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方案(6篇)
第一篇:持续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的价值
摘要:在企业运行中有效应用持续审计非常重要,其可以抑制经营风险的发生,为企业决策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而且具有安全价值和组织协调价值。企业在实际应用持续审计模式中,要清楚持续审计的范围,做好相关数据的对比,有效整理和分析数据,执行标准审计测试程序。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相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持续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实践
一、持续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价值
1、抑制风险的发生
持续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升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时性,采取持续审计方式,对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经营环境、内部经营环境进行评估,保证评估的全面性。这一审计模式不仅会注重对会计报告的审计,同时还会审计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和制度运行情况。通过这种全方位的审计,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运行中的问题,提醒相关责任人解决问题,并对企业制度进行完善,经营中规避相关风险,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降低以后审计中承担的风险,持续审计可以继续发挥其价值,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鞭策企业与时俱进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全球化市场,企业发展形式具有不确定性,发展环境也开始变得复杂,再加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企业的发展环境和经营环境都有新的变化和调整,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提升企业适应审计的能力。传统的审计方式不能满足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全部需要,但是应用持续审计方式之后,可以及时找到网络环境中潜在的问题,及时发现经营中存有的欺诈行为。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审计工具和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例如手工操作会计的方式被计算机替代,持续审计中应用了电子财会报告功能,可以有效提升审计的效率,尤其是应用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对财务数据进行审计中达到了及时报告的要求,相关财务数据可以及时更新和传递,这就间接要求企业具有持续发布在线会计报表的能力,由此可见持续审计可以被动要求企业改革和适应,提升其工作效率,使其财务数据透明化,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3、提升企业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不同国家之间的环境、政治、政策都不同,导致经营中出现很多风险。通过应用持续内部审计模式,可以有效监督管理层的行为,使收集的信息更加全面,相关数据更加准确,再加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提升数据和审计的及时性,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更加及时、可靠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审计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有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增加企业的实际价值,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在最大水准上规避企业风险,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
4、发挥其安全价值
企业应用持续审计时,要求审计使用的软件和企业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融合。融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嵌入方式,另一种是代理方式。持续内部审计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因为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企业内部价值链,可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相关信息,为以后的发展方向、重要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和外部审计方式对比,其一般不会将企业的重要信息泄露,有效发挥了在安全方面的价值。5、发挥组织协调价值和其他审计方式相比,持续审计可以有效降低审计落实的成本。内部审计属于企业价值链中重要的一部分,内部审计完全掌握了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组织机构,对企业的运行情况更加熟悉,因为这方面的优势,获得数据信息会更加容易和方便,因此实施审计的费用更低,可为企业节约很大一笔经营资金。
二、持续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
1、找出持续审计应用范围
为了掌握持续审计在企业内部适用的范围,企业可以利用内部审计部门筛选,掌握内部的整体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的具体要求,确定管理流程中的关键点和具体控制目标,对于企业需要修改的业务流程,或者要进行数据访问的业务流程,都要列入持续审计的检查内容中。确定业务流程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结合该流程的特点,得到测试和监督的类型,有效完善相关的审计流程,为下一步实施做好准备。
2、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数据
对比企业在进行持续审计过程中,对比数据模型是最为重要的一环,相关技术人员收集和整理数据,然后建立对比数据模型,将现有数据和之前数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企业自身所存有的问题。建立对比数据模型之后,企业所在行业的业务信息、审计信息、统计信息、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等都以业务流程作为单位,通过现代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然后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有效建立一个完善的参照体系,企业可以将自身实时监控信息和行为同这一参照进行对比,客观对企业当前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然后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保证企业发展方向的准确性。
3、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
在企业内部实施持续审计时,重要工作就是进行内部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工作流程中存有的问题,及时对业务中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应用对比数据模型的方式,对企业内部的交易情况、账户信息、控制程序等进行测试和监督。一般持续审计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持续数据鉴证,第二部分是持续控制监督。对于持续控制监督而言,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企业进行持续的监督,保证内部控制程序应用的有效性,也就是监督和测试企业的业务流程,达到对相关目标的控制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数据模型中内部控制测试规则,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对照,在监控过程中如果发现交易事项违背了内部控制程序的具体规定,或者破坏了内部控制程序,企业应用的持续控制监督就会生成违例报告,相对应的审计人员对这一违规行为在第一时间就进行调查追究,对违规行为和违规人员进行惩罚,有效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一般情况下持续控制监督涉及的内容有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业绩监控、平衡记分卡等。对于其中的持续数据鉴证一环而言,就要对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所有数据信息进行监督管理,使用有效的测试工具进行数据模型的对比分析,有效测试交易中的细节,监督账户资金的结余情况,如果发现数据有异常,及时组织审计人员进行整体调查分析,避免出现问题。不仅要对交易数据进行复核,还要利用数据模型对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纵向趋势分析,有效掌握企业数据变化情况,分析数据背后的企业发展情况、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做好未来审计工作的重点,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例如审计人员可以将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做横向的对比分析,在比较过程中如果发现存有数据异常情况,就应该将具体情况包括数据变化、时间、主要问题等进行记录,然后交由相关责任人进行分析处理。对于交易流程中产生的异常数据,一经持续审计系统发现之后,其会暂停这一项的交易,然后将这一交易标记为违例,在此基础上生成报告,自动将报告传递给审计平台,审计人员工作中就会查看此消息,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处理,审计人员会先初步进行报告的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分析是否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工作,如果需要继续调查,其会根据现实情况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必要进行调查,就可以恢复这一交易行为。
4、执行标准审计测试程序
在执行审计测试程序时,可以事先对不同程序设置不同的执行时间,这样其就可以按照对应的顺序执行。该程序能够自动收集相关的审计数据,然后整理成报告的形式,审计人员可以阅读报告进行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很多因素导致了对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的需求,例如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时间差异,企业级数据的一贯性和完整性,业务规则和数据定义的不完整和不准确性,不完整的审计线索对进入企业系统的限制等。企业应用持续审计模式,在一定水准上融合了嵌入审计模块技术和自动化审计技术,可以持续测试客户交易情况。在处理过程中如发现例外情况,要结合其重要水准触发不同层次的例外程序,并将例外报告通过网络及时送达内部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根据例外报告的情况,考虑进一步应对的程序以查明出现异常的原因,同时根据重要水准考虑与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沟通。由此可见,该审计方式具有技术简单、经济适用、实时性高等优势,在此基础上,还能避免各方面存有的利益冲突,规避企业经营中的潜在风险。从持续审计技术实现方法的选择分析,选择混合式技术是非常切合实际的,可以有效完成审计的各项目标,达到理想化的效果。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持续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价值与实践的分析,发现内部持续审计具有其他审计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很容易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在以后的应用中,还要继续发挥持续审计的优势,开展各项业务流程的检查,并对审计工作进行优化,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洁:浅谈持续审计方法在企业内部审计业务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3(2).2梁秀根、黄邓秋、蔡赟等:持续审计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探究和应用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C.2014.
3刘书蔓:持续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运用研究———以邮政企业为例J.内部审计,2014(1).
4金冬成、臧晶:基于IT技术的持续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实现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316(6).
5刘晶:人民银行信息技术审计规范在分支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探索J.吉林金融研究,2014(7).
6温彩秀、梁蕾:企业内部审计中有效应用持续审计的建议J.企业经济,2010(4).
7戚广武: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性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山东财经大学,2014.
第二篇:内部审计控制与企业税务风险
摘要:对于企业而言,税务工作是不可避免的,事关企业的运营和未来发展,因此很多企业都会在税务风险上面多下功夫,为的是降低税务风险,减少税收成本,实现更高利益。本文介绍了当前企业中存有的税务风险问题,也介绍了内部审计在控制企业税务风险上面发挥的作用,最后作者出了一些强化内部审计以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税务风险控制
一、前言
税收工作是国家要求的、强制性的一项工作,企业必须根据国家的税收政策结合自己的税收规章制度对企业税务进行管理,这其中总避免不了问题的产生。税务风险的存有就是税务管理中的一个大问题。很多企业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应对税务风险问题,但是成效并不明显,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办法来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当前企业存有的税务风险问题
企业对于税务工作一向重视,而目前来看,各企业主要面临的税收风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是企业税收工作的一大难题。很多企业在内部设计制度上面关心不够,因此税务风险控制薄弱,造成账单出入、成本核算不实等一系列问题,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稽查风险,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另外一方面,企业不重视内部审计制度,税法意识淡薄。内部审计制度不仅是为了增强企业管理,也是为了监督企业税收工作,因此该制度不可荒废,要健全制度规章,减小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税收风险估算不准确
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中存有的最为严重的,也最为关键的税务风险问题就是风险估算问题。风险估算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而且也关系着企业的自身利益。企业税收风险估算包括对税收风险成本的估算,以及对税收分险可能性的估算。对于税收风险成本的估算,因为要进行税收风险控制,因此成本会有所增加,有时候会造成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有所偏离。而税收风险可能性估算因为涉及估算的内容多、领域广,并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专门的估算,而且要对企业的税收人员工资、奖金支出、税务登记、税务检查费用等方面进行预估,很容易出现失误。这种估算不准确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罚款、缴纳滞纳金等后果。
(三)企业经营税收分险大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税收标准进行税务工作。国家制定的税收政策是为了稳定国民经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是对企业经营的一种变相的限制。一般来说,企业都会根据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税收工作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但如果政府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忽略企业本身的一些因素,变相给了企业无法承受的压力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经营情况,给企业的经济带来很大风险。
三、内部审计在税务风险上的作用
强化内部审计有利于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有效减小风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内部审计在控制税务风险上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协助协调税收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也是对税务风险管理控制工作的一种协助。税务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孤军奋战难免耗时耗力,但是内部审计工作就给税务风险管理注入了新的力量。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仅有税收管理机构能够在一定水准上缓解企业税收存有的风险,但是还是远远不够的,内部审计并不意味着剥夺税收管理部门的职责,而是协助协调税收管理,弥补税收管理的不妥之处,共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
(二)监督检查企业经济活动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来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审计的工作要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并结合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合法手段揭示企业的违法行为。这个工作实质上说就等同于企业内部的一个监督机制,但是要依从法律,配合企业规章,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税收工作进行监督。内部审计部门接触面广,其涉及的企业事务多,因此能够完整反映企业上下的税务问题,并且及时反映给企业。帮助企业及时想出应对之策,从而解决问题,降低企业税收风险。而且,随着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会发生一定的转移,不会仅仅局限在财务审计方面,这样一来也增强其在企业其他部门的监督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其他方面的风险。
四、强化内部审计的具体措施
为了控制企业税收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需要强化内部审计。而强化内部审计则需在这几个方面努力:
(一)革新内部审计内容
对于企业而言,除了与税务相关事务的审计,还应涉及其他事务的审计,这其中包括税务流程、税务规章制度、税收风险管理等工作内容。这些内容的审计可以是随机的,但是要各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失了平衡,影响企业的税务工作,也影响企业的全面发展。还要注意的是审计相关内容应该要随着企业的发展持续地革新,当企业的税收规章制度发生改变时,审计时候的标准也要随之改变,审计必须灵活变通,适应公司税务制度或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
(二)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的素质真正关系着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的结果。为了实现内部审计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必须要增强提升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升审计人员素质的手段很多,企业可以开设审计培训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另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奖惩制度对员工进行鞭策和惩治,以促进员工的主动学习,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增强财务内部审计
企业想要强化内部审计,那么财务审计工作是一个核心部分。在很多企业,税务事务都是与财务事务关系密切的,以财务信息为基础,因此财务审计工作不可小觑,必须多加关注。增强财务审计就要多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建立专门的财务审计部门以便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
五、结束语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税务方面的工作是国家规定的不可避免地,而且这个工作与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不容忽视。合理控制企业税务风险有利于帮助企业节省税务成本,提升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内部审计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正如血与躯的关系,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帮助企业控制税务风险,实现企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理轩.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的实践--访主席拉瑞瑞丁伯格博士J.中国内部审计,2015,(01):20-24.
2王维.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探讨J.科技资讯,2014,(09):158.
3陈云婵.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J.改革与开放,2013(03).
4尹淑平.强化内部审计控制企业税务风险J.经济视角(下),2013(下),2010,(03):66-68.
5张建壮.增强企业内部税务审计防范企业税务风险J.会计师,2010(11):23-24.
6魏晓勇.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01):14-15.
第三篇: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探究
摘要: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引发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在企业的内部审计方面,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构建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引发传统审计工作方法、模式和流程的深刻变革,提升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控制作用。为了推动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作者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有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探索切实可行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综述
1、内部审计的概念及范围界定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对企业的具体业务和管理情况进行的独立评价,分析其流程、行为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的规范、标准要求,是否存有资源不合理利用问题,是否达到预想的组织目标。从审计范围而言,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监督,以对财务收支状况和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为监督目标,采取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藉此发挥审计工作的审查、控制职能。
2、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构成,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为基础构建的综合性审计工作平台,能够将数据采集、审计分析和审计管理等工作融为一体,实现审计工作的流程、资料的规划化,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迎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日渐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审计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促使企业重视自身的内部审计工作,给予内部审计工作强有力的支撑,加快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能够大幅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率,顺应日渐增长的企业内部审计需要,是内部审计工作迎合企业发展需求做出的信息化革新。
2、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当今社会,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所以,从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的角度分析,应该加快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功能强大、流程合理的综合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3、推动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内部审计工作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审查的重要手段,其技术手段和方法等应该与企业的业务活动相适应。伴随企业的发展,业务活动的开展已经实现高度的信息化,作为对其进行监管的内部审计工作理应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否则将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更新滞后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功用发挥。
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有的主要问题分析
1、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长期以来,国内的很多企业将内部审计的作用局限于“查错纠偏”,注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后审查,没有重视并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事前、事中审查、控制作用,在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履行的同时,也影响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将其视为企业管理的附庸,排除在日常管理之外。表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管理者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缺乏充足的热情,不愿进行相对应的投入,导致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因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而面临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
2、信息化建设的“重建设轻应用”问题
当期,很多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存有“重建设轻应用”问题,将硬件设施的配备和信息系统的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忽视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和应用,导致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成为摆设,难以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优势。
3、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兼容性问题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并非孤立存有的,系统的建设应该考虑与企业的财务系统、办公系统等的兼容性问题,实现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传递,构建统一、高效的企业综合管理系统。不过,目前的多数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并未意识到该问题,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不配套的情况比比皆是,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有待改善。
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改进策略
1、拓展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
市场化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将逐渐显现,应该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工作范围和职权的梳理,适度拓展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将其从事后审计拓展到事前决策、事中控制,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以此增强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赢得相对应的资源支持。
2、构建合理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应该立足企业实际,注重与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构建架构简约、流程高效、兼容性强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满足信息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3、增强对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日常应用
在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应该增强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将其作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主要载体,在应用中持续完善信息系统。目前,防碍系统应用的主要问题在于人员素质问题,应该通过常规培训、视频教学和业务技能比武等多种途径提升审计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实现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日常应用。
五、结束语
综上,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该立足自身实际,着力构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增强系统的日常应用和完善,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切实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冬梅,刘彦军,王红霞,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8):70-73.
2王春云.增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9(2):34-35.
3欧世意,李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探讨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1(4):33-36.
4韩萍.增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41-43.
第四篇: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有问题与措施
【摘要】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就目前发展形势而言,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却未随着民营企业的壮大而健全,存有的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是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有问题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1、引言
近年来,民营企业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大多民营企业是由家庭企业管理模式直接演化而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本身存有着很大的问题,因而不同水准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致使很多以前创造过骄人业绩的民营企业,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逐渐被淘汰。不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设立不同于国有企业,它是企业基于提升自身经营活动的效益而做出的一种主动选择,所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也缺乏系统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迫切。
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概述
2.1内部审计的定义及特点。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是为了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所进行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个定义表明: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组织增加价值的目标。内部审计特点主要是:是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为基础开展的企业审计工作;审计机构和人员都设在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更侧重于经营过程是否有效,各项制度是否得到遵守与执行;服务的内向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审计的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较低。
2.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民营企业是我国现代企业组织的一种形式,已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规范其经营行为尤其重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根据自身特点,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企业需要,适时确定审计内容,从而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涉及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包括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绩效评价审计和资产重组审计等,通过全方面的审计来保证民营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还包括对企业资产重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审计和对审查和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的绩效评价审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完整的重组体系,有助于找到企业经济效益变化的原因,指出其发展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有的问题分析
3.1民营企业相关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我国已颁布的相关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和2003年审计署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但并没有要求民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仅仅一项部门法规,其具体规定只适用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尽管非国有经济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参照本项法规的相关条款执行,但该规定毕竟仅仅部门规章,法律级次明显偏低。
3.2管理层缺乏内部审计意识、重视水准不够。我国民营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领导者通过在市场上多年的拼杀来增加了经营经验,但其在文化水准、经营理念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受自身素质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再加上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水平不高以及相关部门对其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他们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清。他们认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功能在于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通过查找漏洞提供改进建议来促使企业提升效益,忽视了其对包括风险投资与管理在内的价值增值审计功能。因此,他们过低地估计了内部审计创造的价值,忽视了内部审计创造价值的隐蔽性和长期性的特征。
3.3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混乱,审计独立性较差。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很快,但针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研究却十分滞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开展缺乏相对应的理论指导。民营企业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时,有的是照搬国有企业,有的是照搬西方企业,而且在照搬的过程中又没有真正结合民营企业的内在特征,仅仅机械地套用,导致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五花八门;部分民营企业将审计机构与财务部门合并,或仅在财务部门配备审计人员;部分民营企业将其与监察或保安部门混合设置;有的民营企业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审计机构,但却未赋予其有别于其他职能部门的地位;有的民营企业的审计机构则直接受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或财务总监领导等的领导,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障,导致企业内部关系不顺、工作职责划分不清、审计工作受阻,监督力度弱化。
3.4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较低。西方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为了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需要而自发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和深入。在我国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效仿国有企业的做法进行操作的,其首要职能是监督,按照企业厂长(经理)的指令对本级各部门、下属各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因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开始便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财务审计为主导,往往把被审计对象看作是自己的“对立面”,很少以积极的方式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起点和定位都不高。如何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如何降低成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如何增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来提升经济效益等等,都需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转变单一的监督职能,增强服务职能,将内审工作重点从传统的“查错防弊”逐步转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管理审计上来,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5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影响审计质量。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内审人员的素质。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日趋完善,内审事业需要具有复合知识结构、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视野开阔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内审人员要了解和掌握审计、管理、商务等方面的知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而且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判断力,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3.6审计技术手段落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及审计理念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始探索更有效的审计程序,开发新的审计软件,改进计算机审计系统等手段来应对这种变化。目前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审计人员大多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很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面前还有些无所适从。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4、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4.1完善内部审计相关制度。在我国现阶段,虽然拥有8万个内部审计机构、近30万内审从业人员,却尚无内部审计法,法律层次低,对企业内部审计缺乏强制效力。结合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我国应尽快制定实用于我国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法》,明确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义务和职责等,为内部审计工作者提供执法依据。同时还要注意要与其他法律法规如《公司法》、《会计法》、《证券法》等法律的协调。
4.2提升民营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的认识。提升民营企业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为此要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作用,让更多的民营企业重视内部审计,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可以经常性地举办各种交流会,邀请在内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民营企业家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以事实来推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4.3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内部审计的组织设置是其开展工作的基础,企业应根据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原则设置内审机构。独立性原则是民营企业设置内审机构的首要原则,权威性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内审机构要与其他部门分别设立,不能合并,特别是要从财务、稽核、业务部门中独立出来,在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要独立,要得到民营企业最高层领导的有力支持。根据我国民营企业目前的现状及国际内部审计的通常做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大体上有以下两种模式可供选择。(1)规模较大公司制民营企业。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制民营企业,可以实行董事会领导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企业审计委员会只有依靠强有力的权威机构的支持,才能拥有充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市场条件下,审计委员会的权威性不是来自企业的外部,而是来自企业的投资主体。这种模式使内部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更易发挥审计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2)规模较小公司制民营企业。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可以不设审计机构,其内部审计工作可通过投标方式向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发包,但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主管,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并担任社会中介机构和管理层之间沟通的桥梁。?
4.4准确定位内部审计职能,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审计职能是围绕内部审计目标而内生的固有功能,必然受制于审计目标。与国有企业一样,民营企业内审具有评价和控制等一般的服务性职能。但是,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上存有差异。民营企业的产权属性具有外部的明晰性和内部的模糊性,这就导致民营企业还拥有一项特殊服务功能———明晰产权;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属性表现为存有构建合理公司治理,这就导致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还具有咨询服务功能。
4.5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内审人员素质低,结构不合理,很多内审人员是从其他部门调来临时做审计的,不具有专业知识,即使具有专业知识的也多为财会人员。为此,民营企业必须注意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加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法律人员的比重;还要重视和增强内审人员的继续和岗位培训,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要制定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建立资格认证制度,促使内审人员达到应有的素质要求,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4.6持续改进审计技术手段。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及审计理念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始探索更有效的审计程序,开发新的审计软件,改进计算机审计系统等手段来应对这种变化。但民营企业审计人员大多对计算机软件还不太熟悉,很多审计还停留在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面前无所适从。因此,企业要持续采用新技术,改进传统的审计方法,积极开发计算机系统,努力探索网络审计,大幅度提升审计效率。
综上所述,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仍然存有很多问题,现状值得深思。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审计人员都缺乏观念上的重视,这也是审计工作缺乏专业技术支持的原因之一。此外,审计部门形同虚设,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很多阻力。因此健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需要,更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为民营企业尽快制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让民营企业尽快步入正规,这样才能使民营企业真正得到发展,才能更好地带动国家经济建设,才能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石爱中,胡继荣.审计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之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内部审计随着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无论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还是先进管理理念的引进,都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本文中,作者就将针对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当前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也与传统企业管理制度有了较大的改变。而在企业管理当中,内部审计是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驾护航。在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当中,任何外部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对现代企业造成巨大的危机。而通过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规避损失。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必须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这样一来,自然也对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社会的持续变化,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也要跟上时代的需求,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增强计算机手段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开始广泛应用,并且对于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提升有了较大帮助。从目前现代企业的财会工作来看,也开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财会信息数据的分析、管理以及储存。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财会信息处理的效率,并且提升信息分析的精确度,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不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定也会给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无论是对内部审计的对象、内容还是相关的标准制定,都有了新的要求。除了企业内部审计时,档案以及其他相关审计证据将实现信息化以外,审计工作也将全面的计算机化,同时,定期的审计也将从实地逐渐转变为网络审计。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信在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将越来越普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风险审计将成为内部审计中重要的工作内容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市场的危机为让我国相当大一部分企业也受到冲击和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企业应当要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并且提升面对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在企业当中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这样一来才能帮助企业在市场中更好的发展。之所以要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现代企业内部风险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企业管理层以及内部管理层面对风险的承担能力。相关的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审查工作的时候除了要对企业管理责任状况进行详细的审查以外,同时还需要针对企业的现状提出相关风险管理控制的建议,这样一来才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效益审计将成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
所谓的效益审计指的是针对具有独立性单位与机构的效益进行审计。效益审计的内容包括了对企业经济责任与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同时根据评价状况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帮助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使得企业自身的效益有所提升。因此,可以说效益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中重点的内容之一。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还没有确切相关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不过,从实际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来看,却存有着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环节。而随着现代经济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相信每一个企业都在面临着市场的巨大挑战。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并且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那么就要持续地提升自我。提升的内容除了产品质量、品牌效益以外,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更加突出,从而确保企业的良好运转,因此,作者相信在未来经济效益审计也将逐渐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四、外部化的企业内部审计
自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富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市场经济,国内的企业从管理以及生产模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当中,也有很多企业将审计职能转交到第三方服务机构由专业人士来进行,而这就是所谓的外部化的企业内部审计。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相比起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来说,能够节约企业的财务支出,同时第三方服务企业因为专门从事该项工作,因此也具备更为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式,以此能够更好的完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外部化的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未来的趋势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内部审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在当前的企业内部审计当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风险审计的增强、效益审计的着重以及内部审计的外部化都将成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更加精准并且符合企业当前状况的措施和建议,帮助企业在市场中的决策,使得企业可以更好的规避市场风险,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颖.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外资月刊,2013(4):192-192
2杨洪星.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6):93-94
3李卓.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J.时代金融,2015(30):97-98
第六篇: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探析
摘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又不重视,造成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存有缺陷。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内部审计机构在中国中小企业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中小企业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的功能、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等措施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
1引言
根据《2015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调查显示,税收负担过重是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希望政府出台税收减免的政策呼声最高。税收负担过重而政府如果没有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当企业的人工成本、融资成本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时,企业是经济人,为了生存会想办法降低成本,而有时会铤而走险通过非法的途径来降低成本。降低税收负担就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渠道之一。企业在涉税过程中如果没有遵守国家的税收法律规章制度,会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将给企业带来风险,这就需要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近年来,很多学者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如何最大限度通过管理如纳税筹划等来降低税务风险。罗威在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博士论文中提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审计存有的问题,但对内部审计对税务风险管理如何监督没有展开进一步研究2。目前国内研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文献较少,本文将运用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从内部审计的角度讨论降低税务风险的措施,以此给中小企业管理和控制税务风险提供一些参考。
2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COSO的风险管理定义是指企业可以有条不紊的管理风险的过程,而这种风险指的是附着在每一个战略组合之上,以实现持续盈利为目标的风险。风险是防碍企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企业要实现盈利目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IIA《标准》第2120条规定:内部审计必需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并对其改善做出贡献。内部审计组织介入企业风险管理已经得到国际内部职业界的普遍认可。
2.1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可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环节,没有风险就不需要控制,税务风险是存有的,企业需要对税务风险进行分析,才能评估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而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手段的一种。根据2004年IIA颁布《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中指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发挥核心作用。内部审计以独立、客观的态度对内部组织进行评价和监督,以保证企业管理的需要,控制和化解各种风险,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风险管理的增强能够使内部审计更加明确自身参与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决定了其能与风险控制完美结合,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涉税过程中存有的各种风险。审计人员在为企业把脉,审计人员要确保企业识别全部税务风险,进而企业才能管理风险。
2.2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
如果企业税务风险没有控制得当,会导致企业违反法律规章制度,影响企业声誉甚至可能导致触犯国家法律的行为。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成为中小企业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从现实意义上看,目前很多企业的管控都侧重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效益方面,而对税务审计有明显的忽视现象。彭喜阳对全国部分城市的中小企业调查发现,企业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是最基本的问题,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内部审计的监督,即使少数中小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也大都没有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审计。风险总是存有的,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对于中小企业管理者而言,在外界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来防范税务风险成为一项首要任务。因为审计人员和企业的管理者对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很多企业都是税务风险发生以后才采取措施,但为时已晚。如果企业能够尽早意识到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及时地让审计部门参与到税务风险管理审计中,必然会大大降低涉税风险,进而很大水准上减少企业的损失,不至于让企业在蒙受损失的同时担负更多的法律责任,这样也会提升企业的信用和声誉,给社会留下较好的口碑,中小企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存有的问题
为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出台《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2011年出台《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暂行办法》,我国的大型企业开始逐步重视并且进行税务风险控制。但目前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并不乐观,而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明显低。彭喜阳(2014)经过调查发现,几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不存有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日常管理,税务风险缺乏内部审计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存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年对9287家中国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8128家占全部调查数的90.82%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为了满足上级单位、法律法规的外部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可有可无的部门。很多企业为了应付税务机关的要求被动地对企业各项涉税活动进行自查,而仅仅为应对税务部门的检查而没有真正让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来担当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评价工作。
3.2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功能不到位
作者调研了福建一些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税务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目前部分企业虽然设有审计部门,但大多是对于企业采购、招标以及生产等方面进行审计,忽视了税务风险管理审计。目前企业把税务审计作为财务审计的一部分,而对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不重视。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年的调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经常开展的审计项目中风险审计占2.01%、国有企业占2.06%;而开展财务审计民营企业占16.7%、国有企业为23.7%。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认为企业的风险审计力度不够,内部审计还是集中在财务审计。
3.3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年调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46.5%是兼职人员、专科学历从业人员占44.0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30.61%是兼职人员、专科学历从业人员占43.53%,由此可见,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无法胜任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需要复合的知识,因为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其他方面的审计有很大的区别,税务风险审计不仅仅涉及到风险的控制,更要求审计人员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条文和财务制度有比较深入了解,因此,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够胜任此项工作。但是目前企业的审计人员大多仅仅熟悉财务知识,对于税务风险管理没有太多的概念,一旦盲目进行税务风险审计,稍有不慎就会触及到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使企业的税务风险进一步增加。
4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应对措施
企业资源是有限的,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资源更有限,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要让企业的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企业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机遇与风险并存,只有那些练好内部控制体系与防范风险管理措施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4.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根据2003年审计署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企事业组织以及其他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企业管理层应重视企业的内部审计建设,企业管理层应该明白内部审计的建立和健全能有效增强企业内部管理。另外因为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特殊性,企业在完善审计部门的同时应该根据企业经营规模设立专门从事税务风险审计的小组和专业审计人员。要尽快落实税务风险审计部门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成立责任追究制度,中小企业可以在财务部门之下设定税收风险管理岗位,这样能够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对于工作人员而言,每个人的责任明确,一旦出现问题,便可追责到人。另外,应明确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参与税务风险管理审计,制定相对应制度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
4.2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功能
如果企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内部审计的职能能够严格地监督和评价税务风险,但是因为企业的管理风险本身是随着企业内部环境和同领域的外部环境持续的发生变化的,所以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很难摸索清楚的。另外,也因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导致在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过程中要首先抓住重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税收风险管理审计最主要的目的是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控制,把风险关口前移,实现全过程审计。这就需要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转变观念,做好各部门的自我约束,提升管理效益。
4.2.1提升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税务风险审计意识
Gilmour认为,管理层把内部审计看做改善控制的资源,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王兵认为内部审计发挥作用,领导的重视是主要因素。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有些是企业主或管理层的故意行为,税务机关要加大税收规章制度和企业合法经营的宣传力度,并加大执法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合法经营的气氛。相关部门(如各级审计机关和各级内部审计协会)加大内部审计对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宣传力度,并切实做好政府服务工作。另外,只有企业主或企业管理层提升税务风险意识和认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才会有意识地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关注风险并积极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这样才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4.2.2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
企业的很多涉税行为是企业的整体层次行为,如果企业进行偷漏税,大多数是企业层面的舞弊行为,而企业主或管理层就不希望内部审计在此方面出具不利的审计报告。因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影响或与管理层妥协,内部审计人员即使认为这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涉税风险,但一般会听从企业的安排,这使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有责任提醒企业主或管理层相关的涉税风险,应与企业主或管理层沟通,明确告知涉税风险的后果。税务风险管理审计需要对税务知识、税务法律规章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账务处理了解透彻,这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很高的要求,也容易造成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审计时信心不足。财务人员有时也认为审计人员没有能力来审计涉税业务,财务人员在进行涉税账务处理时存有故意的涉税风险行为,某些涉税不符合相关制度要求,但企业财务人员认为历来都是如此进行涉税处理,或者其他企业也是这样处理,而税务部门也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基于独立、客观的立场以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与财会人员沟通,认真分析并解决存有的问题。
4.2.3增强税务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内部协同度
内部审计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不能成为风险的管理者而应是协调者。内部审计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不但要查出错误,还要保证咨询与服务结合到位;不但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审计工作的过程,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进行协同工作,才能协调各部门共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防范风险的发生和对企业造成的利益损失。企业内部审计活动的计划要充分反映出企业的风险战略。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税务风险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并重。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要和内部审计工作达成一致,确保两项工作协同发挥作用,这也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做好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和风险暴露的基础工作之上,合理地安排好审计计划,在具体的审计活动中,强调内部审计和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协调一致性。同时,因为企业在风险评估中会涉及到企业横、纵向的广泛层次上的业务,这也需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共同协作,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其团队合作的力量,共同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4.2.4通过合规性的审计来提升税务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落实税务岗位责任制,以制度为准绳。COSO-ERM框架提出,内部控制的各风险要素以及整个企业层面都要考虑合规性。而税务风险管理审计最终的目的是发现企业涉税过程中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风险,其本质应该是合规风险审计。内部审计应该从管理层的理念及管理风格、企业税务管理风险评估、税务控制活动和监督等几个方面对税收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并通过内部审计的第三道防线来防范税收风险。
4.3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税务风险管理
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审计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特别是风险导向的审计,审计人员仅仅有审计知识是不够的,学习和创新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源泉。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既具有财会、税收、审计、管理、沟通知识又要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或者通过岗位轮换以提升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一般的审计人员是不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中小企业可以和高校签订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对于那些愿意从事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优秀学生,企业可以在其未毕业时进行考查和培养,待其毕业即可快速参与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中,持续地给企业的审计人员注入新生力量。
5结语
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最大价值并不在于“监督”,而是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税务风险管理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还不受重视,企业内部审计还集中在财务审计。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减轻中小企业税负应多管齐下EB/OL.
2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刍探一基于对长沙、上海、广州、深圳、北京、西安六市相关单位的调查J.湖湘论坛,2014(2):57-62.
4李乾文,李昆.中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26-31.
5王兵,刘力云.中国内部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15(2):73-79.
6吴敏慧.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2(12):79-81.
7理查德L莱特里夫,温特A华里丝,格兰恩E萨姆那,等.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上、下册)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51-59.
8菲尔格里夫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34-37.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方案(6篇)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方案(6篇)》相关文档:
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思路【通用7篇】09-13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5篇(最新)09-20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5篇09-20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09-20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3篇)09-20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5篇09-20
2022年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09-20
2023年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三篇】09-20
2023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09-20
2023年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