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方案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逐步形成办学特色。根据XXX教育局2022年“六个五”工作思路,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好人民满意学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XX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XXX教育局(学校发展性评价实施意见)》的精神,在《第一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9—2021学年)》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第一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4学年)。
一、学校发展形式分析
(一)学校概况
第一小学始建于1987年,是一所乡镇农村小学。它位于巫溪镇和平社区,占地45731平方米,建筑面积42248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整洁,设施设备齐全。现建有350米环形跑道塑胶运动场,一个会议室,并设有科学实验室、电脑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体育室、卫生室、心理健康辅导室、图书室、种植实践基地、气象站等功能室。现拥有40个教学班,1920名学生,学校拥有一支以青、中年教师为主体的生机勃勃、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我校共有152名教职员工,高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3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51人, 学历达标率100%。办学环境良好,教学环境优良。
(二)发展优势
学校经过长期艰苦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无论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有了长足进展,为今后的建设“五立五美”校园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百年老校,底蕴深厚,桃李芬芳。学校厚积了人文关怀、快乐学习、追求实效的文化底蕴,校友逐步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材。
2.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逐步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常规化管理逐步走向过程化、具体化,教科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3.通过近几年对学校办学设施设备的大力投入,从根本上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求。
(三)制约因素:
1.丰厚的校园文化正在形成,但尚未形成学校品牌效应。近几年学校的发展开始由粗放型发展向提升内涵型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我们立足于学校传统,高瞻远瞩把握未来,分析学校自身优势与不足,树立第一小学品牌特色,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在学校发展中,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敬业的优良传统,学校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没有充分发扬、利用XXX第一小学百年老校的浓厚文化底蕴,缺乏对文化积淀整合的创新意识。
2.师资建设任重道远。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结构性缺编。学校教科研缺乏名师引领,教科研意识薄弱。近几年虽有18位优秀年轻教师评为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但转走了15人,骨干教师数量只剩16人,其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
二、学校办学理念
三、学校发展目标
(一)三年发展总体目标
(1)教育发展水平目标
学校规模逐年缩小,办精而小学校。按省标计划从40个班级的规模缩小到22个班级。
办学档次上一个台阶,各类专用教室专业教学器材争取保持一类配备要求,三年内教育教学质量争取XXX江学区中上水平。
建设一支能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职业道德水准居全学区一流。学历超过XXX“十四五”教育规划要求,即大专学历已达到100%以上,鼓励老师们继续学习争取本科学历也达到92%以上,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在原有基础上,高级职称、三名、三坛、学科骨干等数额有所突破。
(2)管理水平目标
1. 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治校,逐步形成愿景引领、文化约束的人文化的管理模式。
2. 在校内形成竞争机制、职责分明、以岗择人、能上能下、择优汰劣。
3.以行规去指导学生,以榜样去激励学生,以活动去教育学生,以环境去陶冶学生,使学校成为学生成才的乐园。
4.严格执行课程实施要求,以教师自主发展为动力,以教学研究为舞台,以教学评价为手段,以教学质量提高为目标,在校内形成做教学、比教学、研究教学、发展自己教学水平的氛围。
(3)质量水平目标
1.学生文化素质测试结果每学期均达到(或超过)XXX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要求。全科合格率力争达到XXX学区中等偏上水平。
2.体育、卫生工作稳中求进,视力不良发病率在2%以下,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与兴趣,体质健康水平符合省标准,积极参加学区、县各类竞技体育比赛,学生个人卫生完全达到行规要求。
3.艺术教育成果居XXX同类学校第二梯队的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注重在课堂艺术教育成效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建立有效的学生苗子培养机制,保证学校在学区、县各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4)学校办学条件目标
1.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全面改变校园的面貌。
2.对图书馆进行维修、改造、提升,增加校园的文化气息。
3.规划、建设学生食堂,提高学生的在校幸福感,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对校园的老旧电路进行改造、增加一个变压器,为学生教室安装空调做好准备。
5.对南首老旧教学楼进行改造、维护、提升,在保证教学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精致化提升。
(二)年度分目标(详见附件表)
四、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实施策略
(一)以科学化夯实学校管理
主要任务: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管理机制,创建制度文化,坚持发挥制度保障和引领作用,做到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使在民主公平的氛围中和谐发展,推动我校管理朝着科学自主和谐持续发展。
实施策略:
——树立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作用,始终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定期召开教代会,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建立健全决策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校务公开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形象,保证学校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强化学校管理的服务性。要增强管理的服务意识,强化管理的责任意识。致力于摒弃“师道尊严”,积极引导教师以德治教,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努力树立教育、教师、学校的新形象。
——倡导学校管理的人文性。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围绕“感恩、责任、奋斗”中心,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各项工作,切实提高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塑造第一小学特色品牌,建设和谐校园,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加强教工俱乐部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
(二)以实效化推进教育科研
主要任务:强化科研兴校的战略意义,围绕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两大任务。以专业化引领教师发展,以优质化推进教育科研。加大学科骨干、“三坛”和名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善于反思、功底扎实、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素质全面的师资队伍。重点做好课程改革、学业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课题管理及研究等工作,努力为教育教学、行政决策、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真正做到“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科研塑师”。
实施策略:
1.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①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立足学校实际,面向全体教师,围绕有效教育教学,开展有效培训。科学安排培训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培训效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任务,力争参加全体在职参训的教师人人都合格。通过培训,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探索多途径培训:
(1)请进专家培训。有条件可以请专家到校进行培训;条件不足可以购买专家讲座光盘,通过观看专家讲座进行培训。
(2)外派骨干培训。选派一定量的教师参加省市级的培训。这些派出培训的教师是学校教育理念更新的前卫一族,是最佳的校本培训资源。他们参加培训后结合教学实际开讲座,培训其他教师;在学科教育教学中带头、示范;承担相应教育科研任务。
(3)利用资源培训。利用各种培训机会(观摩活动、竞赛活动、培训活动)、利用各种教育刊物、网络等多种媒体资源和信息资源学习、培训。
②加强校本培训,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1)校本培训形成联动。继续加强调研力度,使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成为教师讨论的热点,坚持学校组织培训和自主参与省平台培训有机结合。开展重自主,讲实效的校本培训,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交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上一堂观摩课,参加一次论坛,点评一节功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等。
(2)打造校本研训特色。深化校本研训工作,打造校本研训示范校。加强对各教研组的校本研训工作的管理与指导;进一步完善、规范校本研训博客建设。
(3)固定教研组活动时间,定时、定点、定主题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并且为教师合理安排时间,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思考。学校将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将教师的主题教研活动与“互联网+”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借助这个大平台,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4)通过随堂课、公开课、研讨课、评课、说课、讲座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效益。以教师发展为本,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注重差异,突出个性,满足教师发展需要。
(5)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评比工作,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6)每学年全体在职教师校本培训不少于30学时。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校本培训规范化与特色化发展。
③继续开展校际联谊教研活动,反思总结近年来校际联谊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挖掘内涵,突出主题,活化形式,拓展创新,探索规律,发挥强校的优势资源,促进各学校的共同发展。
④“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发扬“师徒结对”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各学科要确定有潜力的年轻教师进行长期培养,抓住一切机遇,让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各学科教研组要做好本学科教师的梯队建设,做好“传、帮、带”工作,努力培养一批课堂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效果优秀的年轻教师成为各级名教师和教坛新秀,使我校名师、教坛新秀的比例逐年提升。
⑤强化教育科研的核心地位,提高课题研究水平。构建群体意识,形成科研合力,达成只有研究才有进步,只有创新才有发展的共识。抓重点、创品牌,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督促各教研组做好各级教科规划课题的申报与结题工作。组织发动教师参加教育教学论文、教育叙事和案例评比活动,使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每学年形成一个市、县、校三级课题研究体系,形成一两个课题报告和一本论文集。使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自觉反思总结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探求“有效教学”,提升办学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能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就谈不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升学率的提升也是空话。总之,课堂教学是学校的命脉之所在,一切教育方法的改革,最终必须落在课堂上,这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而内涵式核心的发展,是教师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是课堂质量的提升。关键途径是打造精品课堂。学校要全力实施打造精品课的工程,要想尽一切办法、措施,多出精品课,努力在三年内课堂教学结构有大改变,教学质量有大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大提升。措施是:
(1)为教师提供优质资源,激活教师打造精品课的意识。方法为:推出一批优秀教师课堂案例供大家学习;供大家观摩。在学习别人的课例后,要撰写心得体会。
(2)教研组要积极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如“同课异构”法、“同课持续改进法”,比较、切磋、打磨,达到课堂最优化。
(3)鼓励教师课前反思,做好充分准备,既写教案又写学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督促教师课中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掌控学情,教学行为符合规律;倡导课后反思,发现新的教学契机,为以后改进提供方向。
(4)学科带头人、教务处、校领导要推门听课,及时了解最真实的课堂情况,通过研究、分析、诊断,提出优化建议。
(5) 跳出课堂看课堂,鼓励教师读书看报,丰富人生、丰富情感、磨炼意志,提高自我综合能力。
(6) 逐步建立并完善校园网络,在盯盘上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传一个精品教学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
3.规范对教科研组织管理
①明确教研组与备课组的管理规范。
教研组主要承担学科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包括公开课、论文、课题等)的计划、实施记录与总结,并领导教研组的工作。
②完善教研组工作评价方案,促进教研组的更健康发展。
为了使我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加强教研组职能,健全对教研组的考核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教研组是推进教学改革,进行教育科研,探讨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提高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组织;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教学活动和教育科研的直接参与者。根据《XXX第一小学教研组长岗位职责》及《XXX第一小学学科教师职责》。旨在通过评价,对其工作业绩进行确认与反思,为教研组的考核及评先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调动教研组长和组内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组的考核评价每学期进行1次,由教研组长如实填写评价记录,校长室、处室组成由管理者、教师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小组,充分收集多方面信息资料,进行考评,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公平性。
教研组的考核评价先由教研组长按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对本教研组的师德建设、队伍制度建设、常规管理、工作成效及特色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反思。教研组长自评仅下一环节评价的参考依据。
评价结果给教研组发展提供一种方法,使其能不断地分析及评估团队的长处与短处,以促进团队的健康发展;给学校提供一种方法,使评者和被评者能合作地分辨教研组的长短处,同时找出扬长避短的途径;帮助改进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将积极的学习经验提供给各教研组,鼓励教研组在教育教学、科研中尝试与创新;评价为教研组长绩效奖金发放、教研组的评先等提供依据。
4.完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
逐步健全以专题推动、过程评价、成果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规范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强化教育科研过程管理,营造崇尚研究的教育科研氛围,激发教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校教科研质量与教科研效益,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①专题推动机制。学校以专题的形式推动各类课题研究与学校教科研工作,确定专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该专题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教务处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服务,负责专题的督导与检查。根据《XXX第一小学教科研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学校对立项的专题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各类专题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②过程评价机制。根据教育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的规律,对学校科研工作、专题推进的过程进行科学规范地管理与评价,并及时提供过程的指导与服务。修订《XXX第一小学教科研管理条例》、修订《XXX第一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等文件并遵循文件开展工作;调整完善《第一小学教师教科研工作评价量表》,对教师的科研工作给予发展性评价;加强科研课题管理六环节,即“确定课题、定人定责、指导督查、研讨完善、审核验收、总结推广”,规范有序地推进课题研究;寻求专业机构与专家的支持,为学校专题研究提供指导,以保证专题研究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
③成果激励机制。为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学校对教师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修订《第一小学教科研成果奖励方案》,对学校教育科研做出重大贡献的老师给予奖励;对在一年一度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的老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科研潜力大、积极上进的教师提供考察、进修等机会;对科研工作成果突出的教师在年终评优、职称晋升等评比中适当予以政策倾斜。努力通过成果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实现良性循环,使学校教育教学研究这条思想之河生生不息。
(三)以规范化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优化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质量,通过优化“以生为本”的学习常规提高学习品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习商数,促进全面发展。
主要任务: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在教学中实施质量目标管理,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聚力提高教学质量,让质量诠释学校的内涵发展,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落实学校“渡文化”课程管理。认真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有效教学模式,逐步转变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完善《第一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根据学段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健全符合校情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定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第,具体考核办法安照《第一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实施方案》执行。引导教师通过评价结果分析诊断教育教学问题,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记入教师年度考核表并作为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的首要参考指标。
实施策略:
1.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开齐开足国家、地方课程,三年内陆续开设包含学科延伸类、综合实践类、体艺特长类等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选择学习、发展个性的需要。让更多的教师能开展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或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兴趣小组活动。
2.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坚持实用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远程、互动的优势,促进集体备课方式、教研方式的变革,进而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工具和教育环境。
3.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是认真做好后20%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质量提升工作。
做好后20%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质量提升工作迫在眉睫,教师在备课、作业、检测等环节上要开展分层教学,成立教师与学生帮辅,学生与学生互助等形式,把平时的帮扶辅导工作纳入正常的教学检查中,建立完整的有关后20%学生的过程管理和评价体制,教务处要把后20%学生的情况列入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考核的一个重要项目。
4.张扬个性,探索特长学生培养规律。
坚持普及和提高并举,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加强数学、科学、英语等学科竞赛和体育、艺术等方面工作,争取培养并涌现出一批学科、体艺方面的尖子生和特长生,保持学科竞赛和体艺项目的优势地位。未来三年,确保学生参与县级及以上学科、艺术、体育、科技竞赛,每年获奖人数多人。确保我校在全县中小学生体育节、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及其它部分项目都有优秀表现。
5.逐步改进和完善教学常规过程管理,建立教学常规的自评和互评制度,完善教学常规评价制度。抓实抓好教学的过程管理,开展教学常规检查,加强作业和教案的定期检查,加大不定期抽查和行政随堂听课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严格考核;重点把常规工作放在对期中和期末的教学质量分析和考核中,充分调动教师狠抓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四)以乐渡文化打造校园文化
主要任务: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隐性课程,是学校的灵气所在。要紧紧围绕“打造最适宜的平台,创建最适宜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的总体目标做到绿化、净化、美化。以环境陶冶美,以文明行为塑造美,以勤奋刻苦创造美;让墙壁、黑板共说话,使学生在健康、和谐、愉悦、进取的环境中成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艺术修养。
实施策略:
1.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是直观性文化,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活设施、花坛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学校校园环境要进行整改设计,内容包括:教室走廊文化、教师办公室文化、校园网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绿化美化、创设各种文化设施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并在思想概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做到和谐统一。
2、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以师德建设为主要抓手建设良好教风,以“活力班集体”创建为主要抓手建设良好学风,以良好的教风、学风塑造良好的校风,以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培育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新时代学子。
3.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建立起互动开放的社团文化模式。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创造性举办学校“四大节”活动,努力把“四大节”活动打造成精品,使广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健康的道德情感与行为,养成遵纪守法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通过以绿色学校创建为主题的环保教育,完善人格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和生命教育体系,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4.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校徽、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校刊等表现出来。校园精神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我校尊崇和倡导的学校精神内涵应包括文明、勤奋、合作、创新、民主和谐等。这方面,学校在加强校训、校标、校史为主题的校情教育同时,强化班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争取将学校精神进一步渗透在各项工作之中,体现在各类活动之中,内化于师生思想灵魂之中,从而结合本校实际,,传承一小文化,弘扬一小精神。
(五)以乐渡教育为特色铸造教育品牌
主要任务:紧紧围绕培养永远的中国人和未来世界人的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努力培育“乐学、乐品、乐雅”的第一小学乐渡学子。
实施策略:
1.坚持以“乐渡教育”和“爱阅读”作为乐渡教育课程的两翼,推进学科融合,在基础课程开设学科主题活动和典礼、节日、社团拓展性等课程。
2.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充分保证体育课和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常态化开展“跑操+绳操”大课间活动,确保每天校内体育活动1小时。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系列化举办校园体育节,健全学生的身心。
3.开足上好德育课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德育内容细化到学科教学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素养,树立远大志向,培育家国情怀。
五、保障机制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全体教职工要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实现学校三年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信念,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要充分认识搞好三年规划的重要性。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对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体系
(1)校长全面负责规划的制定、调整、实施。
(2)校办主任具体协助规划的制定、调整、实施。
(3)副校长具体负责规划的每学期分解落实、检查、评价、学期总结。
(4)各条线依据规划负责本部门每学期计划的制定、落实、学期末的自查评价。
(5)其余工作具体由学校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合作分工完成。
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三)制度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在民主管理、效能管理和和谐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完善用人制度。落实绩效分配改革制度,逐步建立激励机制、效能机制和和谐发展机制,为学校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有效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规章,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案,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和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后勤保障
1.加强后勤队伍建设,优化后勤人员结构。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后勤人员的业务学习,使学校后勤工作能适应学校新发展的要求。
2.合理配置资源,本着把有限的学校经费和资源向教育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倾斜、加强科学预算和项目论证,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最新中小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方案》相关文档:
中小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五篇09-01
中小学校工作计划优秀范文5篇的09-19
在全市中小学校长和中层干部高级研修班开学典礼发言稿09-23
中小学校暑期少先队工作计划五篇10-10
县教体局落实中小学校五项管理工作总结汇报11-25
2020中小学校复学复课工作实施方案11-29
中小学校复学复课工作实施方案11-29
中小学校安全检查档案材料目录12-02
中小学校校长培训班讲话稿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