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
加快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
这次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同志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系统部署了“十二五”特别是今年工业经济工作,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这次表彰的一批先进企业和企业家,是全市工业战线的典型和榜样,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获奖。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工业经济取得的成绩,始终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
工业经济是支撑**发展的支柱,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工业经济成绩显著,必须充分肯定、再接再厉。过去的一年,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全市工业战线的全体同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金融危机成果,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确保了“十一五”主要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一是工业总量跃上了新台阶,规模工业产值突破了2500亿元大关,从2005年的1070.8亿元跃升至2677.8亿元;二是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产值达520.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了1.5倍,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占比下降7.9个百分点;三是大企业培育实现了新突破,新增132家重点骨干企业、8家上市公司,涌现了**、天**两家超百亿的企业;四是节能减排取得了新成效,万元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0%以上,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以上这些成绩,是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形势下取得的,十分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这是政企携手、合力兴工的结果,更是广大企业攻坚克难、创业创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工业战线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是工业经济地位重要,必须高度重视、紧抓不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财政收入的主来源、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带动服务业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主动力。从我市现状看,过去五年工业经济对全市GDP和财政税收的贡献率分别达50.6%、54.1%,提供了超过一半的就业岗位,为全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外地经验看,即使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增长、财政增收、扩大就业的主要依靠还是工业。像周边苏州、无锡等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目前经济发展的支撑仍然是工业,而且他们依然十分重视工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前布局、加大力度,努力抢占新一轮工业经济发展制高点。从国外实践看,即使像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也纷纷提出要进行“再工业化”。因此,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必须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水平抓好工业经济。
三是工业经济差距不小,必须自加压力、加快发展。全面审视工业经济工作,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差距。从全市看,近年来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周边先进地区比,还有不小差距。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上,我市约为无锡1/5、常州的1/3;在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上,我市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只有2家,而无锡有22家、常州有7家。虽然不能简单地对比,但充分说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还很不够,工业化还有很大的空间。从两区看,这几年自己与自己比发展速度还不错,但放到全市范围来看,总体增长速度低于全市平均。从三县看,这几年总体快于全市平均,但跳出**看,规模总量还有待于进一步做大,发展速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快。如无锡江阴市、常州武进区、宁波鄞州区工业增加值远大于我市三县,并且增幅也遥遥领先。总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加快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努力实现工业发展新跨越。
二、紧紧围绕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目标,全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去年底召开的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四区一市”的宏伟目标。建设“四区一市”,首要任务是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工业经济毫无疑问要打头阵、唱主角、挑重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总的要紧紧围绕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目标,按照重点培育“三大千亿产业、三大五百亿产业、八大现代产业集群、十大百亿企业、十个特色产业生态工业园、五十家左右的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要求,深入实施“411”行动计划,全力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增强工业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来看,要牢牢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坚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提升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两手抓,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重中之重在产业。我们必须顺应发展趋势,加大调整力度,加快打造具有*8特色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一方面,要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技术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当前,我市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态势良好。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加快推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发展壮大,努力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各级党政“一把手”要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牢牢抓在手上,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规律、现有工作基础,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加大推进落实力度。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提升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金属材料、特色纺织、新型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是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要研究完善政策,加强指导服务,鼓励引导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工艺创新,大力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战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经信委等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倍增计划”,继续抓好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产业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二要坚持全力引进“大好高”项目与充分激活民资两手抓,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是关键。“大好高”项目少、有效投入不足是影响我市工业经济质量、效益、速度的根本原因。我们一定要采取招商引资与激活民资“两条腿”走路,切实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促进大转型。一方面,要全力招引“大好高”项目。要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特色优势产业,紧盯国内外有关500强企业、央企、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组织专门班子进行对接,加大产业招商力度,集中力量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好高”项目。要把接轨沪杭、对接央企作为招商工作的主战略,充分发挥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各开发区(工业园区)招商选资主战场作用,积极承接国际资本、央企、国企和沪杭产业转移,努力在引进超亿美元外资、超十亿元内资的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坚持落实招商选资 “一号工程”,亲力亲为抓招商,及时研究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强化投资强度、科技含量、产业层次等导向,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实效。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内生性项目。当前,我市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的意愿十分强烈。我们必须全力搞好跟踪服务,充分保护好、发挥好企业家创业创新激情,帮助企业科学论证、找准项目、抓紧投入、早日投产。
三要坚持加快建设产业集聚新平台与整合提升现有平台载体两手抓,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平台是支撑。实践证明,没有大平台,就引不进大项目,就难于实现大发展。我们必须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推进大平台建设,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项目承载力。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是我市新一轮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经营好,努力打造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今年要全面启动一期建设,招引一批大项目,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力争早见成效、早出形象。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升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水平。**、**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二次创业”。**、**、**、**等县区,要认真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创新,加快推进临杭、临沪、临港工业区等平台建设,努力取得更大成效。有关乡镇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原则,把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与打造现代化城镇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增强城镇产业、人口集聚能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创新开发建设机制,突破乡镇行政区域限制,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组团式发展。
四要坚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与扶持中小企业两手抓,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企业是基石。要认真总结这些年在企业培大育强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完善政策举措,加大培育力度,推动更多的规模企业进入重点骨干企业行列,更多的重点骨干企业进入50亿、100亿企业的行列。一方面,要更大力度培育“顶天立地”大企业大集团。要坚持本土企业、外来企业并重,大力实施梯度培育工程,健全评价办法和激励机制,促进土地、资金、能源、人才等要素向重点企业倾斜,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联合,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要进一步加大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力度,坚持境内境外并重,中小板、创业板联推,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另一方面,要更加关心支持“铺天盖地”中小企业。没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哪来“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对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我们一定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认真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足的“高新特精”型中小企业,努力造就更多的“小巨人企业”和行业“单打冠军”。
五要坚持加强科技创新与重视体制机制创新两手抓,不断激发活力动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创新是核心。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进一步加强工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制造向**创造转变。一方面,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加大科技投入,确保“十二五”末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要紧紧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引进一批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不断提高产业科技支撑能力。要进一步重视创新平台建设,探索实施政企合作、企业投入等新模式,大手笔推进一批重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继续加大创新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和 “5155”产业英才建设工程,加快打造一批创新领军人才队伍、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积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加快形成有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完善考核机制,落实问责措施,着力提高“亩产率”。要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机关内部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工作,进一步提高效率效能。要鼓励企业积极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引导企业推行管理创新,狠抓精细化管理。
六要坚持严格落实节能减排与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两手抓,努力推动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和要素保障难度增加、压力加大是“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两个问题。我们既要狠抓节能减排,确保完成硬任务;又要想方设法保障企业资源要素需求,确保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一方面,要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硬任务。 “十一五”时期,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节能减排任务胜利完成,但也采取了拉闸限电等一些非常手段。进入“十二五”,节能减排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把好项目准入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三促进”。广大企业要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千方百计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切实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力。十二五”时期资源要素制约将更趋突出。要继续坚持有保有压、保大保重,切实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保障经济转型升级重大项目上。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优化配置、盘活存量、综合开发力度,多渠道缓解用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大电网改造力度,加强煤电油运协调,确保能源供应。
三、坚持“合力兴工”不放松,切实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充分发挥党政推动、企业主体作用,广泛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形成全市上下关注工业、扶持工业的“大合唱”。
一要组织领导再加强。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研究工业经济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推进。市“转型升级加速年”活动领导小组要牵头抓总、靠前指挥,狠抓工作落实。经信委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分析研究,具体组织实施,努力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各级领导要认真做好联系服务企业、项目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项目推进中的具体问题。
二要扶持力度再加大。各地要统筹安排、集中财力,进一步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扶持力度,确保工业性专项资金逐年增加。要认真梳理、有效整合现有政策,切实改变“天女散花”式的扶持方式,突出重点、集中资源,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特大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财政税收贡献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科技创新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
三要服务环境再优化。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加强年”活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要健全完善“6+X”项目协调推进、联合办证和“一站式服务”等机制,不断优化行政服务。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工业战线先进典型、先进经验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工业、支持工业的浓厚氛围。工业发展关键在企业,企业发展关键在企业家。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全市广大企业家,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心骨、顶梁柱,是**实现奋力崛起十分宝贵的战略性资源。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切实让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借此机会,也对我市广大企业和企业家们提几点希望:
一要志存高远争一流。做大事必先立大志。广大企业要坚决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观念,始终保持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胆识魄力,确立更高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做久,努力争当全省、全国行业“老大”,努力打造“百亿级”企业。特别是当前,广大企业要紧紧抓住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从企业实际出发,科学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明确方向,咬定目标,扎实苦干,努力做大做强。
二要重视创新快转型。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广大企业家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早转早主动,晚转就被动。广大企业一定要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主动顺应趋势,积极抢抓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要真正把创新作为企业提升发展的核心,舍得在设备、技术、人才上化大钱、办大事,努力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创新团队。要切实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大力培育企业文化,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软实力。要高度重视培养“创二代”接班人,既要把企业做大,更要把企业做久,防止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现象。
三要勇担责任比贡献。企业的最高价值体现在社会贡献度。广大企业家一定要以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荣,以逃避社会责任为耻。特别是要自觉依法纳税,努力为壮大公共财政贡献力量;要更多地关心关爱企业员工,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大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努力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努力成为社会“精英”。
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对工业战线的同志和各位企业家寄予很大期望,相信大家一定能够鼓足干劲、再接再厉,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努力创造更加优异的业绩,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市工业经济大会上的讲话》相关文档:
2023年工业经济工作计划范文(2篇)12-14
在全县“大干四季度确保超额完成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1-03
#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