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术文化传统简介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对于华夏子孙来说,有着一千五百年悠久历史的少林寺,在他们的心目中,绝对不止是一座佛教寺庙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符号,是一个坐标,更是国人心中永远无法割舍的精神图腾。巍峨的大雄宝殿,散发出浑然于天地之间的浩气;斑驳的碑林佛塔,洋溢着深邃历史的意蕴,
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这座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衰败于清朝,而后崛起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禅宗祖庭一直是默默无闻地承受着无数风雨的洗礼,不但延续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积淀了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文化,尤其作为其文化的精髓,“禅、武、医、佛”一直被世界各地的人所敬仰,
少林武术文化为世人所知,始于隋唐之际的一件大事。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与郑王王世充交战,在情况危急之时,少林寺的昙宗、志操等武艺高强的十三棍僧,协助唐王李世民作战。电影《少林寺》记述的就是这段历史故事。十三棍僧以高深的武功,绝妙的棍法,使敌心惊肉跳,闻风丧胆,协助李世民击溃了郑王的军队,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李世民登基称帝,重奖少林寺,对昙宗、志操、惠赐、善护、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13人大加赏赐,。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又赐田四十顷,水碾一具,允许少林寺备僧兵。从此,少林寺和少林武术名扬天下,威震四方,寺院内习武之僧多达二千余人。少林武术开始繁荣发达,逐渐成为众人所知的中原武林第一门派。
唐代少林寺以武威震天下,在少林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寺内汇集全国十八家武师和当朝名将,他们频繁地进行武术技艺交流,使少林武术得到充实和发展。经受过实际战斗考验的少林武功,拳艺更有发展,从此,闻名遐迩,开创了少林武功的新时期。少林寺极盛时期,占地一万余亩、大殿十四座、房屋多达五千间、寺僧发展到二千余众,其中拥有武艺高强的僧兵五百多人。传说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民族英雄岳飞等人,也得过少林真传,赵匡胤喜爱拳术,传下太祖长拳,曾将他的拳书藏于少林寺。古代《少林拳术精义》一书说岳飞神力得自某高僧,高僧所授岳飞的神勇力法在反金卫国中功勋卓著。
延之宋元明,少林寺武僧有增无减,此时,少林武术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元代大圣紧那罗王传授少林棍法而自成一宗,福裕禅师汇集了少林短打,少林武术的特点日渐突出,到明代便形成了少林“以搏名天下”的威望少林寺。
明代也是少林武术得到极大发展的一个朝代,少林尚武精神千古流芳。《中国武术史》记载,明代的少林寺僧普遍习武。正德年间(公元506-1521年)少林寺已“以搏名天下”(见曹庆仁的《宁波府志·艺术》)。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少林武僧参加了江南御倭之战,数年屡立奇功(见《夏松倭变记》)。明人王士性有《嵩游记》中说:“寺僧四百余,武技俱绝”,演出时“棍搏击如飞”。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河南巡抚程绍来少室检阅寺僧练武,观后大为赞颂,曾作《少林观武》诗曰:
暂憩提提试武僧,金戈铁棒技层层。
刚强胜有降魔力,习惯轻携搏虎能。
定乱策勋直证果,保帮靖世即传灯。
中天缓急无劳处,忠义毗庐演大乘。
由此可见历代多少英雄杰练就一整套格斗技能,在自卫抗暴、抵敌御侮中更是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明嘉靖二十三年(1553),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少林寺、月空、小山、边澄、智甫、智善、自然、日忠、玉田、古峰、了心、彻堂、周友、周参、洪纪、洪信、普徒、普便、宗袋、宗擎、三奇、参公、万庵、便公、东明、广按、竺芳、天员、一峰、真元、天池、天真等三十多个和尚应召组织一支僧兵队伍,开赴松江前线御倭抗敌,在战斗中,人人奋勇当先英勇杀敌,手持铁棒击杀倭寇甚多,后来因寡不敌众,月空等三十多位爱国和尚全都壮烈牺牲,以身殉国,用鲜血和生命为少林寺谱写了光荣的篇章。现在少林寺碑林与塔林中的石刻上,仍有当年爱国僧兵作战的记载。明代后期、少林武术渐从以棍法为主转向拳法。又吸收了很多民间拳种,集天下武术之大成,形成少林派。明朝从洪武到崇祯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武僧多至数千,其中应招为将者和武林高手达百余人,编写武著四卷,创增套路十三套,为发展少林武术和提高武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清代康熙年间(也有的说是雍正),朝廷曾因少林寺藏匿反清义士“谋逆”而将其焚毁,曾多次降旨禁止民间教习拳棒,命令地方官对违者都要逮捕查办,从此寺僧和民间武士都不敢公开习武,只有在夜间偷练武功(并严禁民间练武),有史可以证明:据少林寺已圆寂的方丈德禅大和尚说:“清代自顺治开始,就禁止僧习武,致使不少武僧高手流落四方。”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清廷官员麟庆代替巡抚祭祀中岳时来少林寺宿,要求观看“少林校拳”。当他询问寺僧练拳情况时,众僧“讳言不解”。然后他对众僧说:“少林拳勇自昔有闻,只在谨守清观,保护名山,你等不必打谜语。”方丈见他没有恶意,才敢选出有功夫的武僧在紧那罗殿前表演六合拳、技击等;现留迹在寺内千佛殿地砖上的四十八个脚凹,就是众僧演练千斤脚的足迹和见证。由此可见少林武术在此时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僧兵更是解散,各自云游四方,少林武术的发展日趋萧条,少林武术发展走向低谷,同时也打破了地区的局域性从而走向大将南北.长城内外,如:洪门据说就是南少林的一支创立。
虽在禁武的情况下,清代历任主持的高僧大都佛武精通,仍然倡导文书录集和复抄历代秘本,如《少林拳谱》、《飞火鞭谱》、《少林武艺谱》、《少林铁沙掌》、《海法华斧诀》、《旋风鞭》、《六合掌谱》、《三节棍谱》、《少林金疮宝囊》、《少林武僧集录》、《少林寺征战谱》等,都在清时完善。清代的少林名僧高手为数少数,有铁斋、致善、致果、天虹、湛举、五枚、古轮、妙兴、贞续、德根等。
民国年间,寺僧逐渐减少多则三百,少遇百余,当局虽未禁武,但也逐渐衰弱,少林武术逐步转向民间,在民间得以发展,各地以少林武术为主的武馆林立,不少爱国志士为了推翻清朝统治,积极学习少林武功。当时武术往往被用来作为革命的实战手段,许多地主纷纷建立“大刀队”、“梭标队”,练武成风,在反清斗争中屡建奇功。而在寺余僧和民间武士更是满腹宏志,依然苦行习武,争获绝技,待机报效国家。如飞毛腿贞俊、金罗汉妙兴、鸳鸯脚德根、飞檐走壁的许世友、铁沙掌钱钧、发气断链的李根生、铁身靠贞绪等老前辈,都武功卓绝,威震四方,增辉少林,为发扬国粹,振兴中华,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不幸的是1928年,军伐石友三,火焚少林寺,大火漫燃四十余天,主要殿宇被毁,更可惜的是《少林武僧集录》、《少林寺医秘集锦》等十余部武技医伤宝贵资料同藏经阁并燃为灰。僧众四散,寺容破烂不堪,从此饮誉中外的天下第一名刹,武术圣地少林寺一落千丈,渺渺残存。正如当时一位远方来寺求艺的学者留诗云:
兴兴千里来学艺,古刹四处烟火起。
人说少林武艺佳,为何不于暴军抵?
都说功夫出少林,望处仅几老僧迟。
殿宇残柱陪天坐,一片瓦砾缀焦土。
在抗日战争中,少林寺僧纷纷参加抗日救国行列,少林武术又开始展露头角。以前少林寺中的小和尚,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在战争中成长,其中二位成了将军,两位当了师长,三位当了营长,一位当了公安局长。可以说少林寺中人才辈出。少林寺武功也独成体系,在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少林武术文化传统简介》相关文档:
传统的元宵节作文(精选11篇)11-05
少林武术文化传统简介12-19
传统元宵节有关的心得10篇01-24
【精华】春节传统作文汇总六篇01-25
2022年情暖冬至弘扬传统的广播稿范文(精选10篇)02-09
2023七夕节传统活动方案02-16
传统杨氐太极拳85式02-17
复活节的传统活动03-20
2011年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名单_2011071416354303-27
传统美食作文(精选31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