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传奇故事简介

时间:22-12-19 网友

少林传奇故事简介

几个世纪以来,武打和佛教的奇妙结合,使少林寺造就了很多武术大师,同时也流传下来无数的传奇故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与少林相关,如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僧兵抗倭、大侠燕子李三等。有的抗击外侮、保家卫国、有的路遇不平、匡扶正义。少林寺所具有的强烈的忠义精神,一直受到民众的推崇,已经成为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等众多正义行为的代名词,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美丽故事。少林武术所凝结着的激励人们向上的、高尚的、正义的道德力量,正是它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1)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

现在少林寺仍保存着关于少林武术的一组壁画。壁画在少林寺最后千佛殿的东厢白衣殿内。绘制年代为晚清,有两组壁画还描述了“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现少林寺尚存有“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碑文共240字。碑中“世民”二字是唐太宗亲笔所签。它为少林拳法提供了生动而形象的史料。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各霸一方,战乱连年不休。王世充霸占洛阳后,自立皇位,定国号为“郑”,封其侄儿王仁则为领兵大元帅。这叔侄二人终日东杀西战,民不聊生。那时候,洛阳城郊十五里的柏谷庄,有少林寺干亩田地,住着十三个有武艺的和尚,专管种田护园。一日,饲养牲口的和尚智守,听见有人在谷草垛后嘀嘀咕咕说,原来他们是青泥沱人,听说唐王那里年景好,在闯潼关逃荒要饭时,拾到上书“秦王之印”玉印一个。丢印的是一个被抓的郎中。智守听完以后,把这夫妇带进庄院,让他俩把经过又说了—遍。寺主僧志操,留下玉印,打发逃荒夫妇走后,十三武僧议论起来。说郎中可能是李世民。都说唐壬李渊父子办事顺天理和人情,关内五谷丰登,军队秋毫无犯。王世充自称皇帝,祸国殃民,实属蟊贼,要设法搭救那个郎中才是。最后上座僧善护决定,搭救李世民立即奔洛阳,十三人扮成挑柴汉子,混在人群里。

word/media/image1.jpeg

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画)

来到“禁地”洛阳监狱那里,在距监狱门口不远的地方,正好碰上一个巡逻禁卒走来。普胜来个猛虎跳涧势,飞上去卡住了禁卒的喉咙,像提小鸡一样,毫无声息的将那个禁卒提到僻静之处,昙宗得到钥匙,又将那总管捆了手脚,嘴里填上东西,推到墙角暗处,昙宗开了监门,背起李世民跑出内监,智守、普胜紧紧跟上,三人一起离开了“禁地”。他们当即拿定主意:一不做,二不休.于脆兵分两路,一路护送李世民出城,到洛阳桥头相等;一路人去捉贼子王仁则。在善扩带领下,昙宗、明嵩、善护等五人,穿过伊洛街口, 见星光下三四个郑兵在一座高楼前游荡,便抓住其中一个让他领到王仁则院前,又想办法打开了房门。屋内的王/二则正奸淫—女子,忽见有人进屋,劈头就是一剑,昙宗来个金沙飞掌,拨过来剑,闪进屋中,两人就在屋内相斗起来。几个回合。昙宗伸手抓起一泡菜缸上的石磨照着王仁则砸去,只听“啊呀”一声,王仁则倒在地上。昙宗一脚踏在王仁则身上,让姑娘开门、点灯。明嵩进到屋里.用绳子将王仁则—绑,昙宗像扛粮食袋子似的,往肩头一放,五个僧人一同赶往洛阳桥。再说志操他们,在官马棚牵了十四匹战马,把李世民扶上马,破门来到洛阳桥头等候。昙宗扛着王仁则来到桥头,翻身上马,用胳膊夹着王仁则,十四匹战马直向西而去。不远遇见了李世民的唐营兵将,十三个少林和尚,把俘虏到的郑将王仁则和那块玉印,一并交给了李世民,便得胜回柏谷庄去了。唐王李世民当了大唐皇帝之后,便封昙宗为大将军,其他十二个和尚因不愿做官,各自云游四方去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在唐王朝的允许下,少林寺开始自立营盘、训练僧兵。在历代的许多次战争(如推翻元朝、抵抗倭寇)中,少林寺僧兵都曾参加战斗。在明清时代,僧兵们常常为游寺的达官贵人表演武术。

(2)英雄武功出少林

少林尚武精神千古流芳,在民间忠义少林的传说中,很多英雄好汉都与少林武功有着直接的联系。相传岳飞就曾学得不少少林功夫,并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

岳飞的老师叫做周侗,据说是一位得到少林功夫真传的民间武师,他一生收了不少徒弟,包括梁山好汉玉麒麟、卢俊义和80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等,岳飞是他的关门弟子。传说:岳飞的部将牛皋在一次行军中遇到一位神僧,那位神僧自称是岳飞的师父,让牛皋转告岳飞:“名虽成,志难竟,天也!命也!”并请牛皋转交岳飞一部题名达摩所作的《易筋经》。没等牛皋见到岳飞,他已经被秦桧害死,这部《易筋经》就由牛皋传了下来。

不仅岳飞的武功是少林功夫,许多著名英雄豪杰的功夫也都出自少林寺,如太祖(赵匡胤)拳、罗义梅花枪、程咬金月牙斧、关公大刀等都是少林寺历代祖师遗留下来的武功,甚至梁山泊打虎英雄武松也曾在少林寺学艺。

据一些小说和话本记载:武松在上景阳岗之前曾在少林寺内学武8年,最擅长扑虎拳和罗汉十八掌,对易筋经也有所涉猎,据传少林朴刀刀法就是武松在少林寺习武时所创。武松下山也是依照少林寺的规矩,一路打出山门的。师傅见他勇力过人,还曾告诫他下山后不要惹是生非。从一些少林拳术的名称中,我们也能看出梁山好汉与少林寺之间的某种联系,福居大师总结出的“十八家之长”中,就有“燕青之粘拿跌法”和“林冲之鸳鸯脚强”。

燕子李三访少林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也很广。相传:李三仰慕少林之名,不辞劳苦来到少林寺。他进寺中参拜佛像之后,要求看一下少林武功,寺中武僧点头应允。不一会儿,斋饭做好了,只见一个和尚一手端着八仙桌的一条腿,单手将八仙桌端平高过胸,不慌不忙的走到李三面前,请他来接菜。李三大吃一惊,心想:这紫檀木桌少说也有百十斤重,上面又摆满饭菜,他端握一条桌腿竟能持平,可见这武僧腕力十分惊人。李三哪有这样的功力,不敢伸手去接,于是提气上跃,从和尚头上斜窜出门外,身法矫健轻灵,落地毫无声息。方丈赞道:“好个飞燕穿帘,直如燕子一般。”遂收李三为徒,李三劫富济贫、不畏强暴、反对贪官、资助穷人,很受群众拥护。

(3)少林僧兵抗倭

少林武术如果和其它许多武术流派一样,如果一直仅是在下层民间流传,很可能长时期会默默无闻,不会留下什么文字记载,而绝对不会有后来那样的声名,也绝对不会“寺以武显”、“武以寺名”。但“执干戈以卫社稷”是士人的最高责任,“修、齐、治、平”是士人的最高理想,和尚也好,武术也好,一旦同样进入了这个层面,自当刮目相看,另当别论。明清之际的大儒顾炎武在评价僧兵抗倭时,所说的“嗟乎!能执干戈以捍疆场,则不得以其髡徒而外之矣”这句话,便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倭寇入侵之初,中国军队连战连败,少林僧兵出马,首次战胜倭寇,使我军民重新振作,所以时人郑若曾便说:“其安中国之神气,功岂小哉?”少林僧兵在明代的征战活动,特别是参加抗倭战争,屡建殊勋,为少林寺、少林僧兵、少林武术赢得了巨大的名声。这是少林武术史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少林武术真正发展和显扬的重要契机。嘉靖时,明王朝海防松弛,沿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士兵也只剩十分之四,而仅存的部队也因制度腐败、军纪废弛而战斗力极弱。在倭变突起,不及调集中央军队的情况下,只好临时就地征召当地战斗力较强的地方武装。所谓“僧兵”,就在这时开上了战场。 僧兵共参加了如下有记载的战役:

杭州之战:(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这一年,倭寇犯杭州。据载,当时“杭城闭”,“三司领僧兵四十人御之”,“大破倭寇”。这支僧兵队伍“其将为天真、天池二人”。这是僧兵参加抗倭的第一次战役,也是僧兵抗倭的第一次胜仗。郑若曾《江南经略·僧兵首捷记》详细记载了随后不久天员所率“苏州僧兵八十四名”、月空所率“杭州僧兵一十八名”参加的几次战役。

翁家港之战:(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僧兵首捷记》载:六月初四日,发兵至闵行镇,蔡公牌仰僧兵为前哨。初八日,至新场镇。次日,至南汇嘴中后所扎营。初十日,遣骑兵往六团巡哨,闻有贼百余人在焉。奋力追击,贼惧而逸,只存母子船五只。钻木取火烧去其三,以绝巢穴。余二只亦为风浪所粉。十一日黎明,天员与指挥朱某方议往八团迎贼,留提管僧无极等于六团下营,会韩都司玺委朱指挥往八团巡哨,朱遂先至八团,被贼杀伤部兵二十九人。时六he知县董邦政兵先被贼杀者亦四十人矣。是晚僧兵至八团,驻监生乔镗庄。有杨指挥、樊指挥者,先在庄前扎营。天员令其入内,自以兵捍贼于外。贼使人觇僧多寡,庄人谓之曰:“其数吾不能知,但知其煮粥米一石,每人分啜二碗而已。”贼闻之即走。次日哨探贼在二团三团,天员乃引兵南还。至一团之翁家巷遇敌,已申时矣。天员曰:“天未晚,犹可战也。”率僧兵二十五骑前哨,众兵继之。倭贼登屋了望者二人。天员率诸哨为先锋,月空等排阵于后。见贼下屋,天员心觉其设伏,即冲前堵杀,不容埋伏。贼忙迫换计,裹衣包为八扛饵我兵。天员下令曰:“如有抢倭财物,妨误大事者斩。”众骑不敢有所取。月空、无极横列阵为长蛇之形,韩都司、王守备等继其后,相离约百余步。阵法:两人持长枪,之后铁棍砍刀相间而列,弓弩火器左右参错。阵形既定,各噙靛花一丸于口。倭贼见僧兵列阵,度不能伏,其头目称赵大王者,即举扇招贼归战。诸贼扯去衣袖及内外襟,令人舁一门板,西向植地,以枪支定,二善弩者夹门隐身而立,二小倭递箭于傍。贼酋四十人,俱衣绿,排为一字形当其先,余六十人俱衣绯列于左右,各持兵笼,仰天而揖。揖毕,令刀手驱所掳民抬前所裹衣包八扛,撒地而走。僧兵知其为无用之人,不之迎也,亦莫敢越垒而趋利焉。天员引骑兵左右闪开,诱贼前进。贼先发矢,僧兵亦发矢。天员传令停射交锋,无极摧阵,呼伽蓝三声,大喊:“杀!杀!”长枪手奋勇前戮,贼舞刀乱砍,钩枪手随长枪而进,从隙钩贼之足,箭手发射,铁棍随钩枪而进,击死钩倒之贼,刀手继之。贼一面欲支长枪,又欲却箭,不虞钩蛇循地而至,不能更顾其足也。僧兵临战,暗约以靛青涂面,贼见青脸,红布蒙头,疑为神兵,胆已唬落。战时,左右弓弩火炮齐发,天员引骑兵绕出贼后,韩都司家兵与铳箭手三四十人随之,围贼于中。贼大败,斩首四十余级。贼舍死溃围,骑兵开一角纵之走,匿王氏屋中。僧兵围之,以火攻贼。贼穿壁而逸,半陷入靛坑中,长枪手刺杀之。仅存二十余人,逃入老营,合守营者共五十余人。僧兵攻之急,一倭妇出走,乃赵大王妻也。僧有名某者,骁勇绝伦,持铁棍逾堑沟击杀之。时已昏黑,不能战,遂收兵而还。行若干里,至中前所扎营,贼戴夜奔柘林,杀一巡检、二弓兵,即如金山。十四日,天员等坚壁不出,调养刀箭所伤。更选壮僧七十余人,合韩都司家兵张忠等三十余人,更为征剿之计。是日也,韩都司等官悉至营来谢,而以银牌称贺焉。此战大获全胜。

白沙滩之战:(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僧兵首捷记》载:十五日,天员复引兵至金山,贼逃往嘉兴之白沙滩,潜往王家庄。十六日,僧兵追及之。适汤总兵兵亦至,相合火攻,贼死二十余人,出亡被杀者复二十余人。凡翁家港逃贼及老营之贼,至是剿灭无遗矣。二十一日,天员复率兵在八团等处搜逻一日而还。初,蔡都宪牌云:“僧兵骁勇,不以首级论功。”天员据此节制其众,不许违反宪语。韩都司见僧兵数寡,常恐恐然在阵后半里大呼众兵接援。故一时被害,不过了心、彻堂、一峰、真元四僧而已。僧兵之成,韩都司协相之力,盖不可诬也。此战僧兵牺牲四人,但大获全胜。

叶谢镇、马家浜之战:(公元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江南经略·上海县倭患事迹》载:甲寅正月,贼首萧显攻县城,官兵击败之。辛丑,萧显自崇明县南沙突出,驾七巨舟入吴凇江,夜泊宋家港,分兵四劫。崇明水兵船在东岸,黎明接战黄浦中,败绩。显遂逼东门,穴民楼瞰城中,攻城甚急。时城初筑未固,海防佥事董公邦政与署县事常州通判刘本学登陴督战,用神枪手杀贼甚多。出兵斫营,亦颇胜。二月乙亥,贼解围去,会兵备佥事任公环统民兵三百、僧兵八十来援。贼舟泊黄浦者百余艘,而自吴淞江南行者不计焉。任公环勒兵战于叶谢镇、马家浜,斩获颇多。援兵不继,僧大有、西堂、天移、古峰等二十一人死焉。任公环整师复进,追击五里桥、习家坟,皆大捷。贼乃惊惧走。此战僧兵虽牺牲二十一名,但大获全胜。

六里桥之战:(公元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江南经略·吴江县倭患事迹》载:正月……贼陷浙之崇德县,掳民船五百余艘,历南浔、杨堰至平望六里桥。乃十九日也,兵备参政任公环伏沙兵将击之,僧兵泄其机,沙兵被害及溺死者甚众。任公命知县杨芷及举人周大章分督水兵,伏于桥之东西荡中。贼至伏起,贼卷帜欲遁。水兵亟击之,斩首一十五级,飞炮击死者二十余人,所掠财宝亡失殆尽。这一仗抗倭军队设下埋伏,很可能是僧兵过早突起,致使沙兵遭受了损失。但最后还是抗倭军队取得了胜利。

巢门之战:(公元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上海掌故丛书·甲乙吴淞倭变志》载:十月,提督诸公合浙、直诸路兵进剿陶宅倭。僧兵前队直至巢门,轮棍进破敌,遇者即仆,顷刻毙数倭。倭诡,将先一日所败我兵服色器械扮作我兵,忽绕出其后,鼓噪混杀。僧兵不知,犹呼后兵接进,而倭刃已及身,遂大呼皇天而死者若干人。僵尸满田间,见者无不流涕也。悲乎!将帅不知用兵而驱猛士,为贼所乘,吾松之败衅,大抵由此矣。后僧兵骨官为立石塔,瘗于佘山。此役僧兵损折不少,最终胜负不得而知。

有僧兵参加的抗倭战役,史籍有明确记载的,只有杭州,翁家港,白沙滩,叶谢镇、马家浜,六里桥,巢门六次。这六次战役,都发生在苏州、杭州、上海一带,时间则是嘉靖三十二年至嘉靖三十四年间。这正是倭寇大举侵扰江浙地区,明朝地方政府和卫所军队仓促应战的时期。《僧兵首捷记》开首便云:“国家承平日久,民不习兵。东南文物之地,武备犹弛。嘉靖癸丑春,倭人滑夏,我祖宗之制,非奏请不得擅动军旅。有司仓皇不及以闻,权起民兵御之。”僧兵显然也是作为民兵的一支,开上战场的。僧兵的参战,亦属军事紧急的不得已。自嘉靖三十四年下半年开始,明王朝任命了张经、赵文华为总督大臣,统筹剿倭,并调集正规军或建立新军,对倭寇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围剿。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就是在这时走上抗倭战场并成为一代名将的。人数并不多的僧兵,很有可能就从这时起退出了抗倭的主战场。所以,我们在此后的抗倭战争中,在戚家军、俞家军中、在福建战场上,便再也没有见到僧兵的身影。后来有人非议僧兵“一战何足道哉?”又有资料称僧兵“退归山刹”,④也都证明僧兵参加抗倭的时间不长。至于俞大猷提到的“随予南行,出入营阵之中,时授以阴阳变化之诀,复教以知慧觉照之戒”⑤的少林寺僧宗擎、普从,虽然随俞大猷参加了福建的抗倭战争,但他们的身份并不是僧兵,而只是跟随俞大猷学武艺的徒弟。

在抗倭斗争中,僧兵们文事武备,受到了极高的称誉,他们极大的发挥了少林武术精湛的技击技能,并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伟大历史篇章,充分展示了少林武术在军事实战上的应用价值,这也是使少林武术本质的又一次升华。现在少林寺碑林与塔林中的石刻上,仍有当年爱国僧兵作战的记载。

《少林传奇故事简介》相关文档:

少林少林音乐教案12-19

少林传奇故事简介12-19

少林小子的新春答谢词范文09-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