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工作计划书

时间:23-02-09 网友

儿童社会工作计划书

【篇一: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小组计划书】

小组策划书

——**村“青少年成长”小组

一、背景资料

小组主题:“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六年级——高一学生)

二、设计理念:

1、问题界定:

儿童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在由自

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前途肩负在年轻一代人的肩上,所以合理的引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和塑造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极其必要的。另外13—16岁的青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叛逆且极易受到朋辈的影响。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健康的朋辈互助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需求评估: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期,青少年的身体和思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期的

个体更多的接受着来自学校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对于13—16岁的青少年来说,进入埃里克森所定义的统一的角色与混乱阶段,他们在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即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自我意识便逐渐清晰。个体自主选择的价值观和目标决定了其持久的同一性,青少年期消极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能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提供适当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稳定的角色。

另外他们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升学时期。由于村中的家长

的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基本是初中以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为责骂型,更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同辈群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和适合他们心理

适应和发展的小环境,与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影响日趋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学校和家庭的影响。进入初高中后,青少年的同伴群体开始由主要是同村的小孩转变为各种各样的同学,年纪的增长,家庭学校所能管理的范围有限,很难有效的指导孩子的成长。此时期的青少年渴望被认同,在同伴群体中从事脱离成人控制的独立性活动,群体内的价值取向对青少年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很多青少年都是由于交到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受到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群体价值观影响,从而一步步走上错误的道路。

因此对村中青少年开展 “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的主题活动,帮

助其在有趣的小组活动中树立个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积极的群体价值取向,帮助建立健康的互助朋辈支持网络十分必要。

3、问题的成因:

(1)社区原因:所在村名是**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自然村落,归属。村

落约有两百户人家,到我们那一代止,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如今村民的生活渐渐富裕,家家都建成了新房,开始从原来密集型的房屋建设转为散落的建筑,新建的房屋都不约而同的有个巨大的围墙和一扇巨大的铁门,家庭与家庭的交流频率降低,孩子互相串门的机会少了,社区的人际关系不如之前密切。从小学升初中后,原本在一起玩的同村伙伴开始习惯自己一个人躲在家里看电视,同村落的同伴群体影响降低,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发展。

(2)家庭原因:家庭是一个人最先接触的环境,父母担任着教育孩子的重

要角色,但是由于农村的家长教育水平都比较低下,教育方式有欠妥当,不能很好地扮演孩子的人格教育角色。另外由于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宠溺加上没有血缘上的亲密同伴,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

(3)学校原因:村落的孩子大多是在同一所公立学校读书,此学校的升学

率十分低下,各色学生混杂。另外初高中的义务教育模式使得学校和老师更注重的不出事就好,更在意的是卷面上的成绩而不是青少年的人格成长,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缺乏很好地引导,学习环境也十分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4)个人原因:此年龄段的孩子多叛逆,有自己的想法,极易受到同辈群

体的影响。

4、问题导致的后果:

青少年是世界观的萌芽时期,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此时期的同辈

影响又尤为巨大。若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将出现许多问题,影响社区安全和社会稳定,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

5、理论基础: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按层次逐级递升,

分别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在本次活动中,通过服务对象在“拍卖我的人生环节”的侧重选择,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赋权原则:强调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利,挖掘和激发案主潜能

的过程、介入方式和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让案主充分行使相关权利以调动其积极性,达到增强案主参与意识的效果。

(3) 镜中自我理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

反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在本次活动中,案主通过从同伴处获得的赞美与肯定,从而增强信心,以自己的优势来达到他们的期望和目标。

(4)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强调个人对行为的自我调节,主张建立

较高的自信心。社工可通过树立榜样或者让案主明白榜样的意义,相信案主的学习能力,及时的通过奖励肯定案主好的行为和细微的改变,对于案主的偏差行为给予惩罚,从而使案主更好地学习。

6、可行性分析:

对于参与者来说,村中的青少年在假期的时间比较多,内心也极其渴望有

伙伴一起玩,参与热情会比较高;另外村中的大学生比较少,如果有人主持他们会非常乐意,家长的支持度高;对于村委方面,由于活动所需经费基本为零,所以能得到村委大力支持。

三、小组性质及活动介绍

1、小组名称:“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2、小组形式:培训小组

3、举行时间:2012年7月14日——2012年7月28日

4、小组时间:每周6下午15:30—17:00,共3场小组活动

5、小组地点:**村活动广场旁的大榕树下

6、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六年级——高一学生)

7、小组规模:10人—15人

四、小组目标

通过3次的小组活动,帮助青少年在有趣的小组活动中肯定自身优点,树立

个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积极的群体价值取向,帮助建立健康的互助朋辈支持网络。

五、具体目标

1、通过青少年成长小组提升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让青少年获得朋辈的

支持,建立起自身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2、通过成长小组使青少年肯定自我优点,提升自我认知、识别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他们懂得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适应环境和主观选择的双重性,让他们

能通过主观选择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使他们真正的能够发现自我的需求和价值取向。

六、组员的招募

组员主要是所在村落的13-16岁的青少年也可以是邻村的青少年,通过和村

长的交流利用广播通知,自愿参加的方式。

七、小组的活动阶段

第一次小组活动

活动时间:2012年7月14日星期六,15:30---17:00

活动地点:**村活动广场旁的大榕树下

活动主题:“团队融合”

【篇二:青少年社会工作计划书】

第一部分:理论回顾

1.简介

成年人的健康行为和他们的家庭关系和出现的问题与青少年儿童的关系密切。家庭和社区的社会资本和儿童的教育效果有明显的关联。

中国的向市场经济经济和自由竞争环境的转型时期,在独身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下,父母都通过他们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来使孩子更好的为将来的发展准备良好的基础。现在,孩子承受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压力,父母把他们视为家里唯一的希望。然而,激烈的竞争又让孩子没没有太多时间在一起玩耍和学习适当的社会知识,他们缺乏社会活动来建立信任、社交与合作。但现在中国经济转型期,社会资本的建立关系到一个孩子的家庭,也关系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

对青少年教育的投入,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是一种必要的提高孩子素质的方式。但也会出现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孩子对这种“兴趣班”一点兴趣都没有,这样就造成了孩子负担和压力的增大,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头昏眼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样也剥夺了孩子发展其他能力的机会。

很多的研究集中在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本,以及文化和社会资本对青少年孩子的福利的影响。yan 和lam 的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密切相关。中国大陆主要集中于对影响孩子成长的社会经济背景,而港澳台主要集中于研究影响孩子成长的不平等的社会途径和就业机会等。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不是因为社会经济原因,而是取决于当地的文化背景,以及家庭和社会背景。更重要的是,中国对孩子的福利深深打上了户口的烙印。在中国的城市地区,户口对孩子教育机会和健康照顾的影响特别体现在农民工子女身上,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政策照顾,不能享受同城里人相同的待遇。

wong 的研究表明,在上海的农民工子女的自我发展功能和社会支持,以及孩子的自尊心的满足关系甚大。

2.与孩子福利相关的概念和对孩子的措施与社会资本

(1)儿童福利

儿童社会福利涉及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个生活质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目标,一个积极的面对周边世界的心态”。学界公认的儿童社会福利被认为是一个多元化的需求和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儿童物质的需求、儿童健康的需求、儿童教育的需求、儿童参与的需求、儿童与他们父母之间互动的需求,以及儿童对他们自己福利的感受,他们对儿童福利的所作所为等等。ben-arieh认为,儿童个体的社会福利不仅是一个个人态度的问题,它同时还是一个与家庭,与学校,与邻居,与更广泛的社区以及社会都有关系的问题,儿童社会福利的概念关系到儿童个人的发展,关系到个人智力的开发,关系到儿童参与的多寡。

儿童的社会福利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自我支持系统两个措施量化出来。正如ben-arieh所阐述的,儿童的社会福利规则制定将会促使相关研究者,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学校和公益事业组织等提供一种积极或者消极的儿童发展措施。

(2)社会资本

学者们认为,社会资本由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组成。社会资本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和积累,可以随着个人的卓有成效的社会流动而有所提高。

程序上的元素包括家庭的社会资本,它充分体现在父母与孩子见的实质性的互动中。父母对小孩的照料,亲子教育都是一种孩子和家长互动教育的典型例子。程序上的互动在学校里主要是孩子在与老师和同学间的交流,他们在这里建立了信任和学会了互相帮助。

家庭和学校的交流沟通是孩子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得两个关键地方,但是他们也会因为个人的家庭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儿童与父母的沟通都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家庭和学校的社会资本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阶层划分,包括家庭结、父母的收入、父母的教育程度、家庭兄弟姐妹的个数,两一个是户口制度,以及学校的特征,包括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教学理念甚至是学校的安全系数。

3.研究方法

(1)样本的选取和书记的收集

(2)研究措施

(3)家庭和学校的社会资本

(4)数据分析的步骤

4.研究数据的结论

(1)频率分布

(2)关联度分析

家庭和社会资本关联度大,家庭和孩子的关联度业很大。其中在孩子的社会资本中,孩子与学校的互动,孩子与学校的互动,孩子与父母的互动,老师的认知观念,以及孩子对社会福利的主观感受都对儿童社会福利有极大的影响。

(3)家庭的社会资本,学校的社会资本以及孩子对儿童社会福利的个人感受与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校的特征的关系

研究表明,儿童的家庭和社会资本随着社会经济情况与人口政策和学校的特征变化而变化,女孩在家里互动比男孩少,而在学校里,女孩就成为交往的活跃分子了。独生子女和有深圳城市户口的孩子有一种很强的跟父母的互动和交流,他们的观念与父母的也有很大的不同,而那些不是独生子女和户口不在深圳的孩子则与他们的同学和老师的关系更为密切,他们的父母与学校的互动也较多。对孩子来说,家庭的结构在家庭和社会资本上的作用不大。再者,那些父母有较高的学历和收入的孩子,他们在与社会朋友的互动中表现出比那些处于弱势的孩子更积极倾向。那些在公立学校和重点学校上学的孩子和他们的老师和家长有更多的交流,而那些在私立学校和相对较差的学校上学的学生他们跟老师的关系要更为密切。认为“学校的活动是安全”的学生,他们一般都和父母,朋友和老师有一种亲密的交流关系。

(4)孩子对儿童福利的感受与家庭和学校社会资本的关联性

(5)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特征及家庭和学校社会资本对儿童福利个体感受的等级弱化

5.问题讨论和结论

(1)研究显示,孩子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结构以及学校的特征都会影响孩子的家庭和社会资本。女孩,独生子女,有深圳户口的家庭,或者是父母有较高学历和较高的月收入的家庭,亲子的互动就会更多。

而那些非独生子女,户口不在深圳的,孩子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显得亲密,他们的父母与老师的关系也更密切,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更愿意对男孩投入更多以保证他们在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的竞争力。进一步的讲,那些没有良好的社会经济资本的孩子,他们更愿意与学校的同学和老师有更多的支持,他们也许会被家里的情绪和物资匮乏而弄得有点苦恼,家庭的支持主要是在寻求各种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联系和支持。

(2)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在公办学校和重点学校上学的孩子,他们都有较好的社会资本支持,无论他们的父母的学历和经济条件如何,他们的社会资本就来源于孩子本身的能力。在这些学校里,孩子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繁重的功课,来自于家庭和学校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尤其在独身子女身上,他们的压力会更大。

(3)除了父母的人际和经济资本,家庭和学校的资本对孩子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4)研究丰富了我们对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的孩子有了更深的认识,家庭和社会资本在孩子的发展中有十分积极的重要作用。研究的结果为以后家庭和孩子的服务计划提供了有力证据。是学校和老师的经济和社会支持,应该对那些处于劣势的社会经济状况下的孩子优先考虑。 特别是有些来自农民工家庭的孩子,他们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情感上的支持。学校

的老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的父母也参与进来,组织孩子的父母进行教育经验的相互交流,包括面对面地沟通,电话的联系以及书面的交流等形式。

计划内容

说明:上文提到的青少年的家庭和社会资本的关联系统很多,有父母的学历水平和家庭收入状况,学校的档次和学校的特征,国家的生育政策以及户口政策等。设计一个青少年社会工作计划书来讲,比较好做切入点和具有实际的是针对孩子的交流状况、孩子的学习压力和情感支持系统的进行社工介入。

本计划书就农民工的孩子的沟通系统、学习状况和情感支持进行规划,以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的形式,设计相关活动,减轻孩子学习压力,提高孩子的支持系统,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家长——孩子——学校三个因子的交流互动互助,提高农民工孩子的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工孩子的学校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第二部分:农民工孩子青少年学校社会工作计划书

农民工孩子青少年学校社会工作计划书

活动对象:10——16岁的农民工学生孩子

活动形式:社会工作小组形式

活动目标:1.减轻孩子学习压力,提高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孩子学习效率 2.提高孩子的情感支持系统,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家长——孩子——学校三个因子的交流互

动互助。

第一次小组“朋辈互助,相互陪伴,共同成长”(上)

【篇三: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成长小组计划书】

小组策划书

“青少年成长”小组

一、背景资料

小组主题:“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六年级——高一学生)

二、设计理念:

1、问题界定:

儿童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在由自

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前途肩负在年轻一代人的肩上,所以合理的引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和塑造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极其必要的。另外13—16岁的青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叛逆且极易受到朋辈的影响。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健康的朋辈互助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需求评估: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期,青少年的身体和思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期的

个体更多的接受着来自学校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对于13—16岁的青少年来说,进入埃里克森所定义的统一的角色与混乱阶段,他们在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即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自我意识便逐渐清晰。个体自主选择的价值观和目标决定了其持久的同一性,青少年期消极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能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提供适当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稳定的角色。

另外他们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升学时期。由于村中的家长

的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基本是初中以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为责骂型,更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同辈群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和适合他们心理

适应和发展的小环境,与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影响日趋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学校和家庭的影响。进入初高中后,青少年的同伴群体开始由主要是同村的小孩转变为各种各样的同学,年纪的增长,家庭学校所能管理的范围有限,很难有效的指导孩子的成长。此时期的青少年渴望被认同,在同伴群体中从事脱离成人控制的独立性活动,群体内的价值取向对青少年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很多青少年都是由于交到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受到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群体价值观影响,从而一步步走上错误的道路。

因此对村中青少年开展 “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的主题活动,帮

助其在有趣的小组活动中树立个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积极的群体价值取向,帮助建立健康的互助朋辈支持网络十分必要。

3、问题的成因:

(1)社区原因:所在村名是**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自然村落,归属。村

落约有两百户人家,到我们那一代止,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如今村民的生活渐渐富裕,家家都建成了新房,开始从原来密集型的房屋建设转为散落的建筑,新建的房屋都不约而同的有个巨大的围墙和一扇巨大的铁门,家庭与家庭的交流频率降低,孩子互相串门的机会少了,社区的人际关系不如之前密切。从小学升初中后,原本在一起玩的同村伙伴开始习惯自己一个人躲在家里看电视,同村落的同伴群体影响降低,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发展。

(2)家庭原因:家庭是一个人最先接触的环境,父母担任着教育孩子的重

要角色,但是由于农村的家长教育水平都比较低下,教育方式有欠妥当,不能很好地扮演孩子的人格教育角色。另外由于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宠溺加上没有血缘上的亲密同伴,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

(3)学校原因:村落的孩子大多是在同一所公立学校读书,此学校的升学

率十分低下,各色学生混杂。另外初高中的义务教育模式使得学校和老师更注重的不出事就好,更在意的是卷面上的成绩而不是青少年的人格成长,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缺乏很好地引导,学习环境也十分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4)个人原因:此年龄段的孩子多叛逆,有自己的想法,极易受到同辈群

体的影响。

4、问题导致的后果:

青少年是世界观的萌芽时期,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此时期的同辈

影响又尤为巨大。若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将出现许多问题,影响社区安全和社会稳定,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

5、理论基础: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按层次逐级递升,

分别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在本次活动中,通过服务对象在“拍卖我的人生环节”的侧重选择,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赋权原则:强调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利,挖掘和激发案主潜能

的过程、介入方式和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让案主充分行使相关权利以调动其积极性,达到增强案主参与意识的效果。

(3) 镜中自我理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

反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在本次活动中,案主通过从同伴处获得的赞美与肯定,从而增强信心,以自己的优势来达到他们的期望和目标。

(4)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强调个人对行为的自我调节,主张建立

较高的自信心。社工可通过树立榜样或者让案主明白榜样的意义,相信案主的学习能力,及时的通过奖励肯定案主好的行为和细微的改变,对于案主的偏差行为给予惩罚,从而使案主更好地学习。

6、可行性分析:

对于参与者来说,村中的青少年在假期的时间比较多,内心也极其渴望有

伙伴一起玩,参与热情会比较高;另外村中的大学生比较少,如果有人主持他们会非常乐意,家长的支持度高;对于村委方面,由于活动所需经费基本为零,所以能得到村委大力支持。

三、小组性质及活动介绍

1、小组名称:“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2、小组形式:培训小组

3、举行时间:2012年7月14日——2012年7月28日

4、小组时间:每周6下午15:30—17:00,共3场小组活动

5、小组地点:**村活动广场旁的大榕树下

6、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六年级——高一学生)

7、小组规模:10人—15人

四、小组目标

通过3次的小组活动,帮助青少年在有趣的小组活动中肯定自身优点,树立

个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积极的群体价值取向,帮助建立健康的互助朋辈支持网络。

五、具体目标

1、通过青少年成长小组提升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让青少年获得朋辈的

支持,建立起自身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2、通过成长小组使青少年肯定自我优点,提升自我认知、识别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他们懂得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适应环境和主观选择的双重性,让他们

能通过主观选择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使他们真正的能够发现自我的需求和价值取向。

六、组员的招募

组员主要是所在村落的13-16岁的青少年也可以是邻村的青少年,通过和村

长的交流利用广播通知,自愿参加的方式。

七、小组的活动阶段

第一次小组活动

活动时间:2012年7月14日星期六,15:30---17:00

活动地点:**村活动广场旁的大榕树下

活动主题:“团队融合”

《儿童社会工作计划书》相关文档:

社会工作实习报告范文合集6篇09-14

2023社会工作实习报告三篇10-18

2023年关于社会工作心得体会4篇11-06

2023实用文_社会工作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11-06

社会工作活动方案11-09

社会工作工作计划8篇11-27

社会工作实践总结报告(精选7篇)12-04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报告5篇12-04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报告4篇12-04

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章节配套考点练习题01-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