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外贸中国经济将会怎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壮大,成功的促成了经济的腾飞和发展。自加入WTO之后,外贸依存度更是年年攀高,一度接近70%,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尤其是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冲击,很多人据此担忧中国经济已过度依赖外需市场,认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担应落在内需上。因此对外贸易如何发展已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治久安,对制定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指导作用。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协调发展
作者:未知 单位:未知
一、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一向是贸易出口带动型,外贸作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国际贸易顺差一直是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命脉。然而自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绵绵阴雨覆盖全球仍未停歇,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还在侵袭,经济危机会在何时以何种形式结束,依然未知。其引发的国际经济走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一连串挑战。
对此,《环球》杂志曾经从中国发展所处的全球经济环境入手,发起了一项题为“影响中国经济的十大国际因素”的问卷调查。参与了此次调查的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国防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央编译局连同新华社驻外各大分社社长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数十名专家。在本次调查中,竟有90%的专家认为“外贸依存度过高”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一大风险,其中70%的人将它列在风险首位。甚至有的学者将我国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及贸易逆差怪罪到外贸依存度过高头上。
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011年)一季度我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10.2亿美元,而去年(2010年)一季度顺差为139.1亿美元。这是近六年来,我国首次在一个季度内出现贸易逆差。而且我国外贸数据的低位徘徊在短期内恐怕难有根本改观。现在连美联储也不再闪烁其词,承认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这对于“中国制造”意味着什么?对于世界工厂意味着什么?现在出现贸易逆差,其中原因是什么?又能从中看出中国经济增长出现哪些变化?由外贸出口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统计数据表面现象来看,答案或许是现成的。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尤其是出口的下降使沿海地区一些中小型企业破产或倒闭,中国经济增速明显降低,外贸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减少,企业财务利润大幅缩水。然而在同样的环境中却仍有一些大中型企业能够扬帆远航,在经济危机中保持企业营业额稳定快速发展。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不由得要求我们对我国外贸统计数据的表象进行更深一步的剖析。
二、回顾历史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外贸发展密不可分。假如失去外贸,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怎样呢?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智力游戏而是事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死攸关的问题。正如热门美剧《寻人密探》中的理论:要了解一个失踪的人可能的去向,就要先了解他过去经历过什么。中国外贸和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环境中取得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各国经济的发展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回顾中外贸易发展史,国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史国外可以追述到重商主义,我国最早的出口贸易虽已无从考证,但丝绸之路作为横贯亚洲连接非洲和欧洲的贸易通道也曾见证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辉煌。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经验来看,外贸尤其是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经济起飞和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后进地区起飞的必由之路。这也是我阅读过去多年间有关经济文献的主要结论。
国际贸易理论普遍认为,“贸易是经济起飞和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贸易不仅能扩大国际市场、深化行业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还能革新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从经济发展史来看,曾作为贸易中心的国家都是经济强国,17世纪上半的叶荷兰到后来的英国及美国等,在当时成为贸易中心的同时也是经济最强的国家。由各国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增速一般是经济增速的1.5倍左右。1948至今,世界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9.7%,明显超过了同期世界经济和人口的增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18.1%,比经济增长快8.3个百分点;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年来,我国出口年均增长28%,要比经济增长快一倍以上。所以,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是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对于后进国家贸易则是其经济起飞的必由之路。日、德经济也曾相一度落后,二战后日本就把“贸易立国”作为其基本国策;德国人口只有我国的1/15,但其贸易额在去年之前稳居世界第一,人均贸易额曾是我国的17倍。东亚“四小龙”、“五小虎”的腾飞,也都是通过“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实现的。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贸易尤其是外贸的贡献功不可没。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一个战略问题”。由此看来,后进国家要走向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需通过扩大开放和利用国际市场。
三、立足现实
现实中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往往被低估。我国及国际上多数国家目前用支出法来衡量外贸对GDP的贡献,即用净出口、投资与消费并列作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而不是用出口总额或外贸进出口总额来衡量经济增长。这种方法存在的缺陷在于,只有在顺差上升或逆差减少时,外贸对GDP的贡献才能为正,否则会得出贸易尤其是外贸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很小甚至为负的结论,这就明显低估了贸易的功能和作用。比如,2003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高达创纪录的35%,然而外贸对GDP的贡献却为-2.6%。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数额大幅下跌,但由于外贸顺差扩大,其对GDP的贡献反而加大。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由于进出口是平衡的,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为零,这种结论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严重背离。因此,仅仅采用GDP的方法来反映经济的增长不完整且存在缺陷,无法准确地反映贸易的功能与作用。
如今,世行及大多数国家采用购买力平价重新估算后的外贸依存度来比较和评估各自外贸的发展情况。据世界银行2008年公布的购买力平价1美元兑换3.661元人民币的PPP转换因子折算中国的GDP为82127.834,代入修订后的公式消除了各国GDP构成差异的影响,得到的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将减少一半以上,仅为:31.2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未修订前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之和与GDP之比)则接近70%,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及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外贸比较优势的发挥完全可以用规模庞大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很好地解释,这一效应源于我国的人口红利。到2009年,我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大国,当年外贸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9.6%,但我国人口却占世界的19.7%,人均外贸出口额仅相当于全球水平55%左右,这无疑表明,我国外贸出口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现阶段为确保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坚持扩大内需的同时也丝毫不应放松对外需的重视。
当然,对于现阶段我国外贸的发展情况,学者们也给予了不同见解。不少学者强调了中国市场体制背后高强度的政府干预,并据此认为比较优势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发展经济学强调,后进国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源于政府有意地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政策引导。正如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罗德里克(Rodrik)所说,对于一国经济的增长,重要的是出口什么而不是出口多少。他认为,外贸尤其是出口部门之所以对中国至关重要,不是因为中国外贸出口规模庞大,而在于出口产品“质”的特性。罗德里克的证据表明,中国集中生产和出口的产品并不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要比世人认为的高出很多。中国的生产和出口模式与其收入水平并不对应,偏离了比较优势的内涵,出口部门较高的利润吸引着更多企业跟进,经济资源因此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这种由不同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及结构调整引发的经济增长,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源。对于这种观点,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关志雄先生曾在《亚洲时报》提出质疑:为什么日本不害怕中国制造?他认为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大量包含了国外企业的产品,“中国制造”更准确的表述是“由中国制造”。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包含很多诸如“日本制造”、“台湾制造”、“德国制造”的国外投入品,这些进口的投入品并不构成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上,每出口100万美元的产品,就需要进口一半的中间材料;而且,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中间材料进口的比重就越高。的确,目前中国的出口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加工贸易基础上的,这意味着出口实际上对中国的GDP贡献夸大。而GDP是一个附加值的概念,不应包括中间投入品。正如瑞银经济学家安德森所说,所谓与美国“脱钩”与否的争论其实是多余的,因为中国经济从未与美国经济真正挂钩过,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从没看过美国脸色,或者说,美国打喷嚏,不会传染中国。这种观点同样认为出口的下降并不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
四、展望未来
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如果从宏观经济的发展周期来看,外贸出口的下降可能不会对当前的经济增长构成威胁,因为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所占GDP的比重的确不算大。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便出口下降为零,GDP的增长率也仍然会维持在接近10%的水平上。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即出口下降不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其他引擎,本身在长期内就难以成立。出口的长期萎靡必将拖累消费、投资等部门的增长,从而严重阻碍中国的技术进步。如果没有出口,中国经济发展的明天是无法想象的。我们也许可以承受出口一两年萎缩,但长时间的萎靡则是灾难性的。
面对危机,应促进内需与外需的协调发展。内需与外需本身就互相影响,两者的共同发展不仅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现阶段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可以相应刺激进口,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账户的相对平衡,为稳定出口奠定基础;内需的扩大还会加剧国内市场竞争,从而通过提高我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来增强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能否成为制造业的强国,能否实现产业的高端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技术和产品。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要领先于世界,仅在国内称雄是没有意义的,这就需要积极推进出口竞争优势和出口技术的高端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必然需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需要积极促进进口,从而使进出口达到均衡增长;又可以通过外需促近内需,稳定国内就业和劳动者收入。我国有13亿人口,人均GDP在全球列于100位之后,目前国内高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政策,虽然给国内消费市场带来巨大潜力,但开拓国内消费市场仅仅依靠自身循环是十分有限的,尤其是扩大消费主要依靠通过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来实现,因此充分就业在我国就显得尤为迫切。“以外促内”还为扩大内需尤其是最终消费提供了货币支付能力,也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机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出口每增长1%,可以带动消费增长0.68%、刺激投资增长0.74%;反之,外需的下降也会拖累内需增长。国际上各国情况也大都如此,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大多数国家都是因为外需的下降波及内需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的回落。由此看来,外需与内需的稳定协调发展同等重要。面对危机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协调内需与外需的可持续增长,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才能使我国早日实现由世界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世远、林毅夫 《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对策》,经济学家, 2006第10期
2.李亚芬 《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战略转型》,中国金融,2010第3期
3.王海兰、崔日明 《内外需相互转化过程中外经贸发展的新思路》,国际贸易,2010
年第1期
4.Clem Tisdell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ness in China: China’s Development Policies in the Last 30 Years ,ECONOMIC ANALYSIS & POLICY, VOL. 39 NO. 2, SEPTEMBER 2009
̥How will China lost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y ?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expansion, successful prompted the economic takeoff and development. Since joining the WTO,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is development year after year, once close to 70%, aroused wide attention of the economists . However a swept across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trade especially export trade caused huge impact on China, a lot of people already worries that economic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future domestic-demand market , the burde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fall in domestic demand . Therefore, how to develop foreign trade already in relatio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On the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t has play an importan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nd guiding roles.
Keywords: Foreign trade Economic growth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失去外贸中国经济将会怎样?》相关文档:
国旗下演讲稿新学期我们将会更加精彩范文04-23
失去外贸中国经济将会怎样?09-03
最新我们学习部将会更加努力为同学服务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