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 施慕仪
【教学依据】
〔课程标准〕
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个人道德与交往品德方面”中的“交往的品德”:理解“将心比心”的道理,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与人为善。
“将心比心”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善待他人”第二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50页。本框主要核心内容是使学生认识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懂得将心比心,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大多数保持着单纯善良的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些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到与人为善。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
2、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为善,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增进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教学难点〕在生活、学习中能够将心比心,与人为善。
〔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课引用较多的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课堂以活动为依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法等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导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构思〕
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与人为善?
2、如何理解善良?
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人为善是以善良之心待人,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并且通过事例的分析懂得有目的的帮人,不讲是非去帮人,帮人只限于亲人,帮人光说不做等行为都不是真正的与人为善,真正的与人为善是怎样的呢?
二、导入新课
活动一:感悟生活(1)——“四拒赔偿”,现人间真情
展示材料:刘士胜和李孝香都是(合肥)新站区磨店社区沿河村的村民,两家并不熟。2011年8月13日上午9点多,赶集回家的刘士胜遇见了李孝香的婆婆李家珍。出于好心,刘士胜开着电动三轮车带了老人一程。没想到,刚到村口车子翻了,76岁的李家珍一头栽到地上,过世了。刘士胜好心办了坏事,为了表达心中的愧疚,先后四次要给钱,都被老人的家属婉拒了。当有人问为什么拒绝赔偿时,李孝香只说:“人家也是做好事,要了他们钱一辈子良心都过意不去。” (9月15日新华网)
小组交流:
(1) 如何评价刘士胜、李孝香的言行?
(2) 这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略
师:对于刘士胜来说,她主动承担了自己的责任。不但及时筹集了资金,还表达了足够的诚意和歉意。她真诚而不虚伪、不做作,仅这份心,这种情就足以获得别人的谅解和社会的认同。
婆婆因乘坐同村人的车发生了意外死亡,李孝香等后人没有纠缠,独立承担应有的责任,这样的品格实属难得。更可贵的是,对于“肇事者”主动送上门来的“赔偿款”,他们还断然回绝,这就更令人感动。
启示:假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这份感动中有所启发,用爱心换取爱心,用道德赢得道德,将心比心,与人为善,那么,社会的诚信就会止滑回升,道德重建就会倍添希望,和谐社会才能建成。
(活动目的:通过故事加深学生对与人为善的感性认识,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三、讲授新课
“将心比心”意思就是要以自己的心理推知他人的心理,设想自己在他人的处境中会有什么感受。“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怎样理解将心比心呢?
活动二:感悟生活(2)——人情冷暖,何至于此?
展示材料: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
议一议:
(1)怎样看待这十八个路人和捡垃圾的阿姨?
(2)假如你刚好路过,你会怎样做?
(3)假如你是小悦悦,你会怎样想?你希望别人怎样做?
学生回答:略
师:我们谴责十八个路人的冷漠,敬佩捡垃圾的阿姨援救。当别人遇到困境时,我们要理解、分担他人的困难、不幸和痛苦,急人所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学生归纳: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遇事能够替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别人的不幸。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使学生懂得在考虑事情的过程中,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他人的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过渡:人处在弱势的时候,总会激起对他人的同情与理解,所以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乐于去帮助他们。可当一个人处在成功的时候,期待我们的认可与赞赏的时候,我们还能做到接受他人成功,将心比心,成人之美吗?我们来看霍华德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活动三:感悟生活(3)
2009年NBA全明星赛扣篮大赛,内特·罗宾逊和霍华德作为竞争对手进入决赛。在霍华德的扣篮表演获得高分之后,内特·罗宾逊出场。为了突显自己的弹跳能力,他把霍华德拉上场,表演了飞跃霍华德扣篮的精彩一幕。霍华德身高2.11米,人们都被罗宾逊惊人的弹跳征服了,于是罗宾逊毫无疑问地获得了那年的扣篮王,而为其作“嫁衣裳”的霍华德则被比了下去,与扣篮王失之交臂。可以说,是霍华德帮助罗宾逊打败了自己。
在陪衬罗宾逊的过程中,霍华德一直面带着微笑,即便是在飞跃过程中罗宾逊的脚踢到了他的肩部,他也毫不在意,依然面带微笑,霍华德在罗宾逊胯下微笑的画面成为了永恒。
问:根据材料,你认为霍华德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略
师:霍华德是个能成人之美,为别人的成功喝彩,为别人的幸福欣慰,而且为别人的成功而乐于付出的人。
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的“小人”没有这种修养,他们嫉妒别人的成功和幸福,对别人的失败、不幸却幸灾乐祸。
“成人之美”不但是一个修养,更是一项美德。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为别人的成功喝彩,为别人的幸福欣慰的良好心态。)
学生归纳: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真心诚意地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为别人的幸福而付出,助人不求回报。
《论语》中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温馨提示: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你会不会欣赏同学的成功呢?你会不会从心里给别人以热烈的掌声呢?
活动四 :感悟生活(4)
想一想: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是什么滋味?
学生回答:略
师:我们谁都不想受到伤害,因此就要不去伤害别人。要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活动五 :课本46页——探究园的“经典透视”
学生认真阅读,然后小组交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情愿的、不接受的事情,就不能推给他人,让他人去承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受到伤害,将心比心,我们也就不应该伤害别人,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恕。
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伤害他人的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填一填:
伤害他人的行为
正确的行为
对别人的优点
心怀妒忌、中伤、贬低
肯定 虚心学习
对别人的缺点
吹毛求疵、讽刺、挖苦
包容 理解 善意提醒
对别人的困境
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关心 支持 排忧解难
在人际关系中
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和睦 共处 真诚 信任
伤害他人的行为不仅会伤害到别人,同时也会伤害到自己。所以,我们必须摈弃这些伤害他人的行为,与人为善,懂得将心比心,善待我们身边的人。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四、五,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不能伤害他人,促使学生更自觉地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想一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己所欲,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
学生归纳: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在肉体和精神上伤害别人。将心比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课堂总结:
一位智者曾经对一位少年说过四句话,对人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四句话分别是:
把自己当成别人
把别人当成自己
把别人当成别人
把自己当成自己
生活中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需要我们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深入体察其内心世界,以求达成谅解,体现对他人的关爱,即“将心比心,与人为善”。作为学生,我们不但自己要做到“与人为善”,而且还要动员周围人多做“与人为善”的事,让世界充满爱。
五、练习作业 略
附:板书设计
2、3 与人为善
(三)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2、将心比心的具体表现:
(1)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
(2)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
(3)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
3、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教学设计以材料为依据,以活动为手段、以觉悟为目的,采用以活动贯穿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体验、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节课的最大的特点是注重选择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材料,材料新,而且来自学生身边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活动选取的背景材料,内容非常丰富,选材也非常典型,能够紧扣课题和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进入探究情境。一个好的材料可以让一节课增添不少的色彩。
教学建议:本节课内容丰富,活动较多,上课时要注意紧凑性;另有个别同学不爱动脑,在探究活动中可能不积极参与,等待老师、同学给出答案,因而在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对这些学生及时给予提醒和关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教学设计》相关文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800字12-1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02-14
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教学设计04-1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07-1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高二作文800字07-21