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稿 热度: 民族团结座谈会讲话稿 热度: 领导干部讲政治有信念党课讲话稿 热度: 扶贫移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热度: 党建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热度: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旅游业早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扩大,早已为世界瞩目,人们称之为“朝阳产业”。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仅供参考。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一):同志们:
这次全国旅游局长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吴仪同志8月12日在听取国家旅游局党组工作汇报时所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确定“十一五”期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推进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刚才,张希钦同志传达了吴仪副的重要指示。8月15日,国家旅游局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了这一讲话精神,并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具体工作方案。我们认为,吴仪副的重要讲话,站在21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任务出发,充分肯定了“十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国家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及对港澳台工作的积极贡献,对我国旅游业改革和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为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吴副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亲切关怀,对新时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必将极大地鼓舞全行业干部职工的信心和干劲,为全行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世界旅游强国建设、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下面,我就“十一五”全国旅游发展思路和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十五”期间全国旅游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中国已经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大国。2004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4176万人次、创汇257亿美元,分别居世界第4位和第7位;国内旅游人数达11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2885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市场。三大市场快速发展,使中国从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2、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8年,旅游业被确立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0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684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国GDP的5.02%。与此同时,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2003年,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49万,间接从业人员3244万,从业总人数为3893万,占全国就业总数的5.2%。
3、旅游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假日旅游为标志,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从1999年“十一”到2004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由4000万人次快速攀升至1亿多人次;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出游率达84.8%。这是我国初步实现小康目标以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4、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产业要素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配套明显提高,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至2003年底,全国旅游企事业单位达30.44万个。其中,各类旅游住宿设施28.38万个,旅行社1.33万个。通过贯彻实施各项旅游质量标准,全国现有星级饭店11285家、A级景区1401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06个,210个城市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特别要强调的是,我国民航、铁路、公路、能源、通讯、口岸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旅游业对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入境旅游持续增长,显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展示了中国作为安全而有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的形象。出境旅游快速发展,成为近年来我国发展双边交往的重要内容。截至今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总计109个,已经实施了69个。旅游在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以及对港澳台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6、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格局。从国情出发,我国旅游业坚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突破体制局限,适应旅游资源分散、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随着旅游业在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功能的显现,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旅游发展、各方面更加支持旅游发展的工作格局得到巩固和发展。这也是转型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结果,是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行业的同志们团结奋进、努力拼搏的结果,也凝结着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部门历届领导班子的心血和汗水。这些成就,为“十一五”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代表国家旅游局向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全国旅游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二、“十一五”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提升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有利条件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03年,温家宝、吴仪副强调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目前,全国有24个省区市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重要产业。这表明,旅游业将得到各级党委政府更大的支持,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进一步优化。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是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这是我国旅游业持续兴旺的重要动力。
3、发展旅游将成为各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选择之一。旅游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势产业,具有可持续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建立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就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功能。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选择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和发展。
4、中国和平发展,有利于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家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使中国成为全球公认的安全的旅游目的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诸多有利条件。同时,我国旅游业已具备相当的产业规模、接待能力和发展实力,积累了相当的发展经验,尤其是出境旅游的发展,增强了中国旅游的国际竞争力。旅游业在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都具有相当的优势。
5、世界旅游业发展形势对我国有利。
未来5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出入境旅游市场中仍将保持传统优势,但增速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国家和地区则将保持较快增长。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在目前全球局部地区并不太平的形势下,中国保持了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我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二)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处于关键的战略提升期,既充满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
1、入境旅游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不断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对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形成压力。我国旅游接待人次和创汇收入虽已恢复到“非典”前的水平,但创汇排位与人次排位形成落差,反映了入境旅游深层次的挑战。
2、出境旅游高增长将引发诸多新问题。旅游服务质量亟须提高,利用出国游渠道滞留不归、非法偷渡等问题增多,旅游贸易逆差潜在发生。旅游部门、旅游机构和旅游企业必须应对这些新的挑战。
3、国内旅游低层次、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面临挑战。长期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影响了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制约了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
4、旅游法规建设滞后。全行业仅有《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三个行政法规,严重不适应国内外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
5、旅游产业深层次矛盾凸显。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规则不完善、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旅游产业素质不适应现代产业的要求。
6、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适应发展的要求。旅游就业门槛较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业内缺乏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竞争机制,从业人员队伍整体不适应,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三、“十一五”全国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旅”、“科教兴旅”,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夯实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十一五”期间促进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以人为本,改革创新,资源配置、联合协作,重点推进,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旅游业为“人”服务的本质要求出发,以旅游者为“本”,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吸引国内外游客。“改革创新”,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遵循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发展模式。“资源配置”,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在全国范围内,调动所有可为旅游发展所用的资源,科学、合理、有效地加以配置和使用。“联合协作”,就是要强调横向和纵向、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合协作。在国际上,要加强与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联合协作;在国内,要推动区域合作、跨行业合作、部门合作。“重点推进”,就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推动地区发展、城市发展、景区发展、企业发展。引导一部分地区、城市、景区、企业较快地发展起来,产生带动、示范和辐射效应,最终达到全国旅游产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的目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将“五个统筹”的发展原则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有机地联系起来,全面规划和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协调发展。
到20xx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计目标是:
——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次年均增长7%,旅游创汇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1%;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
——旅游直接就业达到980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就业50万人。
——在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带动脱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四、“十一五”期间旅游行业需要重点推进的十项工作
(一)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建设和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旅游产业素质的整体提升,关键在于改革体制、创新机制。
1、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要引导和支持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和全球性的旅游企业参与中国旅游企业的改组、改造和重组,催生一批中国旅游品牌,促成一批本土背景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性企业集团,促进旅游企业向市场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2、推动行业改革,完善旅行社和导游管理制度。在旅行社行业培育批发、代理的分工体系,实现市场组织网络化和旅游业务管理覆盖面的突破;建立健全导游执业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3、推进旅游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健全旅游产业各要素、各环节之间公平合理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市场主体规范化、市场分工合理化、市场竞争有序化,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4、完善旅游管理体制。要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完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共职能。加强对资源开发的保护和管理,增强对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的服务功能,提高对旅游质量的监管能力。进一步探索分层级的旅游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的市场监管和为旅游者直接服务的职能,鼓励县市设置与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旅游机构。
5、促进旅游协会职能的完善。先试点,后推广。以城市各类旅游协会为重点,促进旅游协会加快成为行业利益的代表,加快成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加快成为行业自律组织,加快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中介。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旅游业战略提升的主要内涵和全行业的历史任务。
1、把“以人为本”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旅游业的发展要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国民素质提高,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播。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增加旅游者阅历和体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旅游业要在全面提升产业素质的同时,突出强调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要普遍开展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等质量建设活动,提升全行业文明程度。
2、强化旅游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搞好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保护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产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坚定地推动对资源和环境的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对不利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项目,不批、不建、不推。要建立与相关部门合作的机制,推动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整合利用,推动旅游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
3、推动节约型产业发展,建设绿色产业体系。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搞好规划,加强管理。提倡生态旅游消费方式,引导旅游者强化环保意识。在建设“绿色饭店”、“生态景区”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形成绿色旅游管理体系,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旅游产业。
(三)创新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旅游产品体系
1、建设旅游目的地体系。旅游产品的竞争集中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要加大力度推动旅游目的地体系的建设。在优秀旅游城市中,推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引导旅游城市的特色化、人性化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推出一批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出一批小城镇特色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模式;形成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2、推动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编制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发展规划、丝绸之路旅游线路规划、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以及京津冀、东三省老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海峡两岸、粤港澳三地、湄公河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做好重点红色旅游区规划。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重点建设和完善观光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继续完善以世界遗产地为代表的世界级旅游产品系列;继续建设以丝绸之路等经典线路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推出山地、湿地、河流、海洋、森林等自然生态旅游产品系列;建设多元化的地方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系列;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产品建设。
4、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建设,适应大众旅游由一般观光到度假观光的需求。推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升级转型;重点提升热带亚热带海滨度假地;推动海滨、高尔夫、滑雪、温泉等度假产品的开发和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康体旅游产品系列;推动大中城市周边旅游带建设,形成大众家庭度假旅游产品系列;推动建设农家乐、自驾车游等散客旅游,形成自助旅游服务体系。
5、提升专项旅游产品的专业水平和整合程度。引导会展旅游有序竞争;引导商务旅游专业化提升;促成公务旅行、奖励旅游的政策突破;引导游船游艇旅游高起点发展;促进科考旅游、探险旅游、极限运动等旅游产品的成长发展。对分时度假、汽车俱乐部、游艇俱乐部等新的旅游业态,及时研究、纳入管理、引导发展,形成新的旅游生产力。
6、推进现代化旅游产品建设,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产品体系。大力开发与现代工业、农业、水利建设、交通建设、航天科技、生物工程相联系的旅游产品建设。努力开拓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海洋旅游、健康保健旅游、温泉度假、高尔夫旅游、游艇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形成多样化、复合型的旅游产品系列。
7、要继续推动旅游纪念品的产业化发展。形成地方特色产品系列、民族特色产品系列、文化特色产品系列、实用特点产品系列和高技术含量产品系列,形成旅游纪念品体系。
(四)调整市场开发战略,提高驾驭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能力
从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出发,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三大市场的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这样调整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体现旅游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之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要强调入境旅游仍然是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要加强和提高对国家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促销,为行业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要实现整体形象宣传与企业促销进一步结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大促销力度。要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策划推出系列促销计划。
——规范发展出境旅游。首先做好已开放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的后续工作,建立双边旅游协作关系和工作渠道;同时抓紧研究针对出境游市场的危机处理机制和调控手段。适时研究新形势下征收出境税问题,预设出境游的调控闸门。
——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和机场、口岸建设;加强旅游景区精品化建设,提高景区规划、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旅游饭店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继续抓好旅游厕所建设工程;完善旅游黄金周制度,提升假日旅游组织协调水平;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安全救援、信息引导、咨询服务、预订服务、纠纷处理机制。
为保持旅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冲击,旅游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动态的研究和把握,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及时预测、快速决策、正确应对,增强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五)加强旅游立法,推进依法治旅
实现旅游强国目标必须有法律法规保障。目前旅游法规建设明显滞后于旅游业发展要求,要积极推进旅游立法和现有法规修订工作。
1、抓紧修订《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为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规则,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积极推进旅游立法工作。
2、推进依法治旅。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结合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改善和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工作;要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总结会同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经验,探索新形势下的综合执法。
(六)建设诚信体系,规范旅游市场
吴仪副2004年1月8日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现阶段,我认为切实推进各类旅游经营单位的诚信建设,就是标本兼治的有效之策。我们希望在本届政府五年任期之内,把全社会的诚信体系框架建立起来。”旅游行业要按照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1、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充分认识这是标本兼治旅游市场秩序的根本之策。要根据国家对构建全社会诚信体系的总体要求,全面组织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明白消费,创新市场管理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重树旅游行业形象,争取“十一五”期间建立旅游诚信体系的框架。
2、要发挥各类旅游协会在推进诚信建设中的作用。结合协会改革,推选一批城市协会进行试点,建立行业自律、失信惩戒、诚信鼓励等制度。
3、倡导和鼓励各类经营单位增强信用意识。开展诚信经营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引导诚信经营活动向纵深发展。
(七)拓展中国旅游国际活动空间,提升中国旅游在世界旅游业界的地位
1、在国际旅游事务中发挥旅游大国应有的作用。要积极参加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机构的活动,积极参与国际旅游事务规则的制定,加强多边和双边旅游合作,在世界旅游业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2、拓宽参与国际旅游工作的领域。要在旅游目的地保护与开发、旅游服务标准的制定、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旅游扶贫等方面,发挥推介性的作用;更多地组织参与国际专业问题的研究和国际性的交流项目,在多个领域紧密跟踪国际市场发展动态和趋势;进一步发挥各旅游驻外办事处的联络和促销作用。
(八)科教兴旅,提升旅游生产力水平,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总体素质
实施科教兴旅,关系到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1、制定《科教兴旅规划》。研究提出科教旅游的目标、计划和任务,建立交流科技教育信息的制度和服务体系,推动形成科技兴旅的促进机制和引导机制。
2、用信息化促进旅游行业技术进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进促销方式,扩大中国目的地营销系统(DMS)的覆盖面和宣传力;联合有关部门改善对全球分销系统(GDS)的利用,紧跟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整合分散的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建设市场面广、信息充分的营销预订系统。引导企业采用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经营水平,引导宾馆饭店、旅行社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行业共享,促进行业进步。
3、提高旅游服务和旅游装备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动旅游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引导旅游业与资本市场、金融服务、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的对接;推动旅游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和生产;推动饭店设备、游乐设施、旅游汽车、游船游艇、直升飞机、旅游房车、野营设施、滑雪器材、高尔夫装备、旅游保健和安全装备等旅游设施设备的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含量较高、适应现代需求的旅游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
4、加强人才培养,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制度。根据旅游业发展要求,制定、完善旅游专业人才的从业资质、分等定级、执业规则等制度;推动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在岗培训,鼓励通过各种方式接受继续教育。
5、加强旅游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成立中国旅游研究院,建立人才库,培养旅游专业研究队伍;设立旅游学科研究课题,调动社会力量,加强旅游业重大问题研究;建立旅游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和奖励制度,促进旅游学科建设。
(九)加强协调,推进联合,创造和谐共赢的合作机制
1、推动跨区域旅游协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区域旅游协调,鼓励通过区域协作组织开展旅游规划、管理和营销,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2、建立与相关部门沟通和协作机制。
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与先期沟通,积极开展与相关部门和行业的进一步合作,争取发改委、财政、交通、民航、铁道、口岸等部门更多的支持。推动建立银旅合作、科旅合作、文旅合作、教旅合作、体旅合作等多种合作机制,与信息产业、各种媒体广泛合作,充分使用社会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十)实施“全国旅游质量提升计划”,提高旅游业整体竞争力
为动员和组织全行业共同推进新时期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推行“旅游质量提升计划”。主要内容是落实“十一五”旅游发展思路的一系列具体工作,包括改革开放、管理规范、开发建设等各个方面。主要目的是使“十一五”各项主要任务具体化,便于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的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便于由旅游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贯彻实施。
上述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是在前一段时间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一系课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中了各方面力量和智慧所提出来的,也得到了许多省市旅游部门和各方面专家的支持和帮助。8月12日,吴仪副肯定了这一思路。为了进一步增强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请大家结合学习吴仪副的指示精神,集思广益,共同努力,提出修改意见,使这一工作思路更加完善,成为指导“十一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五、认真抓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对全年的旅游工作进行了部署。今年以来,全国旅游市场整体兴旺,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1-6月份,全国入境接待5830万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外国人962万人次,增长28%);全国旅游创汇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1%。国内旅游蓬勃发展,黄金周旅游市场持续兴旺,旅游安全、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国家旅游局适时召开了全国出境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促进出境旅游市场的规范。
今年以来,在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开拓,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北京、上海、山东、福建、辽宁等省市以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为主题,针对日韩市场和对港澳台旅游,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全国出境旅游工作会议之后,各地积极开展诚信旅游,努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浙江率先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北京严肃处理违规组团旅行社,江苏、广东等地加大整治力度,探索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新机制。各地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努力打造旅游精品。四川全面提升产业素质,整体推进旅游产品开发;重庆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景区开发模式;广西积极引导市场投入,着力建设旅游精品;海南加快文化观光、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建设;内蒙古、新疆积极开发沙漠旅游、草原旅游、民族风情等特色产品,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陕西、江西、湖南、贵州、河北等省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联合有关部门,采取编制红色旅游规划、举办红色旅游展览、举行红色旅游活动等多种措施,协同推进红色旅游发展;川滇藏、江浙沪、京津冀、泛珠三角等区域打破行政界限,创新合作机制,实行区域联合。其他各省区市在加强旅游市场培育、加强宣传促销、规范市场秩序、深化改革和发展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从现在到年底还有4个月的时间,为了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需要强调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1、加快“十一五”旅游规划的编制。“十一五”关系到旅游产业的全面提升,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吴仪副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全国旅游业“十一五”规划思路为指导,加强调查研究和市场分析,认真组织编制好当地的“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要在《全国旅游质量提升计划》和全国诚信旅游建设等重点工作上,做到部署到位,整体联动,务求实效。
2、继续保持入境促销的强劲势头。全国上半年入境市场整体形势较好,但各地发展很不平衡,仍有少数地方团队旅游上升乏力,入境市场尚未完全恢复到“非典”以前的水平;下半年的入境形势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引起格外的关注。各地要针对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力争入境市场有较大提升。
3、密切关注和应对行业发展的新动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提升,传统的旅游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相适应,各种矛盾和问题明显增多。例如:每年超过10亿人次的旅游活动,使旅游安全形势日趋严峻,认真抓好旅游安全工作,搞好旅游保险、应急、救援,成为必须应对的日常性问题。各级旅游部门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建立完善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和危机处理工作机制,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妥善地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
4、进一步抓好红色旅游工作。今年以来,各地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的部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总体上发展势头很好。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发展改革、宣传、财政等部门,加强对红色旅游的指导和协调,推进红色旅游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红色旅游政策性强的特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要坚持规划先行,注意搞好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要注意红色旅游与旅游产业发展固有规律的结合,使红色旅游的发展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要坚持多方参与,广开融资渠道,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指导,规范规划、建设、宣传、导游等工作,引导红色旅游活动广泛、生动、富有成效地开展。
5、认真抓好“十一”黄金周的旅游工作。要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积极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把抓好安全放在首位,按照“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原则,认真做好今年“十一”黄金周,要确保黄金周期间不发生大的安全、质量事故。
同志们,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全面提升的战略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旅游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我国旅游业展现了无比壮丽的前景。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善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拼搏奋进,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而不懈努力!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相关文档:
春季开学工作会议校长讲话稿(精选5篇)09-05
班主任工作会议德育处主任讲话稿09-08
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发言稿(精选5篇)09-09
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演讲稿5篇09-09
森林防火工作会议讲话稿(精选8篇)09-12
秋季森林防火工作会议讲话稿09-12
森林防火工作会议讲话稿范文09-12
全镇森林防火工作会议讲话稿09-12
秋季森林防火工作会议讲话09-12
考务工作会议方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