”,也许受到“谁为发皓齿”(曹植)句的启发,但效果大不同,曹诗“皓齿”只是“皓齿”,而此句“皓齿”借代佳人,又使人由形体美见歌声美,或者说将听觉美通转为视觉美。将舞女起舞写作“细腰舞”,“细腰”同样代美人,又能具体生动显示出舞姿的曲线美,一举两得。“皓齿”“细腰”各与歌唱、舞蹈特征相关,用来均有形象暗示功用,能化陈辞为新语。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

“行乐须及春”(李白),如果说前面写的是行乐,下两句则意味“须及春”。铸词造境愈出愈奇:“桃花乱落如红雨”,这是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青春将暮”,生命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日子,须要及时行乐。在桃花之落与雨落这两种很不相同的景象中达成联想,从而创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比任何写风雨送春之句更新奇、更为惊心动魄的境界,这是需要多么活跃的想象力和多么敏捷的表现力!想象与联想活跃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正是李贺形象思维的一个最大特色。他如“黑云压城城欲摧”、“银浦流云学水声”、“羲和敲日玻璃声”等等例子不胜枚举。真是“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杜牧《李长吉歌诗叙》)。

由于诗人称引精美名物,运用华艳词藻,同时又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了色彩、线条等绘画形式美。

二、笔下形象在空间内作感性显现,一般不用叙写语言联络,不作理性说明,而自成完整意境。

诗中写宴席的诗句,也许使人想到前人名句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作》),“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杜甫《丽人行》),相互比较一下,能更好认识李贺的特点。它们虽然都在称引精美名物,但李贺“不屑作经人道过语”(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序》),他不用“琥珀光”形容“兰陵美酒”──如李白所作那样,而用“琥珀浓”取代“美酒”一辞,自有独到面目。更重要的区别还在于,名物与名物间,绝少“欲

饮”、“盛来”、“厌饫久未下”等等叙写语言,只是在空间内把物象一一感性呈现(即有作和理性说明)。然而,“琉璃鍾,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诸物象并不给人脱节的感觉,而自有“盛来”、“欲饮”、“厌饫”之意,即能形成一个宴乐的场面。

这手法与电影“蒙太奇”(镜头剪辑)语言相近。电影不能靠话语叙述,而是通过一些基本视象、具体画面、镜头的衔接来“造句谋篇”。虽纯是感性显现,而画面与画面间又有内在逻辑联系。如前举诗句,杯、酒、滴酒的槽床„„相继出现,就给人酒宴进行着的意念。省略叙写语言,不但大大增加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能动地去填补、丰富那物象之间的空白。

三、结构奇突,有力表现了主题。

此诗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的瑰丽夸大的描写,结尾二句猛作翻转,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前后似不协调而正具有机联系。前段以人间乐事极力反衬死的可悲,后段以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了生的无聊,这样,就十分生动而真实地将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揭示出来了。总之,这个乐极生悲、龙身蛇尾式的奇突结构,有力表现了诗歌的主题。这又表现了李贺艺术构思上不落窠臼的特点。

第4篇:中华经典诗文演讲稿

中华经典诗文演讲稿

中华经典诗文演讲稿

中华经典诗文演讲稿

一、指导思想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高我校学生文学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拓宽语文学习天地。

二、成立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工作小组领导小组: 组长:兰祥勇 副组长:周全 代勤杰 王玉兰 陈挚 成员:各语文教研组长、语文教师、音乐、美术教师

三、诵读内容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四、实施过程

营造氛围 利用黑板报等大力宣传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每周黑板上写诗文、警句或名言。每日一诵形成常规。

用好“课程”。1、语文阅读课。

本学期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

2、校本、地方等活动课。

各年级各班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注意学科整合。

1、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研究课:音乐中的古诗词。

2、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给经典诗文配画,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研究课:诗配画。

3、其他学科,如品德、科学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检查方式: 看课 备课教案 要求备课中有所体现

每位教师要围绕学校和区教委的计划安排制定个人的实施计划。不用复杂,简单写出你准备怎样做?有操作性即可。

活动开展

1、原则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2、方法“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师带生,生带生。形式多样的读念: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中高年级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10分钟。活动评价

1、开展班级“诵读争星”评比活动。

各班学生自备硬面抄,将“我会背的诗”记录下来,比一比,看谁背得多。

组织学生自评,由学生从诵读数量与质量两方面进行自我评价。组织学生互评,通过检查古诗记录本,抽背古诗,给对方评出相应等级。

附送:

中华经典诵读发言稿

中华经典诵读发言稿

中华经典诵读发言稿新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 常熟市兴福中心小学陆雪芳

我来自常熟虞山脚下的一所环境优美的学校:兴福中心小学。我们的学校位于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是一所国营林场职工子弟学校。

“十一五”期间,常熟市少工委组织全市十四所学校开展的“诵读活动与儿童人文素养培养”的课题研究结题后,201X年,市少工委又提出新一轮“经典诵读”科研----“诵读新经典,做中华好少年”,深化经典诵读,继续丰富少年儿童的人文素养和宏扬中华民族

文化的教育。在这个背景下,我校“新经典诵读的校本化研究”课题也于去年底新鲜出炉。

我们开展校本化研究,意在找到更鲜活的,生活化的,适合我校学生的“新经典诵读”内容,方法,途径。把新经典诵读融入学生生活,提高虞山文化后人的人文素养。

今天在这里我向大家汇报的是我们怎样进行校本化新经典诵读内容的开发。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讨,我们把我校的新经典诵读的内容定为:“基础诵读”和“特色诵读”两大块。

基础诵读的内容是:以《读读写写》诗文版杂志刊登的内容为月度必读内容。以《日有所诵》一书的内容为进度化每日诵读内容,尤以其中的儿童诗、国内外经典美文为主要日诵内容。此外,我们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中华成语千句文》、《古今贤文》、《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论语》等经典片段定为按年段、自选性诵读内容。在诵读诗文为主的前提下,我们把孩子们喜欢的经典绘本〈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世界经典童话,和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大家如冰心、叶圣陶的系列童话美文,包括红色经典〈革命烈士诗训中的名家名篇。都作为我们的一般诵读内容。在推进过程中,结合各年级的必读书目,必背诗文,有计划地逐步拓展以上各系列的诵读内容。

这里,我重点向大家汇报我们在弘扬虞山文化背景下的特色内容选读的做法。

常熟是一个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所谓“十里青山半入城”。虞山因风景秀丽、风姿绰约而自古被人称为“虞美人”。

虞山文化是吴地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家乡常熟的区域文化,引导少年儿童了解虞山文化,目的在于培养成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和祖国丰富的精神文化的意识。让他们从小做一个有文化底子的未来小公民。

我们兴福中心小学地处虞山福地,这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学校的“经典诵读”提供了丰富的、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虞山文化源远流长,拥有虞山诗派、画派、印派、琴派等虞山古文化七派,这些文化先贤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虞山文化经典。因此,我们立足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诵读身边的、适合他们的文化经典。

通过大量检索和浏览虞山经典书籍,我们把特色内容就定位在诵读虞山“经典故事传说”、“经典名联古诗”、“经典民谚童谣”三大方面。

颂读虞山名人故事。虞山文化的历史星空真可谓群星璨灿,引导孩子诵读经典的名人故事传说,有利于他们明理激-情,培养他们爱国、励志、勤奋、进娶谦让、感恩等美德与情操。我们挑寻虞山十八景”中有迹可寻的相关古迹,带领孩子游景点,读故事。学生对仲雍的名字不再陌生,知道了他又名虞仲,知道了仲雍和太伯让位的故事,他死后就葬在如今的虞山。读了他的故事,为先祖仲雍的谦让精神所感动。读了言子的故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带领学生踏上言子墓道,学生亲近了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弟-子,“孔门十哲”之一的“言偃”。寻古觅踪,学生们了解了“草圣”张旭,“元画四家”之首的黄公望。我们还以队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讲读饶有趣味的虞山传说。同学们知道了常熟“叫花鸡”的来历,传说是貌似叫

花子一样的吕洞宾发明土制的,知道了“剑门奇石”传说是吴王试剑的地方,知道了“唐伯虎”因为虞山一日变化千姿百态而望而却步的趣事。

常熟名联古诗,更是虞山文化之宝,随处可见。历代诗人如王维、白居易、曾朴、文征明都在虞山留下名句。“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范仲淹的诗句“平湖数百里,隐然一山起。”钱谦益《春流观瀑》中的“拂水悬流万壑连,空山一夜响飞泉”。我们带领学生来到“兴福寺”诗碑亭,拜读唐常建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翁同禾翁家花园的门联“礼门义路,仁里德邻。”翁同禾纪念馆联“入我室皆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画奇书。”兴福寺空心潭联:“山破月来补,潭空心自明。”三峰清凉寺堂联“袖有三珠树,胸无半点尘。”这些名联字字珠玑,句句精彩。通过这些名联古诗的诵读,我们努力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这些文字所呈现的美妙情景和意境,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得礼仪,所能感悟的世间万象哲理。让他们汲取这些虞山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所在,给学生以文学、心灵、精神审美的体验享受。

虞山更有富有生活情趣的民谚童谣。学生们学民谣,家里的父母老人和乡间的能工百匠都成了老师,许多民谚给孩子们带来各个角度的生活启示。如:林业谚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树绿山青,人寿年丰。”“人穷出力,山穷出石。“人护林木,林木养人。”“人要文化,山要绿化。”农谚有“清明种玉米,小满种山芋。”“蟹立冬,影无踪。”气象谚语有“乌云接日头,雨落半夜头。”“有雨山带帽,无雨云拦腰”。用今天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来看,这些民谚都体现了鲜明的关爱自然、珍爱生命、人和自然和-谐相

处的生态道德,体现了把握自然规律、适时劳作的科学道理和勤劳致富、因地制宜等朴素的生存法则。至于童谣,学生课余闲时,玩着唱,对着唱,“小人要唱小山歌,蚌壳里摇船出西湖,麻雀踏塌兴福寺,蚂蚁上山捉老虎。”“啥个花开节节高?啥个花开来像双刀?芝麻开花节节高,扁豆开花像双刀。啥个鸟做窝节节高?啥个鸟做窝半山腰?啥个鸟做窝门头浪?啥个鸟做窝着地跑?白头翁做窝节节高,喜鹊做窝半山腰,燕子做窝门头浪,野鸡做窝着地跑。”民谚童谣用方言诵读,又好听又好玩,又有丰富的知识性,孩子们读这些饶有情趣的经典童谣,了解了一些已经淡出今日生活的生态情景、民俗风情,感受家乡民俗和节庆的无穷乐趣,体验常熟原生态的乡野自然百趣,品尝童谣的无穷魅力。唱出了诵读乐趣,增添了生活情趣,逐渐培育孩子们感恩自然、报效家国的少年志趣。

在上述的特色内容诵读中,我们还尝试将诵读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引导孩子争做虞山“小博士”,了解虞山,学做虞山“小导游”,推介虞山。如今我们的学生介绍起虞山的风土人情,人文经典,因为有了以上三大系列的经典文化垫底,他们俨然是一名像模像样的“小博士”、“小导游”。他们人人努力争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虞山文化小传人。

我们怀着对虞山文化的敬仰之情,做了以上的实践探索,旨在引领兴福的孩子们行走在一条独特的新经典诵读之路上。我们的思考也许粗浅,我们的实践也许稚嫩,但我们推广新经典的步伐无比坚定。

第5篇:经典诗文诵读演讲稿

经典诗文诵读演讲稿

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会集法国,并在发表的《巴黎宣言》中称:“如果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993年,世世界各国的宗教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聚会美国芝加哥发表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言》,一致推崇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认为这是全人类都应遵守的基本道德法则,并赫然悬挂在联合国大厅。有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表现出来的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论语》在中国,犹如如《圣经》在西方,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时至今日仍具有有极强的生命力。

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仁者——爱人也,讲究仁爱,在当今所强调的和-谐社会里里显得尤为重要。孔学之道,千古流传,名扬四海。

下面请听学生所诵读的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的精彩语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1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汇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XXX篇,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基本形式是四言体兼有杂言,章法上重章迭句,反复吟咏,意味深长。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七天》的书,它是一本饱含温情,充满悬疑还蕴藏着幻想的书,它的作者是来自马来西亚的许友彬。

本书围绕勇敢的健云,善良的白荷,胆小的晓铃,自私的君顺等主要人物来进行描述的。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下大雨路面潮湿学生车车轮盘打滑,车子掉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的地底世界。在这个地底世界里有生活在三亿年前但早已被公认为灭绝的总鳍鱼,触摸到了直升机般大小的大蜻蜓,像电视机一样大的榴莲等,健云,白荷等人还发现了罕有的水晶和像各种动物形状的石笋。他们在地底世界中经历了一段曲折而又离奇的历险……他们在椰壳一样的大厅中迷失了方向,有时也会因为找不到出口而陷入绝望,还有一个又一个不解的谜团困扰着他们:穿着欧叔衣服的女鬼,洞穴角落中的半个榴莲和欧叔从不离身的钥匙,为什么白荷身上会突然掉下一块布……最后,历经了千难万阻,他们最终放下恩怨,互相扶助克服了种种险境,在救援队和原住民的帮助下,走出了这个地底世界,与家人团圆,这段历程在他们今后的成长和生活中是永远值得珍藏和怀念的。健云、白荷等人在困难面前互相帮助,舍己为人,互相团结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发扬。

快来读读《七天》吧!让它带你领略惊险刺激的冒险之旅,开启你的想象之门!

《诗文演讲稿》相关文档:

诗歌朗诵活动流程[诗文诵读主题策划活动方案范文范文]10-23

五四青年节诗文朗诵大赛实施方案06-06

中华诗文诵读活动方案06-13

董岗中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方案06-13

经典诗文诵读串词06-18

朗诵诗文的主持词07-07

试论黄庭坚诗文中的思想复杂性及其文学表现答案08-14

迎新年诗文诵读主持词10-07

诗文演讲稿12-04

红色经典诗文朗诵6篇01-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