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8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最新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学校也进行着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而且数学教学更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本校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整体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比较喜欢数学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其中也有许多问题,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自己的困惑。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及平常的数学教学我来谈谈自己的困惑与感受。
困惑之一:我们如何来设置问题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许老师在备课时认为这个问题不错, 但在课堂中学生觉得太难或太简单, 至于合作交流只是流于形式。比如:点M到点F(4, 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x+6=0的距离小2。求点M满足的方程。这道题在理科班学生提出平移点的方法, 学生讨论的很激烈。但在文科班学生不甚理解, 效果很差。你认为每次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价值怎样?49%的学生认为有, 43%的学生认为有时有。教师应站在导的地位上不失时机、巧妙地变式题组呈现, 注重开放性和发散性创设阶梯式的问题,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合作互动中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提高的成功感。所在选题与设置问题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课堂合作学习进行预测来设置问题。
困惑之二:如何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我们的误区是小组合作教学只注重对小组的评价, 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在课堂上往往采取量化积分的方法对学生所在的小组回答问题及做题情况进行评价加分。刚开始学生可能觉得很新鲜, 表现活跃。但时间长了, 就有问题。学生对这种评价方法感到厌倦, 流露出不太配合的态度。而且对于你做的很好做的真棒!诸如此类的表扬已经不感冒。老师也慢慢减弱了评价。所在你们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表现情况有评价吗?57%的学生选有时有。可见我们的评价制度不健全, 对学生个体的好表现没有强化。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应更注重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 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要评价教学效果, 更注重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小组行为, 更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评价。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才能让小组合作教学走向成功。
困惑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往往是学习最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 如何调动组内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
在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你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29%的学生选择经常, 63%的学生选择偶尔。也就是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积极, 这些学生在他们那个组表现突出, 经常回答问题。而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小组内不积极, 不经常回答问题。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只调动了三分之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许他们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那么这样就会出现两极分化, 学的好的越来越好, 学的差的越来越差, 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们也发现组内学习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次数少, 表现也不积极。优差搭配, 互帮互助就会促进学习?是否我们在分组时一定要采取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呢?这也是我思考的问题。
在探索的道路上疑惑是难免的, 但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很大推动作用。毕竟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让我们继续努力实践与探索, 不断吸取当代先进教学理论, 不断充实自我, 期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最新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进一步学习, 我有下几点感受。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怎样完成任务, 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 促进学习的迁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 最好按照异质分组, 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可采取轮换制, 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 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 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也可按不同水平分组, 在学习中老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问题进行探究, 这样更有针对性, 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2、做好合作交流的设计工作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 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 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 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 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 等等。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
对于中年级小学生而言, 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 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 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年级教学中的运用, 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 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 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 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 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合作必须自主学习为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中, 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 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讨或对问题了解不深, 浮于表面, 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 沉默不语, 这主要是因为在合作之前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 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 避免从众心理。同时, 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5、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_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发现, 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 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 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 认真地倾听, 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 其他小组成员也可补充)
老师发现, 第五小组的张瑜同学在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时遇到了困难, 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 使他们小组的全体同学都顺利完成任务, 我们让第五小组的红旗向前攀登一步!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 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 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二、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 教师安排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形式, 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 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 要转变角色, 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 可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 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 给学生示范, 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实践中我们还发现, 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 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 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 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 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组织大家有序活动, 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 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教师还要通过示范、引导, 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 在参与小组活动时, 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 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也是参与的重要形式。使学生意识到, 在别人的启发下, 自己思维的灵感得暴发, 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得更好, 想得更深入, 这样的合作意义才大。
我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 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 自己读一读题目, 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 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思考。
第二步, 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 在小组内谈自己学到了什么, 并提出问题, 共同讨论, 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意见。
(最新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第四篇:
最近,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 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 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之所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 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 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 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 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 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 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 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 互相合作。比如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 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只有分组, 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 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 小组合作学习,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 所在分配到任务后, 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 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 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 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 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 总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 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 这样, 在一个组里学习水 平势必参差不齐, 学习 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 部分学习水 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 怕出错让同学笑话, 长此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 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 而且会越来越大, 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 迷信学习好的学生, 认为, 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 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 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无论需要不需要, 都要讨论, 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 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 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 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 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难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 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 出现了上述问题, 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 浮于表面了。
因此, 分组合作学习, 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 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 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最新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第五篇: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 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 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 实效性不强。
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 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 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当问题出现时, 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 信任对方, 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 不能很好地解决矛盾冲突。
2、教师为了体现整堂课的合作性, 不管出示什么问题, 都要学生合作讨论, 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 才能解决问题。而每一次的合作讨论都是急急开场, 又匆匆收场, 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更何谈进行合作讨论了。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 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3、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 成了一言堂, 在反馈时听到最多的是:我认为我的意见是而不是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 思维的敏捷性稍逊, 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 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课堂秩序混乱, 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 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由此可见,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 势在必行。那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巧设情境, 诱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 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 需要教师巧设悬念, 精心设疑, 创设情境, 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 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 急需和别人交流, 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 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 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这一课时, 我一开始先让学生自己看着电视屏幕统计在5分钟内通过学校门口的车辆, 学生兴趣较高, 个个想做一个小统计员, 在说开始后, 同学们是一会儿看, 一会儿记, 弄得手忙脚乱。5分钟后, 学生汇报出来的数据是各不相同, 抓住这个机会, 我就立即问学生:为什么会也现这种情况呢?同学们一下子议论开了, 有的说我看了这辆, 就忘了那辆;有的说, 边看边记我忙不过来了抓住这个契机, 我就及时提问: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时在学生的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有同学跟我合作该多好呀!经过同学们的讨论, 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每人统计一种车辆。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 教师立即加采用。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统计, 学生的兴趣高涨,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造条件, 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 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时机, 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使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各展所长, 协作互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 我出示了三个形状各异的三角形, 有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问学生:同学们, 老师说这些三角形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你们同意吗?学生有的说:不同意。有的说:同意。
我又问: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阐明理由, 有一个学生说: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一, 面积肯定不相等。又有一个学生说:我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了数, 面积是相等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又问: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 这些三角形的`面积与它们各自的底和高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去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几人一组互相讨论, 然后用你们自己的办法去证明。学生互相讨论动手操作, 通过剪、拼、量等方法, 各自有了结论, 交流汇报, 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这种学习氛围中, 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要求。这种做法,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 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既发扬了教学民主, 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人人参与, 个个发言, 相互启发, 取长补短, 活跃了课堂气氛, 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 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最新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第六篇:
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浪潮下, 我们学校也在五、七年级强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经过一年的尝试, 课改年级老师、领导一个个身心疲惫, 结果课改年级的教学成绩却令人大失所望, 而且严重拖学校的后腿。难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网上、新闻某些人炒作鼓吹的, 是根本没有推广价值的;还是我们自己没有正确开展好这种模式。在我们教师之中出现了许多否定课改的言论、声音。是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勇敢地探索下去, 还是走老路?大家很迷茫、困惑, 不知所措?
我在上一学年有幸到李XX、XX县XX中学去观摩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给我的印象是:震撼!很有成效。我也在网上收看了一些小组合作模式视频, 和书籍、博客。使我抛弃了往的看法,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值得推广地。但要想有成效必须师生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共同努力, 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成功。
我觉得我们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各班参差不齐, 效果不好的原因可能有下几个方面:
1、学校应该制定一套成熟的、可操作性强的各学科小组合作模式, 一套对班级学生的管理、考核、奖励方案。而非各老师自行摸索, 各班、各科步调不一。
2、学校是否可单独对课改年级老师进行单独考核和政策倾斜。如可否对课改年级同学科老师进行捆绑考核, 缩小差距。避免某些老师留一手, 真正达到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像上期大家按小组合作模式非常努力地工作, 结果大家考核分比较低, 经济受损。今又再坚持, 何来动力?
3、对各老师小组合作模式培训(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际操作模式方面)都有待加强, 我有时都觉得小组合作模式必须呈现的规定动作, 我脑海里是模糊的。致上课模式, 随心所欲、前后不一, 到最后就是杂乱无章。
4、对各班学生小组合作模式的培训有待加强。特别是各小组长的培训。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 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 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 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如讨论的形式、集体展示的要求、移动的要求、小组发言的要求等, 各班不统一。最起码各班的各学科要统一。合作学习, 不教给学生方法, 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 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 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 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
5、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老师们要统一思想, 落实行动, 把小组合作模式理念真正贯彻到每节课堂中、。平时要认真的编写好学案, 用好学案。要全面的备课特别是备学生、备讨论问题。
6、学生课前预习普遍不到位, 家长督促不到位;也可能是学科作业较多, 等其他原因。
7、某些课没必要用小组模式, 某些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如果课课都合作、都讨论, 那样会使小组合作模式流于形式, 反而适得其反。
我个人觉得自己应做好这几点:
1、我无法阻挡教育浪潮, 就只有主动接受而非被动。无法改变家长教育观念, 就改进管理措施。多学习、多观摩、多交流互相促进, 从思想上、行动上统一起来。
2、每一天课前多构思一下上课环节、思路。课后多反思一下上课的得失。更好指导下一节课。
3、多走进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 更好推进分组模式;关爱每一位学生,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
4、上课的小组合作教学与下课的个别辅导相结合, 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好些。
上言论、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粗浅看法, 如有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 耽搁大家的时间, 感谢大家的聆听!
(最新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第七篇:
学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态度和经验, 他们就越是能积极主动、持之恒地追求明确的学习目标, 越是相信学业成败是靠自己的努力, 越是希望成为优秀的学生和获得优异的成绩, 越是认为学习新知识是有重要意义的与只有班集体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经验的学生相比, 有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更加下自己的教师, 更容易把教师当作激励者而接纳教师, 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
一、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功用的探索及成果:
1、让每个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
《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说道: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 要保证让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 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四十_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过去一年中, 我通过到外校听课观摩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 发现这是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
对上的问题, 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起初, 我试用同桌练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练习中同桌进行操练。但不久我发现两人为一组全班仍然有三十_大的局限性。于是我最后试用了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这样一来, 全班变成了四人为一组。无形中, 一个原本看起来规模很大的班级, 演变成为了有十_大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 同时使完成《标准》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2、让每一个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 并得到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 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 有小部分学生, 疑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 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 我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对着仪现象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 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 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 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 是人类谁会赖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 相互合作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发人工智能的有效方式。组内成员都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掌握教学内容, 只有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掌握了, 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了。因此, 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学生间互帮互助, 互相合作。学生在交流信息, 分享成果时, 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 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 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 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 如组长, 记录员等。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 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 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 用很短的时间, 协调合作的方法,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完成学习任务。同时, 在平时的学习中, 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 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非但达不到目的, 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 优生更优, 差生更差。活动中, 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 又是活动的组织者, 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 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 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合理评价,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应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 系统调查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关系, 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 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 然后老师点评, 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 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 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班在做纪录时, 采用星星累积法, 到一定数量可升级, 采用节节课累积, 周周统计法, 还采用小组连坐制(即一人犯错连累全组), 并把卫生、纪律工作加进去, 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还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合作不积极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有时会出现冷场。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气氛沉闷, 不配合, 不主动。要么自己埋头单干, 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 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 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学生参与不主动。由于学生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 有时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 很好活动;而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 胆怯, 羞涩或旁观者的身份自居, 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学生合作学习参与度不均衡
虽然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但是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 外向的学生积极踊跃, 基础好的学生举手多。另外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 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意见, 渐渐地他们对于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学习参与度不均衡长期下去会造成沉默不语者学习失去信心, 上课走神, 教学的裂痕。
3、学生合作学习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够深入, 在讨论时无话可说。或者小组成员各自为政, 相互之间缺乏思想交流, 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 失去了小组合作的初衷。
四、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产生的低效现象现给予一定应对策略:
1、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 小组成员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 教师对成员组成缺乏统筹考虑, 应在小组内再分组, 根据学生基础差异给与不同难度活动内容。考虑小组成员的水平差异, 使小组间形成横向比较的公正性。
2、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
小组活动应该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 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容易出现了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情况。因此, 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合作学习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首先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 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 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设置合作学习小组长和异质分组是为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在角色分配中, 每个小组可民主推选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 可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 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们可通过分发表格, 使每位组员清楚自己的任务, 并努力使本组的活动获得好评。
(最新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第八篇: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 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 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看了有关小组合作的相关书籍后,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特殊性做了一些整理。
1、分配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怎样完成任务, 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 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 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课时, 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相关的知识。在上课时, 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知识, 结果很多学生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来汇报。可想而知, 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 因而, 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 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 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 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 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 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 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 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 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 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 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 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 课堂上有这一环节, 但往往是一个过场, 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 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 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 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3、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 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 可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 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 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 如果没有深度, 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 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 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 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 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 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上就是我对在观看了相关书籍, 观摩了许多小组合作课堂, 并结合自己教学, 对小组合作的一点总结和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8篇)范文》相关文档:
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09-01
检察院开展警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9-01
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09-01
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学习心得体会09-01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09-01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8篇)范文09-01
有关培训学习心得体会7篇09-01
技能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7篇)09-01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学习心得体会(5篇)09-01
做幸福的教师的学习心得体会8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