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应龙阅兵中的数学教案

时间:23-01-02 网友

华应龙阅兵中的数学教案

华应龙阅兵中的数学教案篇一:数学课从哪里开始

数学课从哪里开始

3月12日我非常有幸的参加了在泰安举行的《中国教育梦——教育名家新课改智慧课堂暨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活动中名家展示了自己优秀的课堂,例如华应龙《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俞正强《用字母表示数》、潘小明《确定位置》等,观摩了名家的数学课,聆听了名家对数学课的见解,我也有了自己的思考,让我心有所思,身有所动。数学课应从哪里开始呢,是问题、是应用、还是??

一、数学源于开始。

华应龙在本次会议上讲了《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华老师这堂“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以9.3大阅兵为背景,围绕阅兵中看到的各种精彩瞬间从而产生思考并引发成三个有趣的故事。破解“51”之谜、为了神圣的那一刻、当坦克踩上俄军的脚跟。华老师通过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引发学生对阅兵中的美产生思考,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之前在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有数学的地方就有美”等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更重要的是引导着孩子积极思考积极探究的精神和品质。

华老师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时刻在思考、时刻在

想象,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让孩子觉得“数学好可怕”;应该让孩子觉得“数学真有用”、“数学挺好玩”;数学是玩具,数学并不是一次比赛,而是是和自己的想象力玩耍。

数学源于生活,以生活为探究学习的出发点,让数学课开始的自然,出发的轻松。

二、数学以问题为引领。

会议中俞正强讲了《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俞老师语言诙谐、风趣,使台上台下一直笑声不断,大家被俞老师牵着渡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过后除了想到“精彩”两个字,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课堂上,俞老师仅仅用到2个纸袋子和几支笔粉,没有其他如多媒体等辅助教具,却上出了一堂别具匠心、令人叹为观止的课。课堂在问题中出发,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讨论。以问题为引领让整节课在批次起伏中行走。细细品来你会发现你会发现本节有三句非常重要的话贯穿期中。一是已知的用数来表示,未知的用字母表示。二是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三是当有关系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

俞老师能抓住两个难点——?学生观念的转变:一个数从“确定”到“不确定”,从“数”到“代数”的飞跃;?字母与字母式的本质区别。正是俞老师抓准了教学难点,从而使本科教学深入浅出,精彩非凡,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这是俞老师精湛数学底蕴的展现,也是我们数学老师应努力的方向。

三、数学以知识产生必要性入手。

潘老师讲的是五年级知识《确定位置》,这节课打破了常规教学方法,放弃了从生活情景导入课堂,而是从知识产生的必要性入手,在一条线上一个数可以确定一个点,在平面上一个点就不能用一个数表示了,怎么办,引起用数对确定位置产生的必要性。整节课虽然看起来不够活跃,但是学生整节课却在不停的动脑,不停的思考,整节课能追溯思维的发源地。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的数学课应该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片沃土,这也正是数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和最独特的方面。如果我们的数学课没有思维,这就仿佛一个人丢了灵魂,外表再怎么美丽也只是空空的躯壳,没有了实质的东西也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在课中有小组的适时的合作,有静静的思考??整节课始终围绕着“任何一个点,总能用一个数来确定它的位置,”而开展探究活动,正因为如此,整堂课就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环境,体现出浓浓的数学味。学生学得实在、安静、塌实,并且很好地建构了数学模型,实现了从质的飞跃,只有像潘老师这样,在课堂中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空间,才能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迸射出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的数学课,才能充满了勃勃生机,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总之,数学课的开始应更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以问题为思考的源泉,以生活为学习的背景。以知识为学习的终点。

华应龙阅兵中的数学教案篇二:听华应龙之化错体会

听华应龙之化错体会

闸口小学 甘娟

9月24和25两天,我去武汉参加了“第二届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会”,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华老师一句句精彩的言论迎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首先是华应龙老师的展示课《阅兵的数学故事》,让大家看到了华应龙老师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将“化错”教育思想融于其中的。学生在自由、放松、允许出错的空间中,围绕“阅兵”这一感兴趣的事件,经历了一次美妙的数学学习历程。 紧随其后的主题报告《我不只是数学》,以“为什么说我不只是数学——为什么要我不只是数学——出来数学,我还能有什么——怎样才能我不只是数学”为线索,结合实际案例,向大家展示了他的数学观、教师观和教学观,并详细阐述了“化错”的由来、内涵和实际运用。在两天的活动中,特邀专家、华应龙名师团队的成员、华应龙的弟子,围绕“化错”教学,进行了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微讲座、名师对话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深深震撼了我。

报告中华应龙老师说,教育就是教己育人、正己化人、以人育人;作为老师,要不忘初心。我们惊叹于华老师课堂教学的精妙、教学思想的深刻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其对数学教育、对学生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种热爱支撑他从江苏农村到首都北京,从村小教师到数学名师,从喜欢数学到“我就是数学”,从研究差错到融错再到化错直至我不只是数学。

惊艳于华老师的睿智、博学多才、乐学善思,我买了他的著作《华应龙与化错教学》。他在书中说“化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

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错误为正确,“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人生自古谁无“错”,差错的产生和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错”更具必然性。没有化错何来创新,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有化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化错的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华老师致力于探索人文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尊重、沟通、宽容、欣赏”使他的课堂教学充盈着时代气息,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一股清新流动的生命活力让学生特别爱上他的“疯狂数学”。经过了这次报告,我认识到课堂上,要解

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嘴,让孩子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我们要不断尝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孩子们的思考才能任意奔驰。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带给学生一些思考,让其寻找数学知识背后的东西。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追问名师成功的原由,我有着强烈的感受,华老师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他的喜读善思成就了他的博学和大家风范,是他的不抛弃、不放弃、要扬弃的执着追求成就了他的缜密、严谨而又不失浪漫才情的教学风格,是他的“以学定教”“蹲下来和孩子对话”成就了听了华老师课的学生不愿下课的现实。

回想当时听华大师的课,也是久久不愿下课啊,讲座也是希望

华大师永远不要停下来。希望以后还会有机会领略到华大师的课堂,学习到更多课堂知识,以及如何和学生相处。

两天的时间很短暂,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绵长。

华应龙阅兵中的数学教案篇三:第11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第11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学 习 心 得 体 会

10月29日至11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举行的《第11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在这三天的学习中,我认真地聆听了名师们的每一节课及课后的讲座,并详细地作了笔记。这次活动主要授课的有小学数学教学一线的刘松、徐长青、刘德武、徐斌、柏继明、张齐华等知名专家。此次活动的观摩课节节有亮点,课课都精彩,催人奋进,启迪思维。三天时间我一共听取了13节示范课,7场报告,真真切切地近距离领略到名师们从容、睿智和风趣的一面。他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有一定的示范性、导向性。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粗浅地概括一下我所能认识到的交流观摩的课所呈现的特点:

一、注重与学生的沟通,用亲切的课堂评价语言,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轻松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是哪个学校的,你想了解老师什么,今天谁坐

的最精神,谁微笑的表情最好看,到这里上课与平时有什么不同,„„等话题,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课堂中不时的自然的流露出很多激励学生的评价语,让学生学习起来特别有信心,如“孩子,你太可爱了、“你提的问题真有价值”、“我发

现你回答得特别清楚”、“掌声热烈一点,再长久一点” 、“把暴风骤雨般的掌声送给他”、“孩子,谢谢你”“ 你答对了,我们握握手。”“时间到,来汇报;小姑娘,来报到。”好孩子不光会做题,还会发现规律,能自己发现规律的才是更聪明的。„„整堂课下来,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二、落实新课标理念和目标,更注重实效、实用。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一线的教师几乎人人耳熟能详,但在平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在这次的观摩课中,我能看到通过一个个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真正落实。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给学生充分的的表达、合作的机会;比如:牛献礼老师在报告中讲到的植树问题(让学生利用手指学习数学)5个手指4个空,10个手指9个空,当他提出种6棵树时,学生就很容易想到有5个间隔,如果每两棵树的间距是3米,那么求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学生很快就会算出5×3=15(米)

三、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在众多的课例中,最振奋人心的就是华应龙老师执教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华老师作为全国的教师代表参加了今

年的“9.3”阅兵仪式,他课堂的所用的课件图片很多都是他在阅兵现场拍摄的,他的课堂教学中用3个故事将阅兵中的数学讲得清晰、透彻,这3个故事分别是:女兵51人所透出的军机,飞机造型“70”飞行时的分秒不误,毫厘不差,俄军正步走会不会追上我国解放军方队的问题。通过这3个故事,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阅兵中的数学知识。

四、用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名师的课堂教师善于发挥倾听、梳理、激活、点拨的作用,能适时的介入讨论,又能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课堂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深入,很多程度来自于教师一次恰当的引导,精彩的点拨,他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用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达成共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所思所想、所做。给学生思考的空

间、表达机会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老师毕竟是指导者、设计者、引导者。老师对一些内容的传授是必要的,学生不解时,老(本文来自:WWw.jiAOshiLm.coM 教师 联 盟 网:华应龙阅兵中的数学教案)师应该给予指导。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让孩子上台讲,小组内大家讲,充分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画龙点睛”,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学生学习。

徐斌老师在报告中讲到真正决定数学课程的不是写在书上的各种观念和规定,而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如果学生的思维被老师占据

着,那么学生就不是在学习数学而是练习数学,因为没有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徐斌老师强调:数学课堂比知识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重要的是思想。

有位名师在报告中说教师要有煲汤的能力,人每天需要15克的盐,如果你每天让学生直接去吃这15克盐,他们会觉得很难吃,但如果你煲一盆美味的汤,他们会抢着喝光,而这15克盐呢,学生也就很愉悦的吸收了,而我们教师呢,就是要把不同的教学内容烹饪成各种美味的菜肴。

三天的学习,我被名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的感染了、熏陶了。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很多东西要慢慢回味,在工作中慢慢的体验、总结、应用。要上好一节课,需要教师的真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

《华应龙阅兵中的数学教案》相关文档:

华应龙阅兵中的数学教案01-02

初一数学教案大全_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2022最新参考篇01-20

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01-22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01-22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01-22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精选10篇)01-25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精选10篇)01-25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找一找(汇总9篇)01-25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通用12篇)01-25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4篇01-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